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九年级第二次调研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对下图漫画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活动参加者应树立诚信观念 B失信于人,会产生信任危机 C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 D不讲诚信要付出代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诚信。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漫画中的男子因其诚信档案中有不良记录。所以不能办贷款,说明了不讲诚信的危害。其中 C项叙述错误。所以不正确的选 C 考点:诚信的重要性 2013年,神舟
2、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 GDP达到 56.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 GDP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现在达到的小 康还是低水平的 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科学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通过我国取得的成就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科技成就合计经济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但是人均 GDP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说明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我国仍是发展中的国家,科技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正确选项是 C 考点:我国的基本国情 2014年 3月 22日至 4月 1日,国家主席
3、习近平对荷兰等欧洲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所到之处,习主席均受到高规格礼遇。访问期间,我国同四国共签署120多项合作协议。这说明我国 在国际舞台具有主导作用 积极同世界各国合作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国际地位进和作用,题文中我国国家主席对欧洲各国的国事访问,体现了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发展的大国形象。所以正确答案:选 D.其中 叙述错误,我国在国际上不是主导作用。 针对的是国内,与题意不符。 考点: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突破 700万人,被称为 “更难就业季 ”。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提出就业建议
4、,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B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等待国家安排 C根据个人喜好、特长选择相关职业 D坚持多种方式就业,选择体面职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如何面对就业。在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劳动部门介绍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新的就业方式。所以,我们也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适应市场的需要。不要单独依靠国家的安排,如果一味只顾个人兴趣和体面,不利于就业,所以 BCD是错误的,选 A 考点:如何面对就业 2014年 3 15的主题确定为: “新消法、新权益、新责任 ”。新消法实施了“七天无理由退货 ”制度,赋予了消费者一定的 “后悔权
5、”;这可以保护消费者的 A隐私权 B公平交易权 C依法求偿权 D人格尊严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公民享有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等权利。题文中的 “无理由退货 ”主要体现了公平交易权。 A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选 B 考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4年全国 “两会 ”召开期间,广大民众借助全国人大代表在知名网站开通的 “两会建议通道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材料表明 A公民可以直接决定国家大事 B公民通过任何方式都可以行使了监督权 C公民积极参与我国政治生活 D公民承担了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答案: C 试题分
6、析:本 题主要考查政治权利。材料中的广大人民向全国人大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说明公民积极的行使了自己的建议权,建议权是政治权利。所以表明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但是我国公民是以间接的形式行使权利的。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所以 AB错误。建议权是权利不是义务,所以 D错误。 考点 :政治权利 “改革 ”一词在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近 70次,并辅之以 “更大决心推动 ”等措辞。这是因为改革是 A兴国之要,是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立国之本,是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C强国之路,是发展进 步的活力源泉 D基本国策,是现代化建设必然选择 答案: C 试题分析:
7、本题主要考查改革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正确答案:选 C。其中 A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是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D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考点 ;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这是因为 A宪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B实施宪法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C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具体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率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宪法的的地位。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8、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所以正确答案:选 D。 A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 B我国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 C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其他法律规定具体问题。 考点:宪法的地位 2013年 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 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这就要求 A弘扬科学精神,做到勇于创新 B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 C坚持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严禁开发资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发
9、展问题。题文中指出:在城镇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 “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保护环境,少拆房等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所以正确答案:是 C。其中 AB不符合题意。 D项认为 “严禁开发资源 “是错误的。 考点: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拨动了成千上万听众的心弦,许多年轻人都忙于应酬交际而冷落了自己的父母,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孝敬父母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 B孝敬父母就要是要听父母的话,不违背父母的意见 C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赡养扶助父母是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怎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0、,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但是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如果他们触犯法律,做儿女的也要依法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所以错误选项是 B 考点:怎样孝敬父母 2013年 1月开始实施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规,新交规中新增了 “校车超载 20%以上扣 12分 ”等有关校车管理的 14项记分要求,这些规定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了家庭
11、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和司法保护四道防线。材料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主体是 “新交规 ”,是国家相关部门实施的保护,属于社会保护。所以选B 考点: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近几年来,我国汶川、玉树、雅安等地先后发生强烈地震。提高防灾抗灾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十分重要。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高层建筑中的人乘电梯迅速逃离 B在楼房中的人立即跑向阳台等待救援 C行人不可在广告牌下、桥头等处长时间停留 D正在上课的学生不 顾一切冲出教室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如何保护自己。在地震发生时,其中 A项乘电梯逃离,如果断电会被困在电梯中,所以不可取; B 项楼房的阳台也是容易坍塌
12、的部位,应该在卫生间等狭小的空间紧急避险;所以也不正确; D项,地震发生时,在教室的学生可以先躲在课桌下,如果不顾一切的冲出教室,会被坠落的物体砸伤,所以也不正确。正确选项是 C 考点:自我保护 探究题 简要分析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说明。本题共 2小题,第 13题 6分,第 14题 8分,共 14分) 【关注生活】 13.下图是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的图片。 ( 1)面对突然跌倒的老人,我们应不应该扶?请根据所学内容写出你的理论依据。( 2分) ( 2)小品中郝建曾说过: “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为了使 “人心 ”不
13、倒,我们应该怎么做?(请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说明)( 4分) 答案:( 1)应该扶( 1分)。依据: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表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1 分,任答一点即可) ( 2)社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行依法治国,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个人:克服看客心态和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发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努力做维护正义的人。( 4分,从两方面各说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以春晚小品为背景,考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对于突然跌倒的老人,我们提倡扶起来,因为扶起,是助人为乐的表现,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其理论
14、依据可以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责任、亲社会行为、和谐等角度组织答案:。 ( 2)本题明确要求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回答,其中 “人心 ”主要指道德良知。社会的角度:从道德舆论的力量和法律规范作用两个方面回答;个人:从助 人为乐、责任、正义的角度回答 考点: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材料一 新华网 2013年 8月 22日专电,网络红人 “秦火火 ”“立二拆四 ”等 “谣言推手 ”被公安机关依法刑拘。 “秦火火 ”等人肆虐网络、掘金多年,不断炮制出谣言,而网民盲目 “信谣传谣 ”则成为推动 “秦火火 ”的助燃剂。 材料二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 9月 29日公布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
15、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入罪标准是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据悉,本解释于 2013年 9月 30日起施行。 ( 1)请你谈谈网络谣言的危害?( 2分) ( 2) “谣言推手 ”被警方依法刑拘说明了什么?( 3分) ( 3)针对网络谣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 3分) 答案:( 1) 网络谣言污染网络环境,败坏社会风气 危害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 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2分,任答两点即可) ( 2) 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我国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说明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16、究。( 3分) ( 3) 应加强自我学习,增强辨别是非谣言、抵制谣言的能力严格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文明上网; 自觉远离网络谣言,切实做到不交流、不关注、不信谣、不传谣,坚决做网络环境的维护者,争当遵纪守法的小网民; 发现散布谣言要及时制止、揭露或举报。(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网络谣言的危害,网络谣言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其危害从对个人、对社会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 2)本题主要考查对法律的认识。 “被依法刑拘 ”,依法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实施。对于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说明了法律的强制性,所以从依法治国、和法律的特征回答即可。 ( 3)本题主要考查怎样文明上网。
17、对于网络谣言,作为青少年要认 识到这种行为既是不道德也是违法的。所以自己要不信、不传播。要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同时还有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对违法行为要举报。 考点:网络谣言的危害、依法治国、法律的特征、如何文明上网等 实践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分) 背景材料: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 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 层面,其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
18、谐 ”。某校开展时事学习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如下一些材料: 【经济】材料一 国家一方面,进出口总额要增长 7.5%左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政治】材料二 国家要强化监督,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 “舌尖上的安全 ”。 【文化】材料三 国家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 1)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上述材料?( 2分) (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什
19、么价值目标?并说明理论依据。( 6分) ( 3)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需要每个人努力,在圆梦的道路上难免有困难,遭受挫折。作为中学生 ,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战胜挫折 ( 4分) 答案:( 1)上网;看电视;看报纸或杂志( 2分,任答两点即可) ( 2) 材料一说明我国坚持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有利于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 ,努力 实现共同富裕 ,这主要体现了国家层面价 值目标中 “富强 ”的内容。 材料二说明我国正在实施 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公民积极行使 建议权、监督权 ,保障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主要体现了国家层面价值目标中 “民主 ”的内容。 材料
20、三说明我国正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这主要体现了国家层面价值目标中 “文明 ”的内容。(一点 2 分,其中 “目标 ”和 “依据 ”各 1分,共 6分) ( 3)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学会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一点 1分,共 4分)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搜集资料的形式,一道主观性很强的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可以灵活作答,按照自己日常搜集资料的途径回答即可,注意看分答题。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通过通读材料,我们知道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再看材料一的主题是“经济 ”,与富强联系。材料二的主题是 “政治 ”,与民主联系;材料三的主题是“文化 ”,与文明联系。最后把材料一中的关键词 “进出口 ”与对外开放, “缩小差距 ”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 材 料二中的关键词 “监督治理 ”和建议权联系起来;材料三中的关键词 “科技体制 ”与精神文明联系起来。找到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也就是理论依据。 ( 3)本题主要考查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注意看分答题。 考点: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应对挫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