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10月三县联合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645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10月三县联合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10月三县联合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10月三县联合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10月三县联合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10月三县联合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 10月三县联合考试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遒劲 /劲敌擂鼓 /打擂台巷道 /大街小巷 B颤动 /颤栗露天 /露马脚徘徊 /低徊唏嘘 C奔赴 /投奔什物 /什刹海量具 /无法估量 D熨斗 /熨帖炽热 /白炽灯蛮横 /横征暴敛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撼耍笔杆金碧辉煌两全其美 B辨证爆发户冥思苦想悲欢离合 C翱翔摄像机直截了当遗笑大方 D慈详电饭煲鞭辟入里概莫能外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 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

2、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 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A而且领略息息相通 B而且领受休戚与共 C而领受休戚与共 D而领略息息相通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 “一套房贷 ”政策的呼声 不绝如缕 ,但银行界普遍担心, 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B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 政复议案,一波三折, 扑朔迷离 ,不仅把当事人 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C当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鼓声响起时,一向沉稳的父亲拍案而 起 ,兴奋得叫

3、起来。 D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 “养颜秘方 ”,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 众望所归 的一种。 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报道,中国国产第四代战斗机 “歼 20”昨日首飞成功,国防部外事办副主任在国防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这是正常的工作安排,在时间选择上与盖茨访华无关。 B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 C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 5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 “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

4、 D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心 林清玄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 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 “一叶落知天下秋 ”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 “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 ”,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

5、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 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 “文化 ”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 时, 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 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 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这虽使人离开了 “看天吃饭 ”的阴影,却也多

6、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 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 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 北方了;早晚

7、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

8、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 !但是, 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 【小题 1】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 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4分 ) 【小题 2】作者笔下的 “秋天的心 ”,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 【小题 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4分 )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

9、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2分 )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2分 ) 【小题 4】作者认为 “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谈谈你的理解。 (6分 ) 答案: 【小题 1】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 2分)近结尾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 清明,为后 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 (2分 )(意思相近即可 ) 【小题 1】 “秋天的心 ”体现在: 气派悠闲之意; 感知自然之心; 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 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谦卑的心情; 清朗

10、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 (4分 )(答出 4点,意思相近即可 ) 【小题 1】 (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 “文化 ”,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2分 ) (2)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2分 )(意思相 近即可 ) 【小题 1】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 2分)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 断地脱离自然,( 2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

11、( 2分) (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杰克 伦敦的悲剧 蜀 生 杰克 伦敦( 18761916 )是美国近代著名的作家。 他和马克 吐温,也许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两个美国作家了。可是两个人的结局大不一样。马克 吐温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实践了他的 “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 ”的信念。杰克 伦敦却在四十岁壮年之时,吞服了大量吗啡,在自己豪华的大牧场中结束了一生。 杰克 伦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是一个在旧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个占卜者。后来,母亲嫁给已经有十一个孩子的约翰 伦敦,继父的境况也不好。杰克 伦敦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十四岁到

12、一家罐头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得到一元钱,这已经是很不 错的了。干了不多久,这个十四岁刚出头的孩子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到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中,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穷困的处境。偷袭中他被渔场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工。不久,他放弃了 “牡蛎海盗 ”的营生,当水手去远东。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 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 航海归来,境况并未好转。 1894年,十 八岁的杰克 伦敦参加了 “基林军 ”,这是当时由平民党人领导的向华盛顿 “进军 ”的失业者组织的一部分。这次 “进军 ”的领导人考克西等在华盛顿以 “践踏国会草坪 ”被捕,进军

13、组织亦遭取缔。杰克 伦敦在退出 “进军 ”行列之后,又继续过流浪生活,监牢、警察局成了他常进常出的地方。 长年的流浪没有使杰克 伦敦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强烈地追求知识,不甘于自暴自弃。即使在飘泊无定、随时会以 “流浪罪 ”被拘捕的困境中,书也总是他的伴侣。 1896年他二十岁时,甚至还考进了加州大学。然而,大学的门毕竟不总是向穷困如杰克 伦敦这样的人敞开的。 1897年他就被迫退学,同姐夫一起去阿拉斯加淘金。 “黄金梦 ”又很快破灭,身染重病回家。 一条条的路走不通,一件件的事碰壁。杰克 伦敦萌发了写作的愿望。 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有满腔的对穷苦人的同情,在二十三岁( 1899年)时,他的第一篇

14、小说给猎人发表了,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狼之子。在这些作品里,淘金工人的生活是杰克 伦敦心爱的题材。 杰克 伦敦的思想是混杂的。他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也读过黑格尔、斯宾塞、达尔文和尼采的著作。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到他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 1907年(时年三十一岁)写的铁蹄,指出美国资本主义有向极权主义转变的可能性,还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消灭作了有预见性的警告。我国已经有译本的马丁 伊登 ( 1909年),是杰克 伦敦的代表作。这本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无情,对人性的蹂躏,对正义的践踏。主人公伊登依 靠个人奋斗成了名,但是成名之后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

15、可怕的空虚,结果以自杀了结一生。七年后,它的作者杰克 伦敦真正走上了马丁 伊登的道路。 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 “超人 ”哲学,把杰克 伦敦带进了一个矛盾的精神世界,使他青年时期具有的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叛逆者的性格,逐渐消褪,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1911年,他公开声明,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他在成名之后,得到很多的钱。他认为他有权过豪华奢侈的生活。他曾经用一大笔钱建造一条命名为 “斯纳克 ”(一种想象中的恶兽)的游船; 1913年用了十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钱财)以近四年时间建造一所名叫 “娘居 ”的别墅,在落成后即将迁居的时候,忽然起火焚毁。这位已经厕身上流社会的大作家,

16、看了看价值十万美元的废墟,摆了摆手,宣布将另建一个庄园。这时的杰克 伦敦已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义泥淖,为了得到更多的钱,粗制滥造,写出一些完全背离自己信念的低劣之作。他在 1911年时还说过: “我如果自己能够作出选择的话,除了写一篇说明我对资产阶级世 界是多么鄙视的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外,我什么也不会下笔。 ”可是在 1916年 1月,他公开声明脱离自己曾经积极参与活动的美国社会党。 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 1916 年 11 月 22 日,杰克 伦敦用自杀结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鱼龙混杂的四十

17、九部著作。 (选自人物 1983年第 5期) 【小题 1】细读第 自然段,简要说明 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分) 【小题 2】简要概括杰克 伦敦的主要人生经历。( 4分) 【小题 3】作为一篇评 传,这篇传记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4分) 【小题 4】你从杰克 伦敦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与其后来的蜕变、堕落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简要分条阐述。( 6分) 答案: 【小题 1】将杰克 伦敦与马克 吐温并提,采用对比手法,使两人结局形成鲜明反差,呼应了标题中的 “悲剧 ”;( 2分)而且开篇即道出传主生命的悲惨结局,设置悬念,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 【小题 1】 杰克 伦

18、敦少年和青年时曾历经磨难,顽强拼搏; 后以写作谋生,因此成名,跻身上流社会; 成名后,追求奢华,为挣钱而写作,粗制滥造; 沉沦不 能自拔,自杀身亡。( 4分。每点 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1】夹叙夹议。在叙述和描写中穿插作者的议论,体现作者的爱憎、褒贬的感情态度。如第( 2)( 3)( 4)段在对杰克 伦敦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苦难艰辛的流浪生活的叙述中,夹杂了议论,点明这些人生坎坷的意义,突出他的坚韧、顽强、不自暴自弃的性格;又如第( 7)段,在叙述了杰克伦敦的丰富的阅读经历和杰出的创作成就之后,用议论手法,点明其性格蜕变的原因。(特点、举例各 2分,举一例即可) 【小题 1】 文学创

19、作的源泉在于丰富的生活体验与广泛的阅读。 苦难的命运,艰 辛的生活,往往更能激发强者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唤醒其创造力。 过于舒适和奢华的生活使杰克 伦敦走到了文学创作的末日,成功后不能把持自己往往会毁灭一个人。(每点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只是一种看法。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 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

20、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就 “用 ”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 呢?人性本来是多方 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

21、;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 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 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 “生命 ”是与 “活动 ”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

22、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 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 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

23、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 【小题 1】下列关于 “美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同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是人们同时拥有的许多种看法中的一种。 B美并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因为离开人的感知,所有事物都混然无别。 C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的,许多艺术家都是

24、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D在审美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人的各种欲求中更高尚的企求。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A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其最高目的分别是 “善 ”“真 ”和 “美 ”。 B人的美感的活动有些是无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有时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C美的需要是人的精神上饥渴,没有这样饥渴的人或民族是不正常的。 D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是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事物能孤立靠本身现出价值。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的许多方面的需要和其他动物是相同的 ,但美是人异于其他动物的所特有的企求。 B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人的活动的自由程

25、度密切相关。 “生命 ”是与 “活动 ”同义的。 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虽会过去,但它们会与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朽,永远是亲切的。 D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它们完全可以靠本身现出美的价值。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不切实用的人物,这只是从实用的观点看) 【小题 1】(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的,是不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小题 1】 (历史上成功和失败会过去,但真正不朽,永远对 于人是亲切的是美的艺术作品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

26、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 “读书何为? ”师曰: “取科第耳! ”曰: “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 “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 “世乱,此无主。 ”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

27、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 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 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

28、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 “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 ,将必为国用。 ”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 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衡夜思昼诵,身

29、体而力践之体:体验 B衡独危坐树下自若危:端正 C人有所遗遗:遗留 D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领:兼任 【小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C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必正言不少让 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课诵少暇,即习礼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

30、的一项是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小题 5】把文言

31、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3分) (2) 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4分) (3)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1)(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 3分, “强 ”“凡 ”“更 ”各 1分) ( 2)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 ( 4分, “王

32、 ”“所以 ”“化 ”“乃 ”各 1分) ( 3)(我)原以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形态的山水,我都游览过了,却未曾了解西山的 怪异奇特。( 3分,定语后置句式 1分, “皆我有 ”“ 未始知 ”各 1分) 【小题 1】(应释为 “馈赠 ”) 【小题 1】( D 两个 “为 ”都是介词,替。 A 第一个 “而 ”,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 “而 ”, 连词 ,表修饰关系。 B第一个 “以 ”,介词,把;第二个 “以 ”,连词,表顺承关系。 C第 一个 “乃 ”,连词,于是;第二个 “乃 ”,副词,竟然) 【小题 1】( 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 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 句是说皇帝答 应了许衡

33、的辞职请求 ) 【小题 1】(根据文意, “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 【小题 1】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 “读书是为了干什么? ”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第! ”许衡说 : “就为了这个吗? ”老师大为惊讶。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 “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 ”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

34、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 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 “不是自己的却拿来吃,是不可以的。 ”那人说: “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 ”许衡回答: “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 许衡后来迁移到鲁地,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

35、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 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正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办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

36、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 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

37、(至元)八年,皇帝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替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 “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 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

38、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痛哭祭拜。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 便量移 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 “闲官 ”。 量移 ,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 1)请赏析颈联中 “拂 ”字和 “侵 ”字的妙处。( 4分) (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

39、, “拂 ”,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 “侵 ”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 2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2分 ) ( 2)托物言志,竹 “不随夭艳 ”“独守孤贞 ”,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 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2分)。 语言表达 请以介绍 “杜鹃 ”的特性为重点内容,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说明性文字。 (不超过 45字 )(4分 ) 在草长莺飞,春雨浙沥的时节,人们的耳畔便多了这样一种清脆悠扬的歌声。这歌声从春天持续到仲夏,从清晨飘荡到深夜,这就是杜鹃的啼叫。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

40、不尽的诗意。杜鹃也因一遇春种来临就会适时地催人 “布谷 ”,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布谷鸟 ”。陆游有诗云: “时令 过清明,朝朝布谷鸣。 ”然而杜鹃自己不筑巢,到了生殖季节,杜鹃妈妈会在产卵前用心寻找其它小鸟的巢穴。选定目标后,便产卵在别人的巢中,让它们帮忙孵化,小杜鹃孵化出来之后,每每将那些小鸟的雏儿挤出巢外,自己独霸着母鸟的哺育。因此,也有不少人对它颇有微词。 答案:杜鹃,又名布谷鸟,( 1分)在春夏时节常昼夜不停啼叫,( 1分)它不筑巢、不孵卵,也不哺育自己的幼鸟( 1分)。(符合说明要求 1分)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内容与示例相关。( 4

41、分)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 蹒跚时,帮你找好行走的重心,支撑起希望的原野。 答案:参考示例: 母亲是寒冷中的一床绵被,当你瑟瑟发抖时,替你呵护冰冷的心灵,温暖了甜美的梦境。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为你确定前行的坐标,坚定了向前的脚步。 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替你营造温馨的氛围,芳菲了孤独的心灵。 (喻体恰当,语意通顺 2分,符合句式 2分,写其他亲人、朋友亦可) 默写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 3小题)( 6分) (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 2)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子罕) ( 3)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诗经 卫风) (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 答案:( 1)吾尝 而望矣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军可夺帅也 ( 3)寄蜉蝣于天地 如琢如磨 (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道是无晴却有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