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焦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1407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河南焦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河南焦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河南焦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河南焦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河南焦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河南焦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卷 其他 从你熟悉的树(比如松树、柳树 )中选一种,描绘它的形象,阐述它的象征意义。文辞要优美。( 8分) 答: 答案:略 方文山的歌词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 ”中的 “凄美 ”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转变成动词使用。请你从熟悉的现代诗歌或歌词中再举两个词类活用的例子加以说明。( 6分) 答: 答案:示例:七里香: “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 ”幸福,名词或形容词用作使动词。 舒婷神女峰中的著名诗句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中的 “展览 ”能否换成 “展望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答案:不能。展

2、望是指向远处看,企盼看到,是主动的。展览是陈列出来供人参观,展品是被动。这首诗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批判的是传统妇德对女性的束缚,而不是否定对爱情的忠贞。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踱步( du)狡黠( xi)屏弃( bn)悬崖勒马( li) B瞥见( pi)笨拙( zhu)澄澈( chn)矫枉过正( jio) C憎恶( zn)抽搐( ch)薄礼( bo)伤 痕累累( li) D韬略( to)眩晕( xun)充塞( s)耳濡目染( r) 答案: B 对下列甲、乙、丙三首诗所描写的对象推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只有翅翼 /而无身躯的鸟 /在哭和笑之间 /不断飞翔 (乙

3、)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 /霜齿一咬 /噢,那样轻轻 /就咬出一掌血来 (丙)这封轻柔的短函对折着 /正在寻找一个花儿投递处 A(甲)蜻蜓(乙)枫叶(丙)雨燕 B(甲)眉毛(乙)蚊子(丙)雨燕 C(甲)眉毛(乙)枫叶(丙)蝴蝶 D(甲)蜻蜓(乙)蚊子(丙)蝴蝶 答案: C 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他是 “创造社 ”的主要成员,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B冯至,原名冯承植。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西郊集等。十四行集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 C林语堂,现代散文家、小说家、学者。著有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锦秀集生

4、活的艺术和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等。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蚀三部曲,散文集 速写与随笔见闻杂记等。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亲眼看着大地倾斜,亲眼看着从高山牧场向不毛之地的一步步一分分的憔悴衰老,心中感受是奇异的。 B在面对新事物时,我们不能轻易选择敬而远之的态度,而是要相信自己,敢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 C世界杯即将开始,有一拨骨灰级球迷早已不满足于隔岸观火 ,他们悄悄收拾好行装,买好机票 ,准备飞赴南非,在绿茵场边亲眼见证世界杯的狼烟战火。 D学生路靠近市中心,路两旁大大小小的商店鳞次栉比,最受欢迎的是那些“麻雀虽小,五脏

5、俱全 ”的格子铺。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郭沫若的天狗一诗中 “天狗 ”形象既显示了个性解放,又是叛逆的诗人自我的真实写照。 B闻一多是很重视诗的音乐美的。他认为,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造成的。 C周涛的散文在叙事、写景中除了饱含浓浓的爱憎、褒贬之情,显示其雄浑豪放的风格外,还蕴藏着深邃的哲理,启人深思。 D现实里的蚂蚁王国尽管不一定是产生梦里王国的起因和动机,但梦里的王国可以看做现实王国的虚化、折射。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 6分,每小题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8题。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在语言文学中,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

6、言,何以言诗?衡量一个诗人造诣的高低,首先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关于新诗的 “裸体美人 ”论、 “散文美 ”论,就是因为它们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 、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 “内形式 ”建构,而对 “外形式 ”的轻视甚至

7、抛弃,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 “外形式 ”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智性的验示,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 “外形式 ”, “内形式 ”就失去了依托。同样, “内形式 ”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 “内形式 ”, “外形式 ”也成了空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 ,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一。 新文学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为什么新诗未能取得像小说、散文那样长足的发展?新诗语言形式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大概是其主要原因。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

8、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 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 “走路 ”进入 “跳舞 ”的艺术转变。 (节选自人民日

9、报 1999年 1月 9日 ) 【小题 1】下列关于 “新诗的形式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就是因缺乏内形式而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 B诗的 “内形式 ”,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而 “外形式 ”, 则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验示,因此诗的内形式要比外形式重要一些。 C新诗的内形式包括体式、音节、韵律等;新诗的外形式则包括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 D诗歌 “外形式 ”形成了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小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诗形式欲有生命力,则应顺应中国人的生命节奏,从口语

10、及民歌中汲取活力,又从优秀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接通新、旧诗体之间的血脉联系。 B诗人的本领在于:能够从新诗语言的规则性和心灵抒发的自由性中获取诗歌创作的自由。 C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 “外形式 ”建构,而对 “内形式 ”的轻视甚至抛弃,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 D新文学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新诗未能取得像小说、散文那样长足的发展,可能是因为新诗语言形式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裸体美人 ”论、 “散文美 ”论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没有达到新诗的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融合。 B诗的意

11、义和本质总是寄寓于诗歌的语言形式之中,只有能把握住诗的语言形式,你才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本质。 C诗人的人格魅力,只要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就具有诗的价值。 D我国的新诗要形成自己的特点,要得到长足发展,在改掉缺乏 “内形式 ”这个问题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诗歌 “外形式 ”,因为外形式是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 19题。 燕子 张羊羊 外祖母活着,并未远去 燕子还在为我的记忆衔泥 我掉落的 第一颗牙齿,在哪片瓦下 硌痛岁月的青苔 寒烟庭院 眉清目秀的苏南平原几乎没有大起

12、大落的地理构造,这柔情缀以轻盈的燕子甚为贴切:一对恩爱伉俪 “颉之颃之 ”,穿过数千年的时光从诗经里翩然飞出,以 “双双燕 ”这样令人艳羡的词牌,映入水墨江南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的素雅纱帘。 脑海里浮出一个清晰的画面:乡村小学,孩子们双手背立,随着幼儿园阿姨踩着老式脚踏风琴的节奏,摇晃着小脑袋一扬一顿地唱着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接着第二遍。那声音纯净、清爽,如果是三月,你偶尔瞅一眼窗外,两只燕子正柔声细语呢喃不休,仿佛听懂了儿歌里的对话,沾沾自喜。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似乎应于某种召唤,万物此刻赶集似的奔赴一场

13、生命的盛宴。燕子与人就有这样一个约定:秋去春回。人们开始念叨它们时,耳边分明响起那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它们回来了并 致以舒心的问候,人们才充分信赖进行农事活动的物候。 乌黑滑亮的燕子多像天空的一双眼睛啊,它们毫不张扬的飞翔,线条简洁柔和,却不失妩媚,行云流水间尾巴剪裁着春风。 我并不确切知道燕子飞去哪过冬了,我只知道往南。南方是一个过于辽阔的概念,镶有温暖的色调。燕子之所以 “游牧 ”并不纯粹是追逐阳光去的,它们喜欢在空中捕食飞虫,边飞边张着嘴优雅地把蚊、蝇之类的小型昆虫迎入嘴里。为此习惯它们不得不跋山涉水去南方越冬以适应食物的供给。不过燕子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飞多远,它们也能够靠着这份惊

14、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有言燕今年巢 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来至焉 ”,晋人傅咸试过,果然。燕子喜欢在农家屋檐下筑窝,有的干脆就垒在堂屋的大梁下。它们衔来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半碗型的窝上留有一口一口劳作的艰辛痕迹。窝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碎布等。燕子是有灵性的,它们最初敢于与人类共居一室实在是一个冒险的赌注。窝里的雏燕整天 “唧唧 ”叫个不停,会引来不时举起的好奇的竹竿,还有 “喵喵 ”不止的贪婪的目光,而大人有效的谎言和呵斥回报了它们的信任。乡下人有时出两天远门,会把窗户和卧室通堂屋的门打开,以便它们喂食儿女。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 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人

15、们的怜悯之心对后三者来说近乎奢望,却惟独赋予了燕子。然后,两只燕子形影不离的温情,伴随繁殖结束,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带着孩子随群南迁,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出生地生儿育女。 面对祖屋里残留的泥痕,我未来生活的场景势必陷入想像力匮乏的窘境。我的孩子可能还会学唱这首儿歌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吗?孩子肯定没有我小时候唱得投入了,她理解不了这门功课里音乐老师对童年记忆的深情迷恋,我深为惋惜的是他们错过了 另一个物种演习亲情教育的生动一幕 当燕子归巢、数张嫩黄的小嘴叽啾着张开时,一送一接的动作里包含着万物最神圣的关键词:哺

16、育。 (选自散文 2008年第 5期,有删节) 【小题 1】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寒烟庭院中的诗句有何用意?( 4分) 答: 【小题 2】文章第三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小题 3】文章第二段和最后一段都写到 “小燕子穿花衣 ”的童谣,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小题 4】现代散文讲究以实带虚、 虚实结合,请简析这篇文章中的 “虚 ”和 “实 ”。(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1)点明文章的写作主体 燕子;( 2)引出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3)为全文营造了一种清丽婉约的情调。

17、【小题 2】比喻、拟人的手法。作者把一对飞翔的燕子比作天空的眼睛,生动地表现了燕子的灵性和给人的美感;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燕子毫不张扬的性格、简洁柔美的姿态和带给人的美好春天的感受。(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1)文章第二段写到童谣,表达了对美好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最后一段写到童谣,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的孩子们远离自 然、缺少亲情体会的遗憾。( 2)运用反复的手法,前后对照,深化主旨。 【小题 4】文章实写燕子的习性(捕虫筑巢)和灵性(惊人的记忆、对人类的信任),实际上抒写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追忆,对人类亲情教育的呼唤,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孩子远离燕子、远离自然的惋惜。(意思

18、对即可。) 诗歌鉴赏 ( 4分,每小题 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9 10题。 壮士心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 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1934年 1月 11日于青岛 【小题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中 “和 ”字作动词巧妙地连接了 “江庵 ”和 “青灯 ”,“残 ”字既说明灯光将灭,又说明夜色已深。

19、 B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包含了两个对比:热烈的梦境与静寂的江庵的对比,梦中叱咤风云的往昔与如今孤身独栖的现实的对比。 C “一卷兵书、一支剑、一头白发 ”这三个 “一 ”分别暗示了诗中壮士所具有的下列特点:精通兵法、武艺高强、经历坎坷。 D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与战鼓声和铁衣上的塞北朔风声形成共鸣,衬托和渲染了当前战事的紧迫,也说明了壮士枕戈待旦的警觉。 【小题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小节的前两行使读者对人物所处的时间、环境有了一个总体清晰的印象,后两行则以三个 “一 ”推出一幅近景,说明诗中所写的是一个有勇有谋、久经沙场、历经坎坷的壮士。 B第二小节表现

20、壮士的日思夜想别具神采,尽管环境殊异,但戎衣 未脱, “星斗 ”依然,诗人巧妙地沟通了今昔时空,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始终不忘忧国的情怀。 C这首诗充溢着一种浓重的悲剧色调和凄凉的气氛,同时又在这种色调和氛围中突现了一个壮美而惨烈的故事,令人不能不为这位壮士和他的行为扼腕叹息、伤感哀痛。 D臧克家以诗中那个枕戈待旦、举剑夜奔的壮士,浓缩了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的形象,表现了我们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 20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 11 12题。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 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

21、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1932年 9月 19日夜 【小题 1】请简析这首诗中少女的形象特点。( 3分) 答: 【小题 2】结合全诗,谈谈对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一句的理解。(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要点: 纯洁自然 充满幻想 多愁善感 【小题 2】小玲玲虽然过早离开 了人世,但终生不染世俗尘垢,永葆纯真美丽的品质。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和纯美人生的向往和赞美。 语言表

22、达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则材料的内容。( 4分) 材料一:目前,许多学校大兴读书之风,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名著。这本是教育回归人文的一大幸事,但当今学生阅读的大多是 “导读 ”“概要 ”“速读 ”之类的 快餐式 作品。对此,专家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名著阅读方式,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 材料二:有识之士早就对中小学生疏远经典名著感到痛心疾首,言谈中无法抑制对 “浅阅读 ”的反感与痛斥。但是,凡存在的东西 总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学生对经典的 “浅阅读 ”也不例外。陶渊明就说过 “好读书不求甚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也写道: “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

23、就行了。 ” 答: 答案:示例:中学生中存在对经典名著的 “浅阅读 ”(或 “快餐式 ”)现象,其利弊人们看法不一。 根据下面三节诗歌的内容,填写出空缺的三句。( 6分) 只要青春还在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我就不会悲哀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冬雪将会悄悄融化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答案:示例: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后面的语句依次填入这段文字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3分) 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二月里刮春风。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 “摆条风 ”。 , , 。 。 。 。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 树枝软了 树醒了 风摆动树的枝条 树绿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 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40分 ) 鸟儿愿为一朵云。 云儿愿为一只鸟。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