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1653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组中划线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果 脯 /胸 脯啮 噬 /牙 齿 堵 塞 /闭目 塞 听 B复 辟 /辟 邪梁山 泊 /淡 泊 明志 钥 匙 /北门锁 钥 C积 攒 /攒 聚 和 稀泥 /和 衷共济 诘 责 /诘 屈聱牙 D牲 畜 /畜 牧独 角 戏 /勾心斗 角 肥 胖 /心宽体 胖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 2014年申遗的 “中国大运河 ”,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 B韩国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意外迭出

2、。博尔特因抢跑比赛资格被取消,而罗伯斯则在比赛中因干扰刘翔被剥夺到手的金牌。 C今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个飓风 “艾琳 ”( Irene)在美国东部时间 27日早 7时在北卡罗来纳州登陆,已导致 10人死亡,至少超过二百万人撤离家园。 D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当前文学创作中奇怪的逆反 南帆 文学越来越简单的一个重要迹象是,一些作家如此热衷于将复杂的世界塞入喜剧结构,似乎周星驰的鬼脸足以打发生活之中的所有难题。历史的武侠化与武侠的情爱化,许多作

3、家操持这种有效的 “减法 ”对付庞杂的历史。对于 20世纪 80年代的启蒙主义文学来说,历史之诡异与复杂的人性曾经是一个扰人的重大主题。然而, 20年后,作家宁可用点穴、多角恋爱或者嬉皮笑脸解决问题,这个转折可以令人喟叹再三。 我企图指出的是,文学之中的价值判断、观念、意识、情绪 总之,文学之中的内心生活越来越简单了。没有矛盾,没有含混和犹豫,没有快感和厌恶混杂的 模糊地带,也没有激烈之后的恐惧、后悔或者怜悯。商场里的窃贼令人痛恨,然而,当窃贼被捆在柱子上遭受众人的痛殴时,会不会有心肠一软的时刻?遗憾的是,这一切不再进入文学。所有的人物内心都是一条笔直的单行道,他们旋风般地扑向情节和主题的终点

4、,兴高采烈地凯旋于大结局。这就是我们与经典作家的距离了。 对于众多遭受欺凌的底层小人物,鲁迅的内心交织了多种情结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论是祝福、孔乙己还是阿 Q 正传,悲天悯人的情怀更像是这些小说成为杰作的理由。我们记得,文学始终保持了一个同情弱者的传统。同情,关怀, 尊重,甚至在某些时刻的景仰 这就是文学的复杂。无论如何,文学必须对内心生活的空间及其复杂多变做出充分的估计。各种带有“主义 ”的大概念管辖不了一个人抽什么牌的香烟,大衣上的纽扣是什么颜色;越来越普及的科学知识管辖不了一个人的步态以及喜欢京剧还是昆剧;威严的法律也管辖不了一个人失恋的时候是大声哭泣还是拼命吃冰淇淋。总之,无数的生

5、活细节闪烁出奇特的面目,这个庞大的生活区域交付给纤细而又敏感的内心。文学负责记录内心,记录这里的潜流、回旋、聚散以及种种不明不白的波动和碎屑。 某些时候,这一切可能在历史之中汇成一个醒目 的潮汐;另一些时候,复杂的内心生活仅仅是历史边缘的回流,甚至仅仅是历史不得不偿付的代价。但是,这个区域顽固地存在,这个区域的意义只能由文学显示。 至少在今天,鹿鼎记恐怕比红楼梦更受欢迎。展颜一笑难道不比以泪洗面或者看破红尘有利身心健康吗?文学又有什么必要那么复杂呢?文学何必多事地揭开所谓的内心生活,增添各种杂音呢?文学的答复是,内心生活始终是历史的组成部分。没有进入人们内心的历史又有多少意义呢?无视复杂的价值

6、观念、意识、情绪,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或者法学家得不到历史的完整答案:,每秒运算 1000万亿次 的超级计算机亦无能为力。如果文学放弃责任,如果文学杜撰的悲欢离合仅仅是一些玩笑般的游戏,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将会留下一个无法填补的缺口。 【小题 1】经典作家在文学中所表现的复杂的内心生活有哪些表现?( 6分) 【小题 2】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6分)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要批判 “当前文学创作中奇怪的逆反 ”? 答案: 【小题 1】( 1)、表现内心的矛盾、含混和犹豫。( 2)表现多种混杂的情绪,如快感与厌恶交织在一起、激烈之后的恐惧、后悔或者怜悯。( 3)人物的内心发展是曲折的、多

7、向的,逐渐地表现情节和主题。( 4)作家对小人物怀有复杂的情感,包括同情、关怀、尊重、景仰等。( 5)充分地表现出内心的生活空间及其复杂多变。(每点 1分,答全再加 1分。) 【小题 2】( 1)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文学负责记录的内心生活,可以在生活中真实流露, 充分表露 ,表现得十分明显; 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 ( 2)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人真实的、复杂的内心生活不能完全成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 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影响对生活的感受,这种认识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这种感受是独特的。 ( 3)文学有责任来表现各种人的真实、复杂的内心生活,这是文学的特殊 功能及意义所在。 【小题 3】(

8、 1)、当前许多作家热衷于将复杂的世界塞入喜剧结构,以此来对付历史之诡异与复杂的人性。( 2分)( 2)、经典作家的作品都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 2分)( 3)内心生活始终是历史的组成部分,无视复杂的价值观念、意识、情绪,历史就没有意义。( 2分)( 4)、如果文学放弃表现人物内心复杂性这个责任,那么,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将会留下一个无法填补的缺口。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答题的核心是第二节的结尾句 “这就是我们与经典作家的距离了 ”,而前面整节文字都列举了非经典作家作品中的特点,没有 xx,没有 xx。那么在解答时,只要将这些内容反面生成就行了。 考点:考查学生筛选和分析重点信息的能

9、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有学生可能答成: 1、没有矛盾,没有含混和犹豫,没有快感和厌恶混杂的模糊地带,也没有激烈之后的恐惧、后悔或者怜悯。 2、所有的人物内心都是一条笔直的单行道,他们旋风般地扑向情节和主题的终点,兴高采烈地凯旋于大结局。 3、鲁迅的内心交织了多种情结同情,关怀,尊重,甚至在某些时刻的景仰 这就是文学的复杂。 4、文学必须对内心生活的空间及其复杂多变做出充分的估计。这些都不对。 【小题 2】试题分析:解题要 点:一、换掉代词 “这一切 ” 内心世界的潜流、回旋、聚散以及种种不明不白的波动和碎屑, “这个区域 ” 内心世界;二、换掉比喻词 “醒目的潮汐 ” 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潮流

10、, “边缘的回流 ” 无关紧要的思想动态;三、变换句式, “只能由文字显示 ”“ 文学必须记录这些内容 ”,再加以整理即可。 考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整点句子含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解题功底和清晰的解题思路。 【小题 3】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作者阐述的于 “文学 ”,尤其是 “经典作家 ”部分内容相关的文字,加以筛选就可以得出作者撰文 的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理解写作目的,分析作者的价值观。 点评:难度一般,抓住每一部分中肯定的部分文字。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走出沙漠 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

11、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 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 。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给我说

12、: “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 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 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绝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静地问道: “你们 ” “少罗嗦! ”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 “快把水壶给我们。 ”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 我不敢想像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 “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

13、继续说: “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到时 唉,听天由命吧。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 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

14、还是把水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队员郁平叫道: “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 “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地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从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 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 ”我把胸前的水壶摘

15、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 “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不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 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小题 1】 “水壶 ”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

16、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2】有人说, “肇教授 ”虽然在小说中自始至终没有正面出场,但他却是真正的主人公,你认为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 4分) 【小题 3】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设置悬念这一表达技巧,试作简要概述,并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4分) 【小 题 4】你从这篇小说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请分条概述。( 6分) 答案: 【小题 1】线索作用,用 “水壶 ”串联起明暗两条线索 (或说 “两个故事 ”),肇教授与 “我 ”的故事和 “我 ”与其他几人走出沙漠的故事由水壶关联起来; (2)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 “水壶 ”叙事,考察队员的品格由生死攸关时的一壶“水 ”得以显现; (3)制造

17、了一个意料之外的 “悬念 ”,揭开了 “水壶 ”的谜底,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真相。 【小题 2】虽然 “肇教授 ”自始至终没有正面出场,但作者却是把聚焦点一直投射在他的身上的。 肇教授的那种以已之死换来他人之生的 精神境界正是小说的主题所在。考察队在沙漠中迷路后,由于干渴难耐,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此时,肇教授首先想到的是队员, “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 ”,而自己却倒下了。 肇教授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他的强烈的责任心和聪明智慧也是小说表现的重点。考察队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在面对死亡威胁时,他想出了用装满沙子的水壶假装为一壶水的主意来

18、坚定大家的信念,让大家最终走出沙漠,从而挽救了考察队员的生命。 【小题 3】作者把肇教授的死因和把没有水的水壶传给我的情节挪移了出来 ,放到故事后面才快速补出,这就制造了情节上的空白和叙述上的悬念,使故事出现了真相突然展示的情节突变,而且造成了读者对这篇小说真相的强烈期待,并感受到肇教授身上体现出的巨大的人格力量,同时也让读者感悟到人的意志的强大力量,使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小题 4】 (1)小说故事情节启示我们: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没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走出困境。 (2)从肇教授设计安排 “一壶水 ”最后挽救了考察队员的生命这个具有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性格特点的人物

19、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伟大的一面,这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 下都需要的。 (3)从孟海的言行上,我们也看到了人性利己的一面,可以引发人们对伟大与渺小、奉献与自利的思考。 (4)从 “我 ”认真履行肇教授的重托,带领大家走向希望的言行中,我们坚信这种崇高的人类精神是永远可以发扬光大的。 【小题 1】试题分析:对于 “水壶 ”,首先它是贯穿小说始末的一个物象,因此,具有线索作用;其次,水壶是整个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整个故事就是围绕它设计和展开的;小说的最后, “水壶 ”的面纱被揭开,和开头的神秘形成强烈反差,在故事情节上是典型的 “设悬念 ”和 “揭谜底 ”式的架构;最后, “水壶 ”还是种种复杂 人性

20、的投射:在肇教授那里,它是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和智慧,在 “队员 ”那里,是危难时的个人利己主义,在我这里,则是一种坚守和责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学生中特定物体作用的辨析能力 点评:难度一般,抓住小说的核心内容分析,能答出大部分内容。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设置很好,考查学生整体体悟小说的能力。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人物、故事情节,其中人物是核心,一切的构架都必须由人物的设置来完成。就任一篇小说来说,我们判断小说的主人公的标准是看这个人物能不能集中表达作者要表达的某种价值观或者某种人生态度,社会情感。根据 这一点,我们就能推断,本文中的肇教授就是这样一个集中体现作者美丑观念,体现作者情感倾

21、向,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集合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小说主人公的能力。 点评:难度较大,但是细读文章,注意核心要件 “水壶 ”的来源,学生能分析出要点。 【小题 3】试题分析:悬念的目的和手段其实是一致的,目的是引人入胜,手段是暂时隐去,待机会成熟时呈现,更你产生恍然大悟之感。一般的小说都是这样架构的。另外,小小说要求 “杯水现波澜 ”,短短的篇幅,情节是不能大幅展开的,这也要求作者在情节设计上更加经济,更加合理。 考点:本题考查学 生对悬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点评:难度不大,学生依据文本,简析情节的顺序即可 【小题 4】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思路应该分为三点:一、故事本身的启示;二、故事中各个

22、人物所显露出的人性的启示;三、作者的价值倾向对社会的启示 考点:本题为探究开放题,但是应该结合文本,有依据,谈感悟。 点评:难度不大,分析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母小传 钟惺(明) 张母某孺人者,海虞张太学商甫祖母也,为少参某公女,生而温惠,自其在室时,已具丈夫之识。少参宦游四方,于吏事物情。有所内不得于心,而外不能决之友者,偶以试孺人。 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 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无何,少参与其配相继没。故事,卒官者,其家人憧憧一室中,往来惟箧笥、管 是问。孺人以一女儿,擗踊之余,视其周身周衣事,诚信无悔。自此至于归,皆

23、寄兄息嫂中矣。 既适淳斋公,值簪绂累叶。后子姓家众稍习于 L。孺人入门,思有以易之。谓“古仕宦家,工于善后者,使其家意愿、耆欲与凡人齐,乃 为可久。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争也。请以身先之! ”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家人见新妇贵家女简易如是, L者惭服,改心从焉。事翁妪,备思媚之谊。处先后宛若间,任必取重,受必取轻。门内门外,鱼菽祭养。淳斋公不知,以此得一意于学。既析箸,得专家政,勤约如故。操一切会计出入,目之所过,捷于楮籍;心之所识,精干握算。 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 发。 曰: “用其力,不尽其情。 ” 教其子,即商甫之父也,威慈相御, 而行学有声实,凡七

24、试不第,以毁陨。 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 。盖其喜为焚修,好施予。自其天性,至此弥笃。然骤失壮子,以孙为命,外讧内怵,终亦不能愿息,暇则灯钵归依而巳。性沉静,然一启口,足为家诫。尝语诸孙妇: “吾处先后宛若间,三十年如一日者,无他,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处世之道不出此。 ”其语不烦而确,率此类。 今年七十,神明不衰。它无所须,惟不能忘情于立言者。曰: “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聿修克念,以保世而巳。 ”斯其意可念也,传而畀藏其家。 钟子曰:予读李令伯事悲之,为其为祖母也。令伯乞身于君,而张子乞言于友。志略同耳。然令伯祖母九十矣。更 二十年,张子

25、濯鳞奋翼,于以代其父为尊养者,岂有既乎?张子者,商甫也,名国彝,今为吴中佳士云。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节 ) 注释:聿修克念,聿读 yu,助词,无意义。 臧获受成事而巳,臧获,奴婢之意。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 恨 其不男子也。恨:遗憾 B自此至于归,皆寄兄 息 嫂中矣。息 :暂住 C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 争 也。争:争辩 D斯其意可念也, 传 而畀藏其家。传:写传记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张母富于识见的一组是 (3分 ) 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 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 事翁

26、妪,备思媚之谊。 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 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 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张国彝的祖母生来就温柔贤惠,在她订婚未嫁在家时就已经懂得了侍奉丈夫之道理。 B嫁到张家以后,正值张家经历了好几代的显贵。张家的子孙很多人已经习惯 了奢侈的生活。祖母到他家后,思考来改变眼前的这种状况。 C祖母在处理同妯娌之间的关系时,承担家务劳动一定选重的,享受时一定选轻的。 D二十年后,张商甫奋起大有作为,对于以己代父奉养长辈的人来说,他的前程哪里会有止境呢?

27、【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 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 3分) (2) 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 发。 ( 3分) (3) 教其子,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1)祖母按照她的想法答对,议论事情的始终,谋划(评判)事情恰当与否,总是没有差错。) ( 2)奴婢们一切按照主人的意思办事,(不可自作主张),也就不能串通起来作弊捞好处,然而也不是单纯使用揭发的方式 ( 3)祖母教育儿子,威严和慈爱兼用,她儿子品行和学问有名有实

28、,一共七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因悲伤过度而死。 【小题 1】试题分析:争:同 “诤 ”,规劝 考点:从上下文意思看,并没有人和张孺人有言语上的争辩和交谈,所以,争辩讲不通。再根据下文张孺人的做法,推断,这里的 “争 ”应该是规劝 的意思。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实词的句中意思。答这道题时可采用代入法,并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推测。整体上,本题难度不大。恨、传等等都是书本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小题 2】试题分析: 是指她孝敬老人的行为; 是指她看破红尘的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采用排除法比较好。根据题目要求,排除不合题意的。

29、错项中的 句明显是孝敬的表现,而题干分析的是 “见识 ” 【小题 3】试题分析:丈夫之识是指男人的见识。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语境中一些特殊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假设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类题最好的方法,即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用来加深理解原文,然后再用代入法,一一与原文比照验正,就会发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对于手法的使用,同学在分析的时候,不能限于局部,要整体全面考量,瞻前顾后,反复推敲。 【小题 4】试题分析:关键点( 1)臆:心中的想法,口画:议论谋划;爽:差错;( 2)臧获:奴仆, 发:揭发; (3)相御:结合,声

30、实:名声和实际,陨:死亡,句子通顺要注意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本题要注意谦词的翻译;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尤其是句子的句式和语气,很多同学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忽略,平时练习的时候,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即可。这三道题言辞佶屈聱牙,较为难解,估计学生能答好的不多。难度很大。 【参考译文】 张母,海虞县张商甫(时为监生)的祖母。她是某参议的女儿,生来温柔贤惠,从她订婚未嫁在家时,就已经显示了男子的见识。她父亲到各地做官,对于(一些)吏事人情,有自己拿不定主 意,但对外

31、又不能和友人决断的事情,偶尔把它拿来试着(问问)她,孺人按她的想法答对,议论事情的始终,谋划事情是否得当,总没有差错。少参都为她都敞开心扉,任何事情都毫无保留,对她不是男子而甚感遗憾。没多久,少参和他妻子相继去世。按照先例,(官员)死在任上的,他的家人在家中里彷徨不定,往往只过问死者留下的箱子与钥匙(等私人物品)。孺人以一女子的身份,悲痛之余,处理给死者置办寿衣和棺材入殓之事,诚实守信,力求无憾。从那时到出嫁,都寄居在哥嫂那儿。 嫁给张淳斋后,(那时)正值张家经历了好几代的显贵,(张家)子孙家人,逐渐沿袭了奢侈的做法。孺人到张家后,就考虑用什么方法来改变这种奢侈的习性。说 “古代官宦之家,擅长

32、(谋划)一个好结果的人,都让他家人的意愿和欲望都和寻常人家一样,这才是长久之计。今天他们的心意已经骄奢,习惯了而成为本性,不可以规劝他们。请允许我带头走在他们的前面(做节俭的榜样)! ”于是就去掉了她原来的服饰,穿戴俭朴走出来,(家人)多次见了也就不觉得新奇了。家人见新妇贵家女都穿戴得如此俭朴,习惯了奢侈的人也渐渐服气了,改变了他们原来的想法跟在后面(过着节俭的生活)。她侍奉公婆,做得非常周到。在处理同妯娌之间的 关系时,承担家务一定取其重,享受时一定取其轻。家里家外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张淳斋从不过问(家事),因此能专业于学问。分家后,能够自己操持家政事务,(仍然)和往常一样勤俭节约。操持所有的

33、出入账目,眼睛看到的,比造册登记还要更快捷;心中计算的,比用计算工具更精确。奴婢们一切事情都只能依照主人的意见办事(不能自作主张),也不能串通起来作弊捞好处,但是也不单纯使用相互揭发的方式,她说:“我让她们出力,但也不让他们做绝情的事情。 ” 教育她的儿子,就是张商甫的父亲,威严慈爱并用,因而(商甫之父)品行与学问有名有实,(可惜 )一共考了七次也没有考中,因此事后过度悲伤而去世。张母看到晚年的这些悲欢离合的往事,忽然之间,不免就有了看破红尘之感,就信佛了。她喜欢烧香修行,喜欢帮助别人,这本来就是她的天性,到今日就显得更加虔诚了。然而她突然失去了年壮的儿子,把孙子作为她生命的全部。世事纷扰,自

34、己内心悲伤,最终也不能让自己的平静,闲暇时就从事烧香敬佛的活动了。她性情十分恬静,然而一开口说话,(说的话)足以成为家训。她曾经告诉各位孙媳妇说: “我处理妯娌之间的关系,三十年如一日,仅仅是在相处交往中,日久见人心,而从不说不实事求是过头话。处世 之道,不超出这些。 ”她的话不烦琐却很准确,全部是这样。 今年已经七十岁了,精神不见衰退。她没有其他需求,唯在著书立说上倾注心血。她说: “我不是为了成名,但愿文章有文采,让后世子孙明白其中的大道理呀。能想到进修自己的德行,(对得起)祖上先世,来让下一代安定罢了。 ”这种想法值得称道,写了这篇传,交给他收藏在家中。 钟子说:我读到李密的故事而深深慨

35、叹,因为(李密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的他的祖母。李密向晋武帝请求辞官奉养(祖母),而张子向朋友求得(写祖母)文章,想法大体相同。然而李密祖母九十几岁了。二十年后,张子必将奋 起大有作为,对于以己代父奉养长辈的人来说,他的前程哪里会有止境呢?张子,就是张商甫,名国彝,如今是吴地一个有声望的人。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茶陵道中 萧立之 山深迷落日,一径 无涯。 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 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 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 【注】 南宋灭亡后,诗人归隐江西老家,这首诗就写于归家途中。 竹,六十年一花,花后则枯,以为荒年之兆。 【小题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36、首联 “迷 ”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分 ) 【小题 2】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小题 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小题 1】着一 “迷 ”字,形象地写出了丛山交叠,遮天蔽日,夕照惨淡的景象,隐寓了诗人对宋朝灭亡的无比痛惜,表达了作者一种心中无主,不知身归何处的迷惘心境。 【小题 2】首联、颔联写景,近景、远景结合,画面富有层次,意象苍茫,凝重含蓄,使人顿生茫然若失的沉重感,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人民的悲惨生活。此两联写景为下半篇因景生情,表现亡国遗民无家可归的主旨作了渲染和铺垫。颈联由眼前景过渡到写心中事,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进退两难的困境。尾联总摄全诗

37、,表达诗人无处安身立命的悲怆愁苦。 【小题 3】 1.对宋朝灭亡的无比痛惜; 2.不知身归何处的迷惘; 3对国破家亡后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 4.生死两难,进退失据的无奈; 5无处安身立命的悲怆愁苦。 【小题 1】试题分析:炼字类题目属于评价诗歌 语言考点中的一个常考的知识点。它有一定的解题套路和答题规范,一般是三步走:第一步,释义 +还原句子的内容;第二步,手法分析;第三步,主要分析表达效果,包括已经营造上的作用(画面描摹上的作用)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有一些是诗眼或者词眼的,还要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本诗中的 “炼字 ”,根据注释所给的创作背景,可知,落日、家、老屋等等意象都有很强的象征含义。故

38、此,在分析情感的时候要注意其内在的深意。 考点:本题考查炼字、炼句。 点评:炼字题一般有两种,直接点出诗句中的某个字,更多的是,要同学自己根据能力,去 找出这个字。 我们在解题时关注以下几种词( 1)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 “多重含义 ”的动词,多用拟人的手法 ( 2)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 3)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 4)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炼句题要用鉴赏的形式分析其妙处及表达的思想。 【小题 2】试题分析:

39、一般的,诗歌和词的结构思路都表现为景和情的处理关系。大部分诗歌和词作采用的是先写景后抒情的办 法,当然,也有一些纯然写景,毕竟这些诗歌是少数。从情感的产生原因上看,我们也好理解,人总是要受到外界的某些刺激或者影响才能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至于写什么样的景,表什么样的情,那就看诗人、词人自己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生际遇,生活经历了。结合本诗创作的大背景,我们可以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理出构思的脉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构思的分析能力 点评:难度较大,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诗歌架构的基本认识水平和对本诗创作背景的理解程度。 【小题 3】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核心是逐句梳理分析:首联 空阔苍茫的景象 迷惘;颔联

40、 穷苦悲惨 同情;颈联 进退失所 无奈,悲凉;尾联 国破家亡 悲怆、痛心、孤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点评:从设题看,指向性很清楚,审题难度很小,分析难度大,答全得分点很难。 语言表达 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图,然后按要求答题。 【小题 1】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图画的内容 (不超过 40字 ) 。 (2分 ) 【小题 2】用一句话揭示图画的寓意 (不超过 20字 )。( 3分) ( 1) ( 2) 答案: 【小题 1】这幅图画画的是一盆花。虽然花盆已经破碎不堪,但是盆中的花还是长得很壮,开得很艳。 【小题 2】环境 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成长结果。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

41、 9月 25日,是鲁迅 130周年诞辰日。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他 600多万字的著述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家、思想家和精神启蒙者。近年来, “去鲁迅化 ”的声潮始终甚嚣尘上,从鲁迅教材 “撤退 ”,到炮轰鲁迅的 “戾气 ”,再到 “鲁迅过时了 ”的声调。这实在令人心疼! 鲁迅被脸谱化,大家都不陌生,鲁迅是战士,横眉冷对,一个都不宽恕 这是绝大多数人眼中的鲁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鲁迅被贴上了各种令人不解的标签。身为鲁迅之子的周海 婴,他更能体会到鲁迅被标签化的无奈、酸涩,甚至苦痛。其实,鲁迅是多性情的,是丰富的,这可从周海婴的记述中找到佐证。 先生曾说过, “中

42、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 ”我们现在已经在不断改革,革除体制性弊端,不断前进了。先生去世久矣,精神已经在时代的发展中体现!未来还会 对于 “去鲁迅化 ”的声潮,我们应该抱什么态度?请仔细阅读上文,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 15个字。 答案:记住鲁迅,还原鲁迅(实事求是、一分 为二),传承鲁迅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 卫风 氓) 【小题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 劝学) 【小题 3】 ,纫秋兰以为佩。(屈

43、原离骚) 【小题 4】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小题 5】位卑则足羞 , 。 (韩愈师说) 【小题 6】为山九仞, 。(尚书) 【小题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小题 8】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小题 1】夙兴夜寐 【小题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小题 3】扈江离与辟芷兮 【小题 4】渺沧海之一粟 【小题 5】官盛则近谀 【小题 6】功亏一篑 【小题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小题 8】冰泉冷涩弦凝绝 作文 请以 “审视偶像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