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1501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修 葺 ( q)芳 馨 ( xn)奇 葩 ( b)喷 薄 出之( b) B踯 躅 ( zh)摇 曳 ( y)国 殇 ( shng)鼎 铛 玉石( chng) C诡 谲 ( ju) 怆 然( chung) 窥 视( ku) 羁 旅情怀( j) D 霰 雪( xin) 聒 噪( gu)戏 谑 ( nu) 沽 名钓誉( g) 答案: C( 3分) 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不管是 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要义在于 。圆明园的废墟是北京城

2、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 座 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 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 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保存崭新不是 /而是 B修缮保存 崭新不但 /而且 C修缮保管时新不是 /而是 D修造保管时新不但 /而且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 “两会 ”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 “神五 ”至 “神八 ”号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

3、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文 /刘斌) 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 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

4、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 ” 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的、极富个性的。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 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 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五四 ”以后, “全盘西化 ”论独尊一时,而他却

5、以自己的勇气坚称 “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 ”。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 然 “论学论治,迥异时流 ”。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 “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 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 “在 20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 ”陈寅恪所提倡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

6、致的。 1913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 “实吾民族 生死一大事 ”。对于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陈寅恪十分悲愤,认为 “吾国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 ”。 1929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 “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陈寅恪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 “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 1932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郑重指出,吸收外来文化, “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他

7、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态度,同 样反映出所坚持的民族独立精神。 陈寅恪对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真情,和他的家庭分不开。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立三在戊戌变法时,在湖南实行新政,对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卓有成效。 1937年 7月,日本侵华军队进占北平,陈立三忧愤至极,绝食而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目睹父祖的行为,加之平时所受熏陶,自然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陈寅恪自 1929年为王国维撰写碑文,到1964年完成柳如是别传,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并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这些都是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 想情感支配下完成的。为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

8、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作为独具人格魅力的现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还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 1927 年,王国维的逝世给陈寅恪以巨大的震动,而他在遗书中的 “文化托命 ”,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更是贯穿终生。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联序中也写道: “十七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伤身。 ”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 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基于这样的使命,陈寅恪首先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古史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中古时期在

9、中国历史长河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既有国家的大分裂,又有民族的大融合,同时,外有佛教思想的输入,内有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移植与交流,并且在以后数百年的分裂与动荡之中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于是从 1927年开始之后的 50多年间,他始终洋溢着 “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生命热情,并以弘扬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为使命,怀着其“终必振复 ”的信念,致力于学术研究。历大半 个世纪岁月的消磨,陈寅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在近、现代的中国学者中无人能出其右。 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 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

10、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陈一生守持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为的是凭自己的睿智和胆识 ,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 “续命河汾 ”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 ,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也必将为后世学者所宏扬。 (节选自陈寅恪传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5分) ( ) A “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 ”一句可见陈寅恪对于自己的思想被旧文化所局限和禁锢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11、 B “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从王国维的纪念碑铭可见,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的独立与自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 C把 “碑铭 ”和 “挽联序 ”联系起来理解,可以看出,陈寅恪认为:王 国维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这样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历经千年万载,与天地同久,与日月星争辉。 D 1929年,陈寅恪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 “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E陈寅恪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

12、笔耕不辍,探其根源,与他自幼的家庭环境分不开。 【小题 2】请用一句话概括陈寅恪先生的精神与思想的核心内涵。然后再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的这种精神与思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6分) 【小题 3】结合文本,具体阐释,陈寅恪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动因是什么? ( 6分) 【小题 4】文章结尾说 “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 8分) 答案: 【小题 1】 AD( 5分,答对一点 3分,两点 5分) 【小题 1】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分) 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 性

13、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以及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4分,每点一分) 【小题 1】 家庭环境的影响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3分) 1927年,王国维逝世 ,遗书中的 “文化托命 ”,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贯穿终生。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3分) 【小题 1】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国历史学术、文化方面所进行的

14、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 2分)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2分)以及拯救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2分)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 ( 2分) 【小题 1】 A项, “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 ”之中, “囿 ”并非 “局限和禁锢 ”之意。从前文 “五四 以后, 全盘西化 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 ” 等 语句可见, “囿 ”字在此有坚守之意。故 A项错误。 D项, “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一句,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

15、民族精神。从本段整体来看,他认为吸收外来文化, “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 。故题中 “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反对汲取外国文化 ”理解错误。 【小题 1】结合第四段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可答出第一条,结合第八段可推知第二条。 【小题 1】结合文本第七段可概括出答案:,陈寅恪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动因,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一是 1927年,王国维逝世 ,遗书中的 “文化托命 ”。 【小题 1】答题思路:陈寅恪作为历史学大师的贡献 陈寅恪作为 “文化

16、象征 ”的意义 陈寅恪作为大师的总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 holiday,含有神圣( 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 “祭 ”,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 “节日 ”来得形 象生动。 2005年 11月,韩国的 “江陵端午祭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

17、。你看:一月一 “元旦 ”,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 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 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 “节物 ”,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 “节物 ”。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

18、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 “乡人傩,一国皆若狂 ”,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 ”,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缘 ”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 “我们感 ”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

19、一节,也就是说: “竹筒 ”有段时日了,该 “竹节 ”一 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 “摸秋 ”。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 “堵 ”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 “偷 ”瘾。注意:只许 “偷 ”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 “万圣节 ”,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 彩的欲望

20、,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选自翁敏华教授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讲演有删减) 【小题 1】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 ”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 “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 “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 ”这句话巧妙地将 “缘 ”字拆分为 “丝 ”“夕

21、”“豕 ”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 “竹筒 有段时日了,该 竹节 一下了 ”形象地将过节的 “节 ”解释成竹节的“节 ”,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小题 2】文章对西方的 “节 ”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的 “节 ”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 B西方的 “节 ”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C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D西方派定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作为节日,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和我国的岁时节日都强调节物。 【小题 3】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我国岁时节日 “节物 ”可以从两个维度

22、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 “有效的时间节点 ”,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 “摸秋 ”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 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无中生有 【小题 1】都强调节物错,我国节日强调节物 【小题 1】 B项阐述无限夸大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选

23、择题每小题 3分,共 9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 “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 赣州。德 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 “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 ”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

24、,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 ,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 ”天祥对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25、,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二十举进士, 对策 集英殿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 养育 臣庶三百余年养育:养活、抚养 C吾 深恨 于此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 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小题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 “志节 ”的一组是 ( ) 捧诏涕泣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尽以家赀为军费 左右命之拜,不拜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

26、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 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 ”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 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

27、之。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期望(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 5分 ) ( 2)(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 (5分) 【小题 1】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小题 1】 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 表现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 表现文天 祥 “险象环生 ”的处境 【小题 1】 “元朝都城 ”应为 “元军军营 ” 【小题 1】( 1)重点词: “庶 ”,句式 定语后置句。( 2) 两处省略; 古今异义词 “左右 ”; 虚词 “遂

28、”和 “以 ”。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 “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 。 ”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 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 “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

29、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 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

30、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 “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 ”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 ,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 “你有什么愿望? ”文天祥回答说: “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 ”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 “我的事结束了。 ”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

31、仅四十七岁。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小题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6 分) 【小题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案: 【小题 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 一片影 形容其形单影只, 万重云 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 孤 ;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

32、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 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小题 1】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此处用了反衬的手法,要分析出谁反衬谁,最后答出 “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的主旨。 【小题 1】结合杜甫的人生经历,此诗是借孤雁比喻自己,从而抒发 “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 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

33、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 语言表达 简要阐释下面这幅漫画的含义( 60字以内),并为漫画拟一个标题( 10字以内,不能以 “无题 ”为题)。( 6分) ( 1)含义阐释: ( 2)标题: ( 2分) 答案:略 下面是某学校对 500名学生关于所喜爱的运动进行调查的统计表,请读表回答问题。( 5分) 运动项目 篮球 羽毛球 足球 乒乓球 其他 百分比 19% 28% 18% 30% 5% 请根据表中内容评价这所学校的学生对运动喜爱的情况,并对该校的体育运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要求字数在 5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答案:学生偏爱球类运动,而忽视其他体育运动。学校应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向多元化发展。(

34、 6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分)( 6分) 【小题 1】 ,水面清圆, 。 (周邦彦苏幕遮) 【小题 2】人身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小题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 4】 ,惟有幽人自来去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答案: 【小题 1】叶上初阳干宿雨,一一风荷举。 【小题 1】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小题 1】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 1】岩扉松径长寂寥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是最脆弱的动物,在心底最深处是条河流,轻轻一碰,就会决堤,那奔涌而出的就是眼泪,或喜或悲,或乐或哀 每一滴眼泪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滴眼泪都是一首诗歌,每一滴眼泪都有一段情思,让人沉迷,让人陶醉,让人喜极而泣,或者痛哭悲啼 美国作家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我国散文作家冰心也说: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请根据自己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800字以上。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