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1996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上海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上海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上海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上海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上海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上海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卷 其他 默写( 6分) 任选 6空,超过 6空,按前 6空评分 ( 1)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 2)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 3)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4)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 5)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玉楼春) (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 7)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8)天行健, 。(周易 乾卦) 答案: ( 1)叶上初阳干宿雨;( 2)官盛则近谀;( 3)今宵酒醒何处;( 4)玉垒浮云变古今; ( 5)红杏枝头春

2、意闹;( 6) 倘徊欢 唬 )孤帆远影碧空尽;( 8)君子以自强不息;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1-6题。( 18分) “蚁族 ”指的是那些聚居于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 “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 10万 “蚁族 ”,而在全国,这一群体拥有上百万规模和数量。 在这群怀揣理想、面对现实的 “蚂蚁 ”面前,讲励志故事谈成功之道,没有多少意义,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加理解这些词汇的涵义。在他们面前, 剖析高等教育弊端、指责房价飙升、感慨工作难找,也特别不合时宜,他们正是这一切的目击者和 “受害者 ”。 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在很大程

3、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所走的道路。从这个角度看, “蚁族 ”并非一个彷徨无助、盲目漂泊的群体。他们只是在各种现实考量与利益权衡中,做出相对来讲最不坏的选择。据调查,这群人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人是从外地高校毕业后到大城市找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登上时代的列车,这就是他们所必须跨出的艰难一步。 虽然目前他们工作不稳定、生活几近无着,但未来却还有 着很多可能。但如果返回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这是商业社会的一个赤裸裸、硬邦邦的生存逻辑。正因如此,许多 “蚂蚁 ”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 “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 ”这句话想必道出了大部分 “蚂蚁 ”的心声。 在经济

4、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产生的 “蚁族 ”现象,关涉地区差异、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房地产价格等诸多社会问题。而一个城市怎样对待外来人员,既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襟怀与底蕴,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城市管理者首先应设法让这些群体获得相对低廉、卫生的居住环境,条件允许的话,还应当建 造若干廉价公寓,使之成为 “蚁族 ”居住和工作的 “中转站 ”。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有责任为这个群体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这是“蚁族 ”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力量来源。生活条件差一些,工资收入低一些,这些困难都不足以让 “蚂蚁 ”们退缩。但是,倘若一个城市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动辄对外来人员刻意抬高就业门槛,这将轻易

5、地击败他们的信心底线,使他们不得不黯然面对灰色的人生。 调查显示, 29.27的受访者把 “平等的工作机会 ”列为希望政府提供帮助的首选。在现实世界中, 不可能存在理想的、完全平等的就业环境, 取消户籍、学 历、性别等多方面人为限制,则是具有现代眼光的城市管理者所必须做的功课。 【小题 1】( 2分)第 段中 “中转站 ”的含义是 。 【小题 2】( 3分)用 “蚁族 ”来称呼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因为两者之间有 、 、 等相似特征。 【小题 3】( 3分)根据 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蚁族 ”产生的原因。 【小题 4】( 3分)联系上下文,为第 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 1)因为 所以

6、;( 2)固然 然而 选项 ;理由 【小题 5】( 3分)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理想的、完全平等的就业环境,所以对 “蚁族 ”讲励志故事谈成功之道,没有多少意义。 B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是 “蚁族 ”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力量来源,但是,现在城市中存在的严重的就业歧视,已轻易地击败了他们的信心底线。 C “蚁族 ”之所以走上这样的人生道路,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 D根据商业社会的赤裸裸、硬邦邦的生存逻辑,如果返回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然而目前虽为 “蚁族 ”,但未来却还有着很多可能。 【小题

7、 6】 ( 4分) “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 ”是大部分 “蚂蚁 ”的心声。面对这样的想法,试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小题 1】从居住不稳定到立足于城市的过渡场所。 【小题 2】聚居、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卑微、不稳定、普通、不为人关注、辛苦忙碌等 (任选三点) 【小题 3】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们在城市化进程化过程中,为了登上时代列车 【小题 4】( 2)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强调在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管理者的责任所在。 【小题 5】 D 【小题 6】略 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题( 21分) 在我的感觉里,奶 奶是一部极富传奇的大书。这部传奇不仅在于她的非凡经历

8、,而且在于她的生命历程对我成长的影响。 奶奶是在雪花飘飘的季节来到这个世上,又在雪花飘飘的静谧里安详地长睡而去。奶奶临去前的那个冬天,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下雪的那个早上,我又一次让自己肯定了奶奶那超凡脱俗的美丽。 我曾不止一次想象着美丽的奶奶冲出闺阁的小楼,穿着白色裙裾,不顾曾祖父、曾祖母的反对,翩翩迈进女子师范学校时的风姿;我曾不止一次想象,奶奶与英俊潇洒的军官爷爷相遇相亲相爱,并结为连理的浪漫情怀;我甚至不止一次想象,奶奶与爷爷一定在雪地里相识, 在雪地里见证他们的爱情。 我难以想象的是,在爷爷早逝不久,奶奶坚强地满怀悲怆地生下遗腹子 我父亲时的景况。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周围的老人几

9、乎都是不识字的,唯有奶奶是个例外。奶奶不仅识字而且还挺有学问。上小学时,有一阵我怎么也分不清 “鲜 ”和 “艳 ”字 ,为这事奶奶揪着我的小耳朵说过几次,可我仍然转眼就忘了。 那一回,当我又写错了以后,奶奶真的生气了,罚我将每个字写 500遍。我哭哭啼啼地半夜才写完。一直没作声的奶奶,这时将我拉到怀里,一边给我洗脸,一边对我说: “饿了吗,想吃什么? ”我说: “不想吃! ”奶奶说: “那 就喝点汤。 ”奶奶说着就端一碗汤,我尝了一口,味道真是好极了。我问奶奶这是什么汤,奶奶让我猜。我猜了半天没猜着。奶奶这才告诉我,说这是用鱼肉和羊肉混合后做的汤。 奶奶说,鲜吗?我说,真鲜。奶奶说,你再想想它

10、为什么鲜,因为它是用鱼和羊做的!奶奶这解释真是妙极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写错 “鲜 ”“艳 ”二字。 一个人的一生倘若能真正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处世,实在是不容易。然而,奶奶却用其一生的品行实现了这一点。 奶奶的嫁妆里被她视为最珍贵的是十几幅清代字画和一些古瓷器。爷爷死后,因房子被没收,这些心爱之物也在辗转 迁徙之中一点一点地流失了,最后保存下来的只有四五幅字画和两个青瓷花瓶。在后来的岁月里,那些文物贩子当着奶奶的面说某某的画值多少万元时,她似乎一切都不曾有地沉默着。 奶奶也并非对一切都不在乎,凡是她真正视为生命的东西如果被损坏了,则后果不堪设想。 8岁那年,我乘奶奶不在家时,翻开了她那只平常

11、不让我们靠近的红色小皮箱。皮箱里有她出嫁时的首饰,有几幅年轻时与爷爷合拍的照片。翻了一阵,我被一只白色雕花烟斗吸引住了。我想奶奶又不吸烟,留着这东西做什么呢!我将它装进口袋一溜烟地跑出去,在同伴中炫耀一阵后,又和同伴一起打 开了水仗。当我回家后准备将烟斗放还到皮箱里时,才发现那烟斗不见了,我不敢声张,偷偷地问小伙伴们是否拾到,当我一无所获以后,又想这没用的东西丢了,奶奶是不会知道的。 谁知奶奶第二天下午就发现了。她那惊慌失措的样子就连父亲也是第一次见到。 那天我放学一进门,见奶奶端坐在竹椅上,脸上的那种惨白让人不敢看第二眼。一旁的父亲冲着我大声呵斥: “是不是你拿走了皮箱里的烟斗? ”我犹豫了

12、一会儿,眼见躲不过便只好说了实话。当奶奶知道事实以后,立即绝望地大声唤了一声爷爷的名字,然后就昏死过去。 奶奶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烟斗 不是掉的,是他拿走的,他想我,要我过去陪他! 这时我才明白那烟斗是爷爷最后一次上战场时留给奶奶的。为了找烟斗,爸爸和妈妈动员了所有邻居的孩子,光是送给他们的水果糖就有十来斤,然而,烟斗再也没有回到奶奶身边。奶奶用那游丝般哀怨的声音说:人啦,我以为可让留有你气息的东西伴我入土,看来这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 为了安慰奶奶,父亲专门到省里找了一家文物商店,请人做了只与先前那只相差无几的烟斗,然后对奶奶说烟斗找到了。奶奶看着烟斗,努力地对父亲笑了笑。 奶奶 86岁那年终

13、于彻底衰老了,病危之际,爷爷的远房亲戚蜂拥而 至,要求分享爷爷留下的遗物遗产。而这时,爷爷遗下的物什中有一幢房子。 奶奶将房子分给了他们,父亲连一片土也没有得到。奶奶对父亲说: “孩子,妈把房子都给了他们,把烦恼也给了他们,妈给你的唯有这一片宁静、这一份温馨。没有人因为钱财来搅扰你,你可以平心静气地过日子,妈一生就求这个,所以妈把这当做最珍贵的留给你! ”奶奶的话让妈妈和我们心中的不快一下子化为云烟。 奶奶最后拿出那只假烟斗,反复看了一阵后说, “我很爱这个烟斗,就让它伴我入土吧,我这一生有缘和你们组成一家,并得到大家的爱,我都心领了! ” 这话让父亲立 时哭起来,随后我们也明白了,奶奶她早就

14、知道了烟斗的秘密。 【小题 1】( 2分)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小题 2】( 2分)从全文看,第 段加点的 “超凡脱俗 ”具体指( 1) ( 2) 。 【小题 3】( 3分)第 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小题 4】( 6分)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奶奶出生在雪花飘飘的季节,又在雪花飘飘的季节静谧地离去,既是巧合,也暗含人洁如雪的暗示,寄托了作者对奶奶的赞美与挚爱。 B文章以倒叙的方式,按时间先后选择了奶奶生前的几个典型片断,展示了一个聪慧、淡泊、多情的女子形象。 C奶奶对我成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她教我识字,使我再也没有写错过 “鲜 ”“艳 ”二字。 D奶奶

15、坚强地满怀悲怆地生下了父亲,奠定了她一生痛苦的基调,也展现了她性格中的沉稳与坚毅。 E、奶奶对字画、爷爷的遗产的淡泊与对烟斗的珍视形成对比,着力凸现了她重情轻财的性格特点。 F、 “父亲立时哭了起来 ”,既因为欺骗了奶奶,还因为奶奶病重不久人世。 【小题 5】( 4分)第 (13)段,奶奶 “努力 ”对父亲笑,表达了她当时 的心 理;而最后她说她爱这个烟斗其实是表达了她 的心理。 【小题 6】( 4分)面对钱财与权位,有人痴迷,有人淡然。从关汉卿、白莽、华盛顿中任选一位,列举其面对名利时的典型表现,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 【小题 1】总领全文,强调了奶奶对我的影响,表达对奶奶的热爱之情。 【

16、小题 2】作为女子走进学校(周围人不识字,奶奶例外);一般人很难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处世,奶奶却做到了。 【小题 3】排比,运用一连串画面再现了奶奶的风采(超凡脱俗的美丽),抒发了对奶奶的钦佩与爱。 【小题 4】 AE 【小题 5】既因烟斗无法找回而失望又极力想 安慰爸爸的复杂心理; 领受了孩子们的善意与爱,也爱这个家的心理。 【小题 6】关汉卿:面对叶和甫、忽辛的利诱,断然拒绝,凛然赴死; 白莽:面对走向哥哥的一方可以获得的名号、纸帽,坚守真理,割舍亲情; 华盛顿:站在名利的顶峰,为了理想的民主社会,毅然告别权力。 启发:面对名利的取舍其实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这些人放弃名利的同时也成就了

17、他们人格的高度,精神的富有。(有明确的看法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17-21题( 17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 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18、: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 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 1】( 4分)解释下列加点字 (1)拜为上卿 (2)臣等不肖 (3)独畏廉将军哉! (4)顾吾念之 【小题 2】( 2分)下列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 B宣言曰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且庸人尚羞之 【小题 3】( 2分)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

19、三项不同的是( ) A且庸人尚羞之 B而相如廷叱之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而耻学于师 【小题 4】( 6分)翻译下列句子 ( 1)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 2)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 5】( 3分)相如 “不肯与会,常称病 ”这种做法是否合适?请简要评价。 答案: 【小题 1】( 1)授官 ( 2)不才 ( 3)难道 ( 4)但,只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但是蔺相如仅仅凭借言辞立下功劳,却占据名位在我之上。(而、徒、以、口舌、为劳) ( 2)(廉颇)袒露身体背着荆条,通过宾客到蔺相如家道歉谢罪。(补主语、负、因、谢) 【小

20、题 5】合适:采用隐忍退避的方式避免了与廉颇的正面交锋,不仅体现了自己的豁达大度,也使赵国的两大支柱得以共存; 不合适:为了避开廉颇而称病不朝不利于国家的治理,同时也可能助长廉颇的气焰,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做法。 (言之成理即可 ) 阅读下文,完成 22-25题( 10分) 登扫叶楼记 1 清 管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 登石头 2,历钟阜 3,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 4,以俯观江流之猛壮 。以为 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 5,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

21、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鹜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 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 1扫叶楼:在今南京市清凉山,清初,明朝遗老龚贤自号扫叶僧居此,因得名,后曾改为僧院,现为清凉山名胜之一。 2石头,即石头山。清凉山一名石头山。 3钟阜:即钟山,又名

22、紫金山,在南京城东。 4燕子矶:在南京东北郊长江边,矶头屹立江岸,三面悬绝,宛如飞燕。登矶俯视,势及险峻。 5金坛:县名,在江苏省西南部。 【小题 1】( 1分)管同是清 “桐城派 ”的作家之一,请再写其一代表人物 。 【小题 2】( 2分)说说划线句 “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 ”在文中的作用 。 【小题 3】( 3 分)本文的写景比较有特点,下列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于岑山之巅 ”、 “近接城市,远挹江岛 ”从方位的角度来状物,给人以景物的概貌。 B “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 ”,从命名的原因来写景。

23、C “堆黄叠青,艳若绮绣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再现了扫叶楼幽旷瑰奇的景物特点。 D “烟村云舍,沙鸟风帆 ”,用白描的手法信手拈来,平淡中见雅趣。 【小题 4】( 4 分)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引出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之叹。本文的作者表达了对 “奇胜之景 ”怎样的认识?试比较两者在写作意图上的差异。 答案: 【小题 1】方苞、姚鼐、刘大 等。 【小题 2】用白描的手法写出 “江宁奇胜 ”( 1分),为后文 “扫叶楼 ”更胜一筹作铺垫衬托( 1分)。 【小题 3】 C 【小题 4】本文的认识:奇境即在半里外。( 2分)王安石重在 “贵远 ”,强调要“志、力、物

24、”三者结合,才能至远。( 1分)管同重在 “贵近 ”,针对人们轻 “易 ”重 “难 ”的心理,指出 “奇境即在半里外 ”,只要具慧眼, 就能发现。( 1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文,完成 14-16题( 8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开成二年( 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小题 1】( 1分)诗中与 “约后期 ”照应的诗句是 。 【小题 2】( 3分)对这首

25、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B颔联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的情景。 C尾联中 “君 ”指的是梦得, “陶然 ”是舒畅快乐的意思。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 【小题 3】( 4分)两位老人 “闲吟 ”、 “闲征 ”,从 “共君一醉一陶然 ”中,你能体味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 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小题 2】 D 【小题 3】( 1)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 2)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 “闲 ”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 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作文 作文( 70分) 阅读以下文字,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 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2009年 8月,哥伦比亚现任总统乌利韦感染了甲型 H1N1流感,被安排隔离治疗。住进病房后,他打了 13个电话。第一个吩咐秘书为妻子定一束花,因为他曾答应与她共进晚餐;第二个打给妻子,希望她制造家里停电的假象,不想让年迈的母亲知道自己患病;另外 11个分别打给了 11个国家的元首,他们曾经与自己有过接触,希望他们也去进行身体检查,并为自己无意中带给他们的患病可能表示歉意。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