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西吉安吉州区初三上期期末检测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体细胞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内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B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C细胞质是遗传信息库 D植物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内有细胞核、线粒体和液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人体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没有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所以遗传信息库是细胞核,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植物根的成熟区细胞内有细胞核、
2、线粒体、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等,无叶绿体,此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几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种生物细胞的结构。 下列关于生物现象或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多细胞生物体有着井然有序的结构层次,家鸽与油菜相比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B “种 ”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C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D无偿献血时,医生应将针刺入动脉进行抽血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家鸽与油菜相比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
3、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因此种也叫物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无偿献血时,医生应将针刺入静脉进行 抽血,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分类单位,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血管的类型,意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人在狂笑时若用力过猛,会出现上下颌不能合拢的现象,这是由于( ) A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关节腔内有滑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节包括关节面、关
4、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 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脱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关节的结构,可结合着关节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下图中鸟儿 “举家迁徙 ”的无奈之举告诉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
5、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理解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进行解题。 下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丙相 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过程 a、 b、 c、 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D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因为体循环经过小肠,小
6、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体循环的终点是右心房,右心房里的血液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右心房里的血液流入右心室,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B、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C、 a、 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c、 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该项符合题意; D、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
7、换,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的呼吸过程,血液循环的过程,结合血液循环的图解 ,理解整个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下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
8、氧 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不是增加,故符合题意; B、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则此血液循环是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 主动脉 肠动脉 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 肠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 氧气供给肌肉细胞利用,将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
9、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 细胞数量的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根据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以及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下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
10、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比较(单位:克 /100毫升),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液体乙是(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甲 90 8.00 0.10 0.72 0.03 乙 98 0.03 0.10 0.72 0.03 丙 96 0.00 0.00 1.10 1.80 A. 血浆 B. 肾小囊中的液体 C. 尿液 D. 无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尿的形成是这样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即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11、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即尿液的成分是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液体乙中含 有葡萄糖,基本上不含有蛋白质,因此应该是肾小囊中的液体 -原尿,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三者都有水和无机盐、尿素。 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在口腔初步被消化成葡萄糖 B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12、 C静脉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D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淀粉在口腔初步被消化成麦芽糖,最终在小肠被消化成葡萄糖,故不符合题意; B、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故符合题意; C、静脉能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故不符合题意; D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少引起的,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肾单位的组成,血管的类型,激素分泌异常症,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说法正确( ) A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大夫哭属于非条件反射 B当你白天
13、从电影院 看完电影出来时,你的感觉和瞳孔变化是室外很亮,瞳孔放大 C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 D临床上的 “植物人 ”通常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小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大夫哭属于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错误,不符合题意; B.当从电影院里走出后,外界光线强,瞳孔要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因此变化
14、最大的结构是瞳孔,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正确,符合题意; D.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所以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受损 伤的部位是脑干,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反射的类型,眼球的结构,反射弧,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内容的叙述
15、,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同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使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 D把显微镜的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应换用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和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正确; B、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所以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故错误;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使用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故错误; D、浓盐水的浓度大于水的浓度,所以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用浓盐水的目的是探究植
16、物细胞的失水,故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制作装片的步骤,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并找到清晰的物像。 关于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家鸽的前肢变成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 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C家兔用肺和气囊呼吸适应多变的环境 D昆虫的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的生活环境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家鸽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适于扇动空气飞行,因此适于空中飞翔,故不符合题意; B、鱼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适于水中生活,故不符合题意; C、家兔用肺呼吸,没有气囊结构,故符合题意; D、蝗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
17、旱的环境,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请问该小组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 试管编号 甲 乙 丙 丁 加入物质 浆糊 唾液 浆糊 唾液 盐酸 浆糊 唾液 浆糊 唾液 温度 37 37 100 0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A. 探究唾液能否消化淀粉 B. 探究淀粉遇碘能否变蓝色 C.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D. 探究盐酸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题意,分析表中数据可
18、知,该实验共有三组对照实验:甲试管和乙试管、甲试管和丙试管、甲试管和丁试管,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盐酸,目的是探究盐酸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影响;甲试管和丙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高温),目的是探究高温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影响; 甲试管和丁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低温),目的是探究低温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影响。综上所述,该小组同学探究的课题是盐酸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选项 A、 B、 C均不符合题 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如图为平衡膳食中的五类食物的配置比例图,请问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
19、青少年应多吃哪类食物 ( ) A 、 B 、 C 、 D 、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知: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中, V谷类所占比例最大,谷类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淀粉),而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钙、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因此 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丰富的食物, II和 III类食物,即奶制品和肉类中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合理营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含义要求。 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且程度相似的甲、
20、乙、丙 3组雄性小狗进行内分泌腺切除实验,以研究内分泌腺体与分泌激素间的关系。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几个月后,分别测定其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微克 /100毫升血液) 激素名称 小狗 甲 乙 丙 甲状腺激素 3 0.1 2.8 生长激素 6 5.8 0.1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狗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 乙狗切除的是甲状腺 C. 丙狗切除的是(脑)垂体 D. 手术一段时间后,乙狗发育正常,丙狗生长停滞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分析此实验表中的数据可知,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因此甲组是对照组,乙丙是实验组
21、,乙组的小狗甲状腺激素过少,因此乙组切除的是甲状腺,丙组的生长激素含量过低,切除的是垂体,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乙组的小狗会发育迟缓,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因此丙组的小狗会生长缓慢,可见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激素的作用,只要熟练掌握了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结合分析本探究中的表 格数据,即可解答。 综合题 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能分泌胆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甲是肝脏,乙是十二指肠,丙是胃,丁是胰腺, A、肝脏分泌的胆汁虽
22、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故正确; B、十二指肠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但不能分泌胆汁,故错误; C、胃分泌胃液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但不分泌胆汁,故错误; D、胰腺分泌胰液,胰液流进小肠内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但不分泌胆汁,故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消化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消化腺的位置和作用可结合着消化系统的图示掌握。 ( 5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英文缩写为 “AI
23、DS”,音译为 “艾滋 ”。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 “HIV”。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 的潜伏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处在潜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材料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由于艾滋病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甚至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一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 ( 1) HIV属于 (传染源、病原体)。 HIV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明显不同,其显著特点是 。 ( 2)
24、株洲市中心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 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 。 ( 3)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为患者 的免疫系统瘫痪,无法产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 ,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 4)从材料中分析,为什么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 _ 答案:( 1)病原体 无细胞结构(或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 2)切断传播途径 ( 3)抗体 ( 4)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发现(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 试题分析:( 1)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
25、病毒( 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 “HIV”、“艾滋病病毒 ”)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 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 3)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 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无法产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抗体,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 4)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
26、病,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HIV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 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 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 )等,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发现,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传染病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
27、播途径。 ( 5分)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出体外。下图示相关的一部分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场所包括 ,消化后的产物经过过程【 a】 进入 A系统。 ( 2)在 A系统的心房与心室间,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 。 ( 3)经过 e和 f过程,血液性质的变化是 。 ( 4)图示中属于排泄的途径是哪几条 (填字母)。 答案:( 1)胃和小肠 吸收 ( 2)防止血液倒流 ( 3)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或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 4) d、 g(缺一不可)。 试题分析:图为食物进入人体后,
28、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出体外,图中示相关的一部分生理过程是: A为循环系统, a表示吸收,b表示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消化道被排出体外, c氧气进入 呼吸系统,d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 e氧气进入循环系统, f表示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循环系统被运输到呼吸系统, g表示尿液被排出体外, ( 1)营养物质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必须通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在口腔中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在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
29、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将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 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吸收是指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 ( 2)( 3)血液在人体的流动方向是: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是因为心脏和血管中的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能够保证血液在人体内有这样一个流动方向血液循环的途径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结果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结果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 4)排泄的途径 有
30、三条:大多数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排泄的途径,意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探究题 ( 5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为了探究空气中 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北京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 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图: 组别 PM2.5(微克 /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31、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 (车流量大) (车流量小) (车流量最大) 第 1组 19 89 43 97 第 2组 22 83 38 98 第 3组 20 86 41 99 ( 1)在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 “采样时段 ”设置为该实验的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 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 ( 3)专家指出: PM2.5对人体的 系统危害最大。 ( 4)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 PM2.5的浓度 _ (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 答案:( 1)变量 ( 2)求平均值 ( 3)呼吸 ( 4
32、)越大 ( 5)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合理就给分。 试题分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 PM2.5 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 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 ( 2)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另外,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还可以设置重复组等; ( 3)可知, 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 ,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器气管和支气管,但是 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 4)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 PM2.5的平均值为 20.33微克 /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PM2.5的平均值为 86微克 /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少, PM2.5的平均值为 40.67微克 /立方米,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PM2.5的平均值为 98微克 /立方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 PM2.5的浓度越大; ( 5)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少开车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通过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