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西省介休十中高二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1563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山西省介休十中高二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年山西省介休十中高二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年山西省介休十中高二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年山西省介休十中高二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年山西省介休十中高二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山西省介休十中高二考试语文卷 其他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提炼出 3个关键词语。(注意三个词语的顺序)( 6分) 山西省 2011年高考报名工作已经启动,山西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要求明确规定,考生报名时必须使用二代身份证,县、市、区招办和报名点审查考生的姓名、出生日期、族别、户籍等信息均以考生二代身份证为准。各地教育部门要搞好宣传工作,敦促尚未办理二代身份证的考生尽快到公安机关办理。 答: 答案:山西 高考报名 二代身份证(每个 2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 2)寄蜉蝣于天地

2、,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 3)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 5)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6)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 1)金就砺则利 ( 2)渺沧海之一粟 ( 3)羽扇纶巾 ( 4)必浚其泉源 ( 5)申之以孝悌之义 ( 6)满地黄花堆积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多年来,人们对中国足球寄予着厚望。在 2010年的中韩赛中,中

3、国队深孚众望,最终以三比零的佳绩结束了 32年的恐韩历史。 B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出了详细地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仍然莫衷一是,普遍认为是 “明降暗升 ”。 C每当清明时节,总会烟雨迷茫,我们可以走进自然,无需雨具,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烟雨花香带给我们的舒适。 D他是个有名的电视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人 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电视。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苏花公路,是台湾东海岸的一条省辖公路, , , , , , 。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与 峭壁山色,为世界著名的景观公路。 于战后改名苏花公路,后并持续新

4、建隧道及拓宽为柏油路面 为省道台九线的一段 1990年 10月 25日改为双向通车 在日治时倡议修筑原先清代之北路为临海道路, 1932年 5月通车 北方起点是宜兰县苏澳镇,南方终点是花莲县花莲市 临海道路全长 118公里,大致依海岸线修筑,间或蜿蜒进入平坦河口三角 洲腹地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分) A医疗体制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借鉴他国经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医改之路。 B为方便学生和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5、C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能让他们不但提高学习 效率,而且能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D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文化。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古人的步行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

6、尔雅说: “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 “行 ”,徐行曰 “步 ”,疾行曰 “趋 ”,疾趋曰 “走 ”, “奔 ”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 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 “疾趋 ”。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 “趋礼 ”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

7、格情趣和风度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 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

8、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 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 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惶、踟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 “徒跣 ”一词,原义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 “徒跣入谢 ”,即是表 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 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

9、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摘编自文史知识中古代 “步行 ”杂说一文,有改动。) 【小题 1】不能说明第 1段中提到的 “步行须遵制合礼 ”的一项是:( )( 3分) A在道路上行走,须受男女、长幼、尊卑的严格限制。 B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场合有明显的划定和区别。 C汉代规定除个别功臣或宠臣外,臣子在皇帝面前须疾趋。 D官场中,下级在上级面前办事须依礼,不得怠慢放肆。 【小题 2】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 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鸣佩玉:行走时,要用手摇动佩玉,以显示步行之美。 B容美于真:道家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认为美存于真

10、实之中。 C一种时尚:社会对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不良风气的嘲讽。 D徒跣:原意为 “脱鞋走路 ”,引申来表达着急、重视、感谢等感情。 【小题 3】综观全文的内容,以下推断合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对古人步行要受礼法的严格限制颇不以为然。 B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象征着儒学的衰亡。 C写儒道两家对步行的不同态度表明作者尊道贬儒。 D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现象。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原文只是说 “步行不得迟缓 ”, D项表述扩大了原意内涵,不符合题干要求。) 【小题 1】( A“鸣佩玉 ”指的是:先

11、秦君子步行要佩玉,伴随着步行的节奏,佩玉相碰鸣响,以显 示出步行的庄重与和谐。 C“一种时尚 ”指的是:当时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与追求。 D“徒跣 ”可 表发怒、着急、重视等情感,但不含 “感谢 ”。) 【小题 1】( A项 “不以为然 ”在原文中无根据,属臆断。 B项对原文内容的推理不当, “象征 ”“衰亡 ”表述不合文意。 C 项 “尊道贬儒 ”在原文中无根据,属臆断。)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 4)题。 薄熙来的为官魅力 吴红缨 相对其他高级官员的低调,薄熙来一直保持开放姿态。 薄熙来曾说,一个地方,如果看不到问题,找不到差距,本身就是视野的局限和思想的

12、麻木,就是思想不够解放的表现。关起门来在家里 “念书 ”不行,还要走出重庆到外面去 “见世面 ”。 于是,带队考察,到各地 “取经 ”,成了薄熙来外出 “见世面 ”的寻常之举。 要求下属要走出去见世面, 确实是薄熙来的风格,他在担任辽宁省省长的时候,就曾带出庞大的招商团,到外面考察招商。一位曾担任中部某省领导的官员曾表示对薄熙来模式的称赞,并称曾邀请过薄熙来到该省做报告,打开下属们的视野。 早在去年 10月,薄熙来当选政治局委员后,华尔街日报曾作出过这样的评价:中国正在将权力逐步移交给新一代精英 那些懂经济、懂商务、更注重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官员。 “重庆人对薄熙来抱有很大希望,他们觉得这是重庆的

13、一个新的机遇。 ”一位重庆市民说, “他们希望看到重庆像大连那样发展迅速,市容美观。 ” 薄熙来以大连为起 点,其在大连的治理成绩全国闻名,重庆人亦不陌生。上世纪 90 年代初,薄熙来担任大连市长,并改变了大连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市民甚至将他与足球、服装并列赞为 “大连三宝 ”。 薄熙来曾担任商务部部长 4年,他的幽默、智慧、直率,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谈判中,也不难见到他的 “强硬 ”和 “坚决 ”。 在很长时间里,这位从前的大连市 “活名片 ”,也日渐成为 “中国对外贸易 ”的新名片。 不过,薄熙来在重庆面临的任务也很艰巨。重庆地区的山脉和峡谷使部分区域与外界的发展

14、完全隔断,从该地区的一端前往另一端 的时间要整整两天。 上任当日他就表示,重庆是西南重镇,而自己在东北工作过 20年,从东北到西南,正好是一个大掉角,跨度很大,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薄熙来对重庆未来发展提及最多的,是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当地观察人士将之称为:薄熙来的大开放观。 2008年 4月,薄熙来率团考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台湾日月光集团时,诙谐地说: “重庆过去叫雾都,近几年环境有了大改善,也能经常见到 日月光 了。我们重庆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就是来接日月光集团去重庆! ” 集团董事长张洪本当场表态,公司准备将重庆作为西南 的主要基地来发展。 在温州考察时,薄熙来说: “温州

15、200 多万人在全国、全球各地经商办企业,输出了这么多的小老板。我们想知道温州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 种出 这么多的小老板?让我们在重庆这块土地上也 种出 更多的小老板来。 ”薄熙来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 2008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薄熙来还强调一定要降低企业的 “人际关系成本 ”。外地企业在重庆投资,不怕手续麻烦,却特别担心当地的潜规则,最怕 “不花钱不办事,花了钱乱办事 ”,担心重庆讲人情、讲关系;担心不认识人,会受排挤。 针对企业家的顾虑 ,薄熙来说,重庆正致力于建设一个包容性的法制氛围,重庆不仅要给外来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还要营造一个法制上的公平环境,让那些想到重庆做

16、事的人,能够在公平的环境里,按自己的本领发展成长,以免去不应有的 “商务成本 ”和 “人际关系成本 ”。 他承诺说,各方面的企业到重庆即使举目无亲,也能够在这儿生根、长叶、开花、结果,最后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对于重庆,路还很长。对于薄熙来,他能否在这个城市留下自己的痕迹,时间将会证明。 (综合自人民网新华网 2008年 10月) (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 两项是( )( )( 5分) A薄熙来是个一直保持开放姿态的魅力官员,这同时与不少高级官员的低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薄熙来要求下属要敢于走出重庆到外面增长见识,他无论是在辽宁还是在重庆都曾组织下面的官员到外地考察、招商,他

17、这一做法得到了其他一些省领导的称赞。 C薄熙来懂经济、懂商务、更注重与外部世界联系,是作为新一代的精英进入权力中心的。 D薄熙来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主政重庆后,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扶持民营企业,他还希望有更多的外地企业到重庆投资。 E薄熙来担任大连市市长时,曾被看作是大连市的 “活名片 ”,担任商务部长后,又日渐成为 “中国对外贸易 ”的新名片。 ( 2)薄熙业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答: ( 3)薄熙来身上有哪些个性魅力?试分条概括。( 6分) 答: ( 4)重庆经济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如果你是薄熙来,打算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8分) 答: 答案:

18、( 1) BD ( 2) 主政重庆,带队考察,到各地 “取经 ”; 担任辽宁省省长时,带出庞大的招商团,到外面考察招商; 上世纪 90年代初担任大连市长期间,改变了大连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三个要点,每点 2分) ( 3) 思想开放,眼界开阔; 懂经济、懂商务、注重与外部世界联系; 既幽默、智慧、直率,又强硬、坚决; 目光敏锐,看问题深刻。(每点 2分,写出三点即可) ( 4)问题一: 重庆地处内陆,山脉和峡谷使部分区域与外界的发展完全隔断; 外地企业来重庆投资,会遭遇当地的潜规则,会受排挤。(两个要点,每点2分) 问题二:如果我是薄熙来,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往;敢于走

19、出去,学习外地经济发展的长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 引进投资,为重庆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大力扶持民营经济。(每答出 1点给 1分。答其他要点,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 4)题。 价值三万元的土巴碗 行吟水手 教授是艺术学院的教授。教授平时喜欢收藏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但大多值不了几个钱,主要是找点乐子而已。 那天,教授从外地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回来,看见家门口的一棵梧桐树下蹲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乞丐,面前放着一个装满零钱的碗,身边靠着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和其他乞丐不同的是,这个乞丐的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教孩子 认字。孩子的一只手依

20、赖地搁在他的肩上,他回过头耳语般地对孩子说了一句什么,孩子咯咯咯笑了起来。 那一刻,教授的眼眶湿润了。他想起几十年前在一个山村的农家小院里,做小学老师的父亲手把手教自己写字的情景。 教授情不自禁地走到乞丐跟前,蹲下身子,摸着小男孩的头,对乞丐说: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 ” 乞丐说: “山南。 ” 教授说: “那是个穷地方啊。 ” 乞丐说: “就因为穷,孩他娘才跟着一个外乡人跑了。我年前害了场大病,没法再种地养家,就只好带着小孩出来乞讨 ” 教授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个沦落的乞丐,在生活都难以保障时,竟然 还教儿子读书识字。看得出,他们对美好的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感动之余,教授掏出一张一百元面额的人

21、民币送给了乞丐。 临走前,教授盯上了乞丐面前放着的那个装满零钱的碗。那是一只土巴碗,土得掉渣,做工粗糙。教授眯着眼睛,专注地端详着那只土巴碗,久久不忍离去。 乞丐被教授的举动给搞蒙了,一只白送都没人要的土巴碗,怎么就让眼前的这位城里人发起了呆? 这时,教授拿起了那只碗,又仔细看了看,然后对乞丐说: “这只碗,卖给我好吗? ” 乞丐一听连连摇着头说: “不,不不不 ” “哦? ”教授吃惊地看了乞丐一眼, “看来你知道这只碗的 价值了?那你开个价吧,打算多少钱卖给我? ” 乞丐一愣,脸红了,连忙说: “不不不,一只土巴碗,白送都没人要,哪能卖你钱?你真想要,拿去得了。 ” 教授的眼睛一亮。教授说:

22、 “这只碗明明是古董,这样吧,我给你三万元,你将这只碗卖给我,去找个事干干,也好让孩子有学上,怎么样? ” 三年后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走进了教授家的门厅。当时教授正在伏案填写一张准备寄往贫困山区,用来资助山区教育事业的汇款单。 教授一眼就认出了中年男人,他就是三年前的那个带着小孩乞讨的乞丐。与三年前不同的是,乞丐的身上多了件名牌西 服,手里提着一盒高级礼品。 乞丐坐在教授家的客厅里,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乞丐说: “我这次来是向你表示感谢之意的,是你的三万元钱让我站了起来。 ” 教授说: “那么,这几年你都干了些什么事呢? ” 乞丐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小声说: “三年前,我用

23、卖碗所得的三万元和别人合伙在老家那边弄了个窑场,做起了烧瓷。一些烧瓷拿出去卖时竟被人误认作了古董,我们也就将错就错地当古董卖,几年下来,好歹也弄了几个钱。 ” 教授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 教授说: “那个小男孩,他现在上几年级了? ” 乞丐说: “我叫他退学回家帮我打理生意了。 ” 教授愣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 良久,教授起身走进了卧室,从卧室里拿出来一只碗,正是乞丐在三年前卖给教授的那只土巴碗。教授说: “这只碗,只不过是一只再也普通不过的土巴碗而已。 ” 乞丐说: “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这只碗不值钱,那干吗还要花三万元冤枉钱买它? ” 教授说: “我当时买的不是一只一文不

24、值的土巴碗,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 乞丐有些弄不懂了。 教授轻轻地挥了挥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教授对乞丐说: “你走吧,你怎么还坐在那里? ” 乞丐说: “我没坐啊,我站着呢! ” 教授说: “我怎么老觉得你还是没有站 起来! ” 乞丐在走出教授家门厅时,听见了瓷器碎裂的声音。 (选自 2010年第 8期微型小说选刊)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教授 ”收藏的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大多值不了几个钱,表明他并非指望这些藏品升值,因为他生活中不缺钱,缺的是乐子。 B小说中 “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 ”虽不是主要人物,但设置这个人物对

25、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深化小说的主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C如果不是 “教授 ”用三万元买那只土得掉渣的土巴碗,小说中的 “乞丐 ”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发不义之财的人。 D小说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及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 “乞丐 ”命运的变化和呈现“教授 ”复杂难言的内心活动。 E本文将 “小男孩 ”和 “乞丐 ”、 “乞丐 ”和教授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手法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 ( 2)小说主人公 “教授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 3)小说三次写到 “站 ”,分别有哪些含义?请概括说明。( 6分) 答: ( 4) “土巴碗 ”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

26、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 术、形象塑造等 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 分) 答: 答案: ( 1) BD ( 2) 心地善良,有同情心。资助 “乞丐 ”是如此,往贫困山区寄汇款单也是如此。 能为他人着想,设法维护他人自尊。明知土巴碗一文不值却用三万元购买。 是一个有内涵,有素养的文人形象。从对 “乞丐 ”后来变老板发不义之财的行为不是当面痛斥,而是 “眉头紧紧地皱 ”“愣住 ”“轻轻地挥了挥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及含蓄地批评可看出。(每点 2分) ( 3) 改变了 “乞丐 ”“蹲 ”的生活方式,拥有了金钱,拥有了面子; 与 “坐 ”相对,人直着身子,

27、两脚着地而站立; 有是非观念,有羞耻感,有人格尊严。(每点 2分) ( 4)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富。 取材于资助 “乞丐 ”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 通过 “土巴碗 ”引起的故事,体现作者对当今社会人们不择手段逐利行为及忽视教育行为的思考; “土巴碗 ”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绪,传达出作者对社会和典型人物形象的理解。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 以 “土巴碗 ”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能以小见大; 用 “土巴碗 ”穿针引线,使小说中两个人物不 同的思想和行为联系自然,转换自如; 以 “土巴碗 ”“瓷器碎裂的声音 ”作结,言有尽而

28、意无穷。 观点三:使小说的形象塑造生动、传神。 借助 “土巴碗 ”更有利于展现 “乞丐 ”命运的变化,从而有助于塑造 “乞丐 ”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借助 “土巴碗 ”有利于突出 “教授 ”好心得不到好报的形象,更令人反思; 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对社会整体人群的思考,针对面广。(观点 2分。分析每点 2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傅潜,冀州衡水人。少事州将张廷翰。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 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

29、都虞候。上对枢密言: “潜从行有劳,赏薄。 ”复加马步都军头、领罗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富州团练使,迁日骑、天武左右厢都指挥使,领云州防御使。 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挝、铁棰,争欲奋击。 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无何,契丹破狼山 砦,悉锐攻威虏,略宁边军及祁、赵游骑出邢、 常 颉 凡煌哂庠隆 偶涞狼彩梗 狡涑鍪 嶂盥繁 匣鳎 锻 佟 蕖 睾惨嗦糯僦 圆惶 俚扰 蜈盖痹唬骸肮 b 怯乃不如一妪尔。 ”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 “贼势如

30、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 ”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康保裔遂战死。 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 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 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 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 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

31、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 (选自宋史,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隶殿前左班隶:隶属 B朝廷屡间道遣使间:中间 C因诟潜曰诟:辱骂、指责 D一夕狱具狱具:判罪定案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直接表现傅潜怯懦畏战的一组 ( )( 3分) 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 公 b怯乃不如一妪尔 潜卒逗遛不发 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 潜不之与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32、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傅潜出征太原时,一天之内,两次被流箭所中。后因在涿州,与契丹交战,生擒其五百余人,受到了皇上的赞叹。 B咸平二年,傅潜又出任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举入侵,由于傅潜胆怯软弱不抵抗,导致契丹攻陷许多地方。 C傅潜虽不听从朝廷和众将的劝战,但他是个有涵养的人,别人羞辱他 “还不如一个老太婆 ”,他也不生气。 D皇帝亲征时,傅潜仍不积极配合,致使战事不利。皇帝大怒,但最终赦免其死罪,只是削夺了他的官职爵位,把他及其家属长期流放到房州。 【小题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

33、3分) 译文: ( 2)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 4分) 译文: ( 3)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 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1)傅潜胆怯软弱胸无韬略,闭门自守,将士们有请战的,则被他恶语相加。 ( 2)傅潜始终故意拖延按兵不动,致使敌人骑兵进犯德、棣,渡过黄河直奔淄、齐,劫掠百姓,焚烧房屋。 【小题 1】( “间 ”在这里是 “从小路 ”的意思。) 【小 题 1】( 句是间接表现; 是傅潜隐报军情,不属于直接表现。) 【小题 1】(错在 “但他是个有涵养的人,别

34、人羞辱他 还不如一个老太婆 ,他也不生气。 ”原文并没有说他 “不生气 ”,而是说他无言以对。况且从这一点也看不出他有涵养。) 【小题 1】 (1)(关键词 “方略 ”“丑 ”每译对一处得 1分,语意通顺 1分。) (2)(关键词 “卒 ”“犯 ”“凑 ”每译对一处得 1分,语意通顺 1分。) ( 3)傅潜的儿子内殿崇班傅从范,也被削去官籍随父流放房州,并没收所有资产。(关键词两个 “籍 ”,第一个为名词,第二个为动词,每译对一处得 1分,语意通 顺 1分。) 参考译文: 傅潜,冀州衡水人。年轻时事奉州将张廷翰。太宗在王府时,将其召到身边予以安置。太宗即位,傅潜隶属於殿前左班,三次升迁为东西班

35、指挥使。出征太原时,一天之内,两次被流箭所中。又随从征讨范阳,先行到达涿州,与契丹交战,生擒其五百余人。第二天,皇帝路过此地,见到遍地都是堆积的尸体和遗弃的器仗,不禁为之赞叹。回师之后,擢升为内殿直都虞候。皇帝对枢密说:“傅潜随行出征多有功劳,奖赏不够。 ”又加封马步都军头、兼罗州刺史,改任捧日右厢都指挥使、兼富州团练使,迁任曰骑、天武左右厢都指挥使,兼云州防御使。 真宗即位后,傅潜兼忠武军节度使,数月后被召回。咸平二年,又出任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举入侵,边境城堡全部疾速传送告急文书,傅潜部下共有八万步兵骑兵,全都自置铁 t、铁棰,争相想要奋力出击。傅潜胆怯软弱胸无韬略,闭门自

36、守,将士们有请战的,则被他恶语相加。不久,契丹攻陷狼山寨,倾其全部精锐攻打威虏,进犯宁边军及祁、赵,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出兵邢、 常 颉 凡荒芡谐 桓鲈轮 谩 啻未有 放汕彩钩迹酱偎 霰 嵬 髀繁 匣鳎 锻 佟 蕖 睾惨捕啻未叽偎 登币桓挪惶锻 俚热朔 托 呷杷 担骸澳 优车没共蝗缫桓隼咸 拍亍!备登蔽扪砸源稹碱韵秸耪言视致糯稳八蹈登保 登毙 潘担骸霸舯 屏 绱饲看螅 矣胫 狭浚 徊还 谴煳业娜衿 选!比欢 坏靡眩 峙善锉 饲 奖 角 桓锻 俚热耍 诟哐艄赜 髌醯 砼党霰 胺锻 俚热擞肫醯 苷蕉 登比疵挥欣吹剑 当嵊谑钦剿馈 br等到皇帝将要亲征,又命令石保吉、上官正从大名率领前军奔赴镇、定与傅

37、潜会合。傅潜始终故意拖延按兵不动,致使敌人骑兵进犯德、棣,渡过黄河直奔淄、齐,劫掠百姓,焚烧房屋。皇帝停驻大名而边境的捷报不到,且诸将多次请求 增兵,傅潜就是不予发兵;有作战得胜者,傅潜又压制他们不予上奏。皇帝由此而大怒,就派高琼单骑到军中取代他,命令傅潜前往皇帝所在地。到达后,则将其交付御史府,命令钱若水统一审查核实罪状,一个晚上判罪定案。百官斟酌法度当判斩首,随驾群臣多呈进缄封好的奏章请求诛杀他,皇帝赦免其死罪,下诏书削夺傅潜所有的官职爵位,连同其家属长期流放到房州。其子内殿崇班傅从范,也被削去官籍随父流放房州,并没收所有资产。咸平五年,恰好遇赦,迁徙汝州。景德初年,起用为本州团练副使,改

38、任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皇帝西巡到洛, 于是令其随驾回京,升为左监门大将军,归还其宅第。长久以后,兼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去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小题 1】词的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5分) 答: 【小题 2】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分) 答: 答案: 【小题 1】词的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

39、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 3分)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景,同时为全词奠定了雄浑、激昂的感情基调。( 2分) 【小题 1】拟人,想象(虚实结合)。( 2分)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分外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 待人来 ”,作者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 2分)抒发了作者急于

40、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洋溢着深厚的爱国激情。( 2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5分) 2010年 10月 16日晚,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新校区门口撞倒两名女生(其中一句抢救无效当晚死亡,另一重伤者已脱离危险转院治疗)后,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但该李姓年轻男子却高喊 “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 李刚! ”后经了解,该男子父亲确为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事发以后, “我爸是李刚 ”迅速红遍网络,也让“官二代 ”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从 “我爸是李刚 ”这句话中折射出了什么社会现象?肇事者的这句话中隐含着哪些信息? 答

41、: 答案:示例: “我爸是李刚 ”折射出的是特权思想泛滥的现象。( 2分) 隐含的信息是: 认为自己撞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旦说出自己爸爸的名号,保安就得立马放人; 爸爸李刚是公安局长,有权有势,可以搞定一切。( 3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个年轻人,整日埋怨环境不好而使自己平庸无 才。一次,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来到寺庙后,年轻人就向高僧提出了学习移山之术的请求。高僧说: “好吧,请随我来。 ”接着,高僧就带着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 “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 ”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 “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年轻人若有所悟。 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