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31275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九年级 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正常发光 B石油的分馏 C煤的干馏 D海水晒盐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灯泡通电正常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的分馏是利用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加以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煤的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2、C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K2SO4、 BaCl2、 NaNO3、 NaCl B HCl、 Na2CO3、 BaCl2、 Na2SO4 C KOH、 Na2SO4、 CuSO4、 MgCl2 D KCl、 AgNO3、 KNO3、 NaCl 答案: BC 试题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我们首先找到有特殊颜色的物质,先确定出来,然后再用确定出的物质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如果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通过出现的不同现象确定。 A四种溶液两两反应,能生成一种沉淀的是硫酸钾和氯化钡,无现象的是硝酸钠和氯化钠

3、,无法鉴别出来; B四种溶液两两混合,能和其他两种物质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能和其他三种物质中的一种产生气体、一种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和其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只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和其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只产生气体的是盐酸,可以鉴别 ; C硫酸铜是一种蓝色溶液,根据颜色首先确定出,能与硫酸铜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其余两种物质中能与氢氧化钾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钾没有现象的是硫酸钠,可以鉴别; D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出现两次沉淀的是硝酸银,出现一次沉淀的是氯化钾、氯化钠,无现象的是硝酸钾,氯化钾和氯化钠无法鉴别;故选 BC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

4、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NaCl固体 Na2SO4 溶解,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蒸发 C Cu(NO3) 2溶液 AgNO3 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

5、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 Na2SO4能与适量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铜粉能与 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 HCl能与足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 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

6、学性质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指出, H7N9 禽流感病毒和其它流感病毒一样,普通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灭。戊二醛 (C5H8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下列有关戊二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戊二醛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戊二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戊二醛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582 D 20%的戊二醛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大。戊二醛属于有机物,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属于有机小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戊二醛的化学式可知,戊二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

7、确; C由戊二醛的化学式可知,一个戊二醛分子是由 5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戊二醛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5: 8: 2,故选项说法正确; D 20%的戊二醛溶液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戊二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之和,混合物中某化合物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混合物中 该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 20%的戊二醛溶液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5%,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ZnZnSO4 B CuOCuCl2 C CaCO3CO

8、 D BaCl2BaSO4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锌能与稀硫酸或排在锌后面的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锌,故 A错误; B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只能与酸反应生成,故 B正确; C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 或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故 C错误;D氯化钡能与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燃烧法可以鉴别羊毛和蚕丝 B钢铁腐蚀、汽油燃烧均属于缓慢氧化 C黄曲霉素可用作抗生素 D铵态氮肥和熟石灰不能混合使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燃

9、烧时都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用燃烧法不能鉴别羊毛和蚕丝,错误; B钢铁腐蚀是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的氧化反应,汽油燃烧则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错误; C黄曲霉素有毒,不能用作抗生素,错误;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反应,并放出氨气,会降低肥效,熟石灰显碱性,所以铵态氮肥和熟石灰不能混合使用,正确;故选 B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铵态氮肥的检验,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在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H4 、 Cl-、 OH- B Fe3+、 Cl-、 NO3- C Na 、 Ba2+、 CO32- D N

10、a 、 H 、 H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就不能共存。 A NH4 与 OH- 能结合会生成氨气和水,不共存,故选项错误; B Fe3+、 Cl-、 NO3-阴阳离子相互结合没有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故选项正确; C Ba2+、 CO32-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故选项错误; D H 、 HCO3-能结合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 考点:离子共存 下列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A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均可用于食品包装 B普通玻璃和有机玻璃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铝合金、铁合金、储氢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D糖类、蛋白质

11、、油脂中均只有 C、 H、 O三种元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聚乙烯无毒可用于食品包装,聚氯乙烯有毒,不可包装食品;故选项错误; B普通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铝合金、铁合金、储氢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D糖类、油脂中均只有 C、 H、 O 三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 C、 H、 O、 N等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 C 考点: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金属材料 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下列关于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步骤中,若所加粗盐未充分溶

12、解,会导致精盐的产量偏低 C过滤步骤中,若所得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D蒸发步骤中,需持续加热直至蒸发皿中的液体蒸干为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粗盐提纯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并计算产率,正确; B粗盐产率 =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 100%,若所加粗盐未充分溶解,则蒸发后所得精盐质量就会减少,从而会导致精盐的产率偏低,正确; C若滤液仍然浑浊,就要检查原因分析可能情况,例如滤纸是否破损,下面的烧杯是否洁净等,检查处理后再过滤,正确; D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故 D操作错误;故选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13、,生成黑色固体 B将 SO2通入紫色 KMnO4溶液,溶液变蓝 C薯片上滴加碘水,薯片变蓝 D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紫色 KMnO4溶液褪色,溶液变为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薯片主要成分是淀粉,能使碘水变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没有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B 考点: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闻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

14、本操作分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正确;B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溅出,故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且要用外焰加热,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错误;D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防止中毒),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浓 硫酸的稀释 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 “冲天香阵透长安 ”,浓郁的花香遍布

15、长安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我们能闻到菊花的香味,是因为菊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D选项正确,但不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铁酸钠 (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它除了具有优异的漂白、杀菌作用以外,还能迅速去除淤泥中的臭味物质。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16、+3 C +4 D +6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化合物 Na2FeO4中 Fe元素化合价为 n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 +1) 2+n+( -2) 4=0,解之得 n=+6;故选 D 考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有 X、 Y、 Z三种金属,只有 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 X放入 Z的硫酸盐溶液中, X表面有 Z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Y、 X、 Z B Z、 X、 Y C Y、 Z、 X D X、 Z、 Y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

17、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其性质稳定。只有 Y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 Y的金属活动性最弱; X放入 Z的硫酸盐溶液中, X表面有 Z析出,说明 X Z,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X、Z、 Y;故选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水扑灭 B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打开排风扇 C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内,要严禁烟火 D易燃物和易爆物应露天存放,并紧密堆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图书馆内图书着火要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水容易将书损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打开排风扇容易产生

18、电火花引起逸散的可燃性气体的燃烧或者是爆炸,所以不能打开排风扇,否则容易发生爆炸,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的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它们遇 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要严禁烟火,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易燃易爆物不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发生火灾或者爆炸,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几种常用的灭火器,防范爆炸的措施 填空题 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方程式 ( 1) 5个磷原子 ; ( 2)常用于扑灭火灾的固态氧化物 ; ( 3) 2个亚铁离子 ; ( 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 5)产物中有水生成的反应很多,请按要求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产物中有水生成的化合反

19、应: ; 产物中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产物中有水生成的其他反应: 。 答案:( 1) 5P ( 2) CO2 ( 3) 2Fe2+ ( 4) CH4 ( 5) 2H2+O22H2O NaOH+HClNaCl+H2O 2H2O22H2O+O2(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5个磷原子,就可表示为 5P; ( 2)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于扑灭火灾的固态氧化物,其化学式为: CO2 (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

20、负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 2Fe2+; ( 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 ( 5) 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生成物必须是水,只有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的反应才满足要求,故答案:为: 2H2+O2 2H2O;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水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合理即可) 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满足题目要求,故答案:为:2H2O2 2H2O+O2(合理即可)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

21、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9分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 。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高锰酸钾制取 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 (填序号 )。 A发生装置相同 B都可用 MnO2作催化剂 C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D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 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填写试剂名称 )。如果用 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 (填 “b”或 “c”)。 ( 5)

22、实验室常用装置 C代替装置 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 ,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 (填序号)。 大理石和稀盐酸 碳酸钠固体和稀硫酸 锌粒与稀硫酸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答案:( 1)长颈漏斗 ( 2) A 2KMnO4 K2MnO4+MnO2+O2 ( 3) C ( 4)CaCO3+2HClCaCl2+H2O+CO2 浓硫酸 b ( 5)控制反应的 发生和停止 试题分析:(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 2)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 A; 2KMnO4K2MnO4+MnO2+O2

23、;(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高锰酸钾制取 O2的方法,可知: A二者反应条件不同,后者需要加热,所以要用酒精灯,发生装置不相同; B前者用 MnO2作催化剂,后者 MnO2是生成物,不相同; C反应的基本类型相都是分解反应,相同; D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前者是二氧化锰,后者是锰酸钾、二氧化锰,不相同。所以两者的共同点应选 C; ( 4)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如果用 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答案:为: CaCO3+2HCl

24、=CaCl2+H2O+CO2; 浓硫酸; b ( 5)在装置 C中加入了多孔隔板,把块状固体放在隔板上,可以通过弹簧夹来控制反应,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开始或终止实验。 大理石是块状固体,锌粒是颗粒状,可以放置在隔板上,可以用此装置。故答案: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考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计算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 ( 1)家用燃料的更新过程如下:煤 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 天然气, 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 C天然气作为燃料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 D煤仅仅用

25、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 ( 2)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 不容辞的责任。 设法除去硬水中的 ,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公共场所可利用 “活性炭 +超滤膜 +紫外线 ”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 _作用。 ( 3)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其中所含的氯化镁是金属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下图流程进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 A步骤 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 、 、 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 C步骤 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在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4种 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 4)家中蒸馒头常用的纯碱中含有

26、少量 NaCl,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 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此时烧杯中没有不溶物,共消耗稀盐酸 72.4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80g。请帮助实验小组完成以下计算 (写出计算过程 ): (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 D ( 2)钙、镁化合物(或可溶性的 Ca2+、 Mg2+) 吸附 ( 3) B 氯化氢 ( 4) 4.4g 10.6g 88.3% 试题分析:( 1) A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 A错误;B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分子间隔大,与氧气接触

27、充分,利用率更高,故 B正确; C天然气作为燃料也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且其主要成分甲烷也能产生温室效应,故 C错误; D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还可以深加工,故 D正确;故选 D ( 2)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或可溶性的 Ca2+、 Mg2+),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公共场所可利用 “活性炭 +超滤膜 +紫外线 ”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 3) A步骤 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通过一步反应不可实现; B步骤 、 、 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浓度更高的氯化

28、镁; C步骤 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在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分析可知有 3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置换反应;故选 B 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还可以和氢氧化镁反应,所以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氢; (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就是总质量减少的质量,即:12g+72.4g-80g4.4g;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 x10.6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8.3%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88.

29、3%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硬水与软水;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探究题 假日里,同学们在帮忙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 1)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形 成 的 原 因 可能是 CaCO3 石灰水与空气中 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可能是 暑假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 的混合物

30、。 ( 2)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一定有 CaCO3的结论。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 (如下图 ),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OH- Cl- CO32- NO3- Ca2+ 微 溶 不 溶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 验 步 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 1 2滴无色酚酞试液 白色粉末中含有 Ca(OH)2 往上述试管内残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白色粉末中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3)交流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的

31、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溶液时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_(填序号 )。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C禁止使用这种试剂 答案:( 1) CO2+Ca( OH) 2CaCO3+H2O Ca( OH) 2 Ca( OH) 2和CaCO3的混合物 ( 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钙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 3) AB 试题分析:( 1)石灰水与空气中 CO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 OH) 2CaCO3+H2O。因为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结晶析出,所以白色粉末成分可能是 CaCO3 ;可

32、能是 Ca( OH) 2;也可能是 Ca( OH) 2和 CaCO3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O2+Ca( OH) 2CaCO3+H2O; Ca( OH) 2; Ca( OH) 2和 CaCO3;( 2)根据溶解度表可知,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要验证该白色固体的组成可以结合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性质来选择酚酞试液和盐酸来检验,如果含有氢氧化钙, 则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加盐酸后,有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钙;由实验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3)对于易变质的物质应该密封保存,防止吸水潮解或与空气的成分反应而变质,或者是在用之前来制

33、取,以保证实验的质量,故选 AB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检验碳酸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推断题 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 B、 C、 D都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 1) A物质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 ,物质 E的俗名为 ; ( 2)得到 F溶液的操作 的名称为: 。 ( 3)写出反应 中气体 C转化为气体 J的化学方程式: 若 I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 G + F I的化学方程式: ( 4)指出反应 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答案:( 1) Ca2+ 熟石灰(或消石灰

34、) ( 2)过滤 ( 3) 6CO2+6H2OC6H12O6+6O2 FeCl3+3NaOH=Fe(OH)3+3NaCl ( 4)化合 试题分析:解题突破口在于 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且高温时能分解生成无色气体 C和 D,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可 知此物质为碳酸钙,从而可顺推出 C、D、 E、 F物质的化学式;另一突破口在于 I是红褐色沉淀说明 I是氢氧化铁,从而可逆推出 G和 B的化学式。 ( 1) 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且高温时能分解生成无色气体 C和 D,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可知此物质为碳酸钙,则 C为二氧化碳, D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E为氢氧化钙,所以本题答案

35、:为: Ca2+;熟石灰或消石灰; ( 2) E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要除去碳酸钙沉淀得到溶液,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所以本题答案:为:过滤; ( 3) 中的反 应是无色气体变为无毒气体,所以应依据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选择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6CO2+6H2O C6H12O6+6O2; I是红褐色沉淀说明 I是氢氧化铁,则 G中含有铁离子,而 G是由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说明 G是氯化铁,所以 G+FI的反应为氯化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 FeCl3+3NaOH=Fe( OH) 3+3NaCl; ( 4)反应 是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化合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碱盐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