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2010年5月份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2343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康杰中学2010年5月份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2010年5月份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2010年5月份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西省康杰中学2010年5月份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康杰中学 2010年 5月份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5分) ( 1)梅花自古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林逋山园小梅 “ ,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梅花的水中倒影,月下幽香。陆游卜算子 咏梅: “无意苦争春, 。 ,只有香如故。 ”正是诗人坚贞自守的傲骨写照。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 。 ”写出梅与雪各有所长。 ( 2)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故垒西边, ,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

2、。 “问君能有几多愁, ”由 “愁 ”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 “露从今夜白, ”,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 “嘈嘈切切错杂弹,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答案:( 1)疏影横斜水清浅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 2)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月是故乡明/大珠小珠落玉盘 选择 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卡片 /关卡宿仇 /星宿蹊跷 /另辟蹊径差可告慰 /差强人意 B落笔 /落枕刹那 /古刹伺候 /伺机报复犯而不校

3、 /校本课程 C似的 /相似提防 /提醒模范 /大模大样层见叠出 /瑕瑜互见 D称谓 /相称哽咽 /吞咽铜臭 /乳臭未干擢发难数 /数见不鲜 答案: C 下面是南京 “莫愁湖 胜棋楼 ”的一幅对联。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烟雨湖山六朝梦, , ,仔细思量, 。 英雄儿女一枰棋, , ,如何结局, 。 胜固欣然 我始欲愁 败 亦可喜 人言为信 风吹皱一池春水 浪淘尽千古英雄 A / B / C / D /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

4、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的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 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的古诗走向格律体的

5、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和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发展各展所长,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也是中国诗 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 “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 乎。 ”具体地说,这个特性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

6、意到重摹像,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 明诗篇说: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 关也。 ”(说诗 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体,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于是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 ;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

7、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小题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 “调节功能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节功 能 ”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规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上,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小题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

8、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 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像,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能够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阶段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

9、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语言表达 右图是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请从构图角度说明会徽的 创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4分) 答案:该图以三人合臂相拥构成的 “世 ”字与数字 “2010”以及英文书写的“EXPO”、 “SHANGHAICHINA”巧妙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绿色的基调富有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 ”就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

10、法定节假日的问题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总投票 1499337张,其中,支持 931242张,占 62.11%;反对 441860张,占 29.47%;无所谓 126235张,占 8.42%。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清楚这些节日的真正内涵,春节、端午、中秋被戏 称为 “饺子节 ”、 “粽子节 ”、 “月饼节 ”。 ( 1)由上述两段文字得出结论。( 2分) ( 2)针对结论,提出你的两点建议。( 4分) 答案:( 1)多数人支持保护传统节假日,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 2分) ( 2) 从时代的视角揭示和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热 爱和弘扬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 推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课程资源开 发中,介绍重要传统节日的内涵。(每点 2分,言之成理即可)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曾 说晚年有三种痛苦:一是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 请以 “痛苦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