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五县第一次联考语文题.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1569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五县第一次联考语文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年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五县第一次联考语文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年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五县第一次联考语文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年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五县第一次联考语文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年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五县第一次联考语文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五县第一次联考语文题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2)杜甫在登高中用 “ , ”来悲叹个人生活的困顿,悲叹政治生命的困顿,悲叹个人人生之秋。 ( 3) ,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答案:( 1)迷花倚石忽已暝 (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3)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樯橹灰飞烟灭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B季老上

2、课时旁征博引,不时夹杂些所引资料的数种语言文字,使那些外语和文史基础差的学生有点不知所云。 C开放性作文题目给学生以极大的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答题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D会展期间,龙大师技艺精湛的现场表演引人注目,展台前,观众对他巧夺天工的木雕船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答案: B( “不知所云 ”形容内心感动、悲伤,难于表达。多用于自谦,不用于对方或 他人)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_, _,_, _, _,承戴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

3、过深刻的影响。 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它们看似陈旧 生动地展 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 B C D 答案: C(注意 ,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先说文化,再说历史,然后转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参加这次考试前,我在心里做好了准备,万一若在考试中失利,决不气馁,更不会放弃。 B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奋进,促人猛醒,引人深思。 C新来的语文老师给人的感觉,并不像原来的语文老师那样,严厉而不敢接近。 D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

4、理品格。 答案: D( A“万一 ”和 “若 ”重复, B语序不当,应为 “深思 猛醒 奋进 ”, C表意不明, “严厉而不敢接近 ”指谁?)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河南文物局提出确认曹操墓葬六大依据 张波 身为古代伟人,曹操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 “薄葬 ”的帝王,曹操墓到底在哪里? 1000多年来,众说纷纭,谜团重重。日前,国家文物局郑重公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传说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该大墓的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

5、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 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 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 22米,西边宽 19.5米,东西长 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 740平方米。 该墓曾数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这批文物中,尤其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珍贵。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 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 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 ”、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 ”等铭文。在追缴回的该墓被盗的一件石枕上,刻有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

6、有大量画像石残块。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 60岁左右。经鉴定,他就是传说中的曹操。 做出这样的判断究竟有哪些有力证据呢?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 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 “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的情 况相符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相关史书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 (公元 220年 )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 “

7、西门豹祠西原上 ”。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 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 (公元 345年 )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 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 “殓以时服 ” “无藏金玉珍宝 ”,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 “常所用 ”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 “魏武王 ”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

8、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 “魏公 ”,后进爵为 “魏王 ”,死后谥号为 “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 “武皇帝 ”,史称 “魏武帝 ”。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 “魏武王 ”,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 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 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综上所述,专家们才最终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摘编自东方今报网 2009年 12月 28日) 【小题 1】下列关于曹操墓葬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关于曹操墓的位置,传说一致认为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就是确切证据,最近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传说的

9、正确。 B曹操墓葬长度超过 60米,规模巨大,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体现了墓主人曹操 “薄葬 ”的主张。 C曹操墓平面为甲子形,形制为 砖券墓室,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结构复杂,与曹操魏武帝的身份相符。 D史书记载,曹操死后葬在了 “西门豹祠西原上 ”的高陵,鲁潜墓志中的记载与此相同,这是专家们认定曹操墓葬位置的依据之一。 【小题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曹操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 “薄葬 ”的帝王,但其墓不论从总长度还是从占地面积看,都堪称规模宏大,这其实与他 “薄葬 ”的主张并不矛盾。 B发掘出来的刻有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铭文的石枕等其

10、他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C刻有 “魏 武王 ”铭文的石碑和石枕非常珍贵,是确定墓主身份的最确切最直接的证据,它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D曹操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虽然残缺不全,但都具有汉魏时期的特征,与墓主人曹操生活的年代一致。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 “薄葬 ”的帝王,所以,他临终前才留下了遗令,要求 “殓以时服 ”、 “无藏金玉珍宝 ”。 B如果曹操墓中的石碑石枕上没刻有 “魏武王 ” 的铭文,其文物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变得一钱不值。 C石牌、石枕上的铭刻称曹操为 “魏武王 ”而不是 “魏武

11、帝 ”,可见曹操生前并没有做皇帝,只是做过王、公而已。 D目前,专家提出了确认曹操墓葬的六大依据,这六者缺一不可,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价值是一样的。 答案: 【小题 1】 D( A 项 “传说一致认为 ”与原文 “众说纷纭,谜团重重 ”不符; B 项 “长度超过 60米 ”与原文的 “总长度近 60米 ”矛盾; C 项 “魏武帝 ”应为 “魏王 ” ) 【小题 2】 B(石枕是被盗墓者盗走后追缴回的,不是发掘出来的) 【小题 3】 C( A项前后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B项 “变得一钱不值 ”属于 言过其实; D 项六大依据有轻重直接和间接之分,这个推断属于不分轻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

12、,完成下列各题。(分)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 林天宏 同为 “新文化运动 ”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 “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 内皆武器,来者小心! 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 “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 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 小节跃然纸上。 刘半农

13、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 “化子窝 ”。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 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日, 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 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

14、举。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 “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 于是,时人评品这个 “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 ”的江苏人,送其一字 “浅 ”。 “浅 ”有二意,一为 “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他无法忍受,讽刺道 “真是一群鸳鸯蝴蝶 ”。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 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

15、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 3天。 刘半农之 “浅 ”,还在于其所学颇杂。他曾自言: “学问既爱好,爱好既学问。 ”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釜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 ,搜集民谣,编纂中国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 “光社 ”,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 “出格 ”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处之泰然。通过多

16、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 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有后人评论: “ 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 。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 1934年 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 “我这是停柩中堂! ”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考察途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 7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多年来

17、,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 “十载唱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人, 教我如何不想他。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胡适与陈独秀作为 “新文化运动 ”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对敌斗争中都比较讲究韬略,但两人所采用的韬略却各不相同。 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因而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歌词。 C文章标题中 “教我如何不想他 ”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表达了后人及友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之情。 D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 “浅 ”字,一是因为他 “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18、”;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对所学内容缺 乏深入的研究。 E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刘半农生前挚友赵元任写得最为贴切,挽联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他对刘半农的深切怀念之情。 【小题 2】文章第一段叙述了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6分) 【小题 3】结合文中的主要事例,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 6分) 【小题 4】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 “浅 ”,你同意不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 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5分) 序 曲 韩少华 窗帘,低垂着。 每面镜子里,都映出一个正 在描眉理鬓的姑娘。多么寂静静,就连让女

19、伴帮助自己顺一顺背后的飘带,都只用轻悄悄的转身当作无言的请求。 镜台上的小灯,一盏,又一盏地熄灭着。姑娘们轻提着长裙,走了出去。一阵调试琴弦的声音乘空儿飘进门来。 只剩下一个姑娘了。她承担了这里所有的肃静与严峻。 望着镜子里的那个少女,她想:等序曲奏起来,蓝蒙蒙的灯光向舞台洒下深沉的夜色,那时候,就是你,将要变成那个在人们心里活了千百年的精灵了。而你,刚刚毕业,就在这部壮丽的舞剧里担当这么有分量的角色。今天,首次公演,你究竟能不能 听说三场都客满了,天不亮,观众就排票 来了。他们捧出了满把热腾腾的汗珠子献给生活;你呢,你为他们,到底能奉献出什么? 姑娘站了起来,手臂在空中划了一条弧线。天哪,这

20、么僵,没有诗意。望着镜子,她,慌了 怎么?镜子里,镜子里怎么有一位长者的笑容?噢 ,她转过身来: “院长! ” 院长,须发斑白,是这部舞剧的导演。老人家望了望姑娘的眼睛。问道: “慌吗? ” “慌。 ” 院长笑了,说: “艺术这东西,是老老实实的。不要指望什么意外的灵感;但它从不专亏负苦心人。 ” 老人家端详着她,随手拿起眉笔,把她的双眉略略描长了一些,眉梢,描得微微扬起,这立即给她添上了温柔 ;也突出了倔强。 放下眉笔,院长伸过手来说: “祝你成功,孩子。 ” 姑娘伸着手,伸着,竟忘记了送送老人家 她转回身去,再扬起手臂,划了个圆弧,柔和多了;身子作了个的回旋,裙边漾了起来,飘飘欲举,宛如立

21、在水中的白莲。明月,微风,那白莲在波光里摇曳 她望着,笑了。随后却又猛地收敛了笑容:这衣裙,多好;这一双长眉,多好;我的同台伙伴,乐队,还有这满台的山色月光,都多好啊而我,错半拍,可就 铃声响了。她怀着不安,进了大排练厅。女伴们围拢来,帮她弄好长裙的折纹,插紧头饰。此刻,院长也到了这边,递给她一张洁白的信笺。她把信笺展开 我们这两行排队买票的同志,推我当个代表,跟你谈谈心。 我们不是演员,可是都明白,一个人,一辈子头一回正式执行任务,是怎么个心情。你明天第一场公演,这当口儿,可得帮你加大油门儿。这不,我们作了个决议:给你写封信。写什么呢?我刚才讲了自己头趟开车的事。大家说:就写它。那我就说说。

22、 我是个捡煤核儿的苦丫头。解放了,当了全市第一批公共汽车女司机。头趟正式跑车,一上司机座,连哪 根操纵杆儿是管什么都忘了。正心慌呢, “登、登、登 ”,上来一伙子刚下夜班的工人,瞅着我,真乐。有个大眼睛的姑娘,递过粗拉拉的大手来,说: “你好哇,司机大姐! ”嗬,这个姑娘好大的手劲儿。 车满了。我定了定神儿,心想:背后都是些多好的人哪,你得好好开。 瞧,就这么开的头儿。你呢?要是也慌了,就想:台下没外人,那里头,不是还有个捡过煤核的苦丫头吗。这么一想,就准不慌了。 她看着想着,不知过了多长,院长又把观众送来的一大束玫瑰放在了她的怀里。花心儿含着水商,透明,清亮,好像凝聚了一夜的露珠儿,在黎明的

23、微光里闪烁。 她 选了一朵最红最大的玫瑰,摘下来,轻轻地插在老人家胸前的小口袋里;又一朵一朵地摘着,给女伴们戴在头上,然后,摘下一朵最小的,簪在了自己的鬓边。这朵小玫瑰,头,略低着,仿佛带了几分羞涩,含着泪珠儿,悄悄地微笑了。 随着女伴们,她来到了侧幕旁边。 序曲响了。一串串看不见的音符飞荡着。烟水茫茫的幻境从夜色深处显现出来。月光里弥漫着玫瑰的香气。多么浓郁啊。 这浓郁的芳香,把无边的大气充实得这么深沉,这么厚重,简直给那幽兰如水的月光都增大了浮力。她明白:一切努力向上的,无论是心灵,还是身体,在这样芳香的空间,都任凭飞跃 。 序曲将终。大幕开了。踏进这芬芳的月色,她,展开了双臂,朝着梦想的

24、高度,飞升 (取材于韩少华同名小说)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开头借助窗帘 “低垂 ”,渲染一种寂静沉郁的气氛,主要表现包括 “她 ”在内的 所有演职人员准备演出的认真心理。 B “她 ”刚刚毕业,就要主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面对认真而有很大期待的观众,她有些信心不足,压力很大。 C院长非常理解 “她 ”,并用 “不要指望意外的灵感,但它从不亏负苦心人 ”这样 的语言鼓励 “她 ”让其充满自信。 D优秀的观众不是冷漠的帝观者,而总是积极参与,热情帮助,文中所写的观众 代表给 “她 ”写信鼓励就是生动的事例。 E “天哪,这么僵,没有诗意 ”

25、、 “而我,错半拍,可就 ” 以及 “头,略低着 ”, 这些细节都表现出她内心的不自信。 【小题 2】小说中的 “她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观众来信,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6分) 【小题 4】这篇小说以 “序曲 ”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出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BD( A“主要表现 ”错,这样的细节能表现她们的认真态度,但主要的还是表现她们 “临战 ”前的不自信; C“让其充满自信 ”略显不准确,后面还有不自主的表现; E“头,略低着 ”,

26、不是表现不自信,而是表现 “仿佛带几分羞涩 ”;选对一项得 2分,对两项得 5分,多选一项扣一项正确选项得分;共 5分) 【小题 2】 好强,渴盼成功但又害怕失败; 完美,追求完美但又缺乏自信; 有责任感,心系观众但又缺乏勇气; 热情认真,终于走向成功。(答出一点 1分,两点 3分,三点 5分,四点 6分;笼统作答酌情给分;共 6分) 【小题 3】观 众来信说明正是乘客的支持才让他 “头趟开车 ”迈过心灵之坎,将心比人,他们主动宽慰 “她 ”,让 “她 ”能克服心理劣势,为 “她 ”走出沉郁(焦虑)铺垫;这样写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的表达。(共 6分) 【小题 4】 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27、。 “序曲 ”,既指 “她 ”要演奏的 “序曲 ”,也指人们 “第一次 ”做事,情节围绕 “她 ”第一次担当重要角色和院长、观众对 “她 ”宽慰鼓励来写,既突出了 “她 ”内心的焦虑不安,也突出了这些宽慰鼓励的巨大意义。全文暗寓这样的道理: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我们充满自信,相互理解,我们就能把事情做好。 使人物形象 更加鲜明突出。人们 “第一次 “做事的不自信,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普遍性的。 ”“她 ”面对 “序曲 ”的 “焦虑 ”,正是人们面对 “第一件事 ”时共有的心态。观众的现身说法,更加突出了这种心态的普遍性,使人物形象更加典型。 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序曲 ”,既指 “她 ”要演

28、奏的 “序曲 ”,也指人们 “第一次 ”做事,情节围绕 “她 ”第一次担当重要角色和院长、观众对 “她 ”宽慰鼓励来写,虚实结构,层次清晰,结构紧凑。(酌情给分,共8分)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书 过 善 人 事 (清 ) 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 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之。众 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 “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 ”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

29、;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 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 “善人,善人。 ”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册,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 “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 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 ”余谓此先生勉子孙 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 ;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

30、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 ,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小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 A为阖户罢市 阖户:全家 B亟出慰之曰 亟:急速,赶快 C以振饥耗其半 振:通 “赈 ”,救济 D一乡被其患 被:遭受,蒙受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过善人的善举及善举给人的启示的一

31、组是 (分 ) A 次年,岁大穰,粜谷倍 利,遂复其初。 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B 呼曰: “善人,善人。 ” 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C 人何惮而不为善哉! 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 D 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 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 A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主动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B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

32、人又遇上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 初。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做天下大事,如果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那么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 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 (分 ) 译文: _ 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 (分 ) 译文: _ 答案: 【小题 1】 A(阖户:关门。) 【小题 2】 D 【小题 3】 B。 “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的说法有误,文中说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小题 4】 你们大家因饥饿前来讨饭, (我们 )

33、应当商议解决你们吃饭 (问题 )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 我认为这只是过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来求得仁义。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 1】这首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5分) 【小题 2】杜甫的诗歌风格是 “沉郁顿挫 ”。 “沉郁 ”指其感情深厚博大, “顿挫 ”指表达感情时有停顿转折。请结合这首

34、诗歌,简要赏析杜甫诗歌的这种风格。( 6分) 答案: 【小题 1】描写了一幅风吹浪翻,飞雪纷纷的凄凉画面。( 3 分)由冷风、江浪、飞雪和寒灯构成。( 2分) 【小题 2】作者虽然身处逆境无法前行,但心中的雄才大略却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激励着他,这种感情深厚博大。( 3分)在表达这种感情时,承转顿挫:开篇写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山城有百层之高,起笔豪迈;接下来写岸风夕浪,舟雪寒灯,由豪迈转为伤感;然后写自己临危弥坚,不弃不馁,又转为豪迈;最后以鲲鹏自喻,将感情推向最高潮。( 3分) 语言表达 腾讯网投放了一则森马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休闲服装的宣传广告: “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 ”这则

35、广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民强烈批评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大呼冤枉,认为广告词是有积极内 涵的。请分别用一句话为双方辩护。( 6分) ( 1)森马集团: _ ( 2)网 民: _ 答案:( 5分)( 1)森马集团: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 2)网民:缺少公益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答出一方给 3分,答出双方给 5分) 依照下面文句中画线句,另写两个与画线句句式一致,内容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5分)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答案:你如果欣赏江南的秀丽景色,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的天气; 你如果领略泰山的壮丽

36、日出,就必须包容它那陡峭的山路。(共 6分)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前先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采用 “你如果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黎明时分,在德国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歌德在给他亲密的朋友写信 : “我拼命工作,不接待采访,不 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 ” 惜时如金的歌德为什么把看日出当做每天必做的功课呢? 有人认为,如期而至的朝阳昭示着责任,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角色。 有人认为,瑰丽绚料的早霞散播着欢欣,提醒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 有人认为,活力四射的旭日解释着重生,劝慰人们暗夜之后会有新的希望、转机。 有人认为,旧时相识的太阳唤醒着记忆,嘱咐人们珍藏那些 曾经的美好、温暖。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 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 800字。 答案:参照 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