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2011学年度北京一零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卷 其他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0分)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 (论语 侍坐)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戍卒叫,函谷举; ,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表)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 (范仲淹岳阳楼记)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与君离别意,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毛
2、泽东沁园春 长沙) 答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 (论语 侍坐) 蟹六跪而二鳌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 表)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 (范仲淹岳阳楼记)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3、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_, _。 _, _。 一阵晨风拂过 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 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4、。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煨桑这种藏俗有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6分) “意象 ”的前身为 “象 ”,源于易(系辞 “圣人立象以尽意 ”),魏晋也有言、意、象之说,及至南朝刘勰始用这一术语来描述文学创作过程。从此以后, “意象 ”便以种种面貌活跃在文学批评之中。第一,它
5、有一些近似术语如 “境象 ”、 “兴象 ”与之混用;第二,它有合有离,运用灵活,例如 “意象玲珑 ”、 “意广象圆 ”;第三,若分用, “意 ”有时通 “情 ”、 “理 ”、 “神 ”, “象 ”有时通 “景 ”、“物 ”、 “色 ”等等;第四, “意象 ”说与 “赋比兴 ”说密切相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潜理论。可见,我国的 “意象 ”说实际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正因为 如此,中西学者在界定和运用 “意象 ”一词时,自然纷纭莫定。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分歧点,那就是或者把它视为 “意中象 ”,或者视为 “意加象 ”。前者比较宽泛,是指艺术构思或艺术想象中的任何形象。无论是诗人构思时原有的,还是读
6、者读后创造出来的;无论是形诸笔墨的,还是仅存于诗人头脑之中而难以描述的;无论是诉诸读者感官的,还是以其荷载的意蕴而引起读者理性认识的:所有这一切,无不包括在内。后者比较狭窄,仅仅指那些由于附有抽象事物而构成比喻、象征、寄托或暗示的艺术形象。这样去界定,尽管读者的再创造可能会得到默许,但评论家往往要怂 恿他去捕捉诗人的原意。 如果承认广义的意象,实际上就等于承认意象的基本性质 具象性和包孕性。具象性是意象 “与生俱来 ”的性质;只是在语言艺术中,其所具之象必须借助 “心灵的眼睛 ”去观察,去玩赏,不必尽然如眼前的实物,令人寓目可得。那些确实浮现于脑海之中却又说不出、写不来的艺术形象尤其如此。包孕
7、性则指意象荷载抽象事物(如哲理、意向、情愫等)或关联其他具体事物的性质,这是在诗人艺术匠心的熔铸中,后天获得并逐渐得以强化的。两者相比,具象性更直接涉及意象自身的本质特征,包孕性则更集中代表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两者均是 界定时不可或缺的条件。 【小题 1】下列对 “意象 ”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是活跃在文学批评之中,用来描述文学创作过程的一种艺术形象。 B是能够引起某种体验(尤其是视觉体验),传达某种意蕴的文学艺术形象。 C指由于附有抽象事物而构成比喻、象征、寄托或暗示的文学创作手法。 D “意 ”专指 “情、理、神 ”, “象 ”专指 “景、物、色 ”,二者合称为 “意象 ”。 【小题
8、 2】下列各项中与意象的包孕性有关的一项是 A意象是鲜活具体的,但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完全如眼前实物。 B意象有合有离,运用灵活,所以我国的 “意象 ”说实际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C意象 “与生俱来 ”的性质就是诉诸感官而引起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D意象能荷载或关联其他事物,但这一特性因诗人的创作水平而异。 答案: 【小题 1】( B )( 3分) B该结论可以从意象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作用中概括而来。( A.用来描述创作过程只能是 “意象 ”这一术语而非艺术形象。 C 仅仅从 “狭义(意加象) ”的角度界定意象,另外, “意象 ”并非文学创作手法。 D 忽略了原文中 “若分用 ”意象二字这一条件
9、。) 【小题 1】( D )( 3分 ) D.原文在论述意象的包孕性时说:这是在诗人艺术匠心的熔铸中,后天获得并逐渐得以强化的。 ( A该说法指具象性,与包孕性无关。 B从 “意象 ”的 “玲珑 ”、 “广圆 ”角度谈,与 “包孕性 ”无关。 C 错误原因同 A项。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节选) 史铁生 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 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理解,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 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
10、着这个世界。这样的时候,不知别人会怎样想,我则尤其想起轻轻地来的神秘。 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的铺盖趟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 “一层黑皮包着骨头 ”,她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着欣慰,看我渐渐长得像回事了。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 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 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 西蕃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
11、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的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天上,或者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缥缈不知所在的声音 风声,铃声,还是歌声 说不清,那声音清朗,欢欣,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我迈过高高的门槛 ,艰难地走出院门,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细长、规整,两三个陌生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连接着什么,惟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 梦是什么 回忆,是怎么回事 倘若
12、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如果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比如,当一颗距离我们数 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
13、,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所圈定。 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 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 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 ,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 风,四处游走,串联起夜的消息,从沉睡的窗口到沉睡的窗口,去探望被白昼忽略了的心情, 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作者认为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是因为这句话既真实又极富诗意。 B第 段 “母亲后来闭口不谈, 她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着欣慰,看我渐
14、渐长得像回事了 ”既写出了我轻轻地来,轻轻地长,又写出了母亲对我默默的爱。 C第 段从气味、形态、 声音等方面描写充满活力的院中景物,使 “我 ”儿时眼中的场景更加形象生动,并由此引出后文的抒情议论。 D作者幻想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他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说明作者对生十分眷恋,内心有种 “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痛。 E第 段 “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 ”,表明作者无法摆脱病躯的束缚,从而发出了对现实的诅咒。 【小题 2】第 段作者为什么说 “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 ”?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4分) 答: 【
15、小题 3】文章题为 “轻轻 地走与轻轻地来 ”, “轻轻 ”意味着平淡而不张扬,超然而不执迷,轻灵而不滞重。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两字的意味。( 5分) 答: 答案: 【小题 1】( B )( C ) 【小题 1】( 4分) 答:因为作者渴望冲破 “白昼的魔法 ”,摆脱病躯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表现了作者参透人生、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 【小题 1】( 5分) 答:描写的景物是轻柔的;回忆的往事是琐碎平淡的;笔法是轻灵的;思绪是飘忽的;对生死是看得很淡的。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 “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滂滂 去此国而
16、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 ”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驽马栈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 ”晏子独笑于旁。公雪 涕而顾晏子曰: “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 ”晏子对曰: “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 ,何暇念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 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 ”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 【注释】 滂滂 流荡貌。
17、 雪 擦试。 恤 忧虑。 【小题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何滂滂去此国而死乎去:前往 B使贤者常守之守:拥有 C吾君方将被蓑笠被:同 “披 ” D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迭:相继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将去斯而之何杳不知其所之也 B公雪涕而顾晏子曰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C而立乎畎 亩之中以吾一日长乎尔 D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项是 A景公登牛山北望,看到自己国都而感伤,两位宠臣也跟着落泪,晏子却 “独笑于旁 ”。 B晏子告诫景公:假如古代君主长生不死,您也只能是一介农夫,怎能
18、做上国君呢? C晏子认为:国君更替,代代相传是一件正常的事,为此而感伤流泪,是不仁的表现。 D结尾处的 “景公之罚 ”使短文中的几个形象更加鲜明:臣,可谓忠臣;君,可谓贤君。 答案:【小题 1】 A【小题 1】 A【小题 1】 D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7分) 蜗牛(甲) 苏轼 蜗牛(乙) 苏轼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 。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 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注: 郛,外城;这里用如动词,引申为 “庇护 ”之意。 【小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解读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写到蜗牛相同的习性和癖好 “ 升高 ”,也写
19、到其相同的结果 “ 粘壁枯 ”。 B甲诗抓住蜗牛内质柔弱、外有坚壳的特点来写,蜗牛就靠这层外壳保护自己。 C乙诗突出蜗牛 “腥涎 ”不多的特点,隐含着作者对它同情 和怜悯的心态。 D两首诗是诗人看到壁上高处枯死的蜗牛,睹物兴怀之作,寄寓着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小题 2】你认为诗人笔下 “竟作粘壁枯 ”的蜗牛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就表达效果而言,你认为哪一首诗更好?请结合这两首诗作具体分析。(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蜗牛用来象征现实生活中一味钻营,一心攀爬,追求功名利禄而不得善终的人。第二首表达得更好。理由如次: 1、第二首从 “腥涎 ”入笔,较之从外壳入笔,更能突
20、出蜗牛的丑陋形象; 2、 “腥涎 ”能更好地呼应第四句中的 “粘 ”字和 “枯 ”字; 3、 “腥涎 ”本身可作为一个喻体,用来比喻肚里的一点点墨水,本来只可自我消遣,偏要不自量力,拿来作向上爬的资本; “不知回 ”比 “不知疲 ”更显出执迷不悟的丑态。 第二首是苏轼的改定稿,说第二首更好应该是定论。如果认为第一首好,能说出 “外强中干 ”之类理由,可酌情给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 ”-(印度)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 ”-(德国)普朗克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