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高二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1965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高二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锦州市高二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锦州市高二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锦州市高二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锦州市高二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锦州市高二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 其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鹿卿,字德夫,隆兴丰城人。博通经史,后进争师宗之。 调南安军学教授。 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 。先是周敦颐、程颢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 “是无挠我者。 ” 真德秀称其气平论正,有忧爱之诚心。改知尤溪县。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 “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 ”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

2、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 督府横取秋苗 ,建昌为米五千斛。鹿卿争之曰: “守可去,米不可得。 ”民恐失鹿卿,请输之以共命。鹿卿曰: “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 ? ”卒争以免。 岁大饥,人相食。遂出本司积米三千余石减半贾以粜,及减抵当库息,出缗钱万有七千以予贫民,劝居民收字遗孩,日给钱米,所活数百人。宴集不用乐。 会岳珂守当 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罢,以鹿卿兼领太平,仍暂提举茶盐事。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毫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选自宋史 列

3、传一百八十三) 注解: 秋苗: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也称秋税。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进争师宗之 学习 B无逋租者 逮捕 改知尤溪县 主管 D劝居民收字遗孩 抚养 【小题 2】下列选项中,表现 徐鹿卿 “有忧爱之诚心 ”的一组是( 3分) 立养士纲条 鹿卿抚恤,无逋租者 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 日给钱米,所活数百人 居家孝友,喜怒不形 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 A B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鹿卿博通经史,名扬乡里。在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他尊重士人,重视教化,连强盗也不想惊扰学堂。 B徐鹿卿对母亲十分孝

4、顺。被任命为南安县令时,他以不便供养母亲而推辞, 经过德秀劝说,他征得母亲同意,才去南安上任。 徐鹿卿爱民如子 ,不畏强势。督府要向建昌强行征收五千斛米粮的秋税,他为民请命,宁愿丢官也不交粮,最终被免职。 D徐鹿卿清正廉洁,厉行节约,平时不贪钱财,办宴集时不奏乐以节省开支。查办岳珂案,他明察秋毫,禀公办事,得到皇上的肯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0分) 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 5分) 答: 。 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 5分) 答: 。 答案:

5、张九成曾因为正直行事被贬官而居住在那里,徐鹿卿收集他的言行,把它刻在学校作为训诫。( 5 分。 “以 ”译为 “因为 ”, “摭 ”译为 “摘取、选取、收集 ”, “诸 ”译为 “之于 ”各 1分,大意 2分。) 百姓为我考虑得很周全了,难道我就不替百姓着想吗?( 5分。 “计 ”译为 “考虑 ”, “善 ”译为 “很好、周全 ”, “独 乎 ”译为 “难道 吗 ”各 1分,大意 2分。) 把下面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填在横线上。(只写句子的序号)( 3分) “中国结 ”的全称是 “中国传统装饰结 ”,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 佩饰上,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

6、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序号: 。 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大声诘问: “ , ,尚能饭否? ”表明了自己年纪虽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为国建功立业。 ( 2)白居易的卖炭翁中 的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与观刈麦中的 “ , ”异曲同工,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7、( 3)荀子 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是故 , ”的观点是相近的。 答案: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柱状熔岩约有 30层楼高,火山气体和羽状火山灰也直冲云霄,美国 “地球观测 1号 ”卫星的摄像机拍摄到了这一壮观景象。 B今年下半年雅虎将致力于与 “梦幻体育 ”和新闻有关的网站, “梦幻体育 ”是一种交互式的体育游戏,用户可以通过互相竞争赢得奖励。 日前,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网站公布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

8、和住房建设局两部门联合制定,将从十三个方面落实国务院的楼市调控政策。 D “TPR教学法 ”的精髓就是要向幼儿提供充分的视听信息,使幼儿自己透过观察与模仿深入了解并加工信息,不知不觉地说出一口纯正的英语。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相得益彰,在灵动中不失稳重。 B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从此熠熠生辉。 许灵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涌泉奖助学基金会承担了我读大学的所有开支,为我的爸妈减

9、轻一些生活负担。对于你们的无私爱心,我敬谢不敏。 ” D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娱乐至上的地步。 答 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网络文学以全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姿态,成为当前文学活动中的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然而,网络文学的迅速崛起并没有引起当下文学批评界的足够重视,当前的文学批评并没有完全参与到网络文学的整体创作活动中。这种缺席,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文学少了一面不得不照的镜子。 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呼唤着文学批评的积极介入。尽管网络文学拥有传统文学所不具有的优越性,但是其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在 “

10、人人都是艺术家 ”的口号影响下,网络文学创作缺乏经典意识。随意复制、拼凑的情况愈演愈烈,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四五部、三四百万字,文本结构单一、内容格调低下、语言粗糙直白的现象屡见不鲜,优秀作品更难得一见。另一方面,在文学生活实利化的生存氛围下,一些网络文学的作者要么专心于表现纯粹的个人私欲,要么致力于表达虚拟的玄幻世界,要么醉心于虚构架空的历史传奇。在点击率的步步攀升中,宽广深厚的现实生活, 丰富独特的民族精神,至诚至善的人伦情感等内容却稀疏甚至缺失,许多网络文学最终沦为缺乏审美品格和精神内涵的文字垃圾。这种情况下,广大读者需要文学批评 “别裁伪体 ”,而广大网络文学作者也需要借助文学批评进行

11、反观和促进。 然而,目前网络文学批评基本是缺失的。一方面,伴随网络文学创作产生的网络文学批评却没有形成真正的批评理论,随意性、在线性、娱乐性和炒作性等等使网络文学批评无力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持。网络文学创作一直是在批评滞后和话语失范的状态下发展的。另一方面,虽然传统文学批评在理论方法和话语方式上是完 全成熟的,但是传统文学批评却是在传统文学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针对传统文学创作的。尽管网络文学具有传统文学的基本特性,但又是与传统文学完全不同的。因而,传统文学批评并不完全适合于网络文学创作。正是由于网络文学批评的不成熟性和传统文学批评的不适用性,使网络文学创作处于前后失据的状态中,

12、并进而形成了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 那么,如何强化对网络文学的批评呢?其一,促成传统文学批评和网络文学批评的融合,形成适合于网络文学创作的批评理论。要打破传统文学批评和网络文学批评之间的壁垒,鼓励从事传统文学批评的理论家、批评 家从事网络文学批评,把网络文学作品纳入自己的批评对象,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更新已有的传统批评理论,形成全新的可以适用于网络文学创作的通用化的文学批评理论。其二,更新传统文学批评话语,建构多样化的文学批评方法。传统文学批评话语是对传统文学创作的总结,有其相对的稳定性,而网络文学一经产生就显示出了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特点。在对网络文学的批评中,就不能固守已有的陈旧话语,而是要针对网

13、络文学的独特性,建构起更具适应性的网络文学批评话语。其三,加强网络文学批评的理性色彩,也注重网络文学本身的特质。在 “灌水式 ”和 “板砖式 ”的娱 乐化批评之外,网络文学批评的文本既要深入浅出,让读者接受,又不失理性和深度,从而形成对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双重影响,构建作品、阅读与批评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网络文学呼唤文学批评文 /郭国昌) 【小题 1】下列关于 “网络文学 ”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当前网络文学已迅速崛起,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但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文学批评界的足够重视。 B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样,它的健康发展也呼唤着文学批评的积极介入和促进。 当

14、前网络文学虽然发展很快,但最终它们都沦为缺乏审美品格和精神 内涵的文字垃圾,这是很让人痛惜的。 D网络文学是个新事物,它拥有传统文学所不具有的优越性,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优秀的作品更难得一见。 【小题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 “强化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具体方法 ”的一项是 A针对网络文学批评的不成熟和传统文学批评的不适用这个情况,我们要促成传统文学批评和网络文学批评的融合。 B网络文学批评没有形成真正的批评理论,无力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持。网络文学创作一直是在批评滞后和话语失范的状态下发展的。 如果从事传统文学批评的理论家、批评家把网络文学作品也纳入 自己的批评对象,这样会大大促进

15、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 D在对网络文学的批评中,我们更新传统文学批评话语,建构多样化的文学批评方法,不能固守已有的陈旧话语。 【小题 3】下列关于上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批评不应在网络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缺位,如果缺位了,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文学在发展中少了一面不得不照的镜子。 B本文既论述了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学批评的不可或缺的关系,又阐述了强化对网络文学的批评的具体方法。 在对网络文学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批评文本的写作既要深入浅出,让读者接受,又要不失理性和 深度。 D因为当前传统文学批评在理论方法和话语方式上是完全成熟的, 所以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以及网络文学作品、阅读与批评的

16、良性互动都会形成。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 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 3月 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

17、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 ? 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些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 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 “美食家 ”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 “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 ”不喜 “大菜 ”,只好 “小菜 ”,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 “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

18、以务名。燕窝 、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 ”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 “燕窝、海参 ”为 “虚名之士 ”,正和汪曾祺把 “鱼翅 ”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 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

19、,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 “小红水萝卜,南方叫 杨花萝卜 ,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 ”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 “黄瓜切成寸断,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 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 ”“嚼之有声 ”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 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 “无师法 ”,只是 “瞎抹 ”,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 “

20、写意 ”,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 “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 我 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 “爱逛菜市 ”在买菜中体味 “生之喜悦 ”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

21、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 “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 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

22、、平民化的汪曾祺。 “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汪曾祺自称作画 “无师法 ”,只是 “瞎抹 ”,但从他画的对象和 “写意 ”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B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二者均为谈吃的美文,同时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 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23、。 D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 传统的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 “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 【小题 2】请结合作品,理解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的含义。 (6分 ) 【小题 3】文题是 “亦雅亦俗汪曾祺 ”,那么 “雅 ”在哪里? “俗 ”在何处? “雅 ”与“俗 ”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 6分) 【小题 4】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与陶渊明、苏轼比,试探究这两处对比的不同( 8分) 答案:

24、 【小题 1】 CE 【小题 2】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 。 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 小说和散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 “不喜 大菜 ,只喜 小菜 这样的文人故习 ”;作画是 写意 ,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小说和散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的审美趣味。( 2分) 他的俗:喜欢买菜、做菜,并且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的对象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2分) 写他的 “俗 ”,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活的本

25、真热爱,同时又突出了他不 同于一般文人的 “雅 ”。亦俗亦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 2分) 【小题 4】 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 “燕窝、海参 ”为 “虚名之士 ”,汪曾祺把 “鱼翅 ”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可袁枚则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因为 “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 ”的他是不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的。从而突出汪曾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 以陶渊明、苏轼与袁枚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他们与世俗的亲

26、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从而突出汪曾祺亦俗亦雅的形象。 (观点明确,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结合文本, 6分)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小题 4】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立 正 许 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 “叭 ”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 ”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 ”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 !”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

27、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 !”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这个迷信的态度,你还能 ”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 “叭 ”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 “你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 “长官,你打吧 !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 单兵训练 ,他 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就马上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 从那以后落下来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或一听到那个人的

28、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 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了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 !”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真怪了 !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也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 一九四八年我在管理 军队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 X军队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竟遇到了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 ”我向大队政委请示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 军队的办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

29、个人吗 !”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 ”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 “文化 大革命 ”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了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 !”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毛病没改掉,叫 “红卫兵 ”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 “牛棚 ”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儿就要他的命啦 !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

30、活竟是这样一部史书 !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办法。这时,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辈子,算叫蒋介石给坑啦! ” 天哪!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 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做了个立正的姿势。 【小题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 A小说构思精巧,解放军教导员的呵斥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为后文被打断腿埋下伏笔。 B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悲剧人物,其悲剧的根源在于其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奴性,作者对这类人物的态度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C小说以 “立正 ”动作为线索,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成功

31、地塑造出了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形象。 D小说多次写到 “立正 ”,因发生的时间、政治背景和作 者感情的爱憎上各有不同,所以本质上也不同。 E. 小说展示了主人公不得不改变自己来适应那个病态社会的要求的悲剧性,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 【小题 2】请结合作品,按时间顺序概括主人公的有关 “立正 ”的情节。( 6分) 【小题 3】简述 “我 ”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小题 4】苏联作家曼诺夫说: “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 ”这篇小说就是这样的,有人把它的结尾称为漂亮的 “临门一脚 ”。请至少从两个角度探究这篇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 8分) 答案: 【小题 1】 AE

32、【小题 2】 因为说到蒋介石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 “单兵训练 ”; 被训出毛病,一听到 “蒋介石 ”三个字便要立正,结果受到嘉奖; 解放战争时他被俘虏,在占俘营里他这毛病怎么也改不掉; “文革 ”期间,因这个毛病,他被红卫兵打断了腿; “文革 ”后他坐在轮椅上,听到 “蒋介石 ”三字时,仍上身一挺,做了个立正姿势。(每点 1分,表述准确 1分。) 【小题 3】( 6分)以 “我 ”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 2分)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分) “我 ”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 ,引领(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

33、考。( 2分) 【小题 4】 结尾的细节描写画龙点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包含了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突现了人物性格,丰满了人物形象。 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揭示了主人公 “立正 ”的条件反射病已深入骨髓,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角度明确,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结合文本, 6分。从两个角度阐述即可。)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小题 4】无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89 题。 清江曲 苏 庠 属玉 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 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 属玉:水鸟名。 白 :

34、水中浮草。 8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 5分) 答: 。 9有人认为诗歌的前四句是描写了诗人一天所见的景色,也有人认为是诗人常年生活的缩影。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6分) 答: 。 答案: . ( 5分)刻画出一个孤高出尘、自由不羁的隐逸者的形象。如:前四句写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山水林泉兴趣盎然,清雅不俗。后四句抒发了视名利如浮云、放浪山水的情怀和潇 洒不群的意趣。(概括形象特征 2分,结合诗句分析 3分。) 9. ( 6分) 观点一:一天的景色。诗歌的一、二句描写了双飞的属玉,同浴的鸳鸯,满水的池塘,浓密的菰蒲;三、四句描写了沾满水草的船桨,秋风中如霜的芦花

35、。这些秋天的景物完全可以在一天中同时出现的,它们一起,营造出一种优美清新的意境,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快乐、闲适。 观点二:常年生活的缩影。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秋天河塘及其周围的景色,这些景色不是在一天中同时出现,而是诗人为营造清新优美意境,选取不同时间的景物加以浓缩而成的,从而更能表现抒情主人公对快乐、闲适的隐 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观点明确、表达准确 2分,分析景物、情感及二者关系 4分。) 语言表达 欣赏下面漫画,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5分) (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不超过 60字)( 3分) 答: 。 ( 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 “文化生活 ”那只桶在说什么?请以 “文化生活 ”

36、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 15字)( 2分) 答: 。 答案:( 1)画面左边一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 “物质生活 ”;右下方有一只写着 “文化生活 ”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诉说着什么。( 3分) ( 2)落下我,你会走不远的。( 2分,紧扣画面内容 1分,想像合理、符合身份 1分。) 有一次,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给北京某大学的学生演讲。许多大学生提了个问题 “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 ”毕淑敏严肃地回答 “人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自己应该给它确定一个意义 !”大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人生无意义,自己定意义 ”,这话说得多么好啊!请参照示例,写一首较有文采的哲

37、理小诗,形象地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 6分) 示例: 仿写: 人生是一张白纸 心灵是画笔。 既可彩霞满天, 也可阴霾密布。 答案:示例: 人生是一块土地,心灵是种子。既可 繁花似锦,也可荒草满园。 (结尾两句概括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3 分,本体与喻体之间有内在联系 2 分,符合内 容要求、句式相似 1分)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1)青花瓷的词作者方文山是因为一句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的词句触发灵感,写下副歌的第一句 “天青色等烟雨 ”。(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 ( 2)鲁班进深山砍树木时被两边长有齿的草叶子划破了手。后来他 又发现蝗虫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从这两件事上鲁班得到了灵感,发明了锯。 ( 3)柴可夫斯基说: “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健牛般竭尽全力工作的心理状态。 ”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感触、联想、见解?请自选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