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仙居宏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2551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仙居宏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浙江仙居宏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浙江仙居宏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浙江仙居宏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浙江仙居宏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仙居宏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敦煌曲子中有这样的诗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 “看山恰是走来迎 ”和 “是船行 ”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水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在本题中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而作者认为自己静止不动,从而 “看山恰似走来迎 ”,故此现象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但实际上船是运动的,所谓是 “船行 ”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者地球上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其它物体故 A

2、正确, 考点:考查了对参考系的理解和应用 点评: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只要对研究问题方便,所有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同一种运动状况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现在的物 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 a= ,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 ”(现称 “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 ”), “另类加速度 ”定义为 A= ,其中 v0和 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 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 A0且保持不变,则 A逐渐变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若 A不变,有两种情况一是: A 0,在这种情况下,

3、相等位移内速度增加量相等,所以平均速度来越大,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少,由,可知, a越来越大;第二种情况 A 0,相等位移内速度减少量相等,平均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多,由 可知a越来越小,故 A错误 因为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所以中间位置处位移为 ,速度变化量为,所以此位置的速度为 , B错误, 若 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 , C错误 若 a0且保持不变,则物体做加速运动,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A= 越小越小, D正确, 考点: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 点评:正确应用所给信息是解题关键,如本题中根据题意可知 “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速度是随

4、位移均匀增加的 如图所示,以 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 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 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 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答案: AC 试题分析: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t1=2s内的位移,此时汽车的速度为 ,汽车没有

5、超速, A项正确、 B错误;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 ,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 ,即刹车距离为 6.4m,提前 18m减速,汽车不会过停车线,如果距停车线 5m处减速,则会过线,因而 C项正确、 D错误;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运动规律 点评: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对汽车运动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所求解的问题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于伽俐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用 “归谬法 ”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B提出 “自由落体 ”是一种最简单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C通过实验证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

6、动时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 D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对现象的观察 提出假说 逻辑推理 实验检验 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答案: AD 试题分析:运用 “归谬法 ”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A正确,伽利略只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和物体的质量无关, B错误,伽利略是通过理想实验,即逻辑推理,证明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 C错误,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对现象的观察 提出假说 逻辑推理 实验检验 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D正确, 考点:考查了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理解 点评:伽利略是通过理想实验,利用逻辑推理验证了物

7、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无关 武警战士进 行体能训练,双手握住竖直竹竿攀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他沿竹竿向上攀时,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B他沿竹竿向下滑时,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他沿竹竿向下滑时,所受到的摩捧力方向竖直向下 D他停在空中时增大握杆力,所受到的摩擦力随之增大 答案: AB 试题分析:他沿竹竿向上运动时,如果竹竿光滑,武警将相对竹竿向下运动,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A正确,若向下运动时,如果竹竿光滑,武警将相对竹竿向下运动,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B正确, C错误,他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大小等

8、于重力,故他停在空中时增大握杆力,所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错误, 考点:考查了静摩擦力的求解 点评:抓住重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就可顺利解答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物体自 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 0 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 30m B在 0 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40m C在 0 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7.5m/s D 0 2s内与 0 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BCD 试题分析: 0 5s,物体向正向运动, 5 6s向负向运动,故 5s末离出发点最远,路程为 ,故该选项不正确; 在 0 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B 正确,

9、在 0 4s内,物体的路程为 ,因此平均速率 ,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在 0 6s内的平均速度为 ,在 0 2s内的平均速度为, D正确, 考点:考查了对 v-t图像的理解 点评: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 -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要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属于基础题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 A、 B、 C三点,位移 SAB=SBC已知物体在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3m/s,在 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6m/s,那么物体在 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 ) A 4m/s B 4.5m/s C 5m/s D 5.5m/s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质点

10、在 A设质点在 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 ,根据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3m/s,可以得到: ,根据在 BC段的平均速度为30m/s,可以得到: ,设 AB=BC=x,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所以有: ,联立三式可得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 点评: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要求学生 一定要掌握住,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物体的主要运动形式,也是考查的重点 小球每隔 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 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取 g 10m/s2)(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答案:

11、B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物体做竖直上抛的运动高度为 h=1.8m,所以上抛的时间为 ,上抛运动和自由下落运动具有对称性,所以第一个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 1.2s,所以此时总共抛出了 6个小球,所以能遇到 5个小球, B正确, 考点: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 点评:关键是理解上抛运动和下落运动具有对称性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物体质量越大,越难使它滑动,所以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擦力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

12、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既可以作为动力 也可以作为阻力,当摩擦力做为动力时方向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而做为阻力时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 小,但是我们要增大摩擦力一般采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种方法 如推箱子的过程中,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同时地面受到箱子给的摩擦力,地面是静止的,所以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A正确, 当一个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放在传送带上时,由于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所以物体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在此摩擦力作用下,物体向前做加速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

13、一定相反, B错误, D错误 比如静摩擦力的大 小和质量的大小无关,只和与其方向相反的平衡力有关, C错误 考点:本题目考查了摩擦力的定义以及性质, 点评: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有关 双层公交车靠站后,没有下车的乘客 ,因下层坐满了乘客,驾驶员提醒上层的后面有空位,新上车的乘客走向上层的后方入座,此时车 (包括乘客 )的重心 ( ) A向前上方移动 B向后上方移动 C向正上移动 D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移动过程中,公交车后上方的质量增大,所以车的重心向后上方运动, B正确, 考点:考查了对重心的理解 点评:重心的位置和物体的质量分布

14、有关系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被传为千古佳话。如果三尺为 1米,水下落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零, g取 10m/s2)( ) A 100m/s B 140m/s C 200m/s D 2000m/s 答案: B 试题分析:可以认为庐山瀑布的水流是做自由落体运动,三千尺就是 1000米,根据 得 , B正确, 考点:本题是自由落体运动中位移速度公式的直接应用,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性的题目,关键是对自由落体运动的 正确掌握 如图所示是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 x-t图象,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在第 2s

15、末物体回到原点 B在第 2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 C在前 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4m D在前 6s内物体的位移为 0m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在 2s末的时候位移为零,所以物体回到原点, A正确, 物体到达 2m后,又开始返回,返回到原点后,继续沿着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没有发发生变化, B错误,物体在前两 s内通过的路程为 2+2=4m, C正确,在零时刻物体在原点处 ,在 6s时,物体在原点处,所以前 6s内的位移为零, D正确, 考点:考查了对 x-t图像的理解 点评:注意区分 x-t图像和 v-t的区别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与时间 t的关系为 x = 5t +t2(各物理量均采

16、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 A通过 4m的位移所用时间为 2s B前 2s内的平均速度是 6m/s C第 3s内的位移是 24m D任意 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2m/s 答案: D 试题分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 , 题中的关系式还可以写成: ,所以 , 物体在 2s内通过的位移为 14m, A错误, 在前 2s内的平均速度为 , B错误, 物体在 2s末的速度为 ,所以物体在第 3s内的位移是, C错误, 因为物体的加速度为 ,表示物体在任意 1s内速度的增加量为 2m/s,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点评:关键是对公

17、式的灵活运用,是一道基础题型,非常静电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极限思维法、等效替代法、微小量放大法、科学假说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 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 B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C如右图所示,观察微小形变采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运用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研究某

18、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 限思维法,故 A正确;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故 B正确;通过光的发射可将微小形变进行放大,所以 C正确,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 D错误; 考点:考查了对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点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 如图所示,一根弯曲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杆的另一

19、端固定一个重为 2N的小球 ,小球与车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 A大小为 2N,方向沿杆斜向上 B大小为 4N,方向沿杆斜向上 C大小为 2N,方向竖直向上 D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杆的弹力作用,所以两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大小为 2N,方向竖直向上, C正确, 考点:考查了力的平衡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一道易错的题目,关键是抓住力的平衡条件分析 实验题 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只有带铁夹的铁架台、弹簧、刻度尺、坐标纸,请问缺少的器材为_,找到器材后,该同学将弹簧

20、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 L0,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 F,测出弹簧的长度 L,得到弹簧的伸长量 x=L-L0,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 x作出的 Fx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_ 。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 答案:钩码, 12.5N/m,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试题分析:实验中需要增减钩码来改变弹簧受力,所以缺少钩码,图像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2.5N/m,图像中可以看出,当弹簧的伸长量不为零时,对应的钩码的拉力为零,说明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考点:考查了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 点评:

21、做此类型的题目时,在分析图像为什么不过原点的原因是该题的难点, 甲、乙两同学一起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甲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如下实验步骤: A在桌面上放好长木板,在无滑轮的一端固定电磁打点计时器,用导线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到 6V直流电源上。 B将纸带固定的小车上,并使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用细线的一端拴住小车,细线的另一端跨过木板上的定滑轮挂上钩码,将小车放在靠近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的木板上。 D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后再合上电键,使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 E纸带全部通过后打开电键,取下纸带,测量和分析纸带。 乙同学检查了甲同学拟定的实验步骤,发现有两处错误。请你代乙同学纠

22、正甲同学的错误: 错误 1: 。 错误 2: 。 纠正错误后,两同学顺利得到了正确的纸带,如图所示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 ,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 50HZ,每 5个点取 一个计数点,图中 A、 B、 C、D、 E、 F、 G为相邻的记数点,以 A点为计时零点。 (1)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小车的 v-t图线 . (2)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 ,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 _。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_。 答案:( 1)见( 2)打 A点时小车的速度( 3) 0.60m/s2 试题分析: 错误 1: A中应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 6V交流电源。 错误 2: D中应先合上电键再放开小车。 ( 1)在如

23、图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小车的 v-t图线 ( 2)表示打 A点时小车的速度 ( 3)利用逐差法 考点:考查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 点评:探究一个物体的运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须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计算题 如图所示,一小孩用向右 80N的水平力推重为 20ON的木箱,木箱不动;当小孩用向右 10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恰好能被推动,当木箱被推动之后,小孩只要用向右 9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沿地面向右匀速前进。求: ( 1)木箱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的大

24、小; ( 2)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 ( 3)小孩用向右 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未动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 1) f=100N( 2) =0.45( 3) f=80N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得,最大静摩擦力大小 f=100N ( 2)根据题意得, f=90N,FN=200N,代入公式 解得 =0.45 ( 3)木箱不动,所以 f=80N, 方向水平向左 考点:考查了静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的求解 点评:对于静摩擦力的可变性和被动性,可结合平衡条件加深理解基础题 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的 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运动,经过 B点后进入粗糙水平面做匀减速运动(设经过 B点前后速

25、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 0.2秒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 ( 1)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 a的大小; ( 2)物体从 A开始运动到 C停止所用的总时间 t; ( 3) t 0.6s时的瞬时速度 v。 答案:( 1) 5m/s2( 2) 1.75s( 3) 2.3 m/s 试题分析:( 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 a1 5m/s2, ( 2)由后三列 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2m/s2, 1.6s后再经时间 t1停止 故总时间 t=1.6+t1=1.75s ( 3)设从 A点滑到 B点

26、的时间为 t2,滑到 B点的速度为 VB, 由 A到 B过程, VB=5t2 由 B到 C过程, 0 VB-2( 1.75-t2), 解得 t2 0.5 s, VB =2.5m/s 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 0.5s,则 t 0.6s时物体在水平面上, 其速度为 v 2.5-2( 0.6-0.5) =2.3 m/s。 考点: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点评: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理规律结合实验数据解决问题是考试中常见的问题 质量为 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 500m的直升机上跳下,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2s后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

27、做变速直线运动, 14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整个跳伞过程的 v-t图像,试根据图像求: ( 1)第 1s末运动员的加速度 ( 2)估算 14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答案:( 1) ( 2) 152m( 3) 72s 试题分析:( 1) ( 2)数格子,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大约是 38格,每格面积表示的位移为 4m, 所以 h 384 152m(误差范围 148 156) 设 14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t1, 所以 下落总时间 t=14+58=72s(71.3s 72.7s) 考点:考查了对 v-t图像的理解 点评:该题是

28、 v-t图象应用的典型题型,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有方格时,面积可以通过数方格的个数来估算,本题难度适中 “25米折返跑 ”的成绩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 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 “跑 ”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 25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杆子),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 “25米折返跑 ”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大小为 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12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

29、大小也为 4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 “25米折返跑 ”的最好成绩为多少秒?(计算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试题分析: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 ; 减速阶段:同理, s2=18m, 因 s1+s2=36m25m,故加速过程未达到最大速度。 设加速过程达到速度 v后马上减速为零 ,带入数据解得 v=10m/s, 加速阶段 ,减速阶段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 ; ; 匀速阶段: 受试者 “25米折返跑 ”的成绩为: 考点:考查了运动学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关键要分阶段计算出运动员各个阶段的运动时间,要能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