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1395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 其他 任选 5题完成。(每题 1分,共 5分) (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戴望舒雨巷) (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 6)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 g)寂寥(

2、 lio) 彷( png)徨惆怅( chng) B遒劲( jn) 颓圮( p)瓦菲( fi)青荇( xng) C浪遏( )浮藻( zo)长篙( go)漫溯( shu) D虔( qin)诚忸怩( n)深邃( su)团箕( q) 答案: A 关于曾卓的诗作悬崖边的树的鉴赏,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 平原的尽头 /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 它的弯曲的身体 / 留下了风的形状 / 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首先是远景

3、。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喻指正义的进步的时代潮流,展示了 “树 ”生存的社会环境, “奇异 ”是说风具有卓尔不凡的品质。 B接着是近景。不管处境多么孤寂, “悬崖的树 ”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和向往。 “倔强 ”,体现它逆境中的坚定。 C最后是特写镜头。树那凌空欲飞的神态,令人肃然起敬。 D遇磨难而不消沉,经风雨而不易其志,悬崖边的树欲倒却又傲然挺立,可以被看作理想化人格的象征。 答案: D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欢 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

4、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 /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A这是一首柔美的小诗,其最大特色是:诗人用通感的手法,借助各种感官知觉,以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B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色彩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呈现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 C第二节,诗人则调用触觉和视觉,敏锐地抓住欢乐

5、沁人心脾、暖人身心地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够使心灵 “微微颤抖 ”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D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出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把自己从欢乐的沉思冥想中突然拉回铁一般冷酷的现实,暗示了现实中没有乐土以及诗人内心的忧郁、孤独和彷徨。 答案: B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对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篱笆那边 美 狄金森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意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A这首诗形式短小,语言简朴,但又给人

6、无限的遐想。 B诗的结尾意味深长,无疑是对 “上帝 ”调侃。 C诗借孩子的口吻写,既充满童趣,又富有哲理。 D此诗主旨在于反映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过程中的艰辛。 答案: D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 21世纪的新能源。 C艾青自抗日战争以来,目睹祖国河山惨遭践踏,人民蒙受深重苦难的历史,在我爱这土地中喷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D专家们认为,致使这个地区工业生产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高,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投资不足造成的。

7、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 ( )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漫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面不满。 C有的国家靠 “采购 ”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D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答案: C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 ,就在沉默中

8、灭亡 。 老板经常告诫员工,不能只为而不顾信誉。 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 ,应讲究语言得体, “欢迎你再来 ”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使用的。 A暴发 赢利 场合 B爆发营利场合 C爆发 营利 场所 D暴发赢利场所 答案: C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离开)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水深而清)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清而浅) 携来百侣曾游。(携:带,拉着;来,助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山势高峻) 粪土当年万户侯。(以 为粪土)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彳亍隔阂嬉笑绿草如阴 B漂泊苍茫凄婉不加思索 C忸怩屠戮菲薄生杀予

9、夺 D恩慧窒息尸骸阳光明媚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 倦 的 水 张 炜 总难忘这样的场景:干旱的地垄不见一丝水汽,庄稼的叶片垂下来,太阳烤了一天。暮色来临,绿色的叶片还没能在夜气里舒展。土地多渴,它们需要水。车水的人到远处去了,到更需要水的地方去了。这里只有等待他们归来之后,才有可能让一点珍贵的水濡湿这焦干的土末。这里需要解救,这是一个角落,它不是大片的土地。可是角落也会干渴。 等啊等啊,天完全黑下来,第一颗星星出现了。车水的人大概被第一颗星星所牵引,来到水井旁。很深很深的井。上面有一架老式辘轳,发出吱吱纽纽的声音。他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没有来得及浇灌、苦苦等待

10、的干旱庄稼。他是一株烟草、一株玉米。他伏到井上,发现水在很深很远的底层,像一面镜子。它映出了他,不甚清晰。那是一面安在地层深处的镜子。他还扳不动辘轳,水斗也被取走了。在这干旱的季节,只有很深的井才有水。他当时误以为这是一口取之不竭的水井,但后来干旱的季节过去了一半,才知道平原上很多的水井都干涸了,连机井也干涸了。这使他害怕起来 。这口砖井打在了特殊的水脉上,它总算还有水,尽管这水离地表越来越远。 在记忆中,这是一口多么珍贵、多么清澈的水井。它供很多人饮用,供一大片土地浇灌。他不记得后来饮用过比它更甜更清洌的井水了 无论怎样的自来水都远远比不上它的清澈和甘甜。他觉得拥有这口井,应该是聪慧而美丽的

11、。果然如此,他看到了那些以这口井为生的人,都比其他地方的要完美的多 。多少人在这里汲取,多少树木、稼禾和土壤被它滋润。它像不知疲倦一样。有时候,他偶而想到了它干涸的那一天,就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恐惧。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这像末日。它被 不断地汲取,在地下,它正一点一点汇聚和渗流,然后又等待新的汲取。大地奉献了这个甘泉,这个甘泉表现了最大的慈爱和无私。 到后来,当他去了远方,经历了许多,特别是走进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之后,回忆起这口井的时候,才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了新的联想。 一个作家和一口水井、一个泉是那么相似。干涸了的泉很多很多,它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废墟。泉可以因为各种各样的变故而突然中止;

12、慢慢干涸,被汲取干净,变得空洞、干燥,那是非常悲凉的事情。是的,很多这样的泉,它们由于离地表或太浅、或远离了地下的潜流和水脉 有像母亲一样的不倦 的泉,这泉被无限地汲取,不停地浇灌 靠它的滋润,我们看到了一片蓬勃和葱绿。不停地汲取,在深夜,在凌晨,在烛光下,我们看到了汲取的身影。由于它连接着土地深处,那些看不见的脉系和支流在这儿汇集,每时每刻都在汇集。连接地脉的水和泉就是这样,人们不必感到惊诧。惊诧于一个泉的不倦奔流,等于惊诧大地的力量、生殖的力量、收获的力量。 泉水只是大地呈现给我们的一个隐秘的窗口,我们通过它打捞的,是无限的生命的奥妙。一眼泉水也许代表了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深邃,只要它与大地

13、融为一体,只要它是大地上生长出来、开掘出来的,那么就会 有不息的奔流。 一个作家有自己的高产期、也有自己非常艰难的滞留期。他会遇到自己的干旱时期,也会有自己涨水的日子。 在自然天籁不停地发出歌唱的时刻,他会以自己骋驰的饱满的水头扑向他眷恋的土壤。 当他的肌体被不断地磨损,回到了苍老的晚年,那么由于它的水脉还强烈地涌动和渗出,也仍然还不能干涸。泉的四壁在不断地剥落,时光想摧毁它,拆掉它,让它坍塌。最后的一天真的不远了。可是它那蓄起的激情仍然不能消失,那简直是在不停地涌动和渗流之间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即便在最后一刻,他也仍在奉献自己仅有的一滴水。这滴水汇入了涓涓细流; 这水流是戛然而止的 就此,大地

14、接受了他一生的馈赠。(有删节) 【小题 1】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关于干旱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分) 答: 【小题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的含意。 (6分 ) ( 1)果然如此,他看到了那些以这口井为生的人,都比其他地方的要完美的多。 答: ( 2)在自然天籁不停地发出歌唱的时刻,他会以自己骋驰的饱满的水头扑向他眷恋的土壤。 答: 【小题 3】本文写作的重点是水,说说文章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结合全文具体分析。(分) 答: 【小题 4】结合文章探究本文 “不倦 的水 ”的深刻含义,试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 “不倦的水 ”。( 8分) 答: 答案

15、: 【小题 1】作用:( 1)突出源源不断的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 2)为后文突出只有扎根大地才有不竭力量作铺垫。 【小题 1】( 1)这口井水质清澈甘甜,扎根大地,乐于奉献,周围的人也受到了他良好品质的影响,变得更加高尚。 ( 2)作家在良好的创作环境中,把自己从生活中汲取的丰富营养积极地回报给予他无尽力量的社会。 【小题 1】托物言志。文章借泉水表达了对作家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乐于奉献精神的赞美。 【小题 1】文章中 “不倦 的水 ”有两层含义 :(1)泉水只有扎根大地,不断汲取水源,才能不干枯,不倦怠;( 2)泉水有了足够的水分就应该毫无保留,不知疲倦地奉献世界。从深层来说它象征着

16、勇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停奉献的作家,这是优秀作家应该具有的精神。社会上的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应该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奉献于民。例如,一个国家干部应该调查了解民意,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奉献社会。 【小题 1】从其他角度作答,分析有理,可酌情给分,不结合内容分析不得分,4分。 【小题 1】 6分 【小题 1】答借物抒情或象征手法,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各 2分,共 4分。 【小题 1】每点 2分,共 6分,可举其他例说明。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17、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乙)秦将王 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军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 “

1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 L其胸,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

19、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秦王购之金千斤(悬赏捉拿)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薄 待) 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D进兵北略地(夺取 ) 【小题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诚能得樊将军首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顾计不知所出耳!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 既东封郑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 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20、? ” C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D 舍郑以为东道主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小题 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叙述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 “夜缒而出 ”从侧面表现秦晋大军围攻郑国的情景,而最终秦国的守卫说明郑国此次被围攻的危险并未彻底化解。 B甲文中烛之武从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分析了郑国的存在有利于秦国的利益,从而巧妙地保全了郑国。 C乙文樊於期的大义凛然,知恩图报,痛快淋漓地蹈死不顾,读来惊心动魄。 D两文均表现了国家危难之际,义士侠客挺身而出,反抗侵略的胆略和智慧。 【小题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2)

2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1)越过别国,把远地作为自己国家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做到的。 ( 2) 这样,那么将军的仇能报,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可以除去了。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 1) “鄙 ”活用 1分, ”“其 ”翻译 1分,全句通顺 1分。 ( 2) “然则 ”、 “见凌 ”被动各 1分,全句 1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2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听 ”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 “吹酒醒 ”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 下出游的。 D “萧瑟处 ”在词中是指凄凉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小题 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

23、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 “风雨 ”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情谊就想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答案:(示例)勇气就像一对翅膀,重要的不在于他的长短,而在于有力。智慧就像一只蜡烛,重要的不是他的多少,而在于作用。 作文 以 “美丽的风景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不得宿构、不得抄袭,不少于 7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