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8月暑假摸底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1561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8月暑假摸底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年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8月暑假摸底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年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8月暑假摸底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年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8月暑假摸底考试(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年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8月暑假摸底考试(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 8月暑假摸底考试(语文)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张学良将军的坟墓在这里是唯一的中西结合的建筑,依照将军前的信仰,坟墓的后面还树着一个黑色的十字架。 B摩罗早年认同的是知识群体,渴望被知识分子接纳,后来发现知识人是如此丑陋,转而崇拜尼采式的个人主义,但又害怕孤独,忍受不住精神的寂寞,于是去归依基督。 C龙应台的作品具有柔韧的硬度、感动的力量和思考的锋芒,她在完成自己梦想的同时,持续关切着弱小者的梦想,其文字不动声色地传扬着普遍性的价值观。 D似乎是毫无征兆,一本名为货币战争的财经图书突然风靡大江南北: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撕杀格斗,被视为 “第

2、三次世界大战 ”的汇率大战,正加剧着各国政治经济的分化与组合。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慈善事业,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实际上始终都没有中断过,即使在人类蒙昧时代,也有猎物同享、遇害同御的慈善。 。 。尤其是中国受光祖耀宗等影响,财富总是想最多地留给儿女,这就不免产生了惜捐思想,不愿意把财富给予社会。 。 。 这里除从财富观、文化观、道义观和社会价值观上给 予引导、教育外,恐怕还应该从法律上、制度设计上给以调节和规范,使之成为一种自觉。 。 但是,很多人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总认为自己的财富是自己的能力所得,把财富完全当做私家财产 财富来自社会

3、,当然也就应该回报社会 我们必须使多数富人知道,财富来源于社会,也应该奉献给社会 要改变这些观念,我认为还是很难的 慈善事业看起来只是一种慈善行为,其实却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种财富观、文化观、道义观和社会价值观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石亭江大桥,在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水中受到重创,致使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脱线,两节车厢落水,两个桥墩坍塌。 B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否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C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口角引起的家庭命案。人们都为这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

4、齿。 D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如果人们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阶段,将饱尝 “不预则废 ”的恶果。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 A四名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在 坐地分赃 时,被及时赶来的警察擒获。 B把现在人类所有的知识都做深入的研究,这种大业,就是孔子、亚里斯多德复出,恐怕也要 敬谢不敏 。 C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 半大不小 的电器有的商场不给送货,许多顾客表示,谁送货就买谁的;看来,送货上门的做法,已成为潜在的商机。 D当这位 长袖善舞 的梨园名旦,抖起她最擅长的水袖,唱开清亮的京腔时,台下的观众都禁不住大声地喝起彩来。 答案:

5、B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讣 告 /朴 素蜡 烛 /污 浊框 架 /诓 骗 B 惬 意 /提 挈处 所 /发 怵角 逐 /诡 谲 C 胴 体 /栋 梁 悭 吝 /纤 细 磊 落 /擂 鼓 D 懈 怠 /械 斗 帷 幕 /纬 度吊 唁 /谚 语 答案: A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晕 车( yn) 勾 当( gu) 兴 奋剂( xng) 荷 枪实弹( h) B 症 结 zhng针 砭 ( bin) 奔 小康( bn)望风披 靡 ( m) C 翘 首( qio) 紊 乱( wn) 撒 手锏( s)款 识 ( zh) D 毗 邻

6、 (p)模 具 (m)露 头角( lu)金蝉脱 壳 (qio)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晨曦的鸡啼是幸福的,响午的蝉鸣是幸福的,入夜的蛙叫是幸福的。幸福,是全人类穷毕生精力一直憧憬,一直探索,一直追求的一种感觉、一份温暖。 B覃刚山作为嫌疑人接受盘问时,神色紧张、语无伦次,遂被浙江台州温岭市某派出所民警谢某以其行迹可疑为由戴上手铐、脚镣,留置盘问 21小时后猝死。 C歹徒掏出手枪将收银员打伤,随后冲出超市向南逃窜,这期间又连开两枪打伤了一名保安和一名顾客。 D理想信念观是文化和生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多年培养教育的栋梁之才,都要讲合群,都要有肖武的

7、精神,不可 好高务远,不可萎靡不振。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 不厌其烦 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从不呵斥挖苦。 B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 鼎足而立 ,人可利用自然,掌握和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C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相互辉映,气象万千,充满活力,其奇异悠久的香料贸易历史与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 丝丝入扣 的联系。 D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退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 化为泡影 ,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答案: A 下列各句

8、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刘伟通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一举斩获 “中国达人秀 ”大赛的冠军。他用双脚熟练地弹奏钢琴的绝技让我顿生 高山仰止 之情。 B作为一个高三的学生,你还拖欠作业,上课迟到,整天 不学无术 ,你就一点也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吗? C张斗红动不动就搬出张大千吓唬人,其实他和张大千仅有一点远房亲戚关系,可是他四处乱吹,无非是 拉大 旗,作虎皮 抬高自己罢了,他的画画得并不好。 D “孩子的眼泪落在母亲心里,凝成了一根针 ”,每次读到这样精彩的句子,我总会抄写在笔记本上。多做些 寻章摘句 的工作,对写作水平的提高肯定会有帮助的。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 9分)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 “情 ”“景 ”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 “意境 ”或 “境界 ”,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 “意象 ”,而不是 “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 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 “境生于象外。 ”“境 ”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 “象 ”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

10、之 “境 ”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 “道 ”。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 “意境 ”,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 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 “美 ”,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 “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

11、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 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 “即物深致,无细不章 ”,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 “

12、工 ”,王维是 “妙 ”。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小题 1】下列关于 “意境 ”和 “意象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 “意境 ”的内涵解释为 “情景交融 ”,可见从近代 开始人们就把 “意境 ”和 “意象 ”混为一谈了。 B

13、所谓 “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C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D “道 ”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 “道 ”。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 “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 ”的意

14、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小题 3】根据原文 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B王夫之说杜甫是 “工 ”王维是 “妙 ”,他显然是根据 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C中国

15、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D康德所说的 “一种惆怅 ”,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 “美的东西 ”。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 “意境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阅读下面的文字 塔上的树 易云武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

16、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 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 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是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 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

17、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 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

18、平与宁静。乌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这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 (扎、长、嵌)在青苔之中 ,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 (连、缠、拧)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 (挂、沾、滴)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

19、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下。 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下在

20、是因为塔内堆各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 这棵树的最初生命, 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南哥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 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

21、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他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 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 .略有删节 【小题 1】本文第 2自然段中古塔的 “老态龙钟点 ”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5分) 【小题 2】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 6分) 【小题 3】请为第六自然段空缺处分别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词。( 3分) 【小

22、题 4】请细读最后一的自然段,写一段 80字 以内的赏析性文字。( 5分) 【小题 5】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你出新的题目。( 2分) 【小题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路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B作者在第 2自然段中用 “这幅山水 C第 5自然段中 “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 ”,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 D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们的理 解和尊重。 E.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

23、一样 ,描绘了 “世外桃源 ”一般的详细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 答案: 【小题 1】砖石斑驳 塔角翘檐破损残缺 风铃失声 ; 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小题 1】 因有青苔,防滑倒; 躲避鸟的袭击; 避免再扰乱鸟的和平与宁静。 【小题 1】嵌 缠 挂 【小题 1】 借助传说,进一步领悟到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 船员的话增添了浪漫色彩;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联想沈从文,首尾呼应。 【小题 1】无必要。 理由: 以 “塔上的树 ”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树是引起作者登塔和发现塔、树、鸟三者和谐相融的起因。 有必要。 理由:拟题要求;符合文章内容,有文

24、采。 【小题 1】 C E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的是散文语言的鉴赏能力。 “嵌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 “一束树根 ” 呈 “束状 ”地死死地勒入 “青苔之中 ”的情状。 “缠 ”字写出 “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 ”遒劲有力,弯弯曲曲,多而交缠的状况。 “挂 ”字写出 “绿莹莹的卷须 ”上 “亮晶晶的水珠 ”晶莹欲滴的情状。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 文章主题。此题一定要要联系全文,以写作目的、写作主题为主要依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小题 1】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19分) 张文 ,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25、。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 尬 罚 驹唬骸爸晒纾 裰 堋 簦 崴 患啊! 奕氤 沫 与属僚二人皆饯, 拊 艘耘宓丁 翊患拔沫 。文 以疑请, 拊唬骸白游尬 印裟常 茉倬觯 试 缘叮涔 诙希荒撤诺 偌欤 试 源 u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 ”因极推引。再迁 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 尥 紫唷碇 笫肥隆 br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 X 浸虚。文 谏曰: “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

26、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 于 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不旬日,断 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 议未。若不者,曰: “往共筹之。 ”曰: “已议。 ”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 张文 传) 来源 【注】 帑 X:国家储藏金币和粮食的府库。 戴胄:唐初大臣

27、,曾任大理寺少卿。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第:考取。 B子无为嫌嫌:疑忌。 C俾其守约束俾 :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 与高宗、李 拗 浞 墓适拢 乜袒苏盼沫 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 拊 镎庖磺榻冢 擅羁袒 苏盼沫 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 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 贬

28、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 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 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3分) _ (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 ,不可不察。( 4分) _ ( 3)不旬日, 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4分) _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 10分) 严郑公 宅同咏竹 唐 杜甫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 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 箨,笋壳。 书

29、帙,包书的布套。 【小题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4分) 【小题 2】请赏析 “色侵书帙晚 ”一句。( 4分) 【小题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2分) 答案: 【小题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分) 【小题 1】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 ”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 ”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4分) 【小题 1】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2分)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作文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在一张宣纸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苏东坡写西湖,一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 ”令人叫绝。浓和淡,都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请以 “美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答案:参照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