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人教新课标版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诞 dn生刹 sh那撕 s碎缺陷 xin B凝 nng聚依赖 li典型 xng履 l行 C求援 yun专横 hng辜 g负罪蘖 ni D仁慈 c嬴 yng得渊 yun源秩 zh序 答案: B 下列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 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
2、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答案: C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同
3、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_。 _ 。 _ 。 _ 。 _ : _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 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本 1-4段,回答小题。 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
4、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他
5、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 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 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
6、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五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 ;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 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大多数 8岁到 10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 8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 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 (或父亲 )一样东西 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 第一次从 “被人爱 ”变成 “爱别人
7、 ”,变成 “创造爱 ”。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 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 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 “我爱,因为我被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
8、你 ,而成熟的爱是 “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 ”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成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我们上面已经谈到过母爱。母爱就其本质来 说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
9、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我在这里提到的母爱或者父爱都是指 “理想典型 ”,也就是马克斯 韦伯提到了的或者荣格的方式爱孩子。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和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 )无条件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从另 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 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 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 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鉴于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
10、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小题 1】第 2段 “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中 “本来面目 ”的意思是( ) A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B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C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可感的性质、特征等。 D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 【小题 2】对 “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 ”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B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有被母亲爱的资本。 C长得可爱、孤立无援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得母爱的理由。 D母爱的无条件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缺少生活的自主性。 【小题 3】下列
11、对选文理解的句子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孩子在生长、发育后,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这就使他们能够去爱自己的母亲。 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D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 “本来面目 ”带有比喻色彩,从上下文来看,应指婴儿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 A、 B项都不完全, D项没有抓住“本来面目 ”的比喻义
12、来说。 【小题 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 “消极 ”一词的理解。它只是指母爱的无条件,孩子无需付出就能获得,而不是指 “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 ”。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推演信息的能力。 文中第二、三段说,孩子生长、发育后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又说 8岁以下的孩子还不会爱。据此可以判断。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 “超越自己 ”的追求。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即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
13、。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 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 但是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 段时,只有那
14、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 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有改【小题 1】第一
15、段 “超越自己 的追求 ”是指什么样的追求?请结合文意加以概说。 【小题 2】文章第二段在说理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加以说明。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说 “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 ”? 【小题 4】结合全文,谈谈真正的母爱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 【小题 1】母亲以创造者的姿态关怀和爱自己的孩子,从而使自己的生活产生新意义的一种追求。 【小题 1】对比论证。将真正疼爱孩子的母亲允许并希望促成孩子与自己 的分离,与那些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的失败做法相对比,从而指出母亲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 【小题 1】 “忘我无私的母爱 ”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一切,许多母亲只
16、给人一种做到的假象,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爱自己的孩子。 【小题 1】在孩子身上表现出超越自我的关怀和爱,关心孩子的成长;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在分离后还能够继续爱孩子。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主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关涉的语句有:“她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 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 ”经过整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母亲是创造者,母亲对孩子施以关怀和爱,并因此而获得生活新意义。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识和理解的能力。
17、文章为了论证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种实际存在的差异,使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将那些自私、贪婪的妇女和有能力爱的,把给看的比得更加有意义的母亲进行对比,以突出母亲的本质是促使孩子独立、成长。特别注意作者的称呼:一个称为 “母亲 ”,而另一种则称为 “妇女 ”,表达了作者对前者的肯 定和对后者的间接否定。 【小题 1】标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结合前后文的内容: “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 ”可以看出,一般的妇女在孩子还有效的时候,她们易于做到 “爱 ”的假象,但是当孩子要真正离开她的时候,她便不能继续的、持续的爱着孩子。而且,她不仅不能做到这一点,她还不能做到敞开胸怀无私地爱所有的孩子,就这两点而言, “忘我无私的母爱 ”是最困难的爱的形式。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 文章第一节论述了母爱的超越性(超越自我的关怀和爱);第二节论述了母爱的深刻性(关注孩子的成长)、无私性(付出一切);第三节论述了母爱的持续性(忍受分离,持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