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3143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3分) A /u火( yn)战粟杳无音信( yo)舞榭歌台 B 从 散约败( zng) 罗绮万恶不 赦 ( sh)进退为谷 C 埋 怨 (mn)牧羝 咄咄 逼人 (du) 完壁归赵 D 剔 除 (t)纶巾 刎 颈 之交 (jng)作壁上观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打假,查出来的假货装了三卡车,从假百货到假家电 应有尽有 。 B身处 春秋鼎盛 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 屡见不鲜 。 D人类文明史图鉴就人与自然、城市、家庭、战争等方面进行了 具体而微 的介绍,涵盖了世界各大文明,并十分重视对历史的分析。 答案: C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使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 B “和平使命 2009” 联合演习是中俄两国继 “和平使命 2005” 、 “和平使命 2007” 演习后,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举行的又一次大规模防恐演习。演习分战役准备、战略磋商和战役

3、实施三个阶段。 C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甘愿认真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多了,王学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历史已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种文化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民族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也是注定要衰落的。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 21世纪 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 “天人合一 ”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 “征服自然 ”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他

4、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席 卷天下 非能 水 也,而绝江河 于其身也 ,则 耻 师焉 却 匈奴七百余里 夫天下非 小弱 也 子孙 帝王 万世之业也 会盟而谋 弱 秦 衣 帛食肉 吞二周而 亡诸侯 孔子 师 郯子 A / / / / B / / / / C / / / D / / / / 答案: A 与 “为天下笑者,何也 ”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 A何以汝为见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蚓无爪牙之利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6分

5、) 榜 样 秦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挺疑惑地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安排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 “咕嘟咕嘟 ”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 “三好生 ”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这破村? 因为学校里少了老师。 父亲愣了好一阵,叹

6、了口气便去张罗着泡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地发慌: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许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学校找校长。说是学校,其实不过是一座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边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而且也就一个老师,教了快四十年了。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 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 校长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

7、出来,只是汪了泪,用沾了泥土的手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亲见面,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爆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的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

8、,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后边就传来轻轻地嘟囔 :上了大学又怎啦,还不照样回家种地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跑了几天,来报到的孩子没见增多。倒是县教委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 ”奖章,他成了县里好几万教师的榜样呢 【小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 15字)( 4分) 【小题 2】父亲与峰子交谈时各有其心理活动?请对父亲的心理活动作简要梳理概括。( 6分) 【小题 3】这篇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形成了哪些对比?请结合小说内容对对比的作用进行赏析。( 6分

9、) 答案: 【小题 1】峰子大学毕业后回村教书。 【小题 1】( 1)峰子 在哪上班 ( 2)傻 !应该去当记者。( 3)回村教书,可能是在学校犯了错误,受到处理。( 4)让儿子当个城里人的希望破灭了。 (注:此题不难,为了锻炼学生能力,同时为了突出语文优秀的学生,给分应严格一些。答出 3点给 5分,答出 4点给满分。阅卷老师灵活掌握。) 【小题 1】( 1)校长与普通村民对峰子回村的不同态度构成对比;( 2)峰子上大学时的 “榜样 ”作用与回村后的 “负面 ”榜样作用构成对比。( 3)村民把峰子当做负面榜样与县教委对他的奖励构成对比。小说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形成鲜明对比与强烈反差,深化了主题,

10、从而引起读者对农村 教育和大学生就业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注:对比答出一点给 1分,答出 3点方可给 4分。赏析作用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的能力。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概括小说主要情节,一般按照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格式来概括,这四要素不可忽略。 【小题 1】本题考查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的能力。这篇小说没有直接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须从其语言、行动的描写中透视其心理活动。父亲见到峰子的第一句话就是 “工作安排好了吗 ”,其心理活动应当是 “峰子在哪上班 ”;峰子说没去做记者,父 亲问 “怎么 ”,表示的是不赞成,其心

11、理活动应当是“应该去做记者 ”; “父亲颤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说明他认为儿子回村教书是犯错误受到了处理。父亲知道儿子回村的原因后的 “愣 ”和 “叹 ”,说明他感到让儿子脱离农村的希望破灭了,又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和 “赏析作品的内涵 ”的能力。回答本题,要对故事发展中矛盾冲突进行梳理,寻找出矛盾冲突的两个方面, “对比 ”就豁然显现了。作者设计这些对比的现实思考是什么呢 这是对这些 “对比 ”进行赏析的关键之处,答题时必须进行归纳。 文言文 阅读 课外阅读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

12、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阳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 “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 ”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 “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 ”于是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以

13、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 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 “夫乘危徼幸(同 “侥幸 ”),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纵有所获,犹不足以 弱敌而副国望也 。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邀功以负国也。 ” 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 “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愚臣犹所不安。 ”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

14、,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 “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 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 。十二年卒。 (三国志 吴书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官归,州 辟 别 驾从事 辟:征召 B柔尝使琮 赍 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赍:通 “资 ”,钱财 C权时已与吕蒙 阴 议袭之阴:暗中 D恐事泄,故 寝 琮表不答 寝:息止,搁置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琮至,皆散用,空船 而 还非能水也, 而 绝江河 B依琮居者 以 百数相如持其璧睨柱,欲 以 击柱 C顷 之 ,敌数千人出江中后言次

15、及 之 ,琮对曰 D以圣朝之威, 何 向而不克所获 何 可多致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琮从桂阳运几千斛大米到吴地做买卖,当看到吴地粮荒危急时,就把大米救济当地士人;回桂阳后他又倾其所有,救济几百个逃难的中州士人。 B全琮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按兵不动,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等几千魏军出现在长江中心时,才出击攻打,大获全胜。 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许多将领要分兵抓捕百姓,全琮认为这一举动有得有失,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D全琮认为珠崖夷州等地水土潮湿有瘴气,人们到那里会得疾病,军队不可前往。孙权不听他的话,结果

16、出兵一年后,十分之八九的士兵得 病而死。 【小题 4】翻译下面的句子。(共 8分) 纵有所获 ,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 4分) 琮既亲重 ,赐累千金 ,犹谦虚接士 ,貌无骄色。(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即使有所捕获 ,还不足以削弱敌人来符合国家的威望。 全琮被亲近器重之后 ,朝廷的赏赐累计达千金 ,(他 )还是谦逊待人 ,脸上从不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小题 1】本题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赍有很多意项,结合语意,译为钱财不合适,因其处在动词的位置,所以考虑译为带了。 【小题 1】两个 “以 ”都是介词 ,用。 A项第一个 “而 ”,连词

17、 ,表修饰 ;第二个 “而 ”,连词 ,表转折。 C项第一个 “之 ”,助词 ,无实义 ;第二个 “之 ”,代词 ,这件事。 D项第一个“何 ”,代词 ,哪里 ;第二个 “何 ”,副词 ,怎么。 【小题 1】 “伺候吕范 ,一刻没有休息 ”错。 “伺候不休 ”应是不停地守候观望对方行动的意思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 “纵 ”“弱 ”“副 ”各 1分 “亲重 ”“累 ”“接士 ”“貌 ”各 1分。 参考译文 : 全琮字子璜 ,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全柔 ,汉灵帝被推举为孝廉 ,补授为尚书右丞 ,董卓作乱 ,全柔弃官归乡 ,州府征召为别驾从事 ,皇帝下诏让他做东部都 尉。孙策到吴 ,全

18、柔首先率兵归附 ,孙策上表推荐全柔任丹阳都尉。孙权做车骑将军时 ,任命全柔为长史 ,后被调往桂阳太守。全柔曾经派全琮带了几千斛米到吴交易。全琮到了以后 ,都分而散之 ,空船而回。全柔大怒 ,全琮叩头下拜说 :“我认为交易并不是着急的事 ,可是士大夫处境困苦危急 ,所以趁便赈济 ,来不及禀报。 ”全柔改变了态度感到他非同一般。这时 ,中州士人避乱南逃 ,归依全琮而居住的用百来计算 ,全琮倾尽家产供给接济 ,与他们同甘共苦 ,于是远近扬名。之后孙权让全琮做奋威校尉 ,给了全琮几千人马 ,让他征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 ,刘备率领关羽包 围樊、襄阳 ,全琮上疏陈奏可以征讨关羽的计策 ,当时孙权已经暗中

19、与吕蒙商议袭击关羽 ,怕事情泄露 ,所以搁下全琮的奏章不予答复。等到擒获关羽 ,孙权在公安置办酒宴 ,对全琮说 :“你先前陈奏征讨关羽的计策 ,我虽然没有答复你 ,今天的胜利 ,也算是你的功劳啊 !”于是封全琮为阳华亭侯。黄武元年 ,魏率领水师大出洞口 ,孙权派吕范督率诸将抵抗魏军 ,两军军营相望。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 ,全琮常常身披铠甲手执兵器 ,守候观望不停。不久 ,几千敌军在江中出现 ,全琮攻击并打败了魏军 ,砍下了魏将军尹卢的头。 嘉禾二年 ,全琮督率五万步兵和骑 兵征讨六安 ,六安百姓都四散逃走 ,诸将想要分兵抓捕他们。全琮说 :“冒险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 ,采取行动不能做

20、到百无一失 ,不是从国家大局考虑的。现在分兵抓捕民众 ,得失各半 ,难道可以说是百无一失吗 即使有所捕获 ,还不足以削弱敌人来符合国家的威望。如果有意外 ,损失不小 ,与其获罪 ,全琮宁愿亲自承担罪责 ,不敢求功而辜负国家啊。 ” 当初 ,孙权将要围攻珠崖和夷州时 ,都先向全琮询问 ,全琮说 :“凭我们吴国的威势 ,攻向哪儿 ,哪儿不被攻克 然而远方异域 ,水土潮湿有瘴气 ,自古就有 ,军民进出 ,一定会生病 ,去的人都害怕不能活着返回 ,攻克所获 又怎能多得 我还是有所担心的。 ”孙权没有听从他的建议。部队出征一年后 ,因疾病瘟疫而亡的士卒十有八九 ,孙权大为悔恨。后来说到这件事时 ,全琮回

21、答道 :“在这个时候 ,群臣中有不敢直言进谏的 ,我认为 (他们 )是不忠的。 ” 全琮被亲近器重之后 ,朝廷的赏赐累计达千金 ,他还是谦逊待人 ,从不在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十二年去世。 课内部分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 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

22、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有 都 柱都:大 B施 关 发机关:枢纽、关键 C 合契 若神合契:符合,相合 D京师学者,怪其无 征 征:征召 【小题 2】选出各项中 “以 ”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 A 饰 以 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 以 事,合契若神 C自此 以 后 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 以 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小题 3】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连辟公府不就 D验之以事 答案: 【小题 1】

23、 C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合契:相符合,相一致。 【小题 1】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用。 【小题 1】其他三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共分)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旧唐书 文苑传载,孟浩然 “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是离开长安赠别王维所作。 【小题 1】尾联中有 “寂寞 ”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 “寂寞 ”的原因有哪些?( 4分) 【小题 2】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分) 答

24、案: 【小题 1】门前冷落,故人离散的寂寥处境;知音难觅、凄凉伤感的寂寞心情。(两点,各 1分) 【小题 1】内容上通过写知音难觅表达对朋友的依恋之情 ,照应题目 “留别 ”;既表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诗人怨愤之情。结构上这两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思归的内容又引出尾联中归隐的态度。 【小题 1】诗开头以问句开头,寂寂竟何待?后面则是回答。空自归,门前冷落。惜与故人违,故人离散。知音世所稀,无知音。其境遇可想而知。 【小题 1】内容 2分,结构。从题目看,本诗与分别有关。与朋友分离,自然会产生依恋之情,况且知音难觅更让人伤感。这是从内容方面分析。从结构上分析:关键点是照应题目,承上启下。 语言表达

25、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4 分) 提示 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都罚款。 改写为: 。 答案:略。 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共 8分 每空一分) 【小题 1】扪参历井仰胁息, 【小题 2】座中泣下谁最多? 【小题 3】此情可待成追忆, 【小题 4】 , 百年多病独登台 【小题 5】故木受绳则直, 【小题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 7】 ,术业有专攻。 【小题 8】位卑则足羞, 答案:略。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请以 “藏与露 ”为话题写一篇 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 1)自拟题目。( 2)自定立意。( 3)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