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高三六、八、九三校5月联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1544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高三六、八、九三校5月联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高三六、八、九三校5月联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高三六、八、九三校5月联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高三六、八、九三校5月联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高三六、八、九三校5月联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高三六、八、九三校 5月联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小题,每空 1分,共 6分) ( 1) ,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 。(楚辞 渔父) ( 2) ,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 。(王勃滕王阁序) ( 3)天之于物, 。故其在乐也, 。(欧阳修秋声赋) ( 4)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 , 。(李白蜀道难) ( 5)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 。(论语) 答案: ( 1)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不 淠喽 锲洳 br( 2)爽籁发而清风生 气凌彭泽之樽 ( 3)春生秋实 商声主西方之音 ( 4)枯树倒挂倚绝壁 崖转石万壑雷 ( 5)君

2、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熨帖( )箴言( zhn)恃才傲物( sh)返璞归真( p) B忖度( cn)呼吁( y)泥古不化( )翘首远望( qi) C恫吓( h)媲美( )不容置喙( )掎角之势( ) D按捺( )隽永( )戛然而止( )乳臭未 干( )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困扰人类的 世纪迷题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终于有了答案:,这个发现除认识到鸡是如何孕育出蛋外,还有助于研发新形材料。 B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让中国的大飞机遨翔于蓝天,这不仅是航空工业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

3、国家的需要。 C奶源已成为掣肘乳品企业发展的瓶颈,尽管企业已认识到 “得奶源者得天下 ”,但如果缺失检测质量的环节,恐怕整片 “天 ”都会坍塌。 D上海世博会 “磁场 ”效应开始彰显。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中,共有近 60万游客蜂涌而入,这也创下了双休日入园人次的最高纪录。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删改后的阅读文本,读起来使人感到情节突兀,因为原作的伏笔文字都被命题人删除了,只有看了原作,这困惑之处才冰释前嫌。 B科比的个人能力是很强,但如果他能意识到篮球是五个人的游戏,能和队友精诚合作,那么三人成虎,众志成城,新赛季获得总冠军就变得容易多了。 C由明万历到清乾嘉

4、之间,昆曲独霸中国剧坛,足足兴盛了两百年,其流传之广,历时之久,非其他剧种可望其项背。 D新中国成立 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 果然不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 “中华赞 ”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

5、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20分) 剃刀侠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 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

6、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 “咔嚓 ”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 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 “哧哧 ”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

7、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 “呼噜呼噜 ”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 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刮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

8、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 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杀人啦! ” 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忽然寂静了下来。霎时间,这就围满了大半圈的集市人,窃窃私语着 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小题 1】

9、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 3分) 【小题 2】小说暗示了蓝翎爷被剃刀侠所杀,请分条说明。( 3分) 【小题 3】小说中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例并分析。( 4分) 【小题 4】结合小说分析瘦老头儿这个人物的特点。( 5分) 【小题 5】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5分) 答案: 【小题 1】作用:渲染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人物形象,突出剃刀侠艺高人胆大;前后照应,与后文人群 “寂静 ”“围观 ”形成对比。 【小题 1】( 1)瘦老头儿荡刀。( 2)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并 “呼噜呼噜 ”睡。( 3)剃头后老师傅又找几刀。( 4)上马后,小卒子问蓝翎爷,

10、蓝翎爷不出声。 【小题 1】( 1)形体上:蓝翎爷体肥身重,剃刀侠却是年老体瘦;( 2)身份地位上:蓝翎爷前呼后拥,剃刀侠势单力 薄。( 3)处世态度上:蓝翎爷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剃刀侠淡泊名利,处变不惊,自甘寂寞。( 4)场景对比:之前 “人群 ”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之后 “人群 ”的 “寂静 ”, “窃窃私语 ”“围观 ”,凸显看热闹的乏理性的 “看客 ”形象 . 【小题 1】彰显正义 、充满侠义精神、胆大心细、处变不惊、淡泊名利。 【小题 1】寄托了人们惩处邪恶、彰显正义的善良愿望和朴素理想;歌颂了杀富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弱小战胜强权,正义挫败邪恶,反映出民众的智慧和力量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 12分) 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 “泛娱乐化 ”倾向,已经引起 了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场 “反三俗(低俗、庸俗、媚俗) ”的大讨论正在展开。但愿这场讨论能使人们认清 “泛娱乐化 ”的根源和危害,还文化界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 “娱乐 ”是好是坏,难以一言以蔽之,因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在前现代语境中, “娱乐 ”是人们劳作之余,通过非生产性活动所带来的身心放松和调剂,以达到生理和精神的愉悦状态;在现代语境中, “娱乐 ”是人们从事生产性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和活动。它不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是 “人之为

12、人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现代语境 中, “娱乐 ”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它是对于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构和消融,试图以反叛者的姿态,反对并解构一切正统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前两种意义上的 “娱乐 ”,对于当下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而第三种 “娱乐 ”大肆充斥我们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则绝非幸事。 近十多年来充斥文艺领域的 “泛娱乐化 ”,不仅是市场力量的结果,也不仅是肤浅的时尚风潮,而是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根源方面,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增加,人们的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成为私人生活 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事 情。它们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密切

13、相关,因此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在 “市场化 ”的 “消费主义 ”浪潮之下,人们也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追求个体的快乐;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则相应地表现出淡漠和疏离。这是 “泛娱乐化 ”得以形成的 “群众基础 ”,它一旦被市场化的、逐利取向的文艺创作 “盯上 ”,以 “三俗 ”为代表的 “泛娱乐化 ”就很容易滋生蔓延。 在思想文化根源方面,则主要是受全球艺术发展趋势的影响,即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在西方国家的后 现代语境中, “泛娱乐化 ”具有独特的效应。但当它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并大规模充斥于其文艺创作领域之后,就造成了一系列

14、问题。在 “娱乐至死 ”的喧哗声中,一些需要严肃思考的重大命题难以开展,理性、人本的工业化城市化文明建构更为艰难,那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其生存和传播空间反而受到挢压,这是 “泛娱乐化 ”真正的危险和吊诡之处。 文艺创作是精神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它折射出创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心灵。沸腾而喧闹的娱乐看似繁华欢乐,但承载人们精神的心灵,甚至整个文 化生态,都有可能在无度的娱乐中荒芜沙化。泰戈尔说: “当他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怕了他。 ”尼采也说,感到安全和愉悦的人,脸上会涌现出 “精神的微笑 ”,那是对美好生活所藏匿的

15、无数舒适感到惊讶的标志;相反,用尽气力、寻找一切机会放声大笑,恰恰是焦虑不安的表现。所以,呼唤思想和德性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回归,恢复一种有道德、有价值的社会生活,实在是 “反三俗 ”的应有之义。 (摘自解放日报,作者封寿炎) 【小题 1】下列不属于中国 “泛娱乐化 ”的成因的一项是( 3分) A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关乎个体的生 活质量和人生幸福的问题,正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的增加,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B在 “消费主义 ”浪潮下,人们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追求个体的快乐: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则相应地表现出淡漠和疏离。 C在 “娱乐至死 ”的喧哗声中,那些真正具有深刻

16、思想内涵,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其生存和传播空间受到挤压。 D两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由精英文化向人众文化转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并成为全球艺术发展的趋势,中国文化艺术深受影响。 【小题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娱乐只有在现代语境中,才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 B “泛娱乐化 ”既是对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 构和消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补充、发展和丰富。 C现代人内心焦虑不安,只能用尽气力、寻找一切机会放声大笑,所以以 “三俗 ”为代表的 “泛娱乐化 ”能

17、拥有广泛的市场。 D关丁 “反三俗 ”的讨论,其真正的价值意义在呼唤思想和德性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回归,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小题 3】结合文本,谈谈如何遏制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 “泛娱乐化 ”。(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引导文艺创作多关注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 抵制西方“泛娱乐化 ”思想影响: 倡导多创作思想深刻、品格高尚、反映主流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每点 1分) 【小题 1】(是 “泛娱乐化 ”的结果,不是成因。) 【小题 1】( A娱乐只有在前现代语境中,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 ,在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中都不是。 B前后矛盾。 C没有必然因果关

18、系。) 【小题 1】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8分) 谏 论(下)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 “兴王赏谏臣 ”是也。犹惧其选 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 “臣下不正,其刑墨 ”是也。 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 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 能尽得性忠义者

19、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 “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 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 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 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末世

20、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注】 选 ( run):怯弱。 谠( dn)言:正直的言论。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故立赏以劝之劝:劝说 B向之论备矣备:完备 C要在以势驱之耳要:关键 D迁其赏于不谏迁:施加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其言

21、之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B迁其刑于谏 故燕王欲结于君 C以刑为猛虎仆以口语遭此祸 D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相与枕藉乎舟中 【小题 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分别从臣子和君主的角度立论,论 述了臣子怎样才能使君主顺利纳谏和君主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B君主应多任用心性忠诚正直的人,并顺应趋利避害的人之常情,通过建立赏赐和刑罚的手段鼓励或强制臣子们进谏。 C本文第三段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促使人进谏时刑罚赏赐所起的积极作用。 D作者以刑赏健全,言路大开,天下兴盛和刑赏失误,言路闭塞,国家乱 亡作对照,启发人们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小题 4】用

2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今 之 谏 赏 时 或 有 之 不 谏 之 刑 缺 然 无 矣 苟 增 其 所 有 有 其 所 无 则 谀 者 直 佞 者 忠 况 忠 直 者 乎! 【小 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 3分) ( 2)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今之谏赏 /时或有之 /不谏之刑 /缺然无矣 /苟增其所有 /有其所无 /则谀者直 /佞者忠 /况忠直 者乎!

23、 【小题 1】( 1)按人之常情,不是丧失理智的,没有人是会逃避奖赏反而去追求刑罚的,何苦不进谏呢? ( 2)让大臣前进时有追求的方向,后退时有躲避的目标,大臣们在这种形式下不能不尽力谏言规劝国君的过失,这是三代兴盛的原因。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 6分) 祝英台近 晚春 (宋)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肖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去,却不解、带将愁去 。 注 “宝钗分 ”,古代情人分别时,常将钗分作两股,男女各执一股,以为纪念。 【小题 1】从词风看,这首词应该属

24、于 派。在通过细节刻画心理方面,本词有两句与唐诗人张籍秋思中的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把这两句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 。( 2分) 【小题 2】结合全词,赏析划线词句。( 4分) 答案: 【小题 1】婉约 (1分 ) 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1分 ) 【小题 1】拟人或寄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1分),将带愁来却不带愁去的 “春 ”人格化,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伤春怀人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2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同答问题。( 5分) 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 节,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学生学习 。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

25、“昔孟母,择邻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等句子被删掉。校方解释, “昔孟母,择邻处 ”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 ”的意思;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启示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点评。( 5分) 答案:示例一: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全都是精华,传统国学中有 不少内容带有局限性,它们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到时代环境和作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已经不适应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对中小学生显然是不适宜的。如果不

26、加以甄别删除,会使得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岗,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 示例二:传统经典经历时间的淘洗,不可删节。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经典文本,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历百千年而不衰,并不是某种权力意志强行钦定的结果,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无数父母、孩子和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这说明经典文本是公认的传统文化精华。删改经典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示例三:删节传 统经典是无知的行为。 “肢解 ”三字经等经典文本的行为,既是一种不尊重历史的行为,也是一种不尊重教育规律的无知行为。将几句所谓 “过时 ”或富有争议的句子予以剔除,这似乎是在给学生提供一种 “标准答案: ”,实际上是对学生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7、的强行侵夺。禁止全文推荐阅读这些经典文本,不仅是在小题大做、杷人忧天,而且暴露了一些教育部门的文化虚弱症。几个句子就把一些人吓坏了,这也显得太不自信了吧! 示例四:删节传统经典,违背了教育的职责。推行删节版经典,看似是为了学生,让学生不受经典某些部分的负面影响而变坏,看似是只选 择优良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殊不知,这其实是欺骗学生,是在推卸应有的教育责任。教育的责任并不在于删节,而在于给出真相,在于告诉学生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给学生以全面的知识。如此,学生才有 “抵抗力 ”,才会从容面对社会现实,而不拘泥于经典。 示例五:教育者无权删节传统经典。有选择性的阅读固然没错,但这种选择权应当掌握在学

28、生手里,或者至少在这种取舍过程中学生要有发言权。学生有选择阅读原著的权利,教育部门不应当无视学生的这种权利。更何况,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按照教育部门的这些做法,估计红楼梦早被“肢 解 ”得七零八落了。 示例六:盟传统经典应多一点包容。正如人要多吃五谷杂粮,所需营养才会均衡,身体才会健壮一样,人在精神食粮的摄取上也 应该丰富多元,不可因噎废食。西哲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阅读的丰富多元即是一种幸福。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真实多元的阅读世界。与其 “肢解 ”一些经典文本,还不如给 学生多一点选择的空间。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替文中运动员设计一个回答。要求

29、: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 60字)( 4分) 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一名运动员在外国运动员失误后获得冠军。在回答记 者 “这次获胜是否有偶然因素 ”的提问时,他说: “不,就应该我得金牌。 ”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这虽然是一种回答方法,但有些粗糙。 答案:他的实力很强,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相信今后我们还有很多交流的机会。( 2分)至于夺冠,我想任何人仅凭运气是得不到金牌的( 2分)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 15字 )(3分 ) 因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而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正随北风向日本各地扩散开。报道称,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关东地区,已检测到比平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质,辐射值是正常时期的 1

30、0倍至 100倍,其中东京是 20倍,在茨城县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比平常高出 100倍。 神奈川县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比平时高出近 10倍。此外,在千叶县及市原县也检测到了较高的放射性物质。日本文部科学省表示,现在检测到的数值虽然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但已要求各地的有关部门提高测定频率。 答案: (3分 )日 本各地都测到核辐射物 (或:日本各地核辐射物超出正常核泄漏正向日 本各地扩散 )(须包含三个要点: “范围 ” 日本各地; “主体 ”核泄漏物核辐射; “动态 ” 检测到超常扩散 ) 名著导读 甲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7 6) 论语选读 君子之风 “志,慕也;道

31、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何晏论语集注 乙 从何晏论语集注的解说来看,仅仅研究 “艺 ”不足以立身成名,只是自身娱情遣兴方式而已。如果 “游于艺 ”把持无度,在人生追求不可得而失意沉沦的情况下走向极端,就会玩物丧志,反而有损 “道 ”“德 ”“仁 ”。 【小题 1】 “游于艺 ”可以说是孔子政治失意后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安顿方式,论语选读中有多处语句可以说是他 “游于艺 ”生活方式的具 体写照,请列举一处原文。( 1分) 请简要说明 “道 ”“德 ”“仁 ”“艺 ”四者的关系。( 3分) 【小题 2】上面这段文字

32、对孔子 “游于艺 ”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小题 1】( 1)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任 1处均可) ( 2) 四者可分为两层次:就孔子而言 , “道 ”、 “德 ”、 “仁 ”是第一位的追求,相对于前三者, “艺 ”是末事。 “仁 ”的具体表现即 “德 ”, “道 ”、 “德 ”、 “仁 ”三者一义。 “艺 ”是实现 “道 ”、 “德 ”、 “仁 ”的具体手段 (答对两点理由即可) 【小题 1】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人生,犹如加法,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做着加法,知识增加,物质增长,思想增强,但也随之而烦恼增多;人生,又如减法,物质欲望何时休?有人在减消费,减享受,减名利,平淡简单生活。人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加法与减法。增加的同时也在减少,减少的同时也在增加。 请 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以人生的加减法为题写一篇文章。你 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见解。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