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1948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犯点错误在所难免, 不足为训 ,重要的是承认并改正错误。 B对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连篇累牍 的报道,使广大读者看到了希望,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C古今中外,仅凭优越的先天条件,不下苦功而终成大事者 寥若晨星 ,相反,以勤补拙而获得成功的却大有人在。 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 安土重迁 ,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词语的能力。 A不足为训,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与句中 “犯

2、点错误在所难免 ”不合,选项望文生义; B “连篇累牍 ”有贬义,与句中 “十大杰出青年 ”感情色彩不合; C “安土重迁 ”,指在一地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与句中 “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不合。故选 C。寥若晨星,寥,稀疏,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在北 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在遮天蔽日的山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出没其间。 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

3、斯河的草原和森林带。 各类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语句排序遵循一个逻辑原则,即是 “先言其物而后可言也 ”。综观所给的文句,句 是具有根据性的句子,也是下文叙述的方向。按照合理的顺序,下面的内容应该先叙述 “草原带 ”,再叙述 “森林带 ”。句 是写草原上的情景,而 是写与森林有关的内容。故选 D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梦赋予了当代青年新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 B普京表示,俄中关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成果显著。俄方希望充分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有力推进重大项目合作。 C在近代史领域,对于战争这一部分,应该由亚洲各国共同研究,这一战争如果放在宏观的角度看,那么日本的侵略行为就显而易见了。 D此次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的首届 “中国谜语大会 ”,选拔产生 10支参赛队共 30名中学生亮相屏幕,竞技比拼。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语病题一要注意语感,二要注意压缩句子

5、,三要注意典型语病题的特征。 A “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 ”三者语序不当 ,并列词语注意词语之间的逻辑顺序, “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 ”应为 “寄托者、助跑者和实现者 ”。 B “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中动宾搭配不当, “发挥 ”和 “机制 ”搭配不当,应为 “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作用 ”; C语序不当,前后的主语不一致,第一个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之前, “ 这一战争 ”与 “如果 ”互换在 “这 ”前加一个 “把 ”字。故答案:选 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9分,每小题 3分)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

6、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以中华民族主 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 首先要懂得 “文化 ”是什么。文化的本质是 “人化和化人 ”,即 “使人之为人 ”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的凝结,是民族主体生命历史的积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这是一切民族文化的 “共色 ”;而一种民族文化的 “特色 ”,

7、也是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来自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其 “特色 ”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因为它代表着民族的现实的、具体的个性。 一般说来,并非所有特色都一定是优点和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却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因为, “我的文化就是我本身 ” 民族与民族文化存亡与共,荣辱相依。除非民族本身改变,或被消灭和取代了,否则这种联系是不会让位于其他文化的。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说 “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 ”了。 可见,

8、文化上的所谓 “特色 ”和 “优势 ”,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其实却是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 这样说是否抹煞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分 不是的。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讨论了很久,结论是:所谓民族文化的优劣或先进与落后之分,只应以民族主体自己的生存发展为尺度,看其是否能够为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能用一个民族的尺度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区分文化的 “优势 ”与

9、 “强势 ”两个概念: “优势 ”是指主体自身的条件, “强势 ”则指 对其他主体的态度。人类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文化 “强势 ”,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标的。从长远看来,这种 “强势 ”所代表的未必是某种先进文化的 “优质 ”成份,相反倒常常是人类文化中的 “劣质 ”成份。这一点正在为今天的人类所觉悟。 总之,离开了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就不能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是我们在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都不能忽视的。 【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凝聚和维系着中华民族

10、 的精神生命和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 B民族文化既有 “共色 ”,也有 特色 ”, “共色 ”表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 “特色 ”则表现为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 C文化的本质是 “人化和化人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凝结着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积淀着这个民族主体生命的历史。 D民族文化的 “特色 ”,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它代表着民族的个性,因此,它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 【小题 2】下列理解 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

11、特色就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这种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B民族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可谓存亡与共,荣辱相依。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 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 C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虽然看上去似乎是通过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D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因此,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2、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这和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观点并不矛盾。 B判定民族文化的优劣,只应看其能否为民族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是用一个民族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C文化的优势与强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强势并不代表其文化优势,因为帝国 主义等的文化强势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的。 D要从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的视角来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应重视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13、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分析: B项后半句 “特色 则表现为每 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 ”不对,文中原句是 “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 ”,可见不是表现,而是打比方而已。故选 B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辨析能力。首先要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然后将选项与之比较。 D项 “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 ”错误,文中第四段说 “所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

14、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 ”,可见文中所说是 “一般说来 ”,而选项说 “都具有 ”,太过绝对,缺少限定语 “一般来说 ”。 故选 D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C项 “文化强势并不代表其文化优势,因为帝国主义等的文化强势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的 ”这句话中的因果关系不对,文中的原句说 “人类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文化 “强势 ”,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

15、权利为目标的 ”,由此可见,帝国主义是举例说明而已,只是前面内容的一 个体现,并非原因。故选 C项。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冰湖 陈彦斌 ( 1) “爹,遛网吧? ”儿子猫腰拎起漂浮的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来: “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 ” ( 2) “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 ”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 3)绷得紧紧的网犁着湖面吱吱地响。一串气泡过后,一个阴影从湖底浮上来。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

16、起抄到 船上。 ( 4) “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 ”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来,扔进舱里。 ( 5) “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 ”他看着儿子说。 ( 6) “不! ”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 “我和你一起打鱼。 ” ( 7) “我揍你 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 ( 8)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来。乌云越集越密,阴沉沉地徐徐往这面移过来,他才觉出不妙,忙招呼儿子起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刚把渔网起完拽到船上,划出还没有一里地远,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下沉,很快就覆盖住了整个天空,纷纷扬扬的大雪随着飘 下来,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 9)翻起

17、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刚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 10)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船被风刮得一个劲儿往后退,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都是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怕大浪把船掀翻了,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一直往东南方向漂去 ( 11)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18、 ( 12)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蔓延过来,眼睁睁地看着涌动着的浪,几乎在瞬间就凝固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来,拿起另一只桨朝冰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 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 “沙沙 ”响。 ( 13)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 “扑通 ”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管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

19、下去。 ( 14)中午的时候,他终于看见有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 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 15) “咔嚓 ”一声,桨断了。胳膊粗的船桨斜着劈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 ( 16) “他妈的! ”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看,隐隐约约看得出那片深黑颜

20、色的柳树林,而他家住的村子就在那片树林的后面。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 “咔嚓 ”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掉进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 湖岸的方向扑去。 ( 17) “爹,你怎么啦? ”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在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 “爹,你上来,上来呀,爹! ” ( 18) “放开手,爹 爹送你 回去 上学! ”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 ( 19)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他

21、的身上,儿子也哆嗦起来。可他还是用力地向爹点点头。 ( 20)湖岸那边有船过了,爹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 起来,只有露在外面的左手更紧地抠住船帮,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第( 8)段中有关天空、湖面的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生动,暗示了暴风雪即将来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故事创设了背景。 B小说的主人公为父子俩,小说描写了父子俩在湖上与暴风雪及湖冰搏斗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紧张,人物形象典型鲜活,个性鲜明。 C小说中父亲的语言内涵极为丰富,如第( 16)段中父

22、亲骂人的语言 “他妈的! ”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暗示了其身份及文化程度。 D小说详略安排独具匠心,父子俩奋力划船回去、与风雪搏斗的过程写得很简略,父亲一人压碎冰面,奋力拖船的过程写得极为详细,这更能突显父亲的形象。 E小说第( 19)段中 “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 ”“儿子也哆嗦起来 ”,“哆嗦 ”这一细节描写暗示环境寒冷,表现了父亲筋疲力尽,濒临死亡。 【小题 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6分) 【小题 3】小说的最后一段对表现父亲形象有何作用?作者没有明确交待出父子俩是否获救,这样结尾有 什么艺术效果?( 6分) 【小题 4】弗罗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说: “母爱是无

23、条件的爱,父爱是有条件的爱。 ”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 8分) 答案:【小题 1】 B E 【小题 2】 上午,父子俩起网收鱼; 下午,暴风雪即将来临,父子回划渔船; 第二天,天快亮时,湖面封冻,父子砸冰前行; 中午,父亲砸冰压冰拖行渔船; 看到获救的希望。(第 点 2分,其它每点 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3】表现出父亲的坚毅顽强,( 2分)突出伟大的父爱。( 1分)小说结尾,作者没有明确交待故事的最后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 空间,( 1分)激发读者的思考,( 1分)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4】 父爱与母爱一样是无条件的(或爱子女是父亲的

24、义务)。( 2分)小说中的父子遇到暴风雪,湖面封冻,父亲不惧严寒,下到冰封的湖中,用自己的身体压碎湖冰拖船前行,用自己的生命和意志,将儿子送上岸去,父亲将生的希望全部给予了儿子。( 2分) 教导子女是父亲的责任,( 2分)小说中的父亲要儿子打完这次鱼,回去上学;到最后还不忘 “爹送你回去上学 ”,至死都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责任。(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小说的情节和手 法。 B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因为小说的主旨就是凸显父爱的伟大;文章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式来塑造父亲的形象; E “儿子也哆嗦起来 ”并不暗示环境寒冷,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担心,害怕父亲死亡。 考点:分析作

25、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题干要求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学生首先要知道概括的模式: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依据这样的模式,根据时间的推移把小说的几个部分概括出来即可。要采取主谓式。每个片 段中的人物都是父子俩,所以学生只要找到他们做何事就可以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情节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二是结构上的作用(要结合所在的位置考虑)。本题是最后一段

26、“爹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只有露在外面的左手更紧地抠住船帮,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通过动作描写体现出父亲的顽强和坚持,而这顽强和坚持中体现出的是对孩子的爱。小说的结尾没有没有明确 “父子俩是否获救 ”,这样的结尾属于戛然而止 的结尾,其妙处就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父爱的理解。题干中说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 ”,可见主要应该是从文中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文中的父亲时刻惦记着让孩子去读书,遇到危险之时父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孩子开辟了一条生之路。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

27、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 19分) 冯唐者,其大父 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 “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 ”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 “吾居代时,吾尚食监 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 ”唐对曰: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上曰: “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 善 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

28、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 让 曰: “公奈何 众辱我,独无闲处乎? ”唐谢曰: “鄙人不知忌讳。 ”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 ,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唐对曰: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 阃 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 责 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 兵破士北

29、,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 坐 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文帝说。 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节选自史记 冯唐列传 注 大父:祖父。 尚食监:官名。 朝毵(

30、 sn):地名。 阃( kn):国门。 尺籍伍符:军中条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臣父故为代相, 善 赵将李齐 善:与 交好 B良久,召唐 让 曰让:谦让 C委任而 责 成功责:要求 D且云中守魏尚 坐 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因犯下 罪 【小题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唐敢于进谏的一项是 ( )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鄙人不知忌讳。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 不正确

31、 的一项是 ( ) A冯唐向文帝介绍、评价了李齐、李牧、廉颇、魏尚等大将,并告诉文帝,前人遣将的经验是,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赏赐之事由将军来主断,朝廷吕从中干扰。 B魏尚把军中交易市场获得的税收全部拿来犒赏将士,他也出于私心聚敛钱财,每五天杀一头牛大宴宾客。加上后来他又虚报战功 ,因此被削去爵位,判了刑。 C冯唐告诉文帝,边关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不知道 “尺籍 ”“伍符 ”这些军中法令,而且他们整天奋力作战,不要因为他们在向衙门报功时,有些不符实情,就重罚他们。 D当文帝在冯唐面前慨叹当朝没有像廉颇、李牧那样的良将时,冯唐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并未加罪冯唐;在国事紧急时,他又听取冯唐的意

32、见,改正错误。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5分) ( 2)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5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1)因此打仗失败士兵败逃,被秦国俘虏并消灭。 ( 2)当天派冯唐拿着令节赦免魏尚,再让他作云中太守。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10分) 过野人家有感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 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 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 本诗于淳

33、熙三年( 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 臼:舂米的器具。 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 ,也叫蚕簸。 【小题 1】这首诗一二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场景?试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2】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答案:【小题 1】 选取 “井臼 ”“荆扉 ”“隔篱犬吠 ”“蚕饥待叶 ”等乡野人家特有的意象( 2分),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祥和的村野农家生活场景。( 2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2】表达了诗人遭贬后归耕田园(或归隐)的愿望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 2分)颈联中诗人因看透了

34、世态而想归去万里故乡躬耕;( 2分)尾联借诸葛亮隐居南阳的典故,表达了英雄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而归耕的无奈与愤懑。( 2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答题的模式为:先摘抄诗句中的意象,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概括画面,最后体现情感。本题给出的目标是 “一、二两联 ”“怎样的农家生活场景 ”,根据提示找到句子,然后到句中找意象, “井臼 ”“荆扉 ”“隔篱犬吠 ”“蚕饥待叶 ”这些意象是农家特有的景;这些景合到一处,就描绘出了农家的生活画面,此时要用双音节的词语概括,比如 “静谧悠闲 ”“恬静幽美 ”等等类似的词语。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

35、级为鉴赏评价 D。 【小 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感,而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模式如下:借助 ,表达了因 而 的感情。此处一定要答出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题干中问的是最后两联,但答题时也要关注全诗。颈联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因看熟了世态而归去万里家山者,有张翰,有陶渊明,但陆游真能看透吗?尾联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以诸葛亮之隐居南阳自比,可见其仍是痴心不改给自己奋起隆中留有希望。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36、王老师刚退休,就收到张伟的来信。信写得有真情实意,但在表达上有一些不得体的毛病。下面是信中的一段,请把三处毛病找出来并加以修改。(共6分,每空 1分) 老师,此时此刻,多少往事历历在目。课堂上你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提供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您离我而去,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发奋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 1) 应改为 ( 2) 应改为 ( 3) 应改为 答案:( 1)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 2)离我而去 退休在家 ( 3)音容宛在 形象平凡而高大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考生交际用语的考查,主要考查说话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说话

37、符合特定的场合,符合人物的身份。 “无所不至 ”明褒实贬,而语段说的是 “您精心呵护 ”,与语境不合,语段要表达的是对学生的关心非常细致周到; “离我而去 ”会令人想到去世,容易产生歧义; “音容宛在 ”用于逝者, “宛 ”是 “宛如、好象 ”的意思。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不超过 50字)( 6分)答案:听说是前 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3句各 2分,共 6分。) 试题分析:此题是图文转换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的构成,然后再看组成部分

38、之间的关系。本图的对象是 “听说读写 ”,关系有两大方面,一是上面的 “前提和基础 ”,一是下面的 “接受和发表 ”。注意抓住几者之间的关系来表述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名句默写。(共 6分,每空 1分) 14( 1)逍遥游中以 “朝菌 ”和 “蟪蛄 ”为例来说 明 “小年 ”一词的两句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朝统治者奢侈时写道: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 ( 3)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出师表) 答案:( 1)朝菌不制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2)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周身之帛缕

39、( 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晦朔 ”、 “庾 ”、 “粟粒 ”、 “帛缕 ”“倾颓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 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注意】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

40、拟题目。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莫迷失,让童心永驻 当岁月的流水逐渐抚平了你独有的棱角,当瑟瑟的寒风慢慢消退了你的内心的纯真,当你开始成 熟,冷漠甚至世故,还记否,儿时吹向蓝天斑斓的泡泡和最初的梦想。 身处二十一世纪,莫迷失,让童心永驻。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李后主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身处帝王世家,李煜或许有过怨言,但他仍保持着赤子之心作词,这样何等的不易,用天真的心看世界,感悟那些美好的东西。 塞林格在他离世的地方,隐居了近六十年,即使成名后,亦深居简出,塞林格的一生始终是个谜,他的生活经历简单,但他内心

41、世界却一直被旁人视为幽深的洞穴。也许他对成人世界的逃避,仅仅想要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心,半生叛逆,一生传说,正如他在书中 所说,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就塞林格而言,对童心的坚守以及对简单愿望的执著,尽管受到周遭的轻视与不解,但也正是这些,铸就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成功。尚未步入社会的我们,仍留着童心,十年后,甚至垂暮,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回望此生,想必会为这份童心暗自庆幸吧,因为有它,在世故的社会中,没有迷失自己。因为有它,在无数次挫折里没有放弃自己。 面对无尽的竞争与外界的压力,我们会慌乱失措,睁着惶惑的双眼,无所适从。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变。孩子拥有童心,对复杂的形势罕有顾虑,

42、他们对未来满怀着希望,年龄与相貌都不会成为束缚着他们的枷锁,只需让童心永驻,方能缓解先前思前想后的惴惴不安与迷茫。 食指在相信未来中写道: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事实上,也并非需要用孩子的笔体,他是希望感到悲观绝望的人,拥有一份童心,去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也并非拥有童心便有了一切,但没有童心的人注定体会不到单纯的快乐民美丽。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莫迷失,让童心永驻。 试题分析: 1审题: 这是一篇名言连缀累作文题,和多材料作文题类似,审题时要找出各个名言的共同含义。题目中有要求:综合上述材料。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呢?从字面看,都提到了孩子

43、。 第一句从正面赞扬了孩子的优点:真诚、直爽,不拐弯抹角、虚情假意、尔虞我诈、阳奉阴违等等。 第二句从反面写了孩子心灵的 “硬化 ”, “、 “硬化 ”、是什么意思?这是比喻义。这句应该是赞扬孩子心灵的 “软 ”,也就是善良,有爱心。 第三句也是从反面说的, “沉沦 ”的反面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沉沦呢?可能是因为人性的阴暗面(假丑恶)太多才会沉沦吧,孩子王国中充满了 真善美,所以才是 “伟大 ”的。 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的主题应该是道德修养方面的,是让我们多保持一颗童心,多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 2立意: 永葆一颗童心。 莫让功利占尽孩子的心灵。 童心与童年。 少年强(心灵)则国强。 直爽(善良)不可丢(扣住材料)。 不能失去的孩提王国 真诚价更高(针对各种假货)。 本题在审题上难度不大,但作文时想得到高分,就应该拨开乌云见日月,扣住社会热点,深入挖掘,本题写成议论文比较有优势。 作文立意参考:从丰子恺等几位作家的的话语中,可以产生这样的立意 童心是美好的,我们要永葆童心; 今天的社会,是什么让少男少女的心灵提前硬化? 我们如何不让自己的心灵硬化? 摒弃成人世界的影响,在沉重而压抑的现实里要坚守自己本真情怀 在道德失范的今天,成人(社会)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在道德失范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应有怎样的反思?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