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513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盗 跖 ( zh)珠 玑 ( j) 混 帐( hn) 鹬 蚌相争( y) B 勾 当( gu) 谄 媚( chn) 嗣 位 (s)汗 涔涔 ( chn) C 戕 害( qing) 阿 谀( )凝 噎 ( y)献愁 供 恨( gng) D樯 橹 ( l)脑 髓 ( su) 蹩 进( bi)半身不 遂 ( su)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老李告别那些曾一起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一晃二十多年了,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B

2、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 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曹禺善于把众多的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之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场面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使雷雨获得空前的成功。 答案: D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通称。杂剧的构成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 B苏轼和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领袖,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代表,柳永那一派也不是。 C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汤显祖、白朴一起称为

3、 “元曲四大家 ”。 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他享誉世界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答案: A 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 “元曲 ”。杂剧规定,每一折戏,用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D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答案:

4、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16分) 宋词的的忧伤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夜,真的静了下来。心,真的空了出来。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拨。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

5、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词人们以丰 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 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

6、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

7、词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 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国有危难时,招他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这是他一生的悲剧。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 “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h英雄泪? ”如果说东坡常用 “安时而处顺 ”的态度来排谴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到了 “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 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 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 “江海寄余生 ”;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 “执手相看泪眼 ”;深婉含蓄的晏殊于 “小园香径独徘徊 ”;姜白石问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 谁生? ”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宋词中所弥漫的无

9、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 “小我 ”之愁,亦是 “大我 ”之愁。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飘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 “哀愁 ”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情境相通的那 一刻,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 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其实,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读宋词,说明我们的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而是由爱来理解。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

10、蕴的心灵,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时,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 【小题 1】第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起到了什么作用?( 4) 【小题 2】为什么 “忧伤和哀愁 ”会成为 “宋词的永恒主题 ”?( 4分) 【小题 3】文章在举例子上有何特点?请概括说明( 4分) 【小题 4】文中引用的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该如何理解?( 4分) 答案: 【小题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文笔简约却又意味深长。既通过 “挂满 ”“网住 ”等词语形象可感地写出了 “词 ”在宋朝的文学地位,同时领起下文,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 【小题 1】( 4分

11、) 客观上,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 主观上,是因为宋朝的词人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便将 “小我 ”之愁、 “大我 ”之愁融入到词作之中。 【小题 1】( 4分)在用例上,文章选取了读者耳熟能详的典型词人,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安排。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现了这些代表性的词人的作品中那无尽的忧愁和哀伤。 【小题 1】宋词都是词人们为倾诉自己心中的哀愁和忧伤而写,并没有想到流传千古,而事实恰恰相反,宋词依然能为今人所接受并被其感染。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开头的宋词如烟,如雾,如雨即为比喻。答题时要写出比喻什么及比喻的作用,因其为开篇,所以要答出领起下

12、文的作用。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联系宋词的背景 从客观(宋朝的处境)及主观(诗人的悲悯情怀)来写。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写作特色。答题时要具体写作者用了什么例子(生与熟),怎样安排(详与略),展现了什么(情感)。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主旨。可联系词人写作方面的特点来具体分析这句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 “春秋 ”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 “春秋 ”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 用前人关

13、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 “天命靡常 ”的观点,命名当世为 “战国 ”;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 “春秋 ”。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 “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 秋得名 ”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

14、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 何以会说 “吾见百国春秋 ”(墨子语)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小题 1】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 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 “春秋 ”命名。 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 “春秋 ”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

15、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 【小题 2】徐文认为 “春秋 ”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3分)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 “春秋 ”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小题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 “春秋 ”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 C “春秋 ”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 D产生于战国的 “天命靡常 ”的观点,是 “战国

16、 ”时代得名的依据。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A 项对墨子看春秋的时代表述错误; B 项说 “墨子见过的春秋几乎被烧掉 ”表述错误; D项说 “大量鲁国的春秋 ”表述不对。 【小题 1】只是当时社会局面的描述。 【小题 1】 “天命靡常 ”的观点产生于春秋。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9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乎? ”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17、。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 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 “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徒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

18、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 苏轼列传)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辄能 语 其要语:说出 B赐以金帛, 辞 之辞:告辞 C轼 诣 武卫营诣:到 去 D卒 全 其城全:保全 【小题 2】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 “好学有才华 ”和 “一心为民 ”,表述正确的一项( 3分)( )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闻古今成败,辄能

19、语其要。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轼之才,远大器也 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 B C D 【小题 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答案: 【小题 1】 B

20、【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应为 “拒绝 【小题 1】 是好学有才华, 指政治上一心为民 【小题 1】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 诗歌鉴赏 阅读李清照武陵春一词回答问题( 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 1】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两句直接抒情, “事事休 ”是关键,它包含着哪些意思 ( 3分) 【小题 2】 “载不动许多愁 ”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什么地方 ( 3分) 答案: 【小题 1】 “事事休 ”是说所有的事都完了,主要包括国

21、难家愁的两方面,从 “国难 ”说,朝廷偏安,无力恢复,南逃的北方人都有家不能归。从 “家愁 ”说,丈夫中年去世,自己孤苦零丁,漂流异乡,所以 “欲语泪先流 ” 【小题 1】好就好在把 “愁 ”写得可摸可感。愁本来只是一种情绪,是虚的。如果从 本质上去说,也只能说愁得厉害,甚至愁白了头发,这些说法都显得太抽象,而用小船都载不动,就有了重量和质感,这是一种独创,不仅奇特而且形象。 【小题 1】答此题要知道事事休的意思,即什么都完了,可从国难家愁两方面来答。 【小题 1】比拟在这里指拟物,将抽象的愁情写得可摸可感,也可答虚实结合。 默写 默写填空(每小题 1分) 【小题 1】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2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2】 ,最难将息。(声声慢) 【小题 3】人生如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4】多情自古伤离别, !(雨霖铃 ) 【小题 5】重湖叠 t清嘉, ,十里荷花。(望海潮) 【小题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小题 7】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小题 8】今宵酒醒何处? 。 (雨霖铃) 答案:略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2年前,一位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在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12年后,教授公布他的调查结果:爱坐在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凡事不是说一定要做得最好、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定要有勇气,永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