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本阅读练习卷与答案24(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1880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本阅读练习卷与答案24(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本阅读练习卷与答案24(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本阅读练习卷与答案24(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本阅读练习卷与答案24(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本阅读练习卷与答案24(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本阅读练习卷与答案 24(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尺牍 插座 攻城掠地 湮没无闻 B喋血文身披沙拣金形迹可疑 C影碟膨胀胸无城府锐不可挡 D马甲版画欢呼鹊跃拾人牙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掠 ”应为 “略 ”; C.“挡 ”应为 “当 ”; D. “鹊 ”应为 “雀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蔡明上了 2013年春晚,当被问到 “你会放弃它吗? ”蔡明连说不一定。她透露蛇年春晚准备了四个小品,只有想跳就跳勉强过关,其余三个则 差强人意 ,被直接毙掉。 B近日,上海黄浦江水面出现

2、2000多头死猪。事情发生后,供水企业加强了水质监测。人们在关心水质污染的同时,也已经开始调查这起事件的 始作俑者 。 C两会成为思想碰撞的平台:既有领导干部们高屋建瓴的深谋远虑,也有来自最基层的代表委员的心声;既有专家学者的权威观点,也有平头百姓的 一得之见 。 D在今年 “两会 ”的讨论会上,一位农民代表 “抢 ”到了会议的最后一个发言机会。因为他要代表农民说几句话,这是他 处心积虑 准备的建议,怎么舍得放弃不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合语境。 C项,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不能作为第三者的陈述。 D项,处心积虑:千

3、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追求真理的人,必定像郑板桥竹石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竹子一样,矢 志不渝,不屈不挠。 B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室内卫生:保持地面、家具及墙壁干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换气 1 2次,每次至少 30分钟。 C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不阅读便不能长精神。 D专案组已查实,翟振锋一家曾拥有的 31处房产 (含 2处在老家新密市的自建房,无房产证 )已出售 7套,现有 24套,无一

4、套是经济适用房。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第一个句号应在引号内; B.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C.问号应改为句号。 现 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唐诗里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以诗仙李白为例子。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李白一生,集侠客、仙道、流浪汉、酒徒、书生、诗人于一身,超量付出了才与气。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

5、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 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上,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束的一个典型。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地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 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总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 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

6、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的诗人。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佛骨,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后不屈身降志。白居易的最亮点是领导了新乐府运动,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让诗歌文学产生了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李商隐与杜牧都是才华盖世的士人。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所以我们可以说,唐 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 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等,都反映了诗人不负

7、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吧?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让尽才的生命精神突显出来了。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 【小题 1】下列有关文中 “尽才尽气 ”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所谓 “尽才尽气 ”,就是超量地付出才与气,也就是追求现代人所说的绝对自由。 B李白的消极自由包括他的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

8、束,不能算作尽才尽气的表现。 C无论是初盛唐的诗歌,还是中晚唐的诗歌,都表现出了 “尽才尽气 ”的生命精神。 D唐诗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小题 2】下列理解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 ) A唐代第一流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第二流的诗人是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人。 B韩愈 “谏佛骨 ”,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白居易领导新乐府运动,这些活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 C与韩柳、白居易相比,李商隐和杜牧的才华受到压抑,一生中没有 “亮点 ”,他们并没有 “尽才 ”。 D盛唐诗人活得 “尽气 ”,而晚唐就有点气脉衰败,但晚唐诗人还是突

9、显了 “尽才 ”的生命精神。 【小题 3】结合文章和自身,简要谈谈在现代社会该如何 “尽才尽气 ”。 (5分 ) 答:_ _ _ _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所谓 “尽才尽气 ”,就是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与气,就是要自尊自爱,追求自由,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 现代社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善待自己,勤奋苦练,高扬人性美好,活出精彩,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准确理解 “尽才尽气 ”的内涵 2分,结合自我、社会谈如何 “尽才尽气 ”3 分 ) 试题分析: 【小题 1】 A “尽才尽气 ”并不要求 “超量地付出才与气 ”。文中说 “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

10、自由 ”,并不是意味着 “尽才尽气 ”就是 “追求现代人所说的绝对自由 ”。 B.根据文意,消极自由也是尽才尽气的一种表现。 C.说法不准确。初唐诗歌表现了尽气的生命精神,晚唐诗歌表现了尽才的生命精神,盛唐诗歌表现了尽才尽气的生命精神。 试题分析: 【小题 2】 A唐代第一流的诗人不仅指李白和杜甫,也包括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和杜牧等 “第二线的大诗人 ”。 B.韩愈 “谏佛骨 ”,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这两件事与后世中国文学没多大关系。 C.李商隐和杜牧一生中似乎没什么 “亮点 ”,但他们用 “美丽的诗歌 ”证明了 “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他们的才智在诗歌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也可称得

11、上是 “尽才 ”。 试题分 析: 【小题 3】略 语言表达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5分 ) 中国式过马路 【小题 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 (2分 ) 答:_ _ _ _ 【小题 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35个字。 (3分 ) 答:_ _ _ _ _ 答案: 【小题 1】示例:可以集体违规,因为法不责众。 (2分 ) 【小题 2】示例:红灯停,绿灯走,安全意识定要有;你一言,我一行,规则底线要紧守。 (内容符合要求, 2分;修辞手法, 1分。超过字数扣 1分。内容要求: 针对漫画中的现象; 劝诫闯红灯者 ) 试题分析:

12、(1)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中的语言信息,不难概括出社会心理,答案:符合漫画内容即可。 (2)除了观点明确外还要注意语 言形式的选择。 日前,武汉市某中学进行月考后,各班级陆续召开家长会,反馈学生的月考成绩。会前,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下了 “不好好学习的两种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 ”。 请你以微博的方式对班主任写的 “话 ”进行评价,不超过 50字。 (4分 ) 答:_ _ _ _ _ _ 答案:示例一: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种,对成功的评价也不仅仅是穿高档货,班主任的说法未免目光短浅,有些急功近利。示例二:教师的用心可以理解;但最好还是选择充满创意和幽默感的话语,放松学生心情。 (答案: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对班主任写在黑板上的话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既要理解老师的心情,也要看到其偏颇之处,然后自然连贯得体地表达出来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