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1495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泸沽湖景区山清水秀,十一长假游人如织。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于一身。 B碟中谍 4登录北美各大影院,热议如潮。 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 2 3亿成交,创拍卖纪录。 C实现东亚的长治久安,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足球市场曾经一度乌烟障气,球迷一谈起足球就唉声叹气。 D收购价格波动大,不少中间商屯积棉花,牟取暴利。 中美商贸联合会达成多项共识。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划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刘伟通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

2、一举斩获 “中国达人秀 ”大赛的冠军。他用双脚熟练地弹奏钢琴的绝技让我顿生 高山仰止 之情。 B “孩子的眼泪落在母亲心里,凝成了一根针 ”,每次读到这样精彩的句子,我总会抄写在笔记本上。多做些 寻章摘句 的工作,对写作水平的提高肯定会有帮助的。 C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 瞻前顾后 不知在忙着什么。 D 2011年 11月 26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巡逻执法指挥部, 三人成虎 ,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 答案: C 下列各句的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

3、看疗效! ”,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 ”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B在中国女排夺得 2011年女排世界杯第三名、获得伦敦奥运会入场券之后,曾率领中国女排夺冠的 8年前的功勋教练陈忠和在第一时间送上祝福。 C伴随着新民主党表达支持新一轮援助方案的意向,帕潘德里欧宣布了取消由全民公决决定 是否接受欧洲联盟新一轮援助。 D一年来美俄 “重启 ”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成见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 A “恒春 ”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告语: 走进 “恒春 ”,明媚一生

4、。 B某位来宾给 96岁的老人祝寿: 祝您老人家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 C某局长在现场办公会上说: 今天我的表态,一言九鼎,决不含糊 。 D小张对王教授说: 今天您的课,言近旨远,声如洪钟,震耳欲聋 。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别光做谴责者 在被两辆车先后碾轧后的第 9天,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最终没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经全力抢救无效,小悦悦还是离开了。 小悦悦的死,让 “冷漠 ”一下子成为人民公敌。此前,舆论已经开始对 18个见死不救的路人进行口诛笔伐;小悦悦撒手人间,更让公众激愤难平。网络上甚至有人对 18个路人进行人肉搜索,一些被曝光的路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受

5、了鄙视、漫骂,甚至人身攻击。非理性的情绪,已经开始蔓延,大有越过边界之嫌。 针对 “小悦悦事件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 20日呼吁: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 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汪洋的这番饱带感情的痛切之言,非常动人。用良知的尖刀解剖自身的丑陋本身就不容易,能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更加不易。 对小悦悦的死亡的痛惜,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舆论。客观地说,这 18个路人当中,可能确实有被舆论误伤的,但是,如果我们联

6、想到,一个路人为了出名,假冒 “肇事者 ”只是为了所谓的出名。而救起小悦悦的拾荒 阿婆陈贤妹,被一些人冷嘲为 “想出名 ”。这种种不正常的现象,确实让我们不寒而栗,甚至要比 18个冷漠的路人,更让我们惊心。中国,你到底是怎么啦? 奇怪的是,网络上对见死不救无情谴责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但包括我们在内的舆论主体,是不是就敢拍着胸口说,如果我在场,一定会去救? 18个路人都侧目而去,如此 “高比例 ”的冷漠,和网络上的激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我怯怯地问一声:假如这些谴责者恪巧路过,他就一定不会是做 “冷漠 ”的路人吗?我看未必! 大比例的冷漠者,恐怕不仅仅只是反映了事发当地道德生态的荒漠化,

7、应该是我们 所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的普遍反应。一方面,我们热衷于躲在安全的角落谴责冷漠者,另一方面,我们又可能拿制度托词、拿种种 “彭宇事件 ”的不测后果来自我麻醉,自我安慰:见义勇为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还是做一个安全的观望者吧。主流舆论的热切,与实际参与者的怯怯形成鲜明的对比,恰恰说明,急公好义、见义勇为的淳化之风,已经日益稀缺,道德冷漠症已经逐渐污染社会空气,道德沙漠化也越来越严重了。 我不认为我们的道德水平,已经沦丧至不堪的地步了,正像 “郭美美事件 ”之后,国人慈善的热情降到冰点一样,假以时日,一旦有人振臂一呼,一旦遇 到需要慈善,而慈善组织却能证明透明公开的时候,国人的慈善热情便会迅

8、速恢复。对这 18个路人,我们不应一味地谴责,这无济于事;而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媒体也不要沉湎于炒作 “类彭宇 ”事件,通过炒作过热议题,放大负面舆论,影响人们见义勇为的信心。 当然,通过更加有温度可操作的制度设计,来真正保护见义勇为,我想,我们的道德水平,便会迅速地回升。不是吗? 【小题 1】对标题 “我们别光做谴责者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小悦悦之死而引起的对 “冷漠 ”过度的谴责,已经相当程度上蔓延为不理性的情绪,我们不应做这 种 “谴责者 ”。 B我们热衷于躲在安全的角落,站在道义的至高点对见死不救的路人进行谴责,但事到临头,我们不一定就能见义勇为。 C见义勇为

9、已日见稀缺,道德冷漠之风已日渐污染社会空气,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唤起社会公德心,而不应只是停留在口头的谴责上。 D如果有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见义勇为的现象就会风行,社会道德水平便会回升,我们应对此充满信心。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站在一旁围观和谴责见义不为者容易,正视和批判自身的劣根性不容易,能在反省自己 的基础上唤醒社会的良知更难。 B一味的谴责无济于事,社会道德水平也未沦丧至无可救药的地步,我们应该满怀信心地静待社会道德水平的回升和社会风气的净化。 C小悦悦事件中,所有有良知的人其实都受了伤;只有根除事件发生的土壤,我们心底的道德感

10、才会焕发出力量,小悦悦这样的遭遇才可望避免。 D我们都可能成为 “小悦悦 ”们的 “路人 ”,请停下来帮助他们,这是本分,也是底线,请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 【小题 3】根据文本回答:如何避免 “类小悦悦事件 ”的再次发生?( 6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1、每一个人都要深刻反省自身存在的丑陋,并努力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一个急公好义,见义勇为的人。 2、政府要制定有温度可操作的制度,创造惩恶扬善的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 3、媒体应注意正面引导,避免放大负面舆论而影响人们见义勇为的信心。( 6分,意思对即

11、可) 【小题 1】 A我们不应做这种 “谴责者 ”表述不当 B站在道义的至高点对见死不救的路人进行谴责表述错误。 D原文是 “通过更加有温度可操作的制度设计,来真正保护见义勇为 ”。 【小题 1】 B结合最后一段 “通过 更加有温度可操作的制度设计,来真正保护见义勇为 ”而不是 “静待社会道德水平的回升和社会风气的净化 ”。 【小题 1】这是一道评价题,回答 “如何避免 “类小悦悦事件 ”的再次发生 ”不可脱离文本答题,此题的答题角度是 ;公民个人、政府机构、宣传媒体等的作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 天 的 心 林清玄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12、”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之句,对 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 “一叶落知天下秋 ”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 “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 ”,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 “文化 ”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

13、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了,可是平埔族后裔有 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 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 “看天吃饭 ”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 使我从

14、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 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 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

15、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

16、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 !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 【小题 1】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 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6分 ) 【小题 2】作者笔下的 “秋天的心 ”,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 【小题 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6分 )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3分 )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3分 ) 【小题 4】作者认为 “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谈谈你的

17、理解。 (6分 ) 答案: 【小题 1】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 3分)接近结尾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 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 3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1】秋天的心 ”体现在: 1.气派悠闲之意 2.感知自然之心 3.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 4.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5.谦卑的心情 6.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怀怀 【小题 1】 (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 “文化 ”,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3分 ) (2)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

18、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3分 )(意思相近即可 ) 【小题 1】我认 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 2分)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 断地脱离自然,( 2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 2分) 【小题 1】此题考查引用的作用,注意题干中的 “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引用诗句的作用 ”,要分别答开篇的作用,即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结尾的作用,即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

19、铺垫。 【小题 1】本 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答出四点给 4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1)句注意关键词 “平埔族后裔 ”“ 有很多已经不知道 ”,可知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2)句注意 “已经没有任何差别 ”。 【小题 1】此题结合文本的主旨答题即可,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文言文 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0、完成小题。 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少好刑名之学,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乃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欲用商鞅变法,恐天下议己。商鞅曰: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 ;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教于民。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 “善。 ”甘龙曰: “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 民安之。 ”商鞅曰: “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

21、,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 ”杜挚曰: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 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太子,

22、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令行十年,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 循 其礼 循:遵循 B圣人不 易 民而教易:交换 C学者 溺 于所闻溺:拘泥 D太子,君 嗣 也 嗣:继承人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 “因 ”字,与 “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的 “因 ”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因 击沛公于坐 B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因 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 因 为长句,歌以赠之 【小题 3】下列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代不同礼而

23、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B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C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D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小题 4】结合文意,请你谈谈商鞅变法十年 “家给人足 ”“乡邑大治 ”的原因。( 3分)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 3分) ( 2)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3分) ( 3)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3分) 答案: 【小题 1】 B

24、【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1、理论上驳斥保守派,取得了秦孝公的支持。 2、徙木立信,取得百姓信任。 3、太子犯法,处罚了他的师傅,确立了国法的威严。 【小题 1】( 1) 况且有超出常人行为的人,本来就被世俗非议 ( 2) 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效法旧的制度 ( 3)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百姓赏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搬。 【小题 1】易:改变 【小题 1】例句中的 “因 ”与 B都是 “通过,经由 ” 【小题 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小题 1】本题考查 “筛选文中的信息 ”和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

25、能力层次为分别为 C和 D,侧重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对一点给 1分,大意对即可 【小题 1】( 1)高,非,被动句各 1分( 2)强,法,故各 1分( 3)定语后置,怪,莫各 1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7分)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清)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湿,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此诗作于康熙五十七年 (1718)作者游粤北归途中。 “湘东驿 ”属湖南醴陵,由此东行至芦溪,即属江西萍乡。在这段路程中,作者是沿着陆路走的,故称“遵陆 ”。 【小题

26、 1】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有何特点?请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4分) 【小题 2】本诗是一首田园诗,但又比传统的田园诗意蕴更丰富,试作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视听结合:远远近近的村庄,随处可闻鸡鸣犬吠之声;河东西两岸,乳鹅新鸭,成群结队嬉戏游泳 ,生机勃勃。( 2分) 比喻:那沾衣欲湿杏的雨丝,就像刚刚缫出来的丝那样细,那平畴里一望无际的秧苗,就像剪刀剪过似的又绿又嫩又平平整整。( 2分) 【小题 1】这首诗不仅描写、赞美了农村质朴闲静、生机勃勃的景象( 1分),更着眼于农民的春种春播,赞美了人民的勤劳、土地的富饶,作品关注民生民情,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2分)。因此,本诗的内涵比一

27、般的田园诗也显得更为丰满深厚。 【小题 1】谈诗的中间两联写景的特点,也就是答是如何写景的,此题 “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分别为视听结合、比喻,逐个分析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例如:远近结合 【小题 1】分析本诗作为田园诗,比传统的田园诗的意蕴,可考虑它既有传统田园诗的感情,有比一般的田园诗也显得更为丰满深厚。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三则新闻,然后回答问题。 四川新闻网:四川新生代农民工带着改变自己未来的憧憬走出大山,然而,工作强度高收入低、福利保障差、受到歧视是他们普遍遭遇的困境,低学历低技能使他们只能从事那些环境恶劣、工资低、待遇低的工作。微薄的收入,难以满足他们的都市化消费。从四川到广

28、州、深圳闯世界的年轻人,不少选择以抢夺他人财物的方式在城市立足。 河北日报:河北省文安县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大都面临就业难、业余生活单调等问题。为此,由团县委牵头成立了 “青年农民工加油站 ”,为外出务工青年提供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法律 维权、紧急救助等在内的 10个方面服务。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青年农民工找到 家 的感觉,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 长沙晚报:刘明,是湖南常德桃源县的一个青年农民。在广州打工时,他从服装厂车工、酒店服务员,一步步做到了酒店主管。刘明看到工友们在工作之余,不是逗留在路边的黑网吧,就是泡在赌博的游戏厅,深有感触。 2006年,他辞掉酒店经理的职位,自己掏钱,创

29、建了工友俱乐部 “ 心灵之约蓝吧 ”。该俱乐部还创办了草根杂志,开办了职业培训班。 阅读并分析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写一则 150 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9 分) 答案: 青年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堪忧,大多就业困难,物质生活贫困,精神生活单调,身处异乡,缺乏心灵的归宿感。 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为青年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并努力打造青年农民工的美好家园,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青年农民工应自尊自爱,自食其力,不断学习,提高技能,并有精神追求,创建精神家园,成就美好人生。(每个要点各 3分)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 “然则管仲知礼乎? ”(子)曰: “

30、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 礼? ” 注: “塞门 ”和 “反坫 ”的意思是 “国君享有的建筑 ”。 (二)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 150 字左右)( 9 分) 答案:一方面,孔子认为管仲有仁德,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 “知礼 ”,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 “反坫 ”“塞门 ”

31、(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 违背了 “礼 ”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 “仁者 ”,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旗免于衰落,像管仲这样能够 “尊王攘夷 ”,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 “仁 ”的标准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而不必拘于小信。 默写 默写( 7分,每空 1分) 【小题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 (柳永雨霖铃) 【小题 2】雄姿英发。 ,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 【小题 3】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 【小题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小题 1】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小题 1】寻常巷陌,气吞万里如虎。 【小题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 “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 ” 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呢?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答 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