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卷.doc
《2011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个小题)( 6分)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史记 廉颇与蔺相如) 高山仰止, 。 (诗经 小雅) (2) ,时不利兮骓不逝。 (史记 垓下之战 ) ,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路 )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司马迁报任安书 )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 劝学) 答案: ( 1)徒以吾两人在也 景行行止 ( 2)力拔山兮气盖世 其身正,不
2、令而行 ( 3)用之所趋异也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4)暧暧远人村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绯 ( )闻标识 ( ) 潜 ( )意识流言蜚 ( )语 B骠 ( )骑辟 ( ) 谣电饼铛( )间( jin)不容发 C责难( )泄露 ( )刎颈( jng)交便( bin)宜行事 D靓 ( ng)丽走穴 (xu)捞 ( )稻草不肖 ( )子孙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野彘睥睨前倨后恭祗候光临 B涅 泥淖暴殄天物炫于名利 C诀别窠臼捶心泣血绳池之会 D狼籍椽吏铁杵磨针脱颖而出 答案: A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2011CCTV形象中国 非常自我造型 形象代言人选拔大赛 ”将在湖南拉开帷幕。欲知详情,欢迎 央视网站。 曹操高陵的发现, 了古代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 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 我们终将分离。 A登陆验证虽然 B登录印证虽然 C登录验证即使 D登陆印证即使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刚一直想买一套中华书局八十年代出版的史记,这次去上海出差,终于买到了一套,真是妙手偶得啊! B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C有的国家靠 “采购 ”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
4、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D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图片报评出了德甲新赛季六轮后迅速蹿红的 “十大新星 ”,其中三人即将被勒夫召入新一届的德国国家队。 B上海世博会 10月 18日至 22日举行的香港活动周为游客安排了包括音乐、舞蹈、粤剧、电影、时装表演、设计、艺术以及智能卡先进应用科技展览在内的一连串内容。 C只要顾客走到她的柜台,她就会送去亲切的问候,凡是真心买东西的顾客,她主动当好参谋,决不会空手而归。 D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实质精神,提出了
5、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答 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 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 灌婴传也记载: “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 ”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 ”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
6、时已兵疲食尽,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又 “汉军围之数重 ”。当时,项羽已 “自度不得脱 ”,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 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 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巧借一 “欲 ”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
7、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 “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 的。因而, 在他死后即传说起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 ”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 “身死东城 ”,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 “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 ”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 “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 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 ”“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
8、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 项 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小题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从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 “身死东城 ”。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小题 2】下列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 项是 A史记中有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般船待 ”
9、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文中无此信息,无中生有。 【小题 2】 ABD 分别表现了司马迁、江东父老和本文作者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而 C却没有
10、。 【小题 3】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 )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 “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 ),你却不予纠正呢? ”陈先生笑着反问道: “有这个必要吗? ”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术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 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术付出了一生。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
11、往将要去的长沙。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 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下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 “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 流亡途中的工作条件惊人恶劣,在挡不住风雨的茅草房里,陈寅恪就着箱子,汗流浃背地坐在小凳上写文章。为了给他补充点营养,家里养了一只母羊,他在下课后带
12、着女儿放羊,父女闲聊着走过山间小路,那是他难得的愉悦时刻。 1944 年 12 月 12 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 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远在美国的胡适把西方医生的最后诊断结果写信告知陈寅恪。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我写此信。很觉悲哀。 ” 57 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
13、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 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在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 “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论再生缘完
14、成了,但 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分送友人。他在文末题诗: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 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 “拔白旗 ”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 “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 ”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 1961年 8月,阔别 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 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 10年。柳如是的遭际 ,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
15、怀。这部 “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 柳如是别传完成于 1964年,陈寅恪 74岁。五年后, 1969年 10月 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 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 【小题 1】文章题目说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联系全文,说说他的一生是怎样奉献于学术 的?请分点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2】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 4分) 【小题 3】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请
16、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及作用。( 4 分) 【小题 4】陈寅恪一生为学术而活着,关于治学,他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不关心姓名,关心学术;几乎没有参考书籍,却能完成两部中古史论;流亡途中,坚持写作;失明后,睁着眼讲课,目光如炬;病中开始探讨学术新领域;成为 “拔白旗的对象时 ”,他坚持信念,不肯屈志从俗;用十年时间创作柳如是别 传。 【小题 2】全篇基本运用叙事的方式来表现人物而非主观议论,这样显得客观;文章在记叙陈寅恪的学术生命之时,按时间顺序来记叙,显得条理清晰。 【小题 3】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都浓缩在他的学术成就之
17、中,除了学术成就他不需要再留给人们什么,他不需要遗嘱( 2分);这样写文章戛然而止,含蓄隽永,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2分)。 【小题 4】 “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这展示了陈寅恪独立坚持的一面 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如果被世俗的力量或概念所束缚,那么很多保证研究成果时纯正而客观的,不是客观环境下得出的结果,很难说是真理,要想让真理得以发扬,必须摆脱包括意识形态等在内的世俗观念。他提出 “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这需要一个学者的高度,更需要一种勇气;这体现了他的毫不妥协的文人精神。 【小题 1】答出 4点即可。 【小题
18、 2】每点 2分,共 4分。 【小题 3】内容方面,学生如果回答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学术 ”、 “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 “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 ”等,可酌情给分。 【小题 4】答出 “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这句话, 2分;理解准确 2分,结合文本和现实分析各 1分。 如果学生不回答 “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这句话,但能准确理解文章,自圆其说,并结合现实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陈小手 汪曾祺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 。什么人家请哪位老
19、娘,差不 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 “抱腰的 ”,不需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 “吉祥 ”,接生顺当。 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 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 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产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山东省 实验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诊断 测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