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5.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1709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5.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5.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5.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5.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5.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 5.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小军非常注意用眼卫生,看书一段时间后,就向远处眺望一会。由看书转为眺望,小军的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A扩大,曲度增加 B缩小,曲度增加 C扩大,曲度减小 D缩小,曲度减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看书时书本离眼近,晶状体的曲度最大,瞳孔缩小,极目远眺,物体离眼远,晶状体的曲度最小,瞳孔括大,因此由看书转为眺望,小军的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

2、别是瞳孔扩大,晶状体曲度减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视物有近及远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化和瞳孔大小变化。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 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有错误的是( ) A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内耳 听觉神经 大脑 B外界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和玻璃体 视网膜 视觉神经 大脑 C血液 肾小球 肾小管 肾小囊 尿液 D外界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3、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 A流程图正确, B、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故 B流程图正确, C、尿的形成过程是: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 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

4、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其流程应该是:血液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尿液,故 C流程图不正确, D、反射弧的途径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故 D流程图正确。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听觉的形成过程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一、听觉的形成过程,二、视觉的形成过程,三、尿的形成过程,四、反射弧。 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物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

5、大脑 B大脑、视网膜 C视网膜、视神经 D视神经、大脑 答案: A 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选项中的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作用是折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视觉感受器,是物像的形成部位,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形成。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视觉的形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形 成过程。 人的视觉

6、形成的部位是 A晶状体 B大脑皮层 C视网膜 D视神经 答案: B 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选项中的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作用是折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视觉感受器,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形成。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视觉的形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

7、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A结构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若结构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结构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结构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答案: B 试题分析: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图示中1是角膜, 2是晶状体, 3是玻璃体, 4是视网膜,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晶状体变凸,会使物像落

8、在视网膜的前方,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晶状体 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眼球主要结构的作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需熟记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和眼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结构,功能不相似的是 A闪光灯和角膜 B胶卷和视网膜 C光圈和瞳孔 D镜头和晶状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那么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角膜是眼球外膜的前方部分,是无色透明的,

9、利于光线 进入眼球内部,照相机闪光灯的作用是提供光线。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答此题需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 A产生声波 B传递声波 C收集声波 D感受声波 答案: C 试题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耳廓、外耳道属于外耳,鼓膜和听小骨属于中耳,耳蜗和半规管属于内耳,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外耳道的作用是将声波传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传导声波,听小骨的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耳蜗的作用是感受外界刺激,将声波转换为神经冲动,半规管的作用是感受头部运动的方向。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耳的

10、基本结构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可结合耳的结构示意图掌握其结构和功能。 参照右下图分析判断: “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 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 ”结构依次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的 是耳廓,收集声波, 是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是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是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是鼓室, 是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这就使鼓室内空气和大气相通,因而通过咽鼓管,可以平衡鼓室内空气和大气压之间有可能出现的压力差,这对于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有重要意

11、义, 是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所以本题答案:为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听觉的形成过程,耳的基本 结构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稍有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一、学会识图;二、耳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三、听觉的形成。 在右图耳的结构中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的是 A 听小骨 B 听小骨 C 鼓膜 D 鼓膜 答案: D 试题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12、,就形成了听觉,所以此题答案:为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听觉的形成过程。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防止听小骨和听觉中枢受损 答案: A 试题分析: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13、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耳的卫生保健。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这样保护鼓膜的原因。 近几年来近视成为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 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眼球内发生的变化是 A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远眺的过程可以使睫状体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得到回复,即:由大变小, A、远眺的时候

14、,由远及近,睫状体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故符合题意, B、睫状体的变化是对的,但晶状体的变化不正确,故不合题意, C、睫状肌如果变为收缩,晶状 体的曲度也会变大,眼睛就得不到休息了,故不合题意, D、睫状体的变化应该是由收缩变为舒张,故不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近视的形成原因。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答此题要了解近视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睫状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导致晶状体曲度变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列有利于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A躺卧看书 B乘车看书 C直射强光下看书 D坚持做眼保健操 答案: D 试题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

15、个一,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 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 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 总之,读书写字时的距离对近视眼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应当引起青少年的广泛注意, 1、切忌 “目不转睛 ”,自行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

16、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如何预防近视。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预防近视的 “三要、五不看、三个一 ”。 人的视觉是在哪个部位形成的 A晶状体 B玻璃体 C视网膜 D大脑的某区域 答案: D 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 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选项中的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作用是折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视

17、觉感受器,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形成。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视觉的形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近几年来近视成为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眼球内发生的变化是 A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远眺的过程可以使睫状体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得到回复,即:由大变小, A、远眺的时候,由远及近,睫状体由收缩变为舒张,晶

18、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故符合题意, B、睫状体的变化是对的,但晶状体的变化不正确,故不合题意, C、睫状肌如果变为收缩,晶状体的曲度也会变大,眼睛就得不到休息了,故不合题意, D、睫状体的变化应该是由收缩变为舒张,故不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近视的形成原因。 点评:此题较 新颖,解答此题要了解近视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睫状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导致晶状体曲度变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迅速张开口或者用手掩耳,这样做的好处是 A防止声音入耳 B使鼓膜内侧气压大于鼓膜外侧气压 C防止灰尘入耳 D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听到巨

19、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耳的卫生保健。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这样保护鼓膜的原因。 综合题 右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 ,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填数字代号) ( 2)如果某人标号 所示部

20、分受损,则 (能,不能)产生听觉。 (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 (填数字)张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 4)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姿态优美。这与图中数字 所示结构的调节有关。 答案:( 1) ; ( 2)不能 ( 3) ( 4) 试题分析:从图可以看出: 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是脑干, 是小脑, 是听神经, 是耳 蜗, 是咽鼓管, 是听小骨, 是鼓膜, ( 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 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 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

21、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 2)若 听神经受损,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不能形成听觉, ( 3)中耳与咽相连的结构是 咽鼓管,当吞咽食物和咀嚼食物时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所以它有调节鼓室内气压,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的作用, ( 4)在人体的 神经系统中,小 脑能够维持人体躯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一、学会识图,二、听觉的形成过程,三、小脑的功能。 据调查统计,山东省初中学生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检出率为 62,比全国高出 20多个百分

22、点。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下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通常被称为 “黑眼珠 ”的结构是【 】 。 ( 2)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 】 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 原状,甚至眼球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 】 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佩戴装有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答案:( 1)【 3】虹膜 ( 2)【 2】晶状体 【 6】视网膜 凹透 试题分析:眼球的结构:眼球壁包括:最外层前面是 1角膜无色透明,后面是4白色的巩膜,中间一层前面是 3虹膜,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内层是

23、6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形成物像,前面没有,内容物从前往后有房水、 2晶状体,两面凸的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 视网膜上、 7玻璃体最大,也有折射作用, ( 1)中国人的 3虹膜通常成黑色,被称为 “黑眼珠 ”,可以控制瞳孔的大小, ( 2)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导致 2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

24、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虹膜、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 请根据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如果把人的眼球比作照相机,那么装入的底片相当于图中的 5 。 ( 2)当你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门口后,眼球中变化最大的结构是 1 。 ( 3)请用序号表示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在眼球内形成物像时依次经过的结构: 。 答案:( 1)视网膜 ( 2)瞳孔 ( 3) 21345 试题分析

25、: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图示中各结构的名称是: 1是瞳孔, 2是角膜, 3是晶状体, 4是玻璃体, 5是视网膜,6是脉络膜, 7视神经, ( 1)如果把人的眼球比作照相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底片, ( 2)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 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

26、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电影院里光线很暗,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当从电影院里走出后,外界光线强,瞳孔要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因此变化最大的结构是瞳孔, (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 中枢,就形成视觉,即图示中的: 21345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眼前的结构和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