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浙江宁波市董玉娣中学九年级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二战后世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会议时间为 1945年 2月 4 11日。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
2、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时说: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势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她的这段话说明 A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B中国处 理国际关系时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C英国的霸权地位已经不存在 D国家综合国力的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越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香港回归的原因。香港问题是历史上西方殖民者殖民留下来的问题,是旧中国留给我们一个耻辱。还好我们很快就让这些结束了。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顺利地恢复了对港澳的行使
3、主权,这不是靠军事力量的强大能解决的,外交的背后是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国际地位的提高并不一定能解决香港问题, “一国两制 ”的构想只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一种适合的方法和可能,也只能是其中的原因或者条件。所以根本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越大。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 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期间 C改革开放初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在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
4、助兴建的 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考点:人 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工业化的起步 “上海合作组织 ”对我国具有的意义是 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 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标志 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上海合作组织。 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5、、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互相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 2001年,中、俄、哈、吉、塔五国,加上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 “上海合作组织 ”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 ” 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故选择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13年 3月 2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领导人在南非德班举行第五次会晤,会议主题是 “金砖国家与非洲:实现发展、融合、工业化的伙伴关系 ”。这表明 A
6、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B金砖五国的各种利益趋于一致 C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 D金砖五国合作共赢不再有竞争冲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世界的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合作;各国都致力于发展科技、振兴经济。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对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中,进入世贸组织、参与成立金砖国家的合作等。 “金砖国家 ”走到一起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金砖国家 ”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 “金砖
7、国家 ”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有相同的关切和主张,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成为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ABC的表述都有问题。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亚非拉 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亚非拉的奋起 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务实 ”。这里的 “原则 ”和 “灵活 ”分别是指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C高度自治两种制度 D一中一台高度自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一国两制 ”含义: A、 “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8、实行 “一国两制 ”是将台湾、香港、澳门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 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 B、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国的主体,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并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的方向,台湾、香港、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非主体部分,台湾、香港、澳门人口少,面积小,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C、 “一
9、国两制 ”下所设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 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被称为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的是 ( ) A经济特区 B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 D农业合作社 答案:
10、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 1978年,安微凤阳下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尝试。安微凤阳梨园公社小岗村原是个贫困村。 1978年,安微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为了抗旱救灾,安微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的推动下,生产队 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全村土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他们大干一年,粮食大丰收。由此带动了周边地 区,进而在凤阳全县推广开来,使得凤阳县的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而这种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做法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即实
11、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和邓小平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逐渐铺开,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60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图片展以下图片可作为展品的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巩固政权的三大运动之一。 1950年 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入侵,越过 “三八线 ”,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侵扰东北人民,派兵阻止解放台湾,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为了
1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 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与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志愿军五战五捷,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等的胜利,把美国侵略者赶回 “三八线 ”附近。 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 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和平的局面,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最可爱的人 史诗大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成功研制 “两弹一星 ”的故事。下列人物在此电视剧中
13、必然出现的是 邓稼先 袁隆平 詹天佑 钱学森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模范人物。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虽 有重大失误,但成就仍然显著,涌现了很多先进人物。 1958 年,科学家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他挑选一批大学生,组建第一批研制原子弹的队伍,先模拟出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后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攻破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 1964年 10月 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邓稼先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核实验工作,被誉为 “两弹元勋 ”。 袁隆平则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故排除;詹天佑则是我国京
14、张铁路的设计者,所以选择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下图是一幅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该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 19581960 年 该画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通过该画可以得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 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展开。 1958年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于是发动 “大跃进 ”化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在工业
15、上表现在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翻,要赶超英美,兴起大炼钢运动;在农业上则是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竞相互 “放高产卫星 ”,出现浮夸风现象,如材料中 “大麦穗 大玉米 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农民搬楼梯上树摘棉花 ”“一个萝卜重千斤 ”等等都是,现在看起来都觉得不可理喻,可当时也是这样也是有人相信和支持。实际上我国的粮食产量没有那么夸张,袁隆平的超级水稻亩产也还没突破两千斤,而且也是在 1971以后的事情,所以无法说明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故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
16、A亚非会议的召开 B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亚非拉国家的纷纷独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亚非拉的兴起。 20世纪 60年代前期,在广大亚、非、拉美国家的参与和推动下,成立了 “七十七国集团 ”。它的形成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这个集团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 和经济利益,为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的新秩序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也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亚非拉的奋起 下列对 “冷战 ”政策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用经济的手段援助西欧,反对苏联 B用联合资本主义国
17、家的手段包围苏联 C用局部战争的手段打击亲苏势力 D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不得不面对拥有超强实力的苏联,因为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匹敌的政治军事大国。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 “遏制 ”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1947年 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 “遏制共产主义 ”、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18、被称为 “杜鲁门 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中的对峙 综合题 ( 8分) 关注时代主题 材料一: 2013年 9月 21日上午,索马里青年党为了报复肯尼亚政府出兵索马里的政策,对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进行了恐怖袭击。该事件造成 240人伤亡(其中 72人死亡)。 材料二: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各国首脑基于本国的立场,有如下阐述: A国总统说:我们已经尽力了,我国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支付可怕的贷款利息;而本金的清偿,只有上帝才知道 会在那一天? B国总理说:我们有可可、咖啡、大豆,但是你们
19、却要限制我们的出口,当然即使有大量的出口,也换不来你们的几台机车。 C国总统说:你们利用过非洲,历史上你们从非洲获得的利益无可估量,而当你们强大的时候,却叫非洲不要别扭。 (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还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反映该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2分 ) ( 2)材料二中三国领导人的话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请分别指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4分 ) ( 3)解决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个近年来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实例。 (2分 ) 答案:( 1)和平问题,恐怖主义存在 (2分 ) ( 2)发展问题 A沉重的外债 B不等价交换 C源于西方殖民者对非洲地区的殖民侵
20、略(该题答案:顺序不能搞乱) (4分 ) (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例子:中非合作论坛;索马里护航;等 (2分 )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的面临的重大和平问题。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形势走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是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在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并且是造成世界 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南北问题更加突出;影响和平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因素如威胁全球的恐怖主义存在。总的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和平仍可以保持,新的世
21、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 2)本小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的面临的发展问题。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形势走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是呈现出总体缓和,稳定局部紧张、动荡的基本态势。在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并且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南北问题更加突出。造成的原因很多:如发展 中国家都背负着沉重的外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不等价交换;在历史上西方殖民者对非洲地区近三百年的殖民侵略等等。这些原因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任务越来越艰巨。 ( 3)本小题考查的是南南合作问题。由于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长期存在,导致发展中国
22、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任务越来越艰巨。在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又面临着资本新一轮的扩张,只有真正实现南南合作,共同努力建立起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才能使发展中国家更好的发展,这是根本的途径。为此,中 国积极努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如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派海军参加索马里护航;援助非洲落后国家等,都是希望能尽快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亚非拉的奋起;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8分) 祖国和平统一 材料一:在印尼出席 APEC会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
23、平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习近平指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夯实共同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着眼长远,两岸长期 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材料二: “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 ”。热情的网民通过一首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感情,摘录其中一首: 紧紧相握的双手 /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 和平搭桥之旅 /注入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 /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请你评说时政热点,感悟小诗蕴意 感悟 :什么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新形势下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是什么?( 2分) 感悟 “背井离乡的骨
24、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这沉甸甸的发问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 么共同心愿?( 1分) 感悟 : “问题总归要逐步解决 ”“踏上回家的路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你说说理由。( 3分) 感悟 : “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和平双赢 ”的路上,还有许多的曲折和障碍,怎样才能真正解决台湾问题? ( 2分) 答案:感悟 :一个中国 ,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 2分) 感悟 :期盼祖国早日完全统一。( 1分) 感悟 :因为它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3分
25、) 感悟 :坚持 “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 “台独 ”分裂活动。( 2分) 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 “一国两制 ”。 “一国两制 ”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首先针对的是台湾的统一问题,后成功在香港和澳门。其基本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允许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这在世界上是绝对是没有的创举。 本小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是国际上 公认的事实。早在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就派使者卫温出使夷洲,建立
26、和平关系,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流求是隋朝时对台湾的称呼;明朝末年,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略,郑成功接受命令,在台湾人民的帮助下,将台湾收复;清朝年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清朝末年,又设立台湾省。在近代,日本同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抗日战争结束后,才将台湾收复,新中国成立后,宝岛台湾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地质学家探测台湾在几亿年前与祖国大陆是相连的,所以,台湾并不是太平洋上的孤岛。台湾的 人民一直以来都心系祖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与大陆联系紧密,海峡两岸人民都热切盼望台湾能够早日回祖国的怀抱。看来,台湾不仅仅是中国的领土,两岸人民的
27、关系也是非常的密切。任何人、任何组织或国家都没有权力将台湾从大陆分割出去。宝岛台湾的人民希望台湾早日回归,他们要来祖国大陆寻根,要来一饱祖国的美好河山,要来接受深厚文化的熏陶;大陆的人民企盼着台湾的回归,让祖国成为一个领土真正完整的中国; 本小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的人民一直以来都心系祖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与 大陆联系紧密,海峡两岸人民都热切盼望台湾能够早日回祖国的怀抱。看来,台湾不仅仅是中国的领土,两岸人民的关系也是非常的密切。任何人、任何组织或国家都没有权力将台湾从大陆分割出去。宝岛台湾的人民希望台湾早日回归,他们要来祖国大陆寻根,要来一饱
28、祖国的美好河山,要来接受深厚文化的熏陶;大陆的人民企盼着台湾的回归,让祖国成为一个领土真正完整的中国; 本小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从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们坚持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的方针,以最大的诚意,希望两岸间的问题得到解决。 2000年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我们继续坚持 “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 “台独 ”分裂活动。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29、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 8分) 共谋未来发展 材料一: 1955年在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我们应该承认,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而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转机是在 20世纪 70年代。 材料二:金秋十月印度尼西亚再次迎来中国贵宾。当地时间 2013年 10月 2日下午 2时许 ,习近平主席的专机抵达雅加达。同苏西洛总统会谈、出席中印尼商务午餐会、印尼国会发表演讲、与中印尼青年交流 习近平主席展开一系列活动 ,谱写两国友好新篇章。 阅读材料,结合
30、所学知识回答: (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 “同 ”主要有哪些内容?( 2分) ( 2)在亚非会议上由周恩来引申和发展的外交原则是什么?请你写出其基本内容。( 2分) ( 3)中国和印尼同属于 国家,两国的交流和合作被称为 合作。( 1分) ( 4)请你写出 20世纪 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 3分) 答案:( 1)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 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和现代化的追求等( 2分) (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分) 内容(略)( 1分) ( 3)发展中国家 南南合作 ( 1分) ( 4)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3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建交( 3分)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 1953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同 ”指的是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追求各国现代化的追求等; “异 ”指的是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 2)本小题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
32、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同印度关于西藏地区关系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4 年,中国和印度、缅甸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3)本小题考查的是南南合作,指的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 “南南合作 ”),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
33、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南南合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独立后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开展的相互之间的合作。中国和印尼就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传播人类活动所有领域内的知识或经验,并相互分享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并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环境、中小企业发展、人才资源开发、健康教育等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 ( 4)本小题考查的是 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的突破。 20世纪 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迎来了重大的突破。 1971年 10月 25日,第 26界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国提案,恢复
34、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 ,标志着美国对华孤立政策的破产;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 1月 1日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 8分) 改革创新谱新篇 小明在看我国一伟人的著作时发现了以下经典语录。摘录如下: 语录一: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语录二:一个国家,
35、两种制度 语录三: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结合材料回答: ( 1)根据语录内容判断小明在看哪一伟人的著作?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什么道路?( 2分) ( 2)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是他的天才发明,中国利用了他的天才发明分别在什么时候解决了哪些历史问题?( 2分) ( 3)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哪一历史事件作出的 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分别从哪里开始?( 3分) (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分) 答案:(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2分) ( 2) 1997年 7月 1日,香港回归; 1999年 12月 20日,澳门回归 ( 2分) ( 3)十一届三
36、中全会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开始 ( 3 分) ( 4)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分)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启了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萌芽阶段。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铺开,重点就是国企改革。改革之路走的是农村带动城市,包围城市这样一个独特的道路。同时逐步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深圳、珠海、厦门等,进而
37、大胆开放整个沿海地区,这种自动积极开放的格局、气势也是前所未有的。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邓论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2)本小题考查的是 “一国两制 ”。 “ 一国两制 ”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回归后的主权归属发生了变化,中国收回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 1997年 7月 1日,香港回归; 1999年 12月20日,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 ”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的稳定和发
38、展,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加快我国繁荣富强的进程。 “一国两制 ”构想为和平解决 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的新的范例。 “一国两制 ”构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 ( 3)本小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 1978年,安微凤阳下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尝试。结果第一年就大丰收。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和邓小平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改革逐渐铺开,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
39、979年 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 “出口特区 ”, 后于 1980年 3月, “出口特区 ”改名为 “经济特区 ”,在广东和福建设立深圳、汕头、珠海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 4月,中国在吸收创办特区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福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层次,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大步骤。沿海地区开放的格局逐渐形成了。 ( 4)本小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 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巩固政权后,进行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 会主义公
40、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变化。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8分) 战后世界格局变化 ( 1) A、 B被称为 “冷战 ”时期,请分别写出其开始与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2分) ( 2)写出上年代尺中各个阶段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 3分) A阶段: B阶段: C阶段:
41、( 3)当今世界已经进入 C阶段,该阶段的基本态势如何?请你设计两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 3分) 答案:( 1)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2分)结束标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2分) ( 2) A:东西方两大阵营集团对峙局面 B:美苏争霸 C:多极化趋势( 3分) ( 3)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1分) 宣传口号(如要战争 ,还是要家园 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 ,请对战争说不 !其他表述符合题意即可)( 2分)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冷战政策。冷战 是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的除武力进攻外的一切对抗手段。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在军事上的表现。苏
42、联采取了争锋相对的措施,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了。后美苏升级,展开争霸,直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才解体。 ( 2)本小题考查的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唯一霸主,妄图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能跟美国相抗衡的唯一的超级大国。于是美对苏采取了除军事建进攻外的一切对抗手段,目的就是颠覆苏联的政权,于是美 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世界出现了东西方两大阵营集团对峙局面。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改变了外交政策,开始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与美国展开争霸战争,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例证。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直到 20世纪 80
43、年代末,苏联力不从心,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各国在内因外力的作用下,苏联解体了。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了,世界朝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 3)本小题考查的是 20世纪 90年代的世界格局的变化。 1991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了,暂时形成了 “一超多强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趋 势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世界局势总体趋向和平,世界大战在短时间内是可以避免的,但局部战争却不断。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如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
44、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等等。我们应不断宣传,如要战争 ,还是要家园 如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 ,请对战争说不 !等等,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拒绝战争,让世界真正和平。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中的对峙;考 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填表题 共和国风雨历程 某电视台播放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在各个时期农村政策的专题记录片,现选取其中的几个镜头( 8分):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8分 ) 时 间 相关镜头 影响(意义) 1956年底完成 表明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镜头一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45、被彻底消灭 1979年开始 镜头四 1958年 损害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请把答案:填在上面表格中: 答案: 镜头二 1952年底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镜头三 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 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巩固政权后,进行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变化。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本小题考查的是土地
46、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全 国还有很多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三亿多的农民获得了近七亿亩的土地,这样使土地占有关系发生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从而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化的道路开辟了道路 本小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
47、集体。这样中国开始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在安微小岗村大胆尝试后,在中央肯定指导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铺开了。废除了旧的人民公社体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飞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为国家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使我国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的经济困难。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工业化的起步;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