1、2014届江苏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九年级 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 “舌尖上的浪费 ”的 “光盘行动 ”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 “兼爱 ”、 “非攻 ”的同时,就倡导 “节俭 ”、 “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 “兼爱 ”、 “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从兼爱的观点出发,墨子
2、又提出 “节用 ”“节葬 ”“非乐 ”“非攻 ”等主张,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也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电视剧潜伏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保密局天津站吴站长很沉 痛地告诉余则成等特务:锦州沦陷了。 “锦州沦陷 ”和下列哪场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 1948年 9月到 1949年度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3、。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题中 “锦州沦陷 ”就是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略大决战 在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指出: “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已经二十四年了, 到了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 ”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八七会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的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1945年 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讨论夺
4、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毛泽 东作了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并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在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 “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已经二十四年了, 到了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 ”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西安事变的讨论。其中,哪位同学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停止内战的主张 B小李: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C小林: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 “兵谏 ” D小王:
5、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处决蒋介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侵略。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亲自到西安督促张、杨进攻红军。 1936年 12月 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是为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 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
6、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当时,张、杨并未要求处决蒋介石,小王的表述和史实不符,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难忘九一八 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书圣 王羲之 B关汉卿 窦娥冤 C苏轼 北宋词人 D红楼梦 我国最优秀的神话小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文学常识。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兰亭序有 “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7、。他的词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 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它并不是神话小说,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灿烂的宋元文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在谈到道光皇帝 (1821-1850年在位
8、)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 “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 目见 “先帝 ”。这里 所说的 “土地 ”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等条款。而这时清朝正是道光皇帝在位,所以这里所说的 “土地 ”就是指香港岛,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此时集结在泰州的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什么战役? A淮海战役 B渡
9、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渡江战役有关知识。 1949年 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当时正在这千里战线上。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略大决战 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 (指陕北和山东 )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 “插上一刀 ” 的军
10、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 1947年夏,毛泽东根据当时全国形势,决心跳到外线作战。于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这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心。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略大决战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公布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答案: C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意义。到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 吉林省长春市素有 “汽车城 ”之称,这里曾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和第一辆汽车,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 的摇篮。其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A解放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大跃进 ”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 “一五 ”计划的建设成就。建国初期,为了有计划地
12、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喜报频传。到 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长春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这属于我国 “一五 ”计划的建设成就,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工业化的起步 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生平中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是取得抗战中正面战场最重大胜利的 A平型关之战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中的几次重大战役。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
13、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的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中正面战场的最重大胜利。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 的抗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 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钓鱼岛属于澎湖列岛的一部分)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1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甲午中日战争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设立郡县制 C建立三省六部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 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这种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从此一直到清朝灭亡,贯穿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秦始皇的统一结束了春
15、秋战国以来长期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劳动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历史虽然也分分合合,但总体上以统一为主。综上分析,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王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外交往中重大事件的意义。西汉时开辟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交通的重要商路,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先进的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进了中日
16、两国人民的友谊。玄奘西游加强了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的陆上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 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由此可知,以上四件事件,均属于古代中外交往中重大事件,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对外友好往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下图表示的中央政府与边疆的关系,该边疆地区应是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
17、要考查西藏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的事实。唐朝时唐与吐蕃(今西藏)之间关系密切: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又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 “和同为一家 ”了。元朝时为了管辖辽阔的疆域,元世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事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清初雍正帝设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一起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经过谈判,最终和平解放了西藏,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 放的社会 和同为一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18、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 “得到了永生 ”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 “汉化 ”政策:用(讲 /写)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仿汉制(管制、律令),学汉礼,尊崇儒孔,以孝治国,尊老养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19、的进程。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鲜卑族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中,逐渐消亡。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宅 B允许土 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私有 D统一货币度量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奖励耕作,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
20、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根据商鞅变法中 “奖励军功 ”的规定,贵族的特权被取消,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才会 “宗室贵戚多怨望 ”,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汉武帝 “独尊儒术 ”,新文化运动却要 “打倒孔家店 ”,两者对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在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A儒家所宣扬的 “仁 ”极具双重性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C北洋军阀掀起 “尊孔复古 ”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D儒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工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西
21、汉初年,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其他各派学说均受到排斥。此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中华民国建立后,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而袁世凯却倒行逆施,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这样,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如陈独秀等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在社 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由此可知,正是因为儒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工具,汉武帝时要极力推崇,而新文化运动时却要大力批判。
22、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属于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 郑成功收复台湾 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 西汉设西域都护 元朝设宣政院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了盘踞台湾 38年的荷兰殖民者,维护了祖国的领土主权。明朝戚继光抗倭,荡平了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维护了祖国的海防。明朝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和海外各国的联系。西汉设西域都护,加强了对西域地区
23、的统治,使新疆地区成为我国的领土。元朝设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因此,郑和下西洋属于中外关系,其它四项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史实。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经济重心的南 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 (遵义 ),一个瓶子 (茅台酒 ),一棵树子 (黄果树 )。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召开了中国共产
24、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D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意义。 1934年 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西 前进,但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渡过湘江时,人员已损失过半。在生死关头,党中央多数同志支持毛泽东的提议改向贵州前进。夺取贵州重镇遵义后,于 1935年 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力解决了党内 “左 ”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红军不怕远征难 综合题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
25、、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请回答 (9分 ) 【统一篇】 材料一:图 1、图 2所示的是古代封建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巩固国家统一。 (1) 源于分封制带来的弊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最先称霸的是哪个诸侯?结合图一,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建立了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 (2分 ) (2) 秦朝以后,第二个实现大规模统一的是哪个朝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它开创了什么行政制度? (2分 ) (3) 图二反映了元朝建立了怎样的行政制度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1分 ) 【团结篇】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唐太宗 (4)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采取怎样的
26、民族政策 ? (1分 ) 材料三: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孝文帝 (5) 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顺应了怎样的历史潮流?(2分 ) (6) 民间有 “明修长城清修庙 ”的说法,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1分 ) 答案:( 1)齐桓公;郡县制 ( 2)隋朝;三省六部制 ( 3)行省制 ( 4)开明的民族政策 (和亲政策 ) ( 5)汉化政策;民族融合的潮流 ( 6)册封制;金瓶掣签制,设驻藏大臣(任意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有关内 容。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听众天子的命令,天子反
27、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 “霸主 ”。齐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以 “尊王攘夷 ”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 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秦始皇统一东方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 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由政府委派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本题答案:齐桓公;郡县制。 (2)本
28、题主要考查隋朝政治制度。从三国到隋重新统一全国,只有西晋短暂统一过 37年。到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以后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隋唐时期,总结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改革经验,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新的创置,突出的是设立三省六部制和推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就是设立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内史 (唐称中书省 )、门下和尚 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三省长官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具体事务。本题答案:隋朝;三省六部制。 (3)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结束了
29、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再次实现全国性的统一,为加强管理,忽必烈推行汉制,进行了改革。大都及其周围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全国其他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我国省级行政建制开始于元朝。本题答案:行省制。 (4)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的民族政策。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全 其部落,顺其土俗 ”的开明政策,设立与内地不同的行政设施,长官都由当地人来担任。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也就是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本题答案:开明的民族政策 (“和亲 ”是其中的一种体现 )
30、(5)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北魏初年,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 汉制、崇儒学,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迁都洛阳等。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本题答案:汉化政策;民族融合的潮流。 (6)本题主要考查清初民族政策。清朝的满族贵族,面对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一般是采取歧视防范、怀柔安抚并重的统治策略,其目的是确保本民族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同时,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也就是
31、保持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根据各地不同的清况,采取措施,加强统治和管理。清王朝在内外蒙实行支持黄教、满蒙联姻、分而治之的政策; 在西藏实行支持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等政策;在新疆设置伯克城主,派遣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等政策;在南方民族地区设置土司,实行 “改土归流 ”等政策。这样很好地解决了中央王朝与民族地区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长达近 300年之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题答案:册封制;金瓶掣签制,设驻藏大臣(任意一点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
32、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繁荣一时的隋朝;和同为一 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00 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中国近代的屈辱来自海上 ,未来实现伟大的 “中国梦 ”也离不开海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分 ) 【昔日的辉煌】 材料一: “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 ” (1) “他 ”的远航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1分 ) 【曾经的苦难】 材料二: “欲国家富强
33、, 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 ” 中国古代航海家 (2) 请举一例明朝中后期 “危险亦来自海上 ”的事例。 (1分 ) (3) 近代列强的侵略主要来自海上,哪一事件激起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的呼声? (1分 ) 【复兴的梦想】 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周恩来 (4) 根据材料三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历史事件名称。 (2分 ) 材料四: 1945年 9月 3日。这个明亮、清新的秋日,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年轮中。以这个胜利之日为标志,中华民族摆脱向 下沉沦的衰败轨迹,开始走向振兴。 (5) 据此回答,中华民族由
34、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 (1分 ) 答案: (1)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 倭寇的骚扰、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 (任意一点即可 ) (3)马关条约的签订 (4) 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新中国的成立 ) (5) 抗战的胜利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有关内容。 1405-1433,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欧洲航海家达 伽马开始于 1487年,哥伦布的远航开始于 149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开始于 1519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本题答案: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时期中外冲
35、突事件。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倭患猖獗,后来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明朝末年又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荷兰殖民者又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这些事例中的入侵者,都是来自于海上。本题答案:倭寇的骚扰、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 (任意一点 即可 )。 (3)本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的有关内容。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与各省应试的 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36、从此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本题答案:马关条约的签订。 (4)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 1919年 5月 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游行示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49年 10月 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所以革命的起点事件是五四运动,终点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本题答案: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新中国的成立 )。 (5)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
37、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6年 4月,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将一年前庆祝胜利的首日 9 月 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国定纪念日 ”)。 新中国成立后, 1951年 8月 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告,规定 9月 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本题答案:抗战的胜利。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3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 ) 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 (有的地区 )火耕水褥 (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 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 (物产丰富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 ),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宋书 材料四: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反映了江
39、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1分 ) (2) 材料三 宋书里描写的是东晋南朝时的江南,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分 ) (3) 列举一例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1分 ) (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1分 ) 答案: (1)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 技术;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
40、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青瓷、灌钢法、织锦业等等 (4)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西地区。到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开发前的经济状况。三国以前,南方地区的农业还远远落后于中原经济发达地区。当时的南方地区沼泽遍地,榛莽从生,开发的艰难程度也超过北方黄河流域。劳动力短缺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这个时期的江南,农业虽然有所发展,但耕作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生活有保障,但不 富裕。所以本题答案:可概括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41、 (2)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及原因。东汉末开始,由于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还来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力,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农业发展快,逐渐超过北方。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产于江南的水稻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向淮河和黄河流域推广,还从越南引入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棉花在两宋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 作物。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手工业方面的表现是: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江浙一带和四川丝织业生产发达;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迅速兴起,浙江出土一条南宋时棉毯,
42、细密厚软,工艺水平相当高。制瓷业:定窑、钧窑、歌窑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这一时期,我国的造船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规模宏大,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商业也非常繁荣,海外贸易发达,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纸币。本题答案 :可概括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3、(3)本题主要考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东晋南朝时,江南农业技术的进步,集中表现为水利的大量兴修,犁耕的推广和改进以及耕作技术的改进等。手工业方面的造船、造纸、制瓷以及丝织等业都比较发达。商业繁盛,海上贸易也十分活跃。所以, 本题答案: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概括,参考答案:水利兴修、犁耕推广、粪肥精耕;青瓷、灌钢法、织锦业;商业繁荣等等 (4)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由于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等原因,我国的
44、封建经济重心,到两宋已基本完成了由北向南的转移,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所以,宋史才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的记载。本题答案:可概括为: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西地区。到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阅读下列材料: (9分 )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 ”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 “西
45、化 ”。 19世纪下半期到 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 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上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 19 世纪下半期到 20 世纪初,开启中国经济、政治近代化的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 )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分 ) (2)材料
46、 二中 “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 ”。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3分 )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1分 )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1分 ) 答案: (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 洋务派,维新派 (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3)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 神;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等。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
47、近代化探索有关知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交外困。清政府内部一些开明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统治,于是掀起了洋务运动。其核心是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这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目标,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戊戌变法是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 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本题答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化探索的主要力量 (阶层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主要力量是封建统治者中的一部分开明的地主阶级。戊戌变法是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为目标,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其主要力量是当时希望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