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建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1524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建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建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建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建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建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 学年福建省建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迤( y )逦坼( ch)裂孳( ni)生女娲( w) B栖( x )隐神妪( y)斫( zhu)轮慰藉( j) C怵( ch)然田父( f)刈( y)旗戏谑( xu) D溺( n )爱鼎铛( dng)垣 (hun)墙仇雠( chu)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暄闹寂廖踯躅豆蔻倾国倾城 B肯綮溽署披糜媵嫱锱铢必较 C哂笑修茸呕哑元霄兔起鹘落 D麾下剽掠滥觞喟然摧眉折腰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月中旬, “熊猫烧香

2、”病毒的制作者李俊被湖北警方逮捕,成为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大案。 B今年两会首次启用了 “两会交通预报 ”制度,即在每次大会开会前小时、散会前小时,交管部门向公众告知两会车队运行路线,以便提前选择行驶道路。 C深圳到底有多少土地在出让后一直未能有效利用,恐怕深圳市政府的官员们也未必清楚,一位政协委员如是说。 D据调查分析,山西 “5 18”特大透水事故的原因极有可能是该矿在煤层作业时放炮震动破坏了与附近废井采空区的隔离带导致采空区积水涌入造成的。 答案: C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盛唐时期,诗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

3、还有以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以孟浩然、王维、常建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 B项羽之死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是项羽本纪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C “唐宋八大家 ”指 “三苏 ”(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D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醉翁,文学家,史学家。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唐书、五代史。 答案: D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礼天下之奇材 函梁君臣之首 B项王军壁垓下 项王则夜起 C项王复引兵而东 骊山北构而西折 D忧劳可以兴国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答案: A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4、)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异乎三子者之撰 批大 ,导大 ,因其固然 因之以饥谨 A 和 相同, 和 相同 B 和 不同, 和 相同 C 和 相同, 和 不同 D 和 不同, 和 不同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 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惟兄嫂是依 D而母立于兹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 寒山寺 谢宗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 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 。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

5、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婉的象征。就算偶有疏狂偷欢之时,但只要一面对残月、啼鸦、寒霜、寺庙、渔火,或者是恰逢夜半,甚至是看到姑苏这个词,我都会立刻陷于一种莫名的凄婉之中。浸淫在这种意境中久了,竟是不想出来,就当在参一种苦禅,浮世的种种功利声名都幻成了过眼烟云,而心灵在这种冷冽清远的意境中也变得透明纯粹起来。 正因为这样,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参拜寒山寺的意愿。后来终于在世纪末最后的那个月,那个名副其实的 “夜半 ”,我去了 寒山寺。那时的心情呢,更有一种万事皆空的感觉,那时我刚从医院的手术刀下出来。 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 想象中的寒山寺一定是在一座山

6、上,山上有古树参天,冷石嶙峋,一年四季,林石间都飘渺着隐隐雾气。但真实的寒山寺却在一处毫无坡度起伏的平地上。四周给一堵黄墙围着,附近不见一棵稍有古意的树。而寒山寺之所以得名,只不过是寺中曾有一个老和尚叫寒山罢了。怪只怪自己的肤浅了。 想象中的江枫渔火,一定是遥遥相对,江面很宽很阔。残月虽然西沉,但满天星斗倒影江面,夹杂着闪闪渔火,就算诗人以愁眉相对,也至少可以开阔心 境和梦境罢。但谁知现实中的江面已经窄成了小河,驾舟其中,长篙在握,就可以抵点两岸。而且水流浑浊,根本映照不出星星和残月。所谓枫桥,也只是江南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拱桥。或者有些典故吧,不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的是一些感观的东西。

7、寺庙有名或无名,一般是以香客的多寡、香火的旺衰来判断。但寒山寺因诗出名,照例说应该保持清幽的诗意,寺庙中经年只有几个和尚,在闲扫落叶,清煮茗茶。可现实中的寒山寺,由于城市的扩建,已不再地处郊外,早与闹市杂合了。慕名而来的芸芸众生,不远千里赶来,把大把大把的檀香投入香炉,以求升官发财 ,福泽世代。殊不知寒山寺仅仅是失意文人参悟浮世苦味之地,前来寒山寺应该是乞求解脱功利,皈依清苦,而不是现在的这样啊! 冒着熏眼的烟雾在寒山寺转了一圈,只有旁庭五百怒目而视的罗汉与我心有戚戚焉。面对满目俗人俗物,不怒目才怪呢。免去了听导游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免去了排队敲寒山寺钟,免去了寺前留影的机会,我在唇角挣扎出一

8、朵苦笑,然后嗒然离去。 同车的一个陌生人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便笑道: “如果你是冲着那首诗而来,来是一种遗憾,不来是更大的遗憾。世事变化,沧海桑田,诗中的意境只存在诗人一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啊! ” 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是的,假若诗人当年弃船宿寺,恐怕就写不出那份意境了,何况是千年后的我前来寻踪呢?既然现实中的寒山寺已充满了世俗杂气,我更应该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俗世粗砺的创伤,就像久抿一杯苦茶,抿到最后,苦味渐失,清爽自然而来。 我原以为在寒山寺会碰上一些心仪心近之人,萍水相逢,便可呼酒买醉!然而没有。独宿姑苏,我只好举杯邀月了。万物皆异,惟月独古。酒到酣处,我恍惚听见 “咣啷

9、”一声,我猜,应该是那个叫张继的诗人随月光魂魄,从时空隧道中伸出手来,同我碰了一杯。 (选自新散文周刊,有改 动) 【小题 1】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 ”作者的心头为什么一直缭绕着这股意绪?这首诗对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4分) 【小题 2】 “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 ”作者游览寒山寺,在哪些方面感到出人意料?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答案:文字不超过 40字。)( 6分) 【小题 3】 “陌生人 ”的一席话,使 “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 ”。作者从 “陌生人 ”的一席话中领悟到了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 4分) 【小题 4】文章结尾又写到诗人张继,这

10、样的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因失意而长期浸淫在诗歌哀婉的意境中。 摒弃种种功利声名,心灵变得透明纯粹。 (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相关的信息区域,从中筛选并提取有用信息,然后组织答案:文字。这一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就在题干引文所在的段落中。) 【小题 1】现实环境与主观想象不同,眼前景色与诗作描写有别,清幽的寺院如同俗世的闹市。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相关内容在文章的第五、六、七三段,但三段内容各有所侧重。第五段侧重于自己先前的主观想象,现实的环境与想象有出入;第六段侧重于诗意的品悟, 眼前的景色与诗意不相同;第七段写本应清

11、幽的境界却如同闹市,与自己的情趣与追求相异。) 【小题 1】世事变化,我们无法强求现实的境界与古人的诗意相同;在与世俗的抗争中,我们应该珍惜心中那份美好的诗意追求。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照抄原文不符合 “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 ”的要求。 “领悟 ”的应该是道理,不能还是就事说事,因而要对原文的叙述有所概括和提升。) 【小题 1】 文章开头从张继的诗歌说起,结尾又写到张继,首尾照应,使结构更为严谨。 想象诗人赞赏 “我 ”的看法,对文章主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也使文章更富有情趣美 。 (本题主要考查对思路的分析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一是首尾照应,二是想象,对用意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

12、析。)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 定公问: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 也,人之言曰: 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论语 子路篇十三) 注: 几,将近,接近。 (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3分) 译文: 。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4分) 译文

13、: 。 ( 2)孔子认为一句话可以亡国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答: 。 答案:( 1) 倘若了解为君之难,那不近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3分) 我对做国君不觉得有什么快乐,唯一感到快乐的是我说话没有人敢违抗。( 4分) ( 2)国君说错话,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反对。( 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与吴质书 魏 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

14、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 ,有箕山 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 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

15、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 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 “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 颇复有所述造不 东望于邑 ,裁书叙心。丕白。 (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 注: 指徐干、

16、陈琳、应 、刘祯等。 相传尧让位给许由,许由不受,隐居于箕山。 “于邑 ”同 “呜咽 ”。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离:离散 B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遂:如愿 C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逮:及、达到 D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更:经历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善刀而藏之 C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多于南亩之农夫 D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 3】下列各项关于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昔年

17、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继病逝。他痛失知己,伤心不已,曾将亡友的诗文遗作整理,辑录成集,以作纪念。 B文章以伤逝为主,追念旧游,哀悼亡友,自伤年高,表现了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惆怅。 C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作者与包括徐伟长在内的建安七子各人的交往,第三段更对建安七子的德行、才学及其诗文予以详细地评述。 D这篇书信体抒情散文 “前段念往,后段悲来 ”,有一层慷慨悲凉的情感色彩,这与当时已为帝的曹丕遭逢建安时期战乱不无关系。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A 【小题 1】 C 阅读下面文言文。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

18、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菜,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 “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 得,宁忍执之乎? ”钦因起抚笃曰: “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 ”笃曰: “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

19、,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论曰:昔魏齐违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而张俭 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江河,终婴疾甚之乱 ,多见其不知量也。 (后汉书 党锢列传 ) 注: 婴疾甚之乱:遭到因疾恶过甚而招致的灾祸。婴:遭受,遇。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20、一项是 ( ) A笃引钦谓曰引:拉、拽 B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差:缺欠 C至乃捐城委爵委:丢弃 D起家拜少府,皆不就起家:自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视为止,行为迟 B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故乡人号之 “驼 ” C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以刺史非其人汝其知也邪?汝其知也邪?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俭名知天下,在逃亡过程中,得到很多人无私的帮助。文中特别叙述了李笃的仁义之举,他不仅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了张俭,而且还说服了毛钦带兵而

21、去,最后得以送俭出塞。 B中平元年,张俭回到家乡,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一一回绝。建安初,不得已而为卫尉,当见到曹氏权势渐重,萌生篡位之心时,他便闭门谢客,不参与政事。 C作者在篇末评论中认为张俭的贤能是无可置疑的,同时,还指出张俭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力量对比认识不足。 D张俭疾恶如仇,他上书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种种罪恶,并请求加以诛杀,因而与侯览结下仇怨。这是朝廷追捕张俭的直接原因。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差,副词,可译为 “大致上 ” 【小题 1】略 【小题 1】直接原因是朱并上书,诬告其结 党谋反 附文言文译文: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张

22、俭最初被举荐为茂才,因为举荐他的刺史不太好,便托病不去就职。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他出任东部督邮。当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害百姓,行为不轨。张俭检举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请朝廷诛杀侯览。侯览扣压了奏章,不能上达皇帝,因此两人结仇。张俭的同乡朱并,向来品性奸佞邪恶,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上书诬告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为私党,朝廷删削掉奏章上朱并的名字发下,下令逮捕张俭等人。张俭被迫逃命,困顿窘迫,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 (辞源 “名行 ”条。在语意中似 “名声品行 ”更好),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后来流转到东莱郡,藏在李笃家。外黄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

23、搜捕,李笃把毛钦叫到一旁对他说: “张俭知名天下,虽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 ”毛钦起来拍一拍李笃说: “蘧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足下怎能以仁义自专? ”李笃说: “我虽然向往道义,今天尊驾也得到一半了。 ”毛钦叹息而去。李笃趁此机会将张俭送出塞外,因此张俭能够幸免于难。他所经过的地点,受到重刑处罚、诛杀的人要用十来计算,宗族亲戚都被灭绝;(他所经历的) 郡县因为他而被毁坏。中平元年,党事解除,张俭回到家乡。大将军、王公都征召他,又举荐他为敦朴,用公车(官署名称)特地指名征召,从家中请出,任少府之职,他都没有应召。献帝初年,百姓遭饥荒,而张俭家资产略能维持温

24、饱,于是拿出所有的财产,与邑人共同享用,靠张俭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卫尉,不得已而就职,张俭看到曹氏的(不好的)德运已经显现,就辞官不做,闭门谢客,不问政事。一年多后,张俭在许县去世,时年八十四。 论曰:过去魏齐遭难,虞卿弃官相随逃亡;季布逃亡,朱家甘愿冒着犯罪相救。张俭遭到中常侍侯览嫉 恨,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天下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没有谁不同情他的壮志,争着保护他。以至,为了保护他竟然放弃所管辖的城池,丢弃自己的官爵,使自己的家族遭难,使自己被杀害的人大概有好几十甚至一百左右,这样的人难道不贤德吗!然而张俭凭单枪匹马的微薄之力,却要阻塞江河,遭到恶疾过甚而招致的灾患,我只能看

25、到他不知轻重。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咸淳十年( 1274)进士。宋亡不仕,抱节以终。 这首词以 “听雨 ”为题,写了一生中三个不同的阶段听雨的情味。请任选一个阶段,结合作品这部分的内容说说作者此时听雨的感受;再结合整首作品说说这一部分内容对表现全词意境所起的作用。 答案: 少年听雨,地点是 “歌楼上 ”,当时的情境是 “红烛 ”照耀、 “罗帐 ”轻舞。这是一种 “暖风熏得游人醉 ”

26、、 “少年不识愁滋味 ”的意境,浪漫,温馨,逍遥。( 4分)作者回味意气风发的少年生活,是为下文表现人生乐少恨多,表现老境孤寂凄凉作反衬。( 2分) 壮年听雨 ,地点是 “客舟中 ”,这便寓有漂泊他乡、人生无定的意味;当时的情境是 “江阔云低 ”、 “断雁哀鸣 ”,在这悠悠的天地中,词人抑郁难平,饱受颠沛流离、寂寞难耐之苦。( 4分)作者回味壮年听雨的苍凉,既是与前文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又是为下文写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2分) 老年听雨,反映了作者写这首词时的真实处境和心境,听雨的地点是 “僧庐下 ”,鬓已斑白。词人已不再描绘局边的境貌,而是用一生的感慨来抒情。 “悲欢离

27、合总无情 ”一句,正是作者饱经沧桑后的感叹;而 “一任 ”二字则表现了作者看破红尘、无可奈何、万念 俱灰的绝望情绪。( 4分)老年听雨这一部分,是这首词的重心,它回顾了作者的一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分) 语言表达 归纳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不超过 25个字 )( 3分) 有一张弓做事很毛躁。一清早起来,张开弓,唰地就是一箭。箭刚飞出去,弓马上就大叫起来: “唉,唉,等等,回来 !我还没想好这一箭该射向哪儿,射出去干什么呢 !”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 寓意: 答案:本则寓言意在说明做事不能盲目轻率。下面这些概括都不够准确:世上没有后悔药;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不想做的

28、事,不要去做;习惯的巨大力量。 参考答案:做事要有的放矢,三思而后行。( 3分,意思对即可) 成语接龙:请自选一个成语,用它的最后一个字做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接龙六个成语。( 3分) 如:石破天惊 惊天动地 答案:略 分别以 “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 ”、 “作为思想者的爱因斯坦 ”作为分句的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 (2分 ) 我们生存的物质基底和文化背景,已融进了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的部分贡献;每一个热爱独立思考的人,将从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那儿,源源不断地得到前进的精神力量。 答: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 ;而作为思想者 的爱因斯坦, 。 答案: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

29、他的贡献已部分地融入到我们生存的物质基底和文化背 景 (1分 );作为思想者的爱因斯坦,他将为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 (1分 )。 名著导读 简答(每题用 100字左右作答, 8分,每小题 4分) ( 1)话说赤壁一战,曹军大败,只得望彝陵而走 (曹 )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操催速行。众将于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 ”操曰: “赶到南郡将息未迟。 ”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 “丞相何又大笑 ”操日: “人皆言周瑜、 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此处埋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

30、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以上文字摘自三国演义,请问关、曹二人于何地狭路相逢 曹操又何以脱身 请简述相关的故事情节。 ( 2)简析围城书名的含义。 答案:( 1)华容道。 (1分 )关羽奉诸葛亮之命设伏于华容道,撞着溃逃的曹军,曹军束手待擒。然关羽乃义重如山之人,念及曹操昔日于己有厚恩,心中不忍;又见曹军狼狈不堪,愈发不忍:加以 与曹将张辽有故旧之情,遂抗命放去曹军,曹操得以脱身。 (2分 )后得刘备求情,关羽免受军法惩处。 (1分 )。 ( 2) “围城 ” 不仅象征了主人公方鸿渐、赵辛楣等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

31、挣扎、痛苦、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 (2分 )从小说的深层意蕴来说,围城是人类生存困境的象征,暗示着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 “围城 ”的境遇以及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深切道出了人生在世的无奈和痛苦! (2分 )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14分,每空 1分 )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映阶碧草自春色, 。 (杜甫蜀相 ) 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春水碧于天, 。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其二) ) ,水面清圆, 。 (周邦彦苏幕遮 ) 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光阴者百代

32、之过客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函谷举, ,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杜牧阿房宫赋 ) 答案: 昆山玉碎凤凰叫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峡星河影动摇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画船听雨眠 皓腕凝霜雪 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 栗深林兮惊层巅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戍卒叫 楚人一炬 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的尼布尔博士说: “祈求上天赐予我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给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赐予我,分辨这两者的智慧。 ”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大大小小无法改变的事,大大小小可以改变的事。面对这些改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请以 “改变 ”为话题,写一篇 文章。 要求: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