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1422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卷 其他 翻译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9分) ( 1)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 2)仪封人请见,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已,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 ( 3)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 ”既而曰:“鄙哉, 乎!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 答案: ( 1)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就是仁。一旦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人就会称赞他仁德了。( 3分) ( 2)凡是来到此地的君子,我从来没有不得谒

2、见的。(孔子的随从弟子)让他谒见了孔子。( 3分) ( 3)没有人了解自己,就洁身自好算了。水深就穿着衣服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3分) 默写( 5分) (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 p。地崩山摧壮士死, 。 ( 3) , 。余虽好修 皂 Z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纤细( xin)戏谑( xu) 心宽体胖( pn) 鲜为人知( xin) B踟蹰 (zh zh)羞赧 (nn)自怨自艾 (y)虚与委蛇 (wi y) C畏葸 (x)桎梏 () 锲而不舍 (q)岿然不动

3、(ku) D确凿 (zo)喟叹 (ku)力能扛鼎 (n)解甲归田 (ji)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答案: B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

4、”。 B对于外来投资,应该是你投资,我欢迎;你盈利,我收税;你违法,我查处;你破产,我清算,这才是正常的。 C谁也不能突出,如果你想比别人多动、多干、多拥有,那就甭指望有好日子过。这是平庸社会敬奉的一条多么可怕的生存法则 ! D我告诉他们: “是众多的爱 (父母之爱,手足之爱,爱人之爱,甚至许多陌生人之爱 ),让我活得有勇气,有希望。 ”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隙,或如悬崖却步。 B那杀人犯虽然自首了,但是这一举动对他犯下的罪行仍然是无济于事的,他仍然要面临法律的审判。 C这篇小说题

5、材新鲜 .构思新巧,的确给我们许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上阙谙熟艰苦倍尝察颜观色 B暮蔼黯然异曲同功和盘托出 C案牍厮守悬梁刺骨插科打诨 D针灸渲染深居简出金榜题名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 其他国家。 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 作出答复。 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

6、列关系, 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 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波及 择要 而是 /或者 B涉及择要就是 /或许 C涉及摘要而是 /或者 D波及摘要就是 /或许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弱宋 ”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如果我们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许情况会大不相同。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 16000万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唐代后期约 2000多万贯,明朝最多只有 1500万两(一两白银约等一贯铜钱)。清朝咸丰年间岁入约为 4000万两,远小于 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人口估计为宋朝的 3倍。 这巨大的财政收入是来自对人民的严酷压榨吗?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

7、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得并不坏。那么庞大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的呢?唐代中后期农业税约 2000万贯。宋太宗时年收入约 3000万贯,其中农业税占 65,工商税占 35。真宗时年收入约 6000万贯,农业税占 48,工商税占 52。神宗时年收入 7000万贯以上,农业税占 30,工商税占 70。农业税从唐至宋没有大的变化,而在宋代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工商税收入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大增。 神宗时,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悄悄迈进。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

8、朝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封建社会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才再一次超过农业税。 在土地政策上,宋朝 “不抑兼并 ”,这与中国其他封建王朝迥然不同。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可腾出大量剩余劳 动力;另一方面宋朝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措施 长期坚持大量募兵,这也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一。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 “冗兵 ”。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讽刺为 “积贫 ”。但是,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 ”,

9、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 ,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看城门的士兵。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 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文明的元大都城时,感觉身处人间天堂。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明朝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却被北方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原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资本主义迈

10、进的步伐戛然而止。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采用 “抑兼并 ”“重本抑末 ”等基本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的王朝陷入了经济泥潭,反倒是 “不抑兼并 ”,放任被看做是末节的工商业发展 的宋朝取得了成功。这不正合了亚当 斯密的论断,看不见的手很多时候比看得见的手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吗?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 【小题 1】根据原文,下列对宋朝经济的认识无误 的一项是 ( ) A宋朝巨大财政收入的主体不是历代看重的农业税,而是工商税,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B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释放了大量的剩余劳动

11、力,这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C宋朝的土地做到了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迅速,与之相应的国家财政税收大幅度增加。 D宋朝的经济水平世界领先,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简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题 2】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被称为 “积弱积贫 ”的宋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其实超过了此前的任何朝代。 B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普遍采用的是 “重本抑末 ”的基本经济政策,但宋朝迥然不同。 C宋朝长期大量募兵,产生了巨大的军费开支,以至入不敷出,最终拖垮了宋朝的经济。 D文中提到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朝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小题 3】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12、 ) A如果不长期坚持大量募兵,宋朝也会与其他朝代一样发生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B宋朝若不被来自草原大漠的蒙古贵族取代,其工商业有可能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如果也像宋代统治者一样在土地上不抑兼并 ,其经济水平都会大大改观。 D从宋朝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我们若对经济进行强力干预,就会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一夜芳邻 说来也是一桩人生幸事,我竟然有机会在一个半世纪之后与蜚声世界文坛的勃朗特三姊妹做了短暂的邻居。 来到哈沃斯已是暮色微茫了。我投宿的小客栈与教堂隔着一条小道,特辟的西窗斜对着三姊妹

13、的故居(现为勃朗特纪念馆),抬起头来便能望见对面的灯光。实在难以想象,这样几间看不出什么特色的普通石屋,从中竟升起了卓绝千古的文学之星,竟孕育出那些恢宏、壮美的传世杰作 !凡是读过简 爱、呼啸山庄和阿格尼丝 格雷的人,有谁不为三姊妹天马行空般的瑰奇诡异的想象力,为她们书中捍卫独立人格、表达强烈爱憎的蕴涵,美得苍凉、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笔而倾倒呢 ? 与她们同时代的英国著名的诗人马修 阿诺德写过一首题为哈沃斯墓园的诗, 在深情悼惜勃朗特三姊妹超人的智慧、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情感之余,称许她们为拜伦之后无与伦比的天才。作为一个文学群落, “三姊妹现象 ”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仅见的。难怪有人说, 她们的出现

14、是近代的一则神话 ,直到今天,西方还有人称她们为 “文学的斯芬克斯 ”,一个难解的谜团。 天阴得更沉了,漫空飘洒起蒙蒙的雨雾,茫茫视域里一片潮天湿地。我简单地用过早餐,便急匆匆地一头钻进了向往已久的勃朗特纪念馆。这里资料比较丰富,实物也不少,几个展览柜中都珍藏着手迹、书稿,衣橱里存放着夏洛蒂穿戴过的衣服、鞋帽,厅堂里摆着艾米莉弥留之际躺过的沙 发,还有安妮最珍爱的摇椅,各个居室的布置也都保持原貌。 从画像上看到,夏洛蒂一头短发,一双大而奇特的眼睛止水般的宁静,身材瘦小,举止稳重;艾米莉个头略高,一副神经质,不胜羞怯似的,显得落落寡合;她们的妹妹安妮长着一双略带紫罗兰色的眼睛,面孔富于表情,神态

15、有些矜持。三姊妹的体质十分孱弱,患着同样的结核病。死神一直在这家庭里猖獗肆虐,七年间三姊妹先后弃世,分别得年三十九岁、三十岁和二十九岁。小妹妹死在几十英里外的一个市镇。骸骨没有运回:两个姐姐病逝之后,即被乡亲们安葬在本村的教堂里。 勃郎特一家基本上处于与世隔 绝状态,一向清贫寒素,三姊妹童年是在寂寞凄苦中度过的,但精神世界并不空虚。父亲是一位牧师,性格有些暴戾,却酷爱文学,出版过诗集,早岁周游各地,带回来许多文学名著。母亲也是天资颖慧的,只是年纪很轻就去世了。三姊妹上过几年学校,由于秉性孤僻,与其他女孩子很少交往,更多时间是在家里自学,由父亲给她们讲课,或者跟随阅历丰富的女仆在荒原上闲步,听讲

16、一些带有原始意味、充满离奇色彩的遗闻佚事 她们从老女仆那里了解到了社会上各色人等的生活方式和百式百样的人生厄运、家庭悲剧。 天气转晴,和煦的秋阳钻出了云层,枫香树筛下来 片片光影,教堂的七彩玻璃上映射着耀眼的光芒。 “叮叮当当 ”,一阵钟声响起,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上午十一点。时间过得真快呀 !还有几十分钟就要登上返程的班车,告别芳邻,同三姊妹说声 “再见 ”了。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我请人拍摄了两张与故居的合影。回过头去,又凝神瞩望了好一会儿,想让这座不寻常的建筑牢牢嵌入我的记忆之窗。 【小题 1】文章开头说的 “一桩人生幸事 ”是指什么事?为什么说这件事是一桩人 生幸事 ( 4分) 答: 【小

17、题 2】根据第四及第五段的内容,简要分析概括勃朗特三姊妹不同的性格特点。 ( 6分) 答: 【小题 3】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详写 “三才女 ”的父亲、母亲和老女仆的有关 事迹?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分) 答: 【小题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 A “凡是读过简 爱 而倾倒呢 ”一句,运用反问的句式,有力地说明了广大读者都非常喜爱夏洛蒂的恢宏、壮美的传世杰作。 B “她们的出现是近代的一则神话 ”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既形象地赞扬了三姊妹的天才是超人的、无与伦比的,又准确地表明了 “三姊妹现象 ”是非凡的、空前绝后的。 C第四、第七段两段的景物描写,由 “阴

18、雨 ”到 “转晴 ”,前后 呼应,不仅映衬了作者的不同心情,而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第五段中,叙写了三姊妹一个共同的特点:体弱多病,寿命短暂。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就其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来说,也就大大逊色了。 E最后一段,作者 “请人拍摄了两张与故居的合影 ”,其目的是为了留下永不忘却的纪念,抒发由衷的仰慕之情。 答案: 【小题 1】 是指与勃朗特三姊妹做了短暂的邻居,有机会参观勃朗特纪念馆一事; 因为勃朗特三姊妹是千古文学之星,蜚声世界,自己向往已久,现在竟成了芳邻,永 生难忘,所以值得庆幸。 【小题 2】 夏洛蒂: 聪慧、宁静、稳重; 艾米莉:敏感、羞怯、寡合; 安妮:活泼、

19、多情、 矜持。 【小题 3】 因为 “三才女 ”的成功,与她们的家庭影响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为了突出 “三才女 ”成功的原因,所以要详写这三人的有关事迹。 【小题 4】 CE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4】 A前后不对应, “夏洛蒂 ”应改为 “三姊妹 ”,因为简 爱是 “夏洛蒂 ”的代表作、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代表作、阿格尼丝 格雷是安妮的代表作,不能张冠李戴; B言过其实,绝对化,其实她们在拜伦之后是无与伦比的,是 “近代 ”的一则神话,并非是空前绝后的; D故意反说,三姊妹虽然短寿,但成就很大,其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与许多高寿的文学家相比,毫

20、不逊色。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 “君 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子贡色作。孔子曰: “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 “然。非与 ? ”孔子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 ”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

21、问曰: “诗云 匪兕匪虎,率 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 “赐,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 “夫子之道至 大也,故天下 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 ,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 “回,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

22、耶?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 非与:难道不是吗? 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率:行走。 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宰:家臣,总管。 【小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 C君子亦

23、有穷乎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 【小题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乃亡赵走燕 C赐,而志不远矣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小题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 路这时也沉

24、不住气了 。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 “为什么受困在这里 ”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 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 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 “穷 ”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 操行, 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 ”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

25、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略 【小题 2】都是代词,通 “尔 ”A表顺承 “那么 ”/表转折, “却 ”; B表顺承, “就 ”/表转折 “竟然 ”; D助,主谓 取独, /近指代词,可译为 “这 ”。 【小题 3】后半句对原文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的误解,其中 “使 ”是 “假使 ”的意思。全句意思是 “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城东早春 雨晴 杨巨源 王驾 诗家清景在新春, 雨前初见花间蕊, 绿柳才黄半未匀。 雨后全无叶底花。 若待上林花似锦

26、, 蜂蝶纷纷过墙去, 出门俱是看花人。 却疑春色在邻家。 ( 1) 这两首诗歌咏的对象和抒发的心情有何不同?( 4分) 杨诗 对象: 心情: 王诗 对象: 心情: ( 2) 这两首诗的第二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答案:( 1)歌咏的对象分别是早春和残春,分别抒发了欣喜和惆怅惋惜之情。(每空 1分) ( 2)所写都非眼前实景,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2分)杨诗用想象中的盛春时的喧闹 反衬早春的清新可喜;( 1分)王诗想象春色在邻家,表现希望春天不曾远去(或希望把春天留住)的惜春心情。( 1分) 语言表达 下面一段文字的四处划线语句中,三处有语病,请指出并加

27、以修改。(前 一个横线处只写序号,后一个横线处填修改方法。)( 6分) 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 20世纪科学家。 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个可以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 他在物理学的领域内取得了重大贡献, 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 汤姆声称: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 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 1) 第 句,改正: 2) 第 句,改正: 3) 第 句,改正: 答案:第 句把 “最杰出的 ”调到 “20世纪 ”后(语序不当); 第 句把 “取得 ”改为 “作出 ”,或把 “贡献 ”改为 “成就 ”(搭配不当); 第 句删去 “的殊荣 ”

28、(语义重复)。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按正确序号写在横线上。( 4分)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 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答: 答案: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 “国学 ”加以解说。(不超过 45个字)( 4分) “国学 ”一说,兴起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 20世纪初,大盛于二十年代,九十年代再掀热潮。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

29、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等都曾对 “国学 ”进行过自己的阐述。现在,许多人认为,对 “国学 ”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阐释,而 “传统文化与学术 ”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外,当然也少不了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东西,它应该是一个 “干立枝繁 ”的庞大体系。按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国学分为先秦 诸子、儒道释等,以儒家为主导;依四库全书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部尤其是经部为重。 答: 答案:国学是指兴起于 20世纪初的以

30、儒学为主体的包括医学、戏剧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在一篇介绍 “相声百年 ”的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的一段往事。他在排演相声关公战秦琼时,特地请教了京剧艺术家: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对大师的这种做法,人们无不感慨,你有何感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 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例文点评: 不可差之毫厘 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在排演关公战秦琼时,为了一个手势的细节而特地请教京剧艺术家。他对待

31、艺术的严谨态度令我们肃然起敬,也许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在于他抓住了这不可差之毫厘的细节,避免了普通人可能谬以千里的差错。 从艺术方面来讲,如今的演艺界、文艺圈恰恰缺少这种精神,伊能静的 “羽扇纶巾 ”,刘德华的 “刽子手 ”都唱出了白字,而在一首歌的多人经手才出炉的过程中,竟没有一个人 肯翻一下字典来指正,以 至于在传唱的过程中,像毒气一样扩散开来的白字在不明就里的头脑中变得根深蒂固。在某些大制作的影片中也频频出现邻人啼笑皆非的低级错误看似不值一提的毫厘之差,却像热带雨林扇动翅膀的蝴蝶一样,掀起了热带风暴,误导了成千上万的观众。现代的艺术家们,的确应该在这不可差的毫厘上锱铢必较一番,以免黯淡

32、了艺术的光环。 “嫦娥一号 ”成功发射后, “神舟七号 ”首次搭载着我们的航天员实现了太空漫步,这关键的几部凝结着数千数万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程序,每一个零件,每一分钟的飞行,轨道的制动, 落地点的选择都不能有任何差错,否则将会产生不可控制的局面。科学更是一个处处要求严谨的领域,有时成与败的天壤之别就在于那不可差的毫厘之间。 多少年过去了,华丽的泰坦尼克号那撞击冰山的轰隆声,上千人绝望的哀号声犹在耳畔,而酿成这一餐具的重要原因竟是某船员离船时一时疏忽忘记留下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偏偏就是开启观测冰山的望远镜的箱子的钥匙,它没有打开重要的箱子,却打开了地狱之门。思想上的松懈态度

33、,工作中的微忽失误断送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诗人的成名与否,往往就在那反复雕琢的两句诗上,一两 个字的差异或许就决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决定了他的诗句是流产千古还是深埋泥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两句绝美的诗让后人永远记住了林逋,字词的毫厘之差,会使意境相去甚远。精益求精,关注细节,造就了不朽。 那不可差的毫厘,是你制胜的法宝,而毫厘乃是细节。 (评分:内容 15 表达 16 发展等级 16 总分 15+16+16=47分) 严谨态度铸就成功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各行各业都有精英。这些精英都有共同的特点:严谨和一丝不苟。就像相声大师侯宝林,他对待艺术

34、的这种细心认真的态度,使他无愧 “大师 ”称号。 一个 人要想进步,要想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具备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因为这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前途。 一代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可以说是治学严谨的典范。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他从未因自己特殊的身份而在教学方面有所懈怠,他总是潜心研究各个领域的学问,牛棚杂记是他比较得意的作品,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修改了多少次,纠正了多少回,大到整句整篇,小到一词一句。古文观止这部书季羡林也曾经批注了无数遍,为了力求完美,每次都会比上一次认真细致。 我们对大师充满了无限的敬仰, 但他们超越于我们的往往就是他们追求精致

35、的境界,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在钦敬赞美之余,需要做的应该是见贤思齐,使其高贵品质为我所用,这才更有现实意义。 令人倍感痛心的是,在当今这个浮躁且急功近利的时代,钻研精神,谨慎态度似乎不再是社会的主流,而哗众取宠,捞取名利,备受青睐。科学领域的论文抄袭、欺骗已经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的精神,科学被嘲弄,技术被玩耍。时下愈演愈烈的肥皂剧风潮已成为对艺术的无情亵渎。 我们唯有采取大师们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来洗涤我们内心世界的污垢,才能使这个社会真正 得以进步,社会真正得以和谐。 “嫦娥 ”何以飞天? “神舟 ”何以漫游?太空行走何以完美?北京奥运何以完美?这是我们无数具有追求卓越、严谨负责、一丝不苟态度的科学家、艺术家、普通工作者通力协作的结果。 在历史的发展的浪潮中,一个人要想名垂青史,一个民族要想求得生存,一个国家要想发展,不需要在启程的航船上带着太多行李,只需一颗严谨的心,一种敬畏的态度,成功必定在不远处 “等着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