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 8月月考物理试题(带解析) 选择题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 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 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
2、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不需要考虑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化模型, A选项错误;保持某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B选项错误;把整个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段位移相加的方法称为微元法, C选项错误;而 D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理研究的方法。 (分)如图所示 ,将质量为 M1,半径为 R且内壁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左侧靠墙角 ,右侧靠一质量为 M2的物块 .今让一质量为 m的小球自左侧槽口 A的正上方 h高处从静止开始落下 ,
3、与圆弧槽相切自 A点进入槽内 ,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 ,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B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 ,小球、半圆槽和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小球离开 C点以后 ,将做竖直上抛运动 D槽将与墙不会再次接触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意,动力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 0 ,A选项中,小球从 A到 B的过程有墙壁的作用,所以动量不守恒, A、 B选项错误;小球从 B到 C过程,圆弧槽向右运动,小球离开时斜向上运动,所以 C选项错误;从小球第一次经过 B之后,圆弧槽将一直向右做变速运动,所以 D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动量守恒的条
4、件。 (分)一列简谐横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 2m。位于原点 O 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t=0.05s时,位于原点 O 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8cm B图 2可能为该波在 t=0.15s时刻的波形图 C该波的传播速度是 10m/s D从图 2时刻开始计时,再经过 0.10s后, 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8cm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 t=0.05s时,质点处于平衡位置, A选项错误;从左图可知, t=0.15s时,质点 O 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但从右图看,此时 O 质点正往下振动,所以 B选项错误;该波速度为: v=/T=10m
5、/s所以 C选项正确;再经0.1s,刚好是半个周期,质点 A应该运动到最高点,所以 D选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机械波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关系。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给 3分,选对两个给 4分,选对3个给 6分,每选错一个扣 3分,最低得分为 0分) A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B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 C若容器中用活塞封闭着刚好饱和的一些水汽,当保持温度不变向下缓慢压活塞时,水汽的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D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而分子间斥力减小 E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答案: BCE
6、试题分析: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要引起外界的变化,所以 A选项错误;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程序的量度, B选项正确;当保持温度不变,压缩水汽,则由于热传递,水汽热量外漏,所以水汽的质量减少,且保持密度不变,则 C选项正确;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均减小,所以 D选项错误;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距离减小,分子力增加,分子势能也增加, E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三定律、熵、分子力。 如图 6所示, ABCD为固定的水平光滑矩形金属导轨, AB间距离为 L,左右两端均接有阻值 为 R的电阻,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 m
7、、长为 L的导体棒 MN 放在导轨上,甲、乙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均与 MN 棒中点固定连接,另一端均被固定, MN 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导轨与 MN 棒的电阻均忽略不计 .初始时刻,两弹簧恰好处于自然长度, MN 棒具有水平向左的初速度 v0,经过一段时间, MN 棒第一次运动至最右端,这一过程中 AB间电阻 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Q,则( ) A初始时刻棒受到安培力大小为 B从初始时刻至棒第一次到达最左端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产生焦耳热为 C当棒 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时, AB间电阻 R的功率为 D当棒第一次到达最右端时,甲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mv20-Q 答案: AD 试题分析:据题
8、意,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为: F=BLI=2B2L2v0/R,所以 A选项正确;已知 MN 第一次运动到最右端电阻 R产生的焦耳热为 Q,则据动能定理有: -w 安 -2w 弹 =0-mv02/2,而 w 安 =2Q,所以有 w 弹 =mv20/4-Q,则 D选项正确;从初始时刻至棒第一次到达最左端: -w安 -2w 弹=0-mv02/2,则 Q= w安 =2Q,所以 B选项错误;当棒再次回到初始位置, AB间电阻 R的功率为 P=BILv= B2L2v/RF2 C F1=F2 D因 k1、 k2大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意,由于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从上图可
9、知,几何三角形OAB和力的三角形 GBT是一对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则弹簧在长度发生变化时,状态 1中的几何三角形的 OA、 OB边长度与状态 2相比不变,则力的三角形在状态 1中的 G 和 F与状态 2相比也将不变,所以绳子所受的拉力F1与 F2相等。选项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力的动态平衡问题,主要涉及力的三角形定则的应用。 如图所示, MN、 PQ是两条在水平面内、平行放置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的右端接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变压器的副线圈与阻值为 R= 的电阻组成闭合回路,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 n1 n2 =2,导轨宽度为 L=0.5m。质量为m=1kg的导体棒 ab垂直 MN、
10、PQ放在导轨上,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从 t=0时刻开始往复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 v=2sin ,已知垂直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1T,导轨、导体棒、导线和线圈的电阻均不计,电流表为理想交流电表,导体棒始终在磁场中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 t=1s时刻电流表的示数为 B导体棒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1V C单位时间内电阻 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0.25J D从 t=0至 t=3s的时间内水平外力所做的功为 0.75J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意,速度变化规律为 v=2sin t/2,则产生的电动势为E=BLv=BL2sin t/2,当 t=1s时,电动势为 Em=1
11、v,则原线圈电压为 U1m=E=1v,B选项正确,据 U1:U2=n1:n2得副线圈电压 U2m=0.5v,据 I2m=U2m/R=1A,又据I1:I2=n2:n1得 I1m=1/2A,所以原线圈的电流表读数为 I1=I1m/ =1/2 A,所以A 选项正确;电阻 R 上产生的单位时间内的焦耳热为 Q=I22Rt=0.25JC 选项正确;水平 外力做的功据动能定理有: w 外 -w 安 =mv2/2,则有 w 外 = w 安 + mv2/2,而安培力做功为: w 安 =U2I2t=0.75J所以很显然 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理想变压器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考查热量的计算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12、 继 “天宫 ”一号空间站之后,我国又发射 “神舟八号 ”无人飞船,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假设 “天宫 ”一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r,周期为 T,万有引力常量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远地点 P处, “神舟 ”八号的加速度比 “天宫 ”一号大 B根据题中条件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C根据题中条件可以计算出地球对 “天宫 ”一号的引力大小 D要实现 “神舟 ”八号与 “天宫 ”一号在远地点 P处对接, “神舟 ”八号需在靠近 P处点火减速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 a=GM/r2可知,在 P点处,神舟 ”八号的加速度与 “天宫 ”一号的一样大, A选项错误;据 GMm/r2
13、=mr4 2/T2,已知 “天宫 ”一号的轨道半径 r和运动周期 T,就可以求地球的质量 M,所以 B选项正确;据 GMm/r2,由于不知道 “天宫 ”一号的质量 m,所以求不出该引力, C 选项错误;要实现对接, “神舟 ”八号需要在 P点点火加速,所以 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如图所示,斜面体 A静 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m的物体 B在外力 F(方向水平向右)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此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撤去力 F,物体 B将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 B若撤去力 F, 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若撤去力 F, A所
14、受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D若撤去力 F, 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答案: AB 试题分析:据题意, B物体在 F作用下向下做匀速运动,则平行斜面方向有:mBgsin=Fcos+f,现在如果撤去力 F,则有 mBgsinf,所以 B物体将向下加速运动,所以 A选项正确;对 A、 B整体受力分析,由于 A、 B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水平方向有: F=fAB,如果撤去 F,则整体由向左的加速度,则必定 A物体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所以 B选项正确;所以 C、 D选项也就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 AB为半圆弧 ACB的水平直径, C为 ACB弧的中点, AB=1.5m,从
15、 A点平抛出一小球,小球下落 0 3s后落到 ACB上,则小球抛出的初速度 v0为( g取10m/s2)( ) A 1.5m/s B 0.5m/s C 3m/s D 4.5m/s 答案: BD 试题分析:据题意,物体下落时间为 t=0.3s,则下落高度为 hOD=gt2/2=0.45m,则可以肯定物体可能落在 E、 F两点,由于 OE=0.75m,所以据勾股定理可得DE=0.6m;如果物体落在 E点,则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为 x1=AO-ED=0.15m,则水平速度为 v1= x1/t=0.5m/s;如果物体落在 F点,则物体平抛的水平距离为x2=1.35m,则平抛速度为 v2= x2/t=4.
16、5m/s,所以 BD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平抛运动的应用,其中涉及几何关系和勾股定理。 实验题 (分)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质量为 mA的钢球 A用细线悬挂于 O 点 ,质量为 mB的钢球 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 H的小支柱 N 上 ,O 点到 A球球心的距离为 L,使悬线在 A球释放前伸直 ,且线与竖直线夹角为 ,A球释放后摆到最低点时恰与 B球正碰 ,碰撞后 ,A球把轻质指示针 O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 处 ,B球落到地面上 ,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 D,保持 角度不变 ,多次重复上述实验 ,白纸上记录到多个 B球的落点 . ( 1)图中 s应是 B球初始位置到 的水平
17、距离 . ( 2)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应测得的物理量有 : . ( 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碰撞前后 A球、 B球的动量 : pA= ,pA= ,pB= ,pB= . 答案:( 1)落点 ( 2) 、 、 L、 H ( 3) mA mA 0 mBs 试题分析:( 1) B球被 A球碰撞后做平抛运动,所以 s是 B球的平抛水平距离;( 2)据题意,碰撞前后瞬间 AB两球动量守恒,则有: mAvA=mAvA+mBvB,而据 mAgL(1-cos)=mAv2A/2 可得 vA= ,同理可得碰撞完成瞬间 A球的速度为: vA= ; B球被碰撞后: vB=s/t,而 t= 。所以需要测量的量为
18、: 、 、 L、 H 。( 3) pA= mA , pA= mA , pB=0, pB= mBs 。 考点:本题考查对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分)某实验小组要测量一个用电器 L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为 10V、额定功率在 12W 15W之间),测量电路的部分导线已经接好(如图所示)。实验室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 直流电源: E1(电动势为 3 V,内阻很小) E2(电动势为 15 V,内阻很小) 直流电流表: A1(量程 0 0.6 A,内阻约为 0.5 ) A2(量程 0 3 A,内阻约为 0. 1 ) 直流电压表: V(量程为 3 V、内阻为 3 k) 滑动变阻器: R1(阻值范围 0 20
19、) R2(阻值范围 0 200 ) 定值电阻: R3=3 k、 R4=9 k、 R5=25 k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为使测量尽可能准确、方便,请回答: 电源应该选择 (填 “E1”或 “E2”); 电流表应该选择 (填 “A1”或 “A2”); 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 (填 “R1”或 “R2”); 由于电压表的量程不够,要利用一个定值电阻进行改装。请选择合适的定值电阻,在答卷所示图中用笔画线当导线连接好测量电路的剩余部分。 答案: E2 A2 R1 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 由于用电器额定电压为 10v,所以要选择 E2; 据 I=P/U可得I=1.2A,所以要用 A2; 由于 R2总阻值太大,不
20、便于精确调节,所以选择 R1。 要改装成电压表,就要给原装电压表串接一个定值电阻,所以如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对用电器额定功率的测量。 计算题 (分 )如图所示,扇形 OAB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其圆柱半径为 R,介质的 折射率 ,圆心角 AOB=60,一细束激光平行于角平分线由 OA面的 P点射入,射入介质后第一次射到界面上的 N 点,已知弧长 AN 是弧长 AB的四分之一。 ( 1)完成光在透明柱状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 2)求入射点 P与圆心 O 的距离 答案: R/3 试题分析:( 1)光路图如图( 3分) ( 2)由几何关系可知光从 P点射 入时的入射角 =600 由折射定律:
21、n=sin600/sinr 得折射角为: r=300 由几何关系可知: PON=150; PNO=450 由正弦定理: sin PON/R=sin PNO/op 得 op= R/3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折射。 (分)如图所示,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和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体积 V1=8.010-3m3,温度 T1=4.0102K现使外界环境温度缓慢降低至 T2,此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 7.0102J,内能减少了 5.0102J不计活塞的质量及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外界大气压强 p0=1.0105Pa求 T2的值 答案: T2=3.0102K 试题分析:设温度降低至 T2时气体的体积为 V2
22、,则 外界对气体做功 W=P0(V1-V2)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U=W+Q 解得 V2=6.010-3m3 由等压变化有 V1/T1=V2/T2 解得 T2=3.0102K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 (分)如左图所示, x0的区域内有如右图所示大小不变、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时为正方向。现有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的正电粒子,在 t=0时刻从坐标原点 O 以速度 v沿着与 x轴正方向成75角射入。粒子运动一段时间到达 P点, P点坐标为 (a,a),此时粒子的速度方向与 延长线的夹角为 30.粒子在这过程中只受磁场力的作用。 (1)若 B为已知量 ,试求粒子在
23、磁场中运动时的轨道半径 R及周期 T的表达式。 (2)说明在 OP间运动的时间跟所加磁场的变化周期 T之间应有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使粒子完成上述运动。 (3)若 B为未知量 ,那么所加磁场的变化周期 T、磁感强度 B0的大小各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粒子完成上述运动? (写出 T及 B0各应满足条件的表达式 ) 答案: (1) 2 m/qB (2) 由 O 至 P运动过程 ,也可能在磁场变化半周期奇数倍时完成 (3) B=(2k-1) mv/2aq 试题分析: (1)Bqv=mv2/R R=mv/qB T 运 =2R /v=2 m/qB (2)由粒子经过 O 点与 P点的速度方向以及 B方向可判断
24、. 由 O 至 P运动的过程可能在磁场变化 的半个周期内完成 . 当磁场方向改变时 ,粒子绕行方向也变化 ,由于磁场方向变化的周期性 ,因此粒子绕行方向也具有周期性 .由此可知 ,由 O 至 P运动过程 ,也可能在磁场变化半周期奇数倍时完成 . (3)如答图所示 :OP 运动过程 ,可能恰转过一个 1/6圆周完成 ,若磁场变化半周期 . T/2T运 /6 TT运 /3 即 T2 m/3qB可能仅运动一个 1/6圆周就达 P点,此时 OP=R= a=mv/qB B= mv/qa T2 m/3q=2 a/3v 若粒子运动在磁场变化的半周期的奇数倍时间内完成,则 (2k-1)T/2=(2k-1)T
25、运 /6(k=1,2,3) T=T 运 /3=2 m/3q 由答图一 ,此时 OP=(2k-1)R a=(2k-1) mv/qB B=(2k-1) mv/2aq (k=1,2,3,) 代入 得 T= a/3(2k-1)v (k=1,2,3,) 结合得 B=(2k-1) mv/2aq 考点: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分)人们通过对月相的观测发现,当月球恰好是上弦月时,如图甲所示,人们的视线方向与太阳光照射月球的方向正好是垂直的,测出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和地球与月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 .当月球正好是满月时,如图乙所示,太阳、地球、月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这时人们看到的
26、月球和在白天看到的太阳一样大 (从物体两端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叫做视角,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决定于视角 )已知嫦娥飞船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0,试估算太阳的半径 答案: g0T2/4cos 试题分析:设太阳半径为 R 日 、月球半径为 R 月 ,地月、 地日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r 地月 、 r 地日 质量为 m的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mg0 GMm/R2 质量为 m的嫦娥飞船贴近月球表面运动,有 GMm/R2 m( )R 月 在观察上弦月时,由几何关系 r 地月 / r 地日 cos 当月球正好是满月时,月球和太阳看起来一样大,
27、由几何关系 R 月 /R 日 =r 地月 / r 地日 联立解得 R 日 g0T2/4cos 考点: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其中利用到几何知识。 (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停放着甲、乙两辆相同的平板车,一根轻绳跨过乙车的定滑轮 (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绳的一端与甲车相连,另一端被甲车上的人拉在手中,已知每辆车和人的质量均为 30 kg,两车间的距离足够远现在人用力拉绳,两车开始相向运动,人与甲车保持相对静止,当乙车的速度为 0.5 m/s时,停止拉绳求: 人在拉绳过程做了多少功? 若人停止拉绳后,至少以多大速度立即从甲车跳到乙车才能使两车不发生碰撞? 答案: 5.625 J 0.5
28、 m/s 试题分析: 设甲、乙两车和人的质量分别为 m1、 m2和 m,停止拉绳时甲车的速度为 v1,乙车的速度为 v2.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 m)v1 m2v2 解得 v1 0.25 m/s 由动能定理得 W (m1 m)v m2v 5.625 J 设人跳离甲车时人的速度为 v0,人离开甲车前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 m)v1 m1v1 mv0 人跳到乙车前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2v2 (m m2)v2 其中 v1 v2, 联立解得 v0 0.5 m/s 当人跳离甲车的速度大于或等于 0.5 m/s时,两车才不会相撞 考点: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分)如图所示,倾角 =30,高为 h的三角形木块 B,静止放在一水平面上,另一滑块 A,以初速度 v0从 B的底端开始沿斜面上滑,若 B的质量为A的质量的 2倍,当忽略一切摩擦的影响时,要使 A能够滑过木块 B的顶端,求 V0应为多大?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mv0cos=(m+M)v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M+m)v2/2-mv2/2 联立以上两式得 v= 所以当 v0 时,滑块 A可以滑过斜面顶端。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