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 5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 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 m1、 m2、 m3,普朗克常量为 h,真空中的光速为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是 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C辐射出的 光子的能量 D 光子的波长 答案: B 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是液体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 B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C表面层的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D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要使其液面收缩 答案:
2、 B D 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遏制电压将减小 C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 D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 A C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答案: A D 若以 表示水的摩尔质量,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
3、蒸气的密度,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四个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C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温度就越高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答案: B C 关于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通过天然放射性现象得出 淼 B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C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
4、旋转 答案: B D 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某些特定频率的光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 D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答案: B C 三个原子核 X、 Y、 Z, 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 Y核, 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 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 )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X核比 Z核多一个质子 B X核比 Z核少一个中子 C X核的质量数比 Z核质量数大 3 D X核与 Z核的总电荷是 Y核电荷的 2倍 答案: C D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势能,现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其的势能为零。设
5、分子甲固定不动, 分子乙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甲运动,直至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在此过程中 ,甲乙之间的势能( ) A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小于零 B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大于零 C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小于零 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大于零 答案: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 B 射线比 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 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 D目前核电站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 答案: A 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 A 粒子散射 B光电效应 C天然放射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答案: C 现有三个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裂变、
6、 是 衰变、 是聚变 B 是聚变、 是裂变、 是 衰变 C 是 衰变、 是裂变、 是聚变 D 是 衰变、 是聚变、 是裂变 答案: C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 1.62eV 3.11eV.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 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 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 n=3能级跃迁时,不可能发出可见光 C大量处于 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 6种不同频率的光 D一个处于 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 3种不同频率的光 答案: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就是物体的内能 B
7、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C要使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外界只能向气体传热 D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一定增大 答案: B 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分子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 B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 C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分子间的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 C 实验题 在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 ”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 0.6mL,用注射器测得 1mL上述溶液为 80滴,把 1
8、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 1cm,试求: (1)油酸膜的面积是 cm2; (2)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油膜尽可能散开? 。 答案: (1) 114 ( 112 116都对); ( 2) 6.610-10 ( 6.510-10 6.710-10都对); (3)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油膜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薄膜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 的钢球 B放在小支柱 N上,球心离地面高度为 H;质量为 的钢球 A用细线拴好悬挂于 O点,当细线被拉直
9、时 O 点到球心的距离为 L,且细线与竖直线之间夹角 ;球 A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球 B发 生正碰,碰撞后, A球把轻质指示针 C推移到与竖直夹角为 处, 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 D,用来记录球 B的落点 (1)用图中所示各个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碰撞前后两球 A、 B的动量(设两球 A、B碰前的动量分别为 、 ;碰后动量分别为 、 ),则 = ; = ;= ; = 。 (2)请你提供两条提高实验精度的建议: 、 。 答案: (1) ; ; 0; ;(每空1分) (2) 让球 A多次从同一位置摆下,求 B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角取值不要太小; 两球 A、 B质量不要太小
10、; 球 A质量要尽量比球 B质量大。(答对任意其中两个都得 2分) 计算题 一列火车共有 n节车厢且均停在光滑的长直轨道上,各车厢间距相等,间距总长为 a若第一节车厢以速度 v向第二节车厢运动,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不分开,然后一起向第三节车厢运动, 依次直到第 n节车厢试求: (1)火车的最后速度是多大? (2)整个过程经历的时间是多长? 答案: (1) (2)在建筑工地上,我们常常看到工人用重锤将柱桩打入地下的情景对此,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个力学模型:重锤质量为 m,从高 H处自由下落,柱桩质量为 M,重锤打击柱桩的时间极短且不反弹不计空气阻力,桩与地面间的平均阻力为 f。利用这一模型,有一位同
11、学求出了重锤一次打击柱桩进入地面的深度 设柱桩进人地面的深度为 h,则对垂锤开始下落到锤与柱桩一起静止这一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 ;得出 。 (1)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理由 (2)假设每一次重锤打击柱桩时锤的速度为一定值,要使每一次重锤打击后桩更多地进入地下,为什么要求锤的质量远大于桩的质量? 答案: (1)不对,因为在锤与桩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有损失 (2)见 如图所示,质量为 3m、长度为 L的木块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 m的子弹以初速度 v0水平向右射入木块,穿出木块时速度为 ,设子弹受到的阻力始终保持不变 (1)求子弹穿透木块后,木块速度的大小; (2)求子弹穿透
12、木块的过程中,木块滑行的距离 s; (3)若改将木块固定在水平传送带上,使木块始终以某一恒定速度 (小于 v0)水平向右运动,子弹仍以初速度 v0水平向右射入木块如果子弹恰能穿透木块,求此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答案: (1) (2) (3) 在光滑水平面上静置有质量均为 m的木板 AB和滑块 CD,木板 AB上表面粗糙动摩擦因数为 ,滑块 CD上表面是光滑的 1/4圆弧,其始端 D点切线水平且在木板 AB上表面内,它们紧靠在一起,如图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P,质量也为 m,从木板 AB的右端以初速度 v0滑上木板 AB,过 B点时速度为 v0/2,又滑上滑块 CD,最终恰好能滑到滑块 CD圆弧的最高点 C处,求: (1)物块滑到 B处时木板的速度 vAB; (2)木板的长度 L; (3)滑块 CD圆弧的半径 R. 答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