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 学年度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 (2)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 ) (3) ,靡有朝矣。 (诗经 氓 ) ( 4)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 5)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 ( 6)知不可乎骤得, 。 (苏轼赤壁赋 ) 答案: 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史铁生和他的 “爆肚主义 ” 对于史铁生,我没有能力描绘一个尽善尽美的形象,就如同对他的作品。我也无法像一个崇拜者那样,把他仅仅看成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或一个身
2、残志坚的英雄。我所能介绍的,是另外一个史铁生,是一个具体的、实在的、在北京一个大杂院中一间普普通通的平房里活动着的史铁生。 如果说他有什么特别的话,最突出的要算是嘴馋并且胃口好。他喜欢所有好吃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都远不如对吃的迷恋更甚。患尿毒症住院,高烧连日不退,大有活不下去的危险,他躺在病床上,想的全是吃。有的人馋,但苦于吃不下,他可总是来者不拒。煮好的茶鸡蛋放在桌上,他能连续吃 六个而不觉得满足;买来的豆腐丝,还没等做成菜,他就一撮一撮全抓着吃了。无奈,怕他吃坏了,他父亲只好像防猫或防老鼠一样把吃的东西紧着收起来。他常给我这个不正宗的北京人讲街头挑担、夜晚叫卖的旧景,还每每感叹北京小吃的今
3、不如昔。看到他托着碗吃炒肝时的那个香劲儿,那种有滋有味的模样,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个精于品味北京小吃的美食家的形象。 有一次聚会是难忘的。那是 1985 年初春,大家聚在一起各自谈了许多趣闻轶事。当然,席间最中心的话题是谈吃。羊肉片的价格蹿着往上涨,使这几个酷爱吃涮羊肉的大为惊慌。对于涨价,铁生的哲学是 ,如果不打算 “戒 ”掉,最好抓紧吃,否则明年还涨。午餐结束了,大家仍然谈兴未减,话题转到写作、往事、社会,最后谈到人生。因为铁生爱吃爆肚,我家又离北京最有名的 “爆肚王 ”很近,他便把他的观点命名为 “爆肚主义 ”。他说,只要是喜欢,吃爆肚和登珠穆朗玛峰给予人的享受是一样的,尽管在别人看来登山
4、很苦很危险,就像不喜欢吃爆肚的人认为那很膻很脏一样,对于本人却是一种享受。之所以说登山并不比吃爆肚更为高尚,是因为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某种满足 英雄欲和食欲的满足,这种满足使人愉快,这种愉快正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自我实现。运用什么 方式达到自我满足的目的固然有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只有在特定的社会范畴里才具有道德的意义,而就人的意义来讲,任何选择都应该受到尊重,因为事实上它们是同等的。 我之所以描述那次聚会,是因为那次谈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至少,它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他本人不是一个 “爆肚主义者 ”,也不是一个登山的英雄主义者,写作才是他得以自我满足的手段。但他的自我
5、满足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寻找的喜悦,用他的话来说,写作是为活着寻找理由。 重要的是 “找 ”,而不在乎是否找得到或找到的是什么 。 所以,确切地说,他活 着,而且快乐,是因为他在写,而不是因为他写得成功。就像他在爱,在恨,在悲伤,在欢乐一样,他在用笔完成生命的过程。 (选自徐晓半生为人,同心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史铁生是一位身残志坚、才华横溢的作家,他嘴馋并且胃口好,把吃当作一种自我满足。 B文章第二段用几个细节来写史铁生好吃嘴馋的特点,目的只是为了引出下文他对 “爆肚主义 ”观点的表达。 C 1985年初春的那次
6、聚会之所以是难忘的,是因为它使作者进一步了解到史铁生是一个 “爆 肚主义者 ”,他对吃的迷恋甚于对文学的迷恋。 D写作是史铁生得以自我满足的手段,他把写作与生命联在一起,写作成为他活着的理由,写作过程就是他寻找自我满足的过程。 E文中划线句子 “重要的是 找 ,而不在乎是否找得到或找到的是什么 ”,表明史铁生注重的不是写作结果而是写作过程给他生命带来了意义。 【小题 2】史铁生的 “爆肚主义 ”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4分) 答: 【小题 3】史铁生是一位作家,文章却对写作之事谈之甚少,主要围绕 “吃 ”来写。请结合全文,谈谈这种写法的作用。(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7、BC 【小题 1】示例:抛开特定的社会范畴( 1分),吃爆肚与登珠穆朗玛峰给予人的享受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达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 2分),都应该受到尊重( 1分)。( 4分,符合文意即可) 【小题 1】示例:史铁生是以为大家熟悉的作家,作者主要选取写作之外的事件来写,这样写能够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有助于增强人物的真实感,使读者感受到一个具体的、实在的人物形象;凸显了人物的精神形象,便于读者了解史铁生的人生观。( 6分,每个要点 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王学泰 古人对文化持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 “文化至上论 ”
8、的。自古以来,凡是儒家经籍以及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等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的纽带。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是把种族或宗教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的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 “立言 ”,其终极目的就是 “行道 ”,或者说是以 “道 ”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写作史记看得 “重于泰山 ”, 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性,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
9、是上通于天的,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 ”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的生动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动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之心,自然会随之衰减。 20世纪从 60年代到 70年代 ,极 “左 ”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的 “文化 ”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传统文化更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了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的改变,但并非 “复旧 ”,而是被纳入孔
10、方兄的营垒。因此 “读经热 ”、 “古董热 ”、 “收藏热 ”,乃至种种弘扬 “国粹热 ”都不免与“赚钱热 ”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的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就是值多少钱。过去被 “政治的正确 ”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但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 们干的许多有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他指的是上面所说的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 “道统 ”才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
11、 “道 ”、 “文化 ”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中作者所说的 “敬畏之心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指儒家经籍以及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等有着敬重之心与尊重之心。 B指对传统文化中以 “道 ”化众的文化的制造与传播。 C指对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农业文化的 “复旧 ”与再创造。 D指在文化重建中,对传 统文化应该怀有的敬重与传承之心。 【小题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
12、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人对待文化的态度除了尊重与敬畏之外,甚至将其神圣化。 B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儒家信徒以 “行道 ”为终极目标,使人人得 到文化的熏沐。 C近百年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革命震荡之中,传统文化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D作者所说的对文化的 “敬畏之心 ”与朱熹所说的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有着很大差别。 【小题 3】在中国现当代,有两种对传统文化不敬畏的行为是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两种不敬畏的行为是( 1) 20世纪从 60年代到 70年代,扫荡文化运动高涨。传统文化成了妖魔(被妖魔化)。( 2)改革开放
13、以来,金钱当家作主,传统文化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日益庸俗化。 【小题 1】(从全文来看,作者讲的 “敬畏之心 ”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敬重之心,所以 D项正确。 A项,说的是古人对文化的态度; B项,针对的是儒家信徒; C项,原文中没有涉及。) 【小题 1】( C项,张冠李戴, “传统文化有如过街老鼠 ”,指的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集 “左 ”思潮高涨之时,而不是近百年以来的事情。) 【小题 1】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江革传 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补国子生。吏部谢眺雅相钦重。眺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
14、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时革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 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 “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讨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诏曰: “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 时武陵王 在东州,颇自骄纵,上 召革面敕曰: “武陵王年少,臧盾 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革门生故吏
15、,家多在东州, 闻革至,并缘道迎候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上曰:“江革果能称职。 ”乃除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 “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 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息 ,民吏安之。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以文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卒。傍无姬侍 ,家徒
16、壁立,世以此高之。 (南史 梁 江革传有删节 ) 注 : 武陵王:即梁武帝的儿子萧纪。后称帝。 上:梁武帝。 臧盾:人名。 迮:狭小。迮轻艚,意为让船舱增加重量。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吏部谢眺雅相钦重雅:十分,很 B而耽学不倦耽:努力 C乃谢病还家谢:推辞 D世以此高之高:敬重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江革为官清贫的一组是( ) 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 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日给脱粟三 升,仅余性命。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 傍无姬侍,家徒壁立 A B C D 【小题
17、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剖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江革自幼聪慧敏捷,六岁便通作文。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孤苦贫穷,但读书孜孜不倦。吏部郎谢眺曾专门去访问问候江革。 B江革在魏人面前临危不惧,梁武帝大为赞美,以为江革可以做太尉。 C皇上派江革到东州辅佐武陵王。江革的弟子属吏多在东州,听说江革要来,都沿道迎候。江革不接受别人的东西。 D因为吴郡当时百姓在荒年非常节俭,盗贼纷起,所以皇上专门派江革监管吴郡。江革到吴郡上任后最终平息了盗贼。 【小题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 译文: (2) 革性强直,恒有褒贬,
18、以此为势力所疾。 译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小题 1】【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略 译文 江革,字休映,济阳人。江革自幼聪明敏捷,六岁便通作文。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孤苦贫穷,但读书孜孜不倦。十六岁时母亲又去世,因服丧有孝行而闻名。服丧期满,补为国子。生吏部郎谢眺对他十分钦佩器重。谢眺曾经专门去拜访问候江革。当时天寒雪飘,只见江革破絮单席,沉迷于书卷,不知疲倦,谢眺感叹不已,于是脱下他所穿的棉衣给江革披上,又割掉一半毡子给江革做褥子用,然后才离去。 因为江革由治理国家的才能,他被委以广陵太守一职。当时江革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
19、,江革向来不习马术,就乘船而回,结果被魏人俘获。魏刺史王延明听说过江革的才气,对他厚加接待。江革推托脚有毛病,不向他施礼参拜。延明想杀害他,就让江革作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拘捕日久 ,没有心思为由推辞。延明又反复逼迫他,他厉声说道: “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以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道这样做并不能使他屈服就取消杖刑,每天只给糙米三升,这些仅能保存性命而已。正巧魏帝请求梁朝让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于是就释放江革还朝。皇上下诏 说: “广陵太守江革能够临危不惧,可升任太尉。 ” 武陵王萧纪在东州,十分骄纵,武帝就召江革当面吩咐他说: “武陵王年少,而臧盾性情软弱,不能匡正 (辅佐 )
20、武陵王,这样的事情非你不可,请不要推辞。 ”江革的弟子属吏多在东州,听说江革到来,都沿道迎候。到了东州,江革不接受任何人的东西,只靠官俸过日子,吃的也很简单。会稽郡面积大、人口多,诉讼案件每天达数百件。江革一一判断辨析,从不留下疑案悬案。江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他的这些做法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全城震惊。武帝说: “江革果然很称职。 ”于是又任他为都官尚书。将要回京都 ,老百姓都为之不舍,赠送的礼物江革一概不收,只乘坐一条小船。此船船舱偏斜,在内不能安卧,有人对他 说: “船舱不平衡,渡河就很危险,应该用重物填充船舱 (使之平稳 )。 ”江革没有什么物品,于是就在西陵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放在舱内
21、。 (由此可见 )他是如此清贫。 不久他又监管吴郡。当时境内荒年歉收,盗贼公行。江革到郡上任,百姓都担心他不能清除盗寇。江革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 当时,尚书令何敬容掌管官吏选举,任用多非其人。江革性情刚强正直,他总好有所褒贬,因此被权贵所疾恨。于是他推辞有病返回家乡,被 任为光禄大夫,以写文饮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去世。旁无姬女侍从,家徒四壁,时人因此都很尊敬他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 ( 1)古人写诗讲究 “炼字 ”,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
22、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 分) 答案:( 1) “长 ”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释义)( 1分)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解说)侧面表 现了流离的痛苦。(作用);( 2分) “畏 ”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释义)钟声一响,朋友就要告别这里了。( 1分)(解说)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凄楚。(作用) 【 3分,选择其中一个作答即可】 ( 2)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 1分,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23、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2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一部加装有拍照功能的出租车现身榕城。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是我市目前第一部加装 摄像头和图像采集数据器的出租车。有的乘客对此有些 “感冒 ”,认为此举会侵犯到他们的肖像权。有的女乘客则担心隐私被拍到,吓得往后座躲去。在得知此举不仅能保护司机安全,还能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后,许多乘客对此表示支持。 材料二:一篇网帖在惠州西子湖畔论坛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在帖子中,网友表示在惠东乘坐出租车的时候发现车的前面突然有一个摄像头在 “盯 ”着,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并向网友提出疑问:这样的做法是否侵犯了乘客的隐私权?这篇
24、帖子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许多人纷纷留言表示支持或反对。 材料三:在出租车上安装摄像头,这 一出于社会治安考虑作出的举措,让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的南昌市城市客运管理处始料未及地陷入一场 “漩涡 ”。公众出于对 “侵犯隐私 ”的种种担忧和质疑,顺理成章地引发了一场个人隐私权是否该让位于公权力的争论。 (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3分) 答: ( 2)您赞成出租车上安装摄像头吗?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 7分) 答: 答案:参考答案: ( 1)出租车安装摄像头引发争议,乘客褒贬不一。 ( 2)答案:示例一: 赞成。出租车司机属于 “单兵作业 ”,势单力薄,流动性大,很容易遭到歹徒的
25、伤害。出租车安装摄像头有利 于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合法权益,有助于保护自身安全,打击犯罪,对犯罪分子的不良企图起到震慑作用;摄像头同时还可以为落下东西的乘客提供取回东西的证据。出租车上安装摄像头目的是保证安全而不是侵犯隐私,有利于保障司机和乘客安全,这无疑是一个好的举措。 答案:示例二: 反对。确实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保护出租车司 机和乘客的安全,但不应以侵犯乘客隐私为前提。在出租车上安装摄像头,也许可能起到有效减少犯罪,保障司机人身安全的作用,但出租车毕竟是一个相对私秘的空间,可以让乘客的言行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如果在出租车上装摄像头,谁又能保证乘客在出租车的言行不被传播出去呢?在出租车上装摄像
26、头终究是侵犯了乘客的隐私。 下面文字中有多处语病,找出三处,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5分 ) 在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大队长孟凡升参加一次集训时,驾机升空不到两分钟,突然发现飞机发动机转速异常、温度下降。 他迅速反应到发动机有重大问题。 在生死考验的瞬间,他立即与指挥员报告。 收到指令,他果断操纵飞机寻找场地,在确认飞机无法迫降后,才请示跳伞。 为了避开村庄,直到允许跳伞的最后时刻之际,他才跳伞。 伞刚打开,人就着地了。 孟凡升多次在短短的 48秒内主动放弃跳伞机会,有效避免了更大损失。 48秒,生死关头见素质,更见精神! 答案: “在 ”调至 “参加 ”前 “反映 ”改为 “意
27、识 ” “与 ”改为 “向 ” 删除 “之际 ” “多次 ”调至 “主动放弃 ”前。 (写出三个,每个 1分) 名著导读 文化经典阅读( 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万章 )曰: “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 (孟子 )曰: “以君命将 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 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 (孟子 万章下 ) 注 将:拿去、送。 廪人:管粮仓的官吏。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28、) A “如何斯可谓养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怎样做可算是 (真正的 )供养呢 B “廪人继粟,庖人继肉 ”的意思是:粮仓的小吏不断送粮去,厨师不断送 肉去。 C孟子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阐述了自已关于如何尊贤的看法。 D孟子认为统治者对待贤人应该像尧对舜那样派自己的儿子去侍奉他,把女儿嫁给他。 (2)下面选段孟子所说的这句话和下面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 请简析。( 3分) 来源 : 孟子曰: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孟子 公孙丑上 ) 答案: (1)D (2)下面选段这句话说尊重任用贤能之士,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乐意为朝廷效力,上面文字主要谈国君和诸侯尊贤应该
29、采取的方法。两处文字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孟子所提倡的为政者要尊贤的主张。 简答题。(任选一题, 100字左右)( 5分) ( 1) “宝玉挨打 ”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情节做简要叙述。 ( 2)请描述吴孙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 选做( )题。答: 答案:( 1) 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规劝宝玉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低下头来 ,还堂皇地为薛蟠辩护。 黛玉泪光满面,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万句言语无法倾诉 ,仅抽噎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 ( 2)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吴荪甫感情冷淡,貌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
30、,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他,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直接导致他大失败。 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在徐曼丽生日的那天晚上,赵伯韬和吴荪甫密谈,赵伯韬以胜利者自命不凡的口吻胁迫他,吴荪甫明知在赵伯韬大规模经济封锁下,处境十 分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子夜) B曹操的头疼病复发,华佗提出了要想根治就要打开头颅的治病方案。曹操担心他是要谋害自己而不同意。华佗以关羽刮骨疗毒为例劝说曹操,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就将他关进牢狱,长期监禁折磨他。(三国演义) C
31、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政。宝玉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红楼梦) D孙继任、王和甫打算联合实业界同人,合办一个银行,作为他们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企业,吴荪甫对于这一提议十分赞同,之后不久便成立了 “益中信托公司 ”。子夜 E.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烧毁袁绍乌巢粮屯,大败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随后,曹操采用 “十面埋伏 ”之计,在仓亭再次大败袁军。袁绍死后,曹操决漳河水夺取了冀州。后来,曹操用郭嘉的遗计平定辽
32、东,终于统一了北方。(三国演义) 答案:( 5分) BC 作文 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次残酷的长跑角逐。参赛的有几十个人,他们都是从各路高手中选拔出来的。然而最后得奖的名额只有三个人,所以竞争格外激烈。 一个选手以一步之差落在了后面,成为第四名。 他受到的责难远比成绩更差的选手多。 “真是功亏一篑,跑成这个样子,跟倒数第一有什么区别? ” 这就是众人的看法。这个选手若无其事地说: “虽然没有得奖,但是在所有没得到名次的选手中,我名列第一! ” 要求:结合以上材料,请以 “比较 ”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字。 答案:建议切入分为 48分,其余参照 2010年福建省高考 阅卷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