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卷.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1384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 学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卷 其他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 4道题)。( 8分) 烟笼寒水月笼沙,。,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青山遮不住,。江晚正愁予,。(辛弃疾菩萨蛮) 群臣吏民,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毕竟东流去山深闻鹧鸪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议于市朝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2、目骋怀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5分) 钱塘人喜杀,日屠百鹅。 予自湖上夜归屠者之门百鹅皆号声振衢路若有所诉鹅能警盗亦 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有二能而不能免死又有祈雨之厄 。悲夫! (取材于苏轼仇池笔记) 答案:予自湖上夜归屠者之门 百鹅皆号声振衢路若有所诉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有二能而不能免死又有祈雨之厄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校级篮球赛中,两支球队原定于月底进行比赛,因场地问题无法按时进行,最终这

3、场比赛 无疾而终 。 B一时间,许多国人把健康类图书中的某些观点 视为 金科玉律 ,大有不按照此法去做就有被健康抛弃的危险。 C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规范旅游培训市场势在必行,行业龙头企业主抓社会培训工作 责无旁贷 。 D当今一些人或唯物质利益 马首是瞻 ,或把实用主义奉为准则,或以及时行乐为目标,丧失了人生应有的境界。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导致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而造成的。 B针对当今社会上频发的拐卖儿童现象,全国妇联发表声明,呼吁广大群众增强反拐意识并积极提供被拐卖儿童的有关线索

4、。 C在地震发生后,日本反核游行已举行数次, 3月 20日的涩谷游行参加人数接近 2000人,日本警视厅出动上百名警察维持。 D圆明园遗址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景点,它是严肃神圣的地方,是人们接受教育和熏陶,瞻仰历史,感受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场所。 答案: B 对下面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是由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编成的,它具有浓厚的雄辩色彩,善于用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南北朝时北方的民歌木兰诗并称为 “乐府双璧 ”。 C现代小说家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抒发爱国情怀的小说,船家少女翠翠的形象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 D桑提(地)

5、亚哥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这个形象具有很强的象征意蕴。 答案: C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绘画,是画给人看的,通常被称作视觉艺术。这种凭借视觉而引起它种感觉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联觉,也有人叫做通感。 于是,一艺而兼众妙,仅仅作用于人们眼睛的绘画,却似乎占据了人们的全部感官 通过画家的写形绘色,人们仿佛可以听到鸟鸣蛙唱、流水叮咚;似乎可以嗅到花香阵阵、芳草袭人 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完整鲜明而可感的艺术境界 也好像能够触摸到石坚雪寒、山温水软 然而优秀的作品并不停留于观者的视觉 A B C D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苍茫云海中秋月 那一轮月

6、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

7、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他甚至想纵身而起, “欲上青天揽明月 ”。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世界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那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影。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但风不能大。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也是天意独怜 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圆满。最好有三五良朋

8、,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 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是感怀;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是伤感; “月出惊山鸟 ”是静谧; “露似珍珠月似弓 ”是巧喻;只有李白那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 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9、”,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 中国的古代神话有 “射日 ”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 “逐日 ”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 “弃杖化为邓林 ”;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 广寒宫。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谁 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句?那轮 “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 ”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那月亮

10、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为 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取材 于周涛同名散文) 【小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后面 “宣告结束 ”呼应。 B第 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的感伤情怀。 C作者笔下人与月亮的关系充满诗意,读后使人能

11、够获得 “文中有画 ”的美感。 D本文结尾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E作者在行文中引用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学底蕴。 【小题 2】阅读第 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 “煞风景 ”?( 4分) 【小题 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 作者在第 段引入有关 “射日 ”“逐日 ”的神话有什么作用?( 4分) 解释第 段中划线句子 “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的含义。( 3分) 【小题 4】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对 “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这一句的感受。(不少于 200字)( 1

12、0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A C 【小题 1】( 4分) 要点:强调 “放鞭炮 ”热烈, “手抓羊肉 ”粗犷; 与静谧的中秋之夜气氛不和谐。 (各 2分) 【小题 1】( 7分) ( 1)( 4分) 要点: 反衬; 突出自古以来人们对 “月亮 ”的喜爱; 凸显作者对 “月亮 ”的赞美。(答出三点 4分,答出两点 3分,答出一点 2分) ( 2)( 3分) 要点: 从古至今,由月亮产生的独特心理; 由月亮产生的诗篇佳句; 由月亮产生的独特的节日(各 1分) 【小题 1】( 10分)略。 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中的很多民俗文化元素在某些灵长类动物中也有。比如非洲平原的狗

13、头狒狒,它们的群体性和 人类社会差不多,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有领袖,也有妻妾。原始社会人类选择妻妾和争领袖所使用的方法,跟狒狒没有什么区别。 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时,人类越来越知道自己其实是平庸的动物。那么,人类最了不起的是什么呢?人类认识了天地宇宙,万事万物,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与生活习惯中,产生了种种战胜灾害的愿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把这些用口头语言记下来彼此进行交流,世世代代传承。因而古代有那么多的神话、传说、故事,后来又创造了很多娱神娱人的歌舞、音乐、戏曲。文化以这样的方式被创造出来。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就是民俗 ,就是最早的文化。 民俗文化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化具有同样的一种性

14、质,都是附着在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信仰娱乐等等,都是文化。现代文化都是建立在民俗文化的根基上,民俗文化的产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社会生活条件非常险恶艰苦,人类不得不崇拜远比自身强大的事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给人们带来了温暧和光明;傍晚它从西边落下,留下一片阴冷和黑暗,这时人们知道了它的珍贵,企盼它明天再来,所以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才跪下来迎接它,于是就产生了崇拜和信仰。现在某些原始部落还在举行早迎日、晚送日的 仪式。早年,鄂伦春族在猎熊的时候,要举行祭祀熊神的仪式。取下熊头,扒下熊皮,摆放在凳子上表示供奉熊神,全体跪下,由首领致祈祷词,向熊神表示和解、谢罪。人

15、类最为本质的本性在这里都表现出来。我们不能说他们愚昧,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必然产生的信仰文化。 民俗文化是在各个民族群体的民众中自然、自在、自发产生的约定俗成而又习以为常的文化。它的创造者、享有者、维护者和传承者是祖祖辈辈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它不是广大民众生活的外在文化,而是民众日常生活本身。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深厚,形式异常 多样,为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进而为全人类所共享。 (取材于乌丙安中国民俗文化的根基及其深刻影响) 【小题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以狗头狒狒为代表的灵长类动物的某些生活习性具有人类社会中的民俗文化元素。 B人

16、类在创造大量的神话、传说以及故事的同时,还创造了很多歌舞、音乐和戏曲。 C某些原始部落崇拜太阳、鄂伦春族供奉熊神的仪式都是人类信仰文化的具体表现。 D民俗文化经过一代代平民百姓的创造、维护和传承,最终融人了民众日常生活本身。 【小题 2】阅读第 、 段,简要 概括民俗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5分) 答案: 【小题 1】 C( A.应为 “某些灵长类动物 ”。 B.歌舞、音乐、戏曲产生在神话、传说和故事之后,并非同时产生。 D.民俗文化就是民众日常生活本身,而不是分离的) 【小题 1】要点:( 1)民俗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2)人类产生的愿望和向往;( 3)用口头语言记下来;( 4)彼此交流;

17、( 5)世代传承。(各 1分) 文言文阅读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 “不愿见。 ”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 “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 之礼,致白屋 之意。 ”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 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

18、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 ,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 “不肯碌碌,反抱关为? ”望之曰: “各从其志。 ”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 “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 ”望之对,以为: “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 主躬万机,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

19、矣。 ”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 (取材于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 注释: 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 白屋:指平民,寒士。 仓头庐儿:奴仆。 【小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 【小题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 (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他们)裸体搜身除去兵器 B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这

20、)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 C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 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 D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然而过分靠近大树就会伤害树干,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 【小题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萧望之反对霍光接见土民搜身去除兵器的作法,赞赏周公吐哺握发之礼。 B萧望之因为不服从霍光不被任用,而顺从的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 C大将军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霍禹、兄弟子山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D萧望之举用贤才、利国利民的谏言得到宣帝的认同,因此官位一年三升。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1、1】 B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引:退) 【小题 1】介词,凭借( A.代词,代这个情况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介词,因为动词,依靠; D.代词,代公卿大臣表反诘,难道 ) 【小题 1】(树枝过大会伤害树干) 【小题 1】(他的儿子霍禹、侄子霍山都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参考译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郡兰陵县人,爱好学问,研究齐诗,国都的儒生们都称赞他。当时,大将军霍光执政,长史丙吉推荐儒生王仲翁和萧望之等几人,都被召见。这之前,左将军上官桀阴谋刺杀霍光,霍光就诛杀了上官桀等人,(自那)以后出入自己(加强了)防备。(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

22、他们)裸体瘦身出去兵器,(由)两个官吏挟持着(见大将军霍光)。(但)惟独萧望之不肯听从,自己(从)小门退出说: “不愿谒见。 ”官吏吵嚷着拉(他)。霍光听说这个情况,就告诉官吏不要挟持(他)。萧望之来到(霍光)面前,规劝他说: “将军凭借功勋和德行辅佐年幼的皇帝,将要推行宏大的教化政策,以达到协调和平的统治,因此天下的士人都伸长脖颈踮起脚跟,争相要亲身效力,来辅佐高明的您。(可是)现在要拜见您的士人都要先脱衣搜身被挟持,(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 ”当时霍光唯独不任用萧望之,而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三年之中,王仲翁升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萧望之因为射策考中

23、甲科(才)作了郎官,代理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 有奴仆跟从,下车进门,前传后呼很得宠,(仲翁)回头对萧望之说: “(你)不肯碌碌无为,反而(只作了个)守门官? ”萧望之说: “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 这时大将军霍光去世,他的儿子霍禹又担任大司马,他的侄子霍山任尚书,亲属都在皇宫里当警卫侍从。地节三年夏天,国都下冰雹,萧望之为此向皇帝上疏,希望(皇帝)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讲述天灾异象的意旨。宣帝在民间听说过萧望之的名声,说: “这是东海的萧生吗 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 ”萧望之回答了询问,他认为: “春秋记载鲁昭公三年大降冰雹,当 时季氏专权,最终流放了鲁昭公。

24、假如过去鲁昭公察觉了天灾的征兆,应该没有这场灾祸。现在陛下凭借圣明之德居于皇帝的位置,思考政事寻求贤能,(这)是尧舜(治理天下)的用心。然而树枝过大会伤害树干,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只有圣明的君主亲自治理国家万事,举用贤才,把他们当做心腹之人,与(他们)谋划政事,命令公卿大臣上朝向皇帝汇报情况,明白地陈述自己的职责,来考察他们的功劳才能。像这样各种事情才能得到处理,公正之道(得以)树立,奸邪之途被堵塞,私家的权力(就)废除了。 ”这番对答上报(给皇帝),宣帝(就)任命萧望之 作了谒者。当时宣帝刚刚登上皇位,希望提拔贤良(之士),很多人都上书陈述利国利民的(策略),(宣帝)总是(把这些奏折

25、)交给萧望之(并)询问利弊,高明的策略就请丞相、御史选用,次等的策略交给九卿试用。(萧望之)连续升迁到谏大夫,丞相司直,一年之内三次升官,作到二千石级的官员。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 题。( 7分) 送魏万 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 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 魏万:诗人李颀的晚辈。 关城:古时指函谷关和潼关。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写诗人清晨送魏万启程, “微霜 ”二字,点明送别是在深秋时节。 B第三、四句写游子魏万在路途中看到南飞的鸿雁

26、、冷寂的云山,倍感惆怅。 C “关城树色催寒近 ”借树色的变化表现季节的变化,好像寒气是树色催来的。 D “御苑砧声向晚多 ”与李白的名句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所写画面相近。 结合全诗,简述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 3分) B ( 4分)要点: 不要被长安的繁华热闹诱惑,荒度光阴; 体现诗人对晚辈的关心爱护和劝勉。 语言表达 第二大题文言文萧望之传中说 “各从其志 ”,意思是 “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请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章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领悟。(不少于 200字)( 10分) 答案:略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以精湛的游技,冲过浅滩,划过激流,绕过层层渔网,躲过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游上了高原,然而还没来符及发出欢呼,很快就被冻僵了。 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 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按 2010年北京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