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456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选项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觊 觎 /揶 揄剽 窃 /瓢 泼 诈 骗 / 令人 咋 舌 B工 作 / 作 坊 称 赞 / 称 心押 解 / 浑身 解 数 C 皈 依 / 圭 臬光 腚 / 钢 锭孳 生 / 锱 铢必较 D 档 案 / 档 次 露 出 / 露 脸 碘 酊 / 酩 酊 大醉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 危言危行 ,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西班牙队与美国梦八队比较起来,可谓 相形见绌 ,无论是个人素质还是整体战术都远远

2、低于美国梦八队。 C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 釜底抽薪 的作用。 D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与文学巧妙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彩、 光怪陆离 的昆虫世界。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长沙地铁已开始修建,预计 2013年相关路段竣工并投入使用,相关负责人给予了肯定。 B越是在国民经济顺利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越要牢记 “两个务必 ”,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教育。 C尤努斯和他的乡村银行在亚非拉发展

3、中国家推广小额信贷,满足了穷人的信贷要求,这种不用支付利息甚至任何抵押的有效扶贫方式备受穷人欢迎。 D听了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衍达所作的 “关于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的报告,对我启发很大。 答案: B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 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 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更何况还有他们未

4、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 B C D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共 15分)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 若昂 吉马朗埃斯 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 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

5、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 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 “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 “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 在

6、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 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

7、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 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 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 。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8、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

9、我不能, 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 程 影响我的 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小题 1】小说中写道 “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 ”。请联系全文,简述 “父亲 ”为什么需要 “我 ”。( 4分) 【小题 2】结合作品,请简要概括 “母亲 ”这一人物形象。( 5分) 【小题 3】有人说, “河的第三条岸 ”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 “父亲 ”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 那么 “我 ”对 “父亲 ”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0、6 分) 答案: 【小题 1】首先父亲需要我替他送食物,我是父亲的精神 支持者 ( 2分),我还是父亲理想的 继承者 ( 2分),所以孤独的父 亲需要我。 【小题 1】母亲是一个 善良(关心丈夫)勤劳(或能干或坚强)、想过幸福生活 但 又守旧 的 家庭妇女 。 【小题 1】如果说 “河的第三条岸 ”是 “父亲 ”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 “我 ”对 “父亲 ”的这种追求 既支持, 但又 不理解 、 害怕 。( 3分)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 “偷 ”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 “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 ( 1 分)其次

11、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 1分)当父亲接受我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 “发疯似的逃掉 ”,把父亲看作是 “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品通过我的来表现父亲及家人对他的态度。因为有我,父亲才不是绝对的孤独,答题时要分点作答,抓住我与父亲的关系来答。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结合原文可知,善良体现在: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勤劳(或能干或坚强)体现在: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

12、只说了一句话: “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 远别回来。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想过幸福生活体现在: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 守旧体现在: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 “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主旨。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在对文章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切入点为: “河的第三条岸 ”是 “父亲 ”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既支持,又不理解。可结合原文具体分析这两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 14分。 谈古论今说 “领导挨骂 ” 马九器 俗

13、话说得好, “谁人背后无人骂? ”人无完人,自古以来,掌握权力的官员,少不了被人说三道四、指桑骂槐,尤其是权力地位越显赫,好比圆越大和外界接触面越广一样,就越容易遭人非议。一些领导挨骂后,怒不可遏,比如那个周厉王,有的是办法让骂他的人吃不了兜着走或者闭嘴,目的是达到了:人人都成了哑巴,见面也只是 “道路以目 ”,可结果呢?不出三年,他就被赶下台流放了。有的领导即使挨骂,也常常能冷静地从 “骂 ”中取长补短,比如魏征常年犯颜直上,唐太宗就算气得吹胡子瞪眼,终究还是能察纳雅言。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 如何对待 “挨骂 ”,体现了他的胸襟肚量;一个官员领导如何对待 “挨骂 ”,则体现了他的政治道德水平

14、。 从去年到今年,全国陆陆续续发生了一系列 “官员领导挨骂 ”的新闻,远的如重庆的 “彭水诗案 ”、山西 “稷山文案 ”、海南 “儋州网案 ”,近的如 “陕西志丹的短信黄段子案 ”。除了 “彭水诗案 ”得到善终外,其余都以 “骂人者被严惩 ”而告终。 如果放在古代,小小百姓敢拿官老爷开涮,别说老爷治你罪没人喊冤,就是百姓们自己也要奚落你一番:官尊民微,天经地义,向来如此。不过 ,现在是 21世纪了,经历了 “五四 ”时期的反封建与科学民主的洗礼,经 历了 30年改革开放的法治、自由、宪政等普世价值观熏陶,闻听此事,笔者感到万分惋惜,不是为那些胆大包天的 “骂人小吏小民 ”,而是为挨骂的那些个领

15、导:一次多好的展现现代政治胸襟与风采的机会,竟然不幸被几缕封建式的做派所糟蹋。 我不知道前述动辄对 “骂领导者 ”举起诽谤大棒的官员领导们是否博览群书,是否读史,想来作为为官一方的政治精英,不从浩瀚的历史里攫取安邦惠民的从政规律,不明史知兴替正衣冠,说不过去吧。那不妨和他们一起唠唠历史。 春秋战国时,郑国有国人聚集议论政府的 “乡校 ”,大概是百姓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如同现在 网民议政时的肆无忌惮,所以有官员恼羞成怒要关闭 “乡校 ”。郑国丞相子产知道后是这么看这件事情的: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翻译成经典白话文就是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

16、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子产先生的政治道德很有现代味儿,作为一个公权掌握者,权力来自于人民,自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的人民包括他的同僚、同级、下级,这里的监督包括对他的批评、对他的辱骂。无论这种批评辱骂有没有道理和根据,它更多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意见表达渠道不畅通后的另类表达。其实,出 现这类表达本身也多少说明 “挨骂者 ”自身的不足,想一想,为什么没有人拿包拯、海瑞恶搞,没有人拿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编段子?因为他们身正影直、高风亮节,所以人们打心眼里敬重,而屡屡成为恶搞或编段子看笑话对象的领导官员,别恼羞成怒下 “诽谤罪 ”的定论,先拿自己比对一下那些受人敬重的领导楷模才是。

17、美国总统杰斐逊挨了一场恶骂后说: “他们选中了我来担任这一荣誉的角色,我将保护他们造谣与诽谤的权利,而且我仍将珍视这一权利的继续维持 如果一个政府在批评面前站不起来,就该倒台。 ” 无论是子产还是杰斐逊,他们对待 “挨骂 ”的本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更道出了一种政治规律 权力和监督之间如何实现一种平衡。作为官员领导,他必然是一位公众人物,他被赋予了掌握公权的特权,而权力是一柄天然的双刃剑,要遏制剑的恶刃,必然要在 “受监督批评 ”层面让出相当的权利,以此达到公权不偏不倚的平衡。 其实,官员领导要想少挨骂直至不挨骂并不难,无非是做人从政常记百姓之苦、牢记法律之严、永记权力之源。那些动辄对 “

18、挨骂 ”大发雷霆,以权力之剑对骂人者举起狼牙棒的官员领导,显然外表披着西装革履的现代外衣,骨子里还弥漫 散发着封建时代的 “官老爷 ”腐尸味 。 (选自 “中华杂文网 ”非常杂文,有删节) 【小题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官员地位越高,挨的骂也就越多。 B自古至今,中国的官员容不得百姓 “开骂 ”。 C怕骂的官员往往不读书或少读书。 D子产的政治道德观很有现代味儿,体现了广阔的政治胸襟。 E美国总统杰斐逊对待评判的态度体现了鲜明的民主观念,他的胸襟比子产更广阔。 F实现监督与权力之间的平衡,是一种政治规律。 【小题 2】本文援引的例子很丰富,下面对所引例子理解正确

19、的项是( )( 2分) A举周厉王的反面例子,有力地论证 “掌握权利的官员,容易遭人非议 ”这一观点。 B唐太宗尽管常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能察纳雅言,因为他身正影直,高风亮节。 C全国发生的一系列 “官员领导挨骂 ”的新闻说明领导正确接受挨骂的民主风气已 形成。 D举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受人尊重的例子说明掌握公权的人,要经得起人民的监督。 【小题 3】请联系上文概括第 自然段作者所说的现代某些领导还 “散发着封建时代的 官老爷 腐尸味 ”的具体表现。 ( 3分) 【小题 4】综观全文,作者认为官员领导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挨骂现象?分条概括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观点。( 4分) 答案: 【小题 1】

20、 DF 【小题 1】 D 【小题 1】 认为官尊民微 ,天经地义,向来如此( 1分); 剥夺了人民批评监督的权力 (或对老百姓不讲法治、不讲自由民主、更不谈接受批评监督)( 1分);动辄对 “骂领导者 ”举起诽谤大棒,严惩骂人者。(或动辄对 “挨骂 ”大发雷霆,以权力之剑对骂人者举起狼牙棒严惩骂人者) 【小题 1】 冷静地 从 “骂 ”中取长补短 (或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分) 接受 人民的 批评 和辱骂,把它当做是对自己工作的 监督( 1分), 并且 保护他们 造谣与诽谤 的自由和 权利( 1分 ) 。(或在 “受监督批评 ”层面上 保护人民批评辱骂的权利 ,以此达到公权不偏不

21、倚的平衡)。 【小题 1】 A项曲解原意,过于绝对化,与原文 “地位越显赫 越容易遭人非议 ” 不符; B项以偏概全; C项变不确定为确定,与原文 “我不知道 ”“举起诽谤大棒的官员领导们是否博览群书 ”相悖; E项无中生有, “胸襟比子产更广阔 ”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本题选对一项给 2分。 【小题 1】分析 A、 B周厉王和唐太宗的例子是从反面或正面论证领导如何对待挨骂体现了他的胸襟肚量和政治道德水平。 C项 “民骂官 ”的大部分人的遭遇正说明领导接受批评的胸襟肚量 和政治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抓住某些领导对骂领导者的看法,答出各要点内容即可,不必

22、分条答。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主旨。作者认为权力和监督之间如何实现一种平衡。所以官员领导首先要冷静、再者要正确认识人民的监督作用。答对 1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 课本文言文基础知识单选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 【小题 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比去,以手阖门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距关,毋内诸侯 /来吾道夫先路也 【小题 2】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秦孝公据崤函之 固 至于颠覆,理 固 宜然 B则胜负之 数 ,存亡之理景公

23、召而 数 之曰 C因利 乘 便,宰割天下 乘 彼 垣 ,以望复关 D非能水也,而 绝 江河可以横 绝 峨眉颠 【小题 3】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填然鼓 之 ,兵刃既接夫子欲 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犹且从师而问 焉 则将 焉 用彼相矣? C冰,水 为 之,而寒于水身死国灭, 为 天下笑 D作师说 以 贻之焚百家之言, 以 愚黔首 【小题 4】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客有吹洞箫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甚矣,汝之不 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而彼且奚适也 是社稷之臣

24、也 A / / / / / B / / / / C / / / / / D / / / / 【小题 5】对下列划线固定结构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 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 为 ?(译为 “为什么 呢 ”) B不积跬步, 无以 至千里?(译为 “没有用来 的办法 ”) C 无乃 尔是过 与 ?(译为 “难道 吗 ”) D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译为 “用来 的人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C. “颁 ”通 “斑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没有通假字; A “生 ”通 “性 ”/“匪 ”通 “

25、非 ”B. “有 ”通 “又 ” “暴 ”通 “曝 ”/ “阖 ”通 “合 ”; D. “距 ”通 “拒 ”, “内 ”通 “纳 ”/“道 ”通 “导 ” 【小题 1】 D. 横渡; A 险固地势 本来 ,B命运 责备 ,C趁着,凭借 登上 【小题 1】 D 目的关系连词, A 音节助词 /代词 “这样 ”, B 代词 “他 ”/相当于 “何 ”,“怎么 ”, C动词 “凝结 ”/介词 “被 ” 【小题 1】 定语后置句 / 宾语前置句 / 被动句 / 省略句 / 主谓倒置 / 判断句 【小题 1】应译为 “恐怕 吧? ”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18分) 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

26、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垂,垂问五经凡有十事,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 。 又尝过徽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 “未有板剌 ,无容拜谒。 ”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 ,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27、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 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 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 。荔生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 “吾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 文帝甚伤惜

28、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 姚思廉陈书卷十九有删改)注: 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 过 徽士何胤过:责备 B 雅 相钦重雅:向来 C淡然无 营 营:谋求 D当时 荣 之荣:认为 是荣耀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 焉 故不列于后焉 B王 以 荔有高尚之志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 C荔 乃 制碑乃敕宝应求寄 D 而 居止俭素文帝哀而谓曰 【小题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 ) 荔辞日:

29、 “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 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 荔乃制碑,奏上 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 荔每言之辄流涕 A B C D 【小题 4】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 ) 荔辞日: “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 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 荔乃制碑,奏上 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 荔每言之辄流涕 A B C D 【小题 5】用 “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小题

30、6】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 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A 【小题 1】又以荔蔬食积久非赢疾 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令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小题 1】 虞荔随问随答(或立即、立刻、马上),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垂感到十分惊奇(诧异)。 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看望询问他。 【小题 1】过:拜访 【小题 1】乃:于是,副词 A代词,相当于 “之 ”译为 “他 ”句末语气助词; B介词,因为连词,表修饰关系

31、; D连词,表转折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小题 1】 表现他的才能, 表现他对弟弟的牵挂 【小题 1】 “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 不符合文意,应是 “衡阳王征召他当主簿 ” 【小题 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虚词:所、曰、乃等。 4分,该断不断、不该断断了均算错,每错 3处扣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3分, “辄 ”1 分, “异 ”1 分,句意 1分 3分,“引 ”1 分, “顾问 ”1 分,句意 1分 参考译文: 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祖父虞权、在粱朝任延尉卿、水嘉太守。父亲虞检,任平北始兴王咨议参军。 虞荔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岁那年,随从堂伯父虞阐去探望太常陆垂

32、,陆垂问虞荔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 的地方,陆佳觉得他很奇异。又曾经拜访不就朝廷征聘的士人何胤,当时太守衡阳王也造访他,何胤把虞荔的情况告诉衡阳王,衡阳王要见虞荔,虞荔推辞说 “没有名片(担任官职),不可拜见。 ”衡阳王因为虞荔有高尚的志行,向来敬重他,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到成年时,有美好的风度仪表,博览古代典籍,善于作文章。脱去平民布衣,被任命为法曹外兵参军,兼任丹阳诏狱正。梁武帝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于是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将碑文刻石,陈列于馆中,又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不久任用为司文耶,升为 通直散骑侍耶,兼任中书舍人

33、。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官员;多参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惟有虞荔和顾协淡泊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里,只因为通晓文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接着主管大著作的职务。 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不久台城失陷,哀情丧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所担任职务待遇高而重,但是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谋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看望询问他。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做法,这万 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 那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宝应,虞荔每次谈到

34、他就流泪。文帝哀怜地对他说 ”我也有弟弟在远万,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 ”于是下发诏令给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伤感生病,五帝几次亲往看望。命令虞荔将家中人搬进官署居住,虞荔认为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许可,于是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 是下诏令说: “能诚心地穿布衣吃素食,是应当作为高尚的节操,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现在给你鱼肉,不准固执地遵守你所持有的布衣素食的做法。 ”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35、 文帝对此感到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名衔,谥号叫做德子。到他的丧枢送还故乡时,文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的人认为是很荣耀的事。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7分)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 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 朝古迹。 摇落:零落。 【小题 1】诗人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小题 2】颈联是如何写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登台,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怀乡思归的感情( 1分);凭吊零落萧条寂静的南朝古迹,触景生情,抒发了昔盛今衰(或朝代更替、

36、物是人非、人事无常)的惆怅悲伤之情。( 2分) 【小题 1】运用了拟人和以动衬静的手法( 2分),以夕阳依偎着(或映照着)过去的吴公台,悲凉的钟声在寂静的林子里回响,(分析 1分)描绘了寂静、荒凉(或冷落悲凉)的环境。(环境特点 1分)。 【小题 1】本题考 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从题目入手抓住秋日登高,登高一般有望远怀旧之意。根据注释可知,凭吊古迹,自然生发出昔盛今衰的惆怅悲伤之情。所以答题思路为作者做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手法是多样的,可选取任意一种来具体分析。答题思路为,通过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一定要突出冷落悲凉。 语言表达 下面这段文字

37、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 15个字。( 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 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 营口 郯城 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 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 地形; 水深; 构造; 历史。( 4分,一点 1分)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少于

38、两种手法,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 80 个字。( 5分)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 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答案: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神了。() 默写 诗文名篇名句默写题。(答对一空 1分)( 10分) 【小题 1】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2】青泥何盘盘, _。 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小题 3】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小题 4】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小题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 ,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答案: 【小题 1】小乔初嫁了,强虏(樯橹)灰飞烟灭 【小题 1】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小题 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小题 1】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 以 “各有各的精彩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