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1636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子曰: _,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_。(论语) ( 2)千岩万转路不定, _。 _,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3)苔痕上阶绿, _。谈笑有鸿儒 , _。 (刘禹锡陋室铭 ) 答案: (1)知者乐水 仁者寿 (2)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3)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A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 江河日下 ,诗意油然而上。 B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

2、: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 深负众望 的人。 C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 ,谁也无法预料。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 求全责备 ,谦虚地说年级 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答案: C 在文中 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金沙江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集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 上面镌刻着 宝山石头城 五个大字。 A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一块

3、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答案: D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在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 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 271.6万

4、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 “和合 ”一词中的 “合 ”,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 “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

5、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 上的 “和 ”,有别于 “同 ”,故而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 “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有为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

6、,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 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 “想得开 ”;用两个字来说,叫做 “无为 ”;用一个字来说,叫做 “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 “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 “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 “放得下 ”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使心灵得以净化

7、。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 “终极关怀 ”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 “张弛和合学 ”;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 “生死和合学 ”;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 201

8、0年 11月 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 1】关于 “和合 ”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 “和合 ”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 “合 ”,只有 “合 ”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 “和 ”的状态。 C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 “拿得起 ”,道讲 “想得开 ”,佛言 “放得下 ”,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小题

9、 2】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3分) (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 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

10、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 “和合 ”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 “生 ”,不研究 “死 ”,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互补 ”之 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 “张弛 ”之道,破 “生死 ”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原文说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

11、的化解。 ”前提错误。) 【小题 1】( “要素 ”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 “三家都不可或缺 ”是指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 “信奉 ”。) 【小题 1】( A无中生有,原文没有 “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 ”之说; B偷换概念,改变了范围, “中国固有的学问 ”比 “儒道两家 ”大得多,另外“只是 ”一词太绝对,原文说 “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 C概括失当,并非 “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 ”,儒道两家既可互补,所谓 “一张一弛 ”。)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罗曼 罗兰传 斯蒂芬 茨威格 罗曼 罗兰

12、生于 1866年 1月 29日,父亲是公证人,是城里德高望重的绅士;母亲虔诚端庄,自从她的一个小女儿夭亡之后,就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而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照顾柔弱的儿子和他的另一个妹妹身上。罗曼 罗兰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斗士的精神和信仰,而母亲带给他的是来自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的探索精神,艺术感受力 -音乐性的,神秘的敏感;二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 罗曼 罗兰的童年笼罩在 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的阴影中,青少年时代,他被高等师范录取,在这里,他人文科学上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表达出来,开始构想 着一个为世界心碎的单纯的艺术家的故事 -约翰 克里斯朵夫的原型。此后,他到罗马游学两

13、年,负责整理文献工作,在典籍目录中探寻历史。意大利之行后,罗曼 罗兰先是在高等师范教授音乐史, 1903年到巴黎大学执教。在严谨的学术生活和写作中,他找到一份慰籍。 1912年,罗曼 罗兰离职退休,之后许多年来都在瑞士度过。 1919年,罗曼 罗兰与母亲一起返回巴黎,当时她已病重。母亲去世后,罗兰回到瑞士,自1922年至 1938年与父亲和妹妹定居在那里。此后,罗兰前往他家乡附近的一个法国小镇,在那里继续写作,后因反纳粹活动而 遭到软禁,于 1944年 12月30日谢世于家中。 罗曼 罗兰从父亲那里吸收的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的奇怪的特征

14、: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他还是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者。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二分法,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作品中将这些表现出来。 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 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这种信念解释了他最初为舞台写作的原因 -重新激发英雄主义和对他的祖国的信仰。这里最好的例子是他 1898年的剧作狼群。 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严苛,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的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

15、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 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罗曼 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 克里斯朵夫之中。这部作品写的是一位音乐 天才与自身、与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它被称为 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 约翰 克里斯朵夫牢固地奠定了罗曼 罗兰在 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此时他写了一系

16、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1915年的小册子战斗之上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这引起了有人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愤怒。法国评论家们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年轻人之间的也许永难愈合的一条裂痕。 罗曼 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此时法国的先驱维克多 雨果已经逝世,写作了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福楼拜也已谢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 尼采失去了他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的时代里,罗曼 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

17、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罗兰逝世后,他的名望在法国以至全世界都大大衰落 ,由于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使法国从未真心实意地接纳这位诺贝尔桂冠得主。 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嫉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 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 但无论如何,即使罗曼 罗兰的写作中有瑕疵,人们仍然会羡慕他理想主义的高贵性。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父亲和母亲对罗曼 罗兰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斗争精神和艺术感受力这两个方面,这种影响使得罗曼 罗兰身上呈现出许多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特征。 B罗曼 罗兰在青少年时代就

18、开始了约翰 克里斯朵夫的创作,这部作品的创作源于罗曼 罗兰人文科学上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 C为了重新激发英雄主义,为了表达对祖国的信仰,罗曼 罗兰开始了剧本的创作。但由于舞台表演限制太多,罗曼 罗兰停止了剧本创作,转向人物传记的写作。 D约翰 克里斯朵夫为罗曼 罗兰赢得了巨大的声望,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与罗曼 罗兰有着相似的性格,因此,约翰 克里斯朵夫具有浓厚的自传性质。 E由于罗曼 罗兰在 1915年出版的小册子战斗之上中呼吁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法国评论 家们认为罗曼 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名不符实。 (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罗曼 罗兰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二分法 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19、。( 6分) ( 3)尽管罗曼 罗兰的作品如名人传约翰 克里斯朵夫有着巨大的影响,包括法国评论家在内的一些人还是对罗曼 罗兰做出了很多负面的评价。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 6分) ( 4)罗曼 罗兰是二十世纪初期杰出的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曼 罗兰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 天赋 ,有人认为是 家庭的影响,有人认为是 青年时代丰 富的游学经历 ,有人认为是 对现实的关注与热情 ,有认为是 对人类和平的捍卫 ,有人认为是 理想主义 。请从以上说法中任选其中的一个原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 1) AC(答 A给 3分,答 C给

20、2分,答 D给 1分,答 BE不给分。) ( 2) 他具有一些奇怪的特征: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 他还是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者。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 ( 3) 罗曼 罗兰的艺术 风格不为当时的人所接受(原文是: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罗曼 罗兰写文章反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这引起了那些狭隘的爱国主义者的愤怒。 罗曼 罗兰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无间断地呼吁

21、自由和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这种理想主义与 20世纪后期那个个愤世嫉俗的时代不合拍。 ( 4)要求:观点明确,能从文章中选取论据,可适当拓展,条理清楚,语言顺畅。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 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 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 。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 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 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

22、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 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 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 。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 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 齐女曰: 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23、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 衰曰: 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 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重耳曰: 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 王曰: 虽然,何以报不 ? 重耳曰: 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 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 成王曰: 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 其国且伐 ,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

24、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 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 )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 :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3分) ( ) 献公使宦者履 趣杀重耳 饥而从野人乞食 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 成王厚遇重耳

25、,重耳甚卑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 ,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出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 退避三舍 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6、( 10分) (1)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 译文:_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译文:_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1)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 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 佐,为何不前往呢? ( 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 【小题 1】( 穷 的释义是 处境艰难 。) 【小题 1】略 【小题 1】(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

27、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 【小题 1】略 译文 :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献公于二十一年(前 656)时,杀死了太子申生,骊姬进谗言,重耳害怕,与献公不辞而别就跑回蒲城据守。献公二十二年(前655),献公让宦者履 赶快杀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 就逃到狄。 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 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宦者履 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 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

28、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 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 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 ,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

29、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 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 死在齐,不能走。 妻子说: 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 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 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

30、,重耳十分谦恭 。成王说: 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 重耳说: 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 成王说: 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 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 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 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 成王说: 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 重耳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原公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 耳不打算接受公子圉妻,司空季子说: 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

31、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 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秦缪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这时是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在九月死去。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这时已六十二岁了,晋人大多都归向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 醉, 稻 坊藓靡猓 寐 虑謇帷 br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 担 u, “揉搓 ”之意。 【小题 1】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

32、现象中的风雨、风云比喻政治形势,请分析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两句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小题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6分) 答案: 【小题 1】 “风势 ”既是自然的 “风势 ”,也是 “政治 ”的 “风势 ”( 2 分), “难看梅花 ”则表明了国家的遭难,颇有经受不住之势( 1分)。寄托了 作者对国事衰颓的担忧之情。( 2分) (题干是对考生的提示,很明显,句中的 “风势 ”是双关) 【小题 1】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2分)。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

33、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 2分),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2分)。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2分),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 2分),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2分)(或答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也可给 1分)。 语言表达 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 5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 读书 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

34、中国传统中, 读书 是 答案:(在中国传统中, 读书 是)指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其与所在段落的其他句子组成排比句并符合上下文语境。( 6分) 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 , 。 当然,假如你是一匹骏马,就决不能满足于蜗牛的步履; , ; , 。 答案:示例: 你如果是月亮 ,就不要抱怨不能发出太阳的光辉 假如你是一只鲲鹏 ,就决不能满足于燕雀的志趣 假如你是一尊金佛就决不能满足于门神的位置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老人坐在镇外,一个陌生人问他: 镇 里住的是怎么样的人? 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 老人问。 非常可爱,我在那里开心极了。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 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 老人说。 另外一个人走到老人跟前问他: 这个镇里住的是怎样的人? 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 老人问。 那是个可怕的地方。他们自私、刻薄、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别人。 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 老人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