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文学类类文本阅读 34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 A从托举女童的 “最美路人 ”到拾金不昧的 “最美的哥 ”,从救学生的 “最美教师 ”到救患者的 “最美医生 ”,无不彰显着 从善如流 的道德风尚。 B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的治国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 临渊羡鱼 、夸夸其谈的工作作风必须改变。 C当乌坎村吸引了大批境外记者的关注时,山西的干部必然也能 感同身受 到国际国内问题互联的复杂,从而更加谨慎地对待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D虽然如今人们不再击筑,筑声也在历史的深处缥缈
2、难闻,但其精魂却在大地上沉淀下来,一有合适的机缘,那正义的筑声又如 阳春白雪 般飘荡了。 答案: B 试题分析: B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 A.从善如流: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顺畅自然。属望文生义。 C.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一般不带宾语,而此句带宾语,不合语法规范。 D.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 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有难度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而 “击筑 ”属于俗乐。而且本词一般不作状语。 请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填入文段中的横线处。 (填序号即可 )(2 分 )
3、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_,一连好几天, 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的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 在咫尺的美 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答案: 试题分析: 的句意相同,但 是个倒装句,意在强调我的愧疚心情,更符合上下文语境。 的选择,主要考虑与后文的语气连贯性,由于 能与后文的 “望它们 ”形成顶真结构,语气更连贯,故选 。 下列各项中对作
4、品故事情节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两项是 (5分 )( ) A樊城被曹操包围,张飞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就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自己的就乘坐派出的船到对岸。 (三国演义 ) B丝织厂的女工们闹起了罢工,吴荪甫气急败坏,他降了怯懦的老账房莫干丞的职,起用年轻人屠维岳。 (子夜 ) C高老太爷死后,以陈姨太为首的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 “血光之灾 ”,强迫瑞珏到城外分娩。觉新明白这些都是鬼话。 (家 ) D在一个秋夜,涅赫留朵夫坐在车厢里玩牌、谈笑,而玛丝洛娃跟着火车奔跑、呼喊,她的呼喊始终得不到回应。 (复活 ) E欧也妮把私房钱全部送给查理,她的母亲发现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欧也妮
5、没火取暖,只靠面包和清水度日。 (欧也妮 葛朗台 ) 答案: AE(答对一项得 3分,两项得 5分 ) 试题分析: A不是 “张飞 ”,而是 “诸葛亮 ”。 E.不是 “母亲 ”,而是 “父亲 ”。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冬天里的一团火 谢宗玉 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抽空去后山一趟,赶在风雪来临之前,烧一窑炭回家。上好的木炭被父亲送到集市换一些冬季必需品,稍次的木炭就存放在自家的楼板上。做完这一切, 风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摇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踢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风雪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撞进家门。 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
6、“风也被冻哭了呢! ” 早晨起来,父亲已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团锣木炭火。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我再不用去拾那拾不完的柴禾,再不用去扯那扯不完的猪草,父母手中也没了那些耕耙播割之类的活计,连小妹也用不着一个人伏在田垄上跟昆虫小蚁说话了。一家人团团围在一堆炭火旁,四双眼睛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父亲的后脑勺居然稀稀拉拉有了些白发,而小妹剁猪草时左手的中指添了一道小小的疤痕。 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 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
7、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一样互相抓挠不休。炭火很快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 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把枯涩的村庄变得丰润。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 壳,还以花蕾般稚嫩的纯真,让再傻再痴的孩子也变得冰雪聪明。冰雪是另一种形式的炭火,在烤红孩子们双颊的同时还点燃了他们对美好日子的憧憬。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
8、团寒气闯进家里,坐下来,脱掉鞋子,把双脚揣进父母怀中。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就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家的中心,是在爱的中心,是在幸福的中心。 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 木炭火烤焦了苦寒的岁月,木炭火煨软了坚硬 的辛酸,木炭火烘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种种幻想,木炭火用红光篡改了我们对苍白往事的记忆。 而遗忘和幻想正是农人过日子的两大支柱。 冬夜漫长,有火则短。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思维渐渐断散,睡意这时从深海处泅上来,将一切漫淹。最
9、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 “唔 ”的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母亲低头见团锣里自燃的炭火已蒙上了一层灰垢,就用火针拨了拨 ,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火。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种方式。 楼上的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小妹是最后一
10、个走出家门的。那天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 “哟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怎不叫我早点出来?! ” 也许是吧,花朵是绿色生命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 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选自光明日报 2013年 2月 8日,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两项是 (5分 )( ) A文章第 段说,在漫长的冬季之前,全家人 “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 ”,彼此 “甚至有些生疏 ”,表现了处于农村的一家人为生活而奔波的忙碌和辛劳。 B文章描写小妹的细节只有寥寥几笔,但这几处细节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性格
11、特征,生动表现了小妹的天真活泼和顽皮可爱。 C文章洋溢着对母亲的爱与感激:母亲干活时 “飞针扬线 ”“从容雅致 ”, 动作熟练还富有美感;虽然只掌握一点民间典故,但还是尽其所能地为孩子讲故事。 D炭火是冬天里的一团火,是文章的重点描写和抒情的对象;文章结尾让 “一团火 ”以另一种形式在春天继续 “燃烧 ”,使 “火 ”的意象得到了拓展和升华。 E作品叙写的时间从秋天到春天,从早晨到晚上,活动的地点以家人生活的房子为主,油画般地展现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和睦温馨、无忧无虑、幸福美满。 【小题 2】请分析第 段中的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4分 ) 答:_ _ _ _ _ 【小题 3】文章第 段
12、中的画线句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6分 ) 答:_ _ _ _ _ 答 案: 【小题 1】 CE(答对一项得 3分,两项得 5分 ) 【小题 2】作者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雪的威猛和凶狠, (1分 )为下文写冬天里的炭火的作用做铺垫; (2分 )用天气的严寒衬托出炭火的温暖以及炭火中体现出的亲情。 (1分 ) 【小题 3】这一段排比的语句强调木炭火在我们一家生活中的意义:木炭火帮助我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祛除了痛苦,让我们体验到农忙时无法得到的温暖与亲情;在炭火的映照下,甚至一些心酸的往事也变成了难忘的生活馈赠;同时木炭火也给家庭带来了生活的信心,使家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13、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 试题分析: 【小题 1】 C “只掌握一点民间典故 ”错,原文是 “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 ”,可见不是 “掌握一点 ”。 E.“无忧无虑 ”错,全文表现了农村的贫穷和生计的艰难,不能说是 “无忧无虑 ”。 试题分析: 【小题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结构思路的理解,题干中虽然还提出了对画线句语言特点的分析要求,但事实上,要分析作用,就必然要涉及画线句使用的手法和含义,并且须将手法和含义作为作用的理由,两者密不可分。题干用 “语言特点 ”来设问,反而会干扰答题思维。散文中,某一语句的作用往往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内容主题上的作用,本题中,主要
14、指的是风雪反衬出的温暖和亲情;二是结构上的作用,从画线句所处的位置看,主要是指其引出下文的作用。 试题分析: 【小题 3】分析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一方面可以用还原法,表达出句子的本义;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文章的主题,归纳出语句的言外之意。本题中, “木炭火 ”既是实指,也有象征意义,象征着贫寒家庭中的亲情和关爱,因此,文中的画线句既强调了木炭火在生活中的意义,也应当表达出作者对于亲情、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参考答案:只答出了画线句的本义,没有回答这些语句所表达的主题和作者情感,考生答题 时可以自行补充。 语言表达 下面这段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 正义是
15、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 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而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 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更需要法律约束。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_, 修改为:_ _。 答案: 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 试题分析:第 句存在语序不当的毛病,在 “不仅 而且 ” 引导的复句中,“法律约束 ”是 “捍卫正义 ”最基本的手段,应放在前,而 “社会成员参与 ”则是 “捍卫正义 ”的更高要求,应放在后。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 近年来,广东许多学校陆续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授课的内容不仅有写遗书、立遗嘱、撰
16、墓志铭, 还要学生到殡仪馆、敬老院、临终关怀病区等场所去实地感知、考察、了解死亡面貌。 对于学校 “开设死亡教育课程 ”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 答:_ _ _ _ _ 答案:示例:我认为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很有必要。开设这一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知道怎样尊重和珍 惜生命,从而树立正确、健康的死亡观。同时,这一做法还可以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为正确面对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并有可能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动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试题分析:题目对于评论对象的要求很明确,观点不难确定。考生答题时,应抓住 “学校 ”“课程 ”这两个关键词,无论赞同或反对,理由都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死亡教育课程的内容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不能把评论重点偷换到 “死亡 ”“生命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