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 (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1672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 (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 (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 (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 (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 (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 (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生活实践既是大学生砥励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源头活水 和最终归宿。 B在县财政的资金支持和科技部门的帮助下,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这个县的荒山、荒滩已经 改头换面 ,山青水绿了。 C如果艺术创作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历史感,脱离了艺术家的独立思考,无异于 缘木求鱼 ,这种艺术创作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D要想做大事,思想就不能太保守, 守株待兔 只会让机会擦身而过,只有勇于探索,不断主动争取,成功才会属于自己。 答案: B 依次填入

2、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毫无疑问,长城是我国建筑史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项奇迹,它是我们先民的智慧,力量和决心的体现 , , , , , , , 中国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的今天,长城是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歌颂它在历史上起过如何大的作用,并得出修长城就是爱中华民族的结论却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因此将长城及其遗址保存完好,并适当作些修复,供考察研究、参观游览是完全必要的 在历史上,长 城从来不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 也是无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从爱护文物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这一角度讲,保护和维修长城的确是一种爱国行为 但是由此引申下去,把长城同中华民族联系起来

3、,把长城当作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的确,在打动人心的诸多力量中,最深刻而持久的就是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B我们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和相关法律的贯彻实施,促进社会的节能意识。增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C由于当今社会青少年正面临着因运动水平降低而带来的威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D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现代社会,诚信品性和诚信行为不仅是社会公共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石,也是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第小

4、题 3分)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齐名,素有 “四川三宝 ”、“绵竹三绝 ”之美誉,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绵竹年画内容丰富,类型多样。门画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类型。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所谓大毛,就是在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恭等武将,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二毛,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画幅稍小于前者,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贴于寝室门或灶屋门的三毛,画幅小于二毛,大多为仕女、娃娃题材,如观花美人、八宝童子等。横披是人物众多、 场面宏大的横幅画卷,如迎春图百子图等。迎春图是绵竹年画横披

5、的代表作,描绘了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展示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被专家学者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斗方多是讽喻性独幅小品,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等。其他还有中堂(如麻姑献寿)、条屏(如三国演义)、木版拓片(都是名人字画,这是全国其他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等。现在随着社会发展,艺人们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深受人们的青睐。 绵竹年画绘画性强。它既承 传了唐代手工绘制的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的技术。在绘制时,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最后完成全部靠手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

6、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做 “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 ”。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年画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 绵竹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年画艺人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草绿、金黄 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造意 与和谐。艺人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他们把多年来的配色经验,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 “深配浅、酽(浓)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 ”他们还借助同类色彩的深浅变化,来增加画面的节奏感、立体感。 绵竹年画的构图高

7、度简练,在有限的画面上较合理地使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对立统一法则,取得对称、均齐和别致的装饰意趣,构成了绵竹年画完整、饱满的艺术特色。从武将文官到仕女童子,多不设或少设背景,那画面上的白纸,不是画面的割裂而是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这种 “取一而舍万千,明 一而现千万 ”的大胆构想和处理,超越视觉范围,给人以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 最后不能不说到 “填水脚 ”,这是绵竹年画里最具特色的画法。除夕之夜,为老板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趁收拾画案的片刻工夫,利用颜料碗里的金色,把剩下的颜色填在剩纸上,匆忙赶绘出几对门神,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在画 “填水脚 ”时,艺人不受线条和颜色的约束,

8、凭真功夫一气呵成,寥寥数笔;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非高手不能为之。 “填水脚 ”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年画中的珍品,深为艺术界称道。 如果有机会到绵竹年画博物馆参观,那各个时期琳 琅满目的年画精品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小题 1】下列对 “绵竹年画的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绵竹年画的内容有文臣武将、民俗民风、历史故事、讽喻小品、名人字画等。 B绵竹年画的类型有门画、大毛、二毛、三毛、斗方、横披、中堂、木版拓片等。 C被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的迎春图场面宏大,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 D年画艺人们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又创作出了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式新年

9、画。 【小题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贴于大门之上,在整张粉笺纸上描绘的秦琼、尉迟恭等武门神和画幅稍小的文门神,属于绵竹年画中的门画。 B绵竹年画大量单纯艳丽、强烈明快的颜色与少量的复色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同时又显得适意与和谐。 C绵竹年画一般很少设背景,画面上的白纸,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内容,还给人以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 D年画艺人们技艺高超,生活清贫,在一年工作结束后,都要利用余色余纸绘制 “填水脚 ”去赚点外快。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张贴年画,是为了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以及求福、求喜、求富贵, 跟贴春联一样。 B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

10、花坞的年画,在绘制时,都要先刻成线版,然后套色制作。 C不同艺人绘制的年画和同一个艺人绘制的不同年画风格都不相同,说明绵竹年画没有艺术标准。 D艺人们画的 “填水脚 ”,如果能先勾线条,而且颜料充足,时间充裕,会显得更天真、质朴、粗犷。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大毛、二毛、三毛是门画的三种规格,不属于绵竹年画的类型 【小题 1】 A “文门神 ”贴在二门上。 B单纯艳丽、强烈明快的色彩构成强烈对比,少量的复色起协调作用,而非对比作用。 D “艺人们 ”“都要 ”有误,应是 “高手 ”“ 凭真功夫 ”而为。 【小题 1】 A说法绝对,以偏概全。张

11、贴年画还可以展示民风民俗民情等。C这些正是绵竹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 D正是因为艺人不受线条和颜色的约束,凭真功夫一气呵成,才使 “填水脚 ”显得天真、质朴、粗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忆雨僧先生 季羡林 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 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

12、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 “英国浪 漫诗人 ”、 “中西诗之比较 ”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 “诗人 ”,决不能同日

13、而语。他的 “中西诗之比较 ”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 “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作

14、客,也曾被请在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 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员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做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在十年浩动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 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

15、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 “老九 ”。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

16、。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 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不一样又不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叙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 段写雨僧先生开设 “英国浪漫诗人 ”、 “

17、中西诗之比较 ”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 “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 ”,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D文章 、 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小题 2】作者在文章第 段概述了雨僧先生 “既奇特又矛盾 ”的多方面表现,但在下文并未全都谈及,请你列举作者在回忆中描述的雨僧先生 “既奇特又矛盾 ”的具体表现?( 6

18、分) 【小题 3】在十年浩劫中,作者并未与雨僧先生见面,也 “有意不去仔细打听 ”雨僧先生的情况,可是作者却断定 “他当然不会幸免 ”,这是为什么?( 6分) 【小题 4】作者说雨僧先生是 “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 ”, 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A 3分, C 2分, D 1分。 【小题 1】奇特: 爱写旧体诗,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但讲课有时候也用英文。( 2分) 坦诚率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他不掩没学生的长处,对有才华的同事(陈寅恪)极力推荐。( 2分)矛盾:乐于和青年人交往,学生跟他开玩笑

19、,他也 “一笑置之,不以为忤 ”,经常邀学生到他的住处做客,吃饭,但讲课认真、严肃, “议论时有警策之处 ”。( 2分) 【小题 1】 十年浩劫是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 代 ”,是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时代;知识分子不但被贬低、轻视,而且还受到残酷迫害。( 3分) 作者十分了解雨僧先生的性格和人格,知道他为人耿直,特立独行,决不会投机说谎,也决不会媚俗取巧,这势必会与那个时代产生冲突,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作者能够断定。( 3分) 【小题 1】不矛盾。( 1分)因为从作者的叙述来看雨僧先生确实是 “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 ”,他的性格和人格似乎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2分)但他有独特的个

20、性;有坚定正直的操守;有自己的志趣爱好,而且造诣深厚;他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 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说他虽然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但却是 “一个真正的人 ”。( 5分) 【小题 1】 B写雨僧先生开设 “英国浪漫诗人 ”、 “中西诗之比较 ”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介绍雨僧先生的性格,乐于和青年人交往,学生跟他开玩笑,但讲课认真、严肃。 D不影响,这是侧面介绍雨僧先生的性格。 E全篇详细地错,有详有略。 【小题 1】仔细阅读第二段,我们发现作者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了雨僧先生奇特又矛盾的几个方面,答题时要分开,并举出事例。事例要从后面的文段中找,没有

21、的可不写。 【小题 1】仔细阅读第 9自然 段,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雨僧先生的经历,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的性格,一方面是社会背景。 【小题 1】这么说表面上有些矛盾,但我们要了解相对于那个动乱的社会,雨僧先生是个怪人,因他不能同流合污,也正应为如此,他才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所以不矛盾。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紫 貂 乔 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 :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据说,老辈人 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

22、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 : “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嘴里一口一口

23、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 “紫貂也疼咱母亲呢! ” 四爷说: “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捶腰,嘴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 “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

24、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热泪长叹: “仁心呢! ”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吹嘘说道: “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 “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

25、了衣衫。 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小小说精选 2011年 1月 20日) 【小题 1】下列对小说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始介绍 “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 ”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与小说结尾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这句话突出了紫貂皮的妙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紫貂也疼咱母亲呢! ”、 “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三皮与四爷的对话,不仅映衬了三皮的 “

26、孝心 ”,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D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的掏吃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E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与线索的作用,他的 “陈年老酒 ”也如同 “紫貂 ”一般,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小题 2】联系文本,回答小说为何从对 “猎貂 ”的介绍切入?( 6分) 【小题 3】小说形象鲜明,词约意丰,试举例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技巧。( 6分) 【小题 4】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 “三皮 ”,有的说是 “紫貂 ”,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AB 【小题 1】一是交代背景,为情节发展铺垫 蓄势;二是

27、借猎貂的方式和结果来塑造人物形象;三是暗示小说主题,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作者使用语言、动作、肖像、细节及环境烘托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如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此处作者用 “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 ”的动作,“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 ”的细节描写,突显了三皮的 “孝 ”,再如 “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 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把对三皮的赞赏之情浓缩在简短语句中,可谓言简意赅,含蕴丰富。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参考一:三皮为小说主人公。 从篇幅看,三皮是

28、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 从情节看,三皮的三次 “猎貂 ”就是小说的核心情节。 从主题思想看,三皮最能表现 “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 ”这一主题思想。 从手法看,紫貂着墨不多,只起到衬托三皮的作用。 参考二: “紫貂 ”是主人公。 从标题看,小说以 “紫貂 ”为题,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从情节看, “紫貂 ”贯穿小说始终,两 “救 ”一 “掏心 ”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从主题看,紫貂寄予了作者的价值倾向与感情寄托,鲜明地表达了“惩恶扬善 ”这一主题。 从手法看 ,三皮着墨虽多,只是为了衬托紫貂这一正面形象。 【小题 1】 A项 3分, B项 2分, E项 1分; C项 “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

29、了铺垫 ”错,应为与后面四爷的感叹 “仁心 ”相呼应,突出其 “善心 ”; D项 “不合情理 ”“自相矛盾 ”“败笔 ”错; E项 “四爷 ”不起线索作用。 【小题 1】开头介绍了紫貂的特性,突出了一个孝字。所以答题时要从内容上注意与人物的关系,从形式上注意其铺垫关系。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作者使用语言、动作、肖像、细节及环境烘托等方法来塑造人物。 【小题 1】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就以上任意一种观点 或其它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30、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 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 。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 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 谋赵衰等曰: “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 ”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

31、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 “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 ”齐女曰: “子一国公 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 “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

32、,重耳甚卑。成王曰: “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重耳曰: “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 ”王曰: “虽然,何以报不 ? ”重耳曰: “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 ”楚将子玉 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 ”成王曰: “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 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

33、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 :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3分) 献公使宦者履 趣杀重耳 饥而从野人乞食 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

34、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 退避三舍 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4分 )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6分

35、)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1)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 (4分 ) ( 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 ( 6分 ) 【小题 1】 穷 的释义是 处境艰难 。 【小题 1】 是别人的行为。 是自卑。排除这两项就能选出答 案:。 【小题 1】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注意关键词( 1)疾、窃、羞、句意各一分。( 2)贤、困、久、从、庸、何以各一分。 附参考译文:

36、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献公于二十一年(前 656)时,杀死了太子申生,骊姬进谗言,重耳害怕,与献公不辞而别就跑回蒲城据守。献公二十二年(前655),献公让宦者履 赶快杀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就逃到狄。 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重耳怕 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 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宦者履 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 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歇

37、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 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耳到了齐国 ,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 ,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

38、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 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 妻子说: 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 ,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 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 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 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

39、成王说: 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 重耳说: 珍禽异兽 、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 成王说: 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 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 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 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 成王说: 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 重耳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原公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公子圉妻,司空季子说: 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 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

40、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 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秦缪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这时是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在九月死去。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这时已六十二岁了,晋人大多都归向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11分) 乱 后 辛 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 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 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小

41、题 1】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喜 悲 愤 ”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这一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的解说。( 6分) 答案: 【小题 1】( 5分)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 1分)。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 “宿荒草 ”与 “动新烟 ”对仗工整,“荒 ”与 “新 ”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2分) 。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 2分)。(共 5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 【小题 1】( 6分) 开头两句写乱兵

42、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 “喜 ”; 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乌鸦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 “悲 ”; 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令人 “愤 ”。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这一联时要注意它的写作 手法。颔联写实,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战后的的荒芜,由远及近。 ”荒 “与 ”动 “二字相当传神,既写出满眼荒芜,透着一种心情。 “宿 ”与 “新 ”对比强烈,前者感叹荒芜,而后者尽管村墟寥落破败不堪,但袅袅炊烟升起,似乎看到一点生机,不仅由悲转喜。作

43、用,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切都在为抒情作准备,所以答作用时要注意关键词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 【小题 1】答此题要全面解读此诗,首句, “兵去人归 ”直接点题,表明士兵们已经撤离,老百姓从颠沛流离熟悉而陌生的家中,战乱已经结束,心情格外高兴。 颔联写实,从视觉的角度描写 战后的的荒芜,由远及近,写到炊烟,则感情由悲转喜。颈联从听觉的角度再写战乱带给来的祸害,即使卑微的田鼠、乌鸦也饥肠辘辘,何况人呢?曹操诗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乃正面描写战乱后的荒凉场面。而此二句从听觉入手,让人切实感觉到田鼠和乌鸦的饥饿哀鸣之声。一个 “似 ”让人充满联想, “人语乱 ”寥寥三个字却描

44、写出一幅人声鼎沸、群情激昂之图,让人生疑,急于想知道答案:。结果每个人都大失所望甚至愤慨不堪。 语言表达 请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对 “天然湖 ”作简要的介绍。(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 32个字)( 5分)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 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你站立高处 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

45、展如镜。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 答案:天然湖在天山高处,面积很大,湖水明净,湖面幽静,湖色多变。 把下面关于 “科学发展观 ”概述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 6分) 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答案: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2分) 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 2分)。 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 2分)(共 6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小题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

46、之一粟。 , 。 (苏轼赤壁赋 ) 【小题 2】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 灵修之浩荡兮, 。(屈原离骚) 【小题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答案: 【小题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小题 1】虽九死其犹未悔 终不察夫民心 【小题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 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 ”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 “喂!喂! ”他又叫: “你是谁? ”回声答道: “你是谁? ”他又尖声大叫: “你是蠢材! ”立刻又从山上传来 “你是蠢材 ”的回答声。孩子 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 “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 要求 :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