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重庆市铜梁一中高三 9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A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B 235U的半衰期约为 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C原子核内部某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放出 射线 D在 、 、 这三种射线中,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故 A正确; B、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仍不变,故 B错误; C、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放出 射线,故 C错误; D、 、 、 这三种射线中,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
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波粒二象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B轻核聚变时释放能量,重核裂变时吸收能量 C太阳辐射出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D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故 A错误; B、轻核聚变时释放能量,重核裂变时同样释放能量,故 B错误; C、太阳辐射出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能量,故 C错误; D、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
3、原子内部有个较小的核,即核式结构学说;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重核的裂变 如图所示的 xt 图象和 vt 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 1、 2、 3、 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xt 图象中图线 1表示物体 1做曲线运动 B xt 图象中 时刻物体 1的速度大于物体 2的速度 C vt 图象中 0至 时间内物体 3和物体 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vt 图象中 时刻物体 4的速度改变方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运动学的图象中任何曲线只能表示直线运动,因为在运动学图象中只能表示正反两方向,故不能描述曲线运动,故 A错误;
4、B、 s-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线 1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图线 2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 t1时刻物体 1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2 的加速度,故 B正确 C、由 v-t 图象可知, 0 至 t3时间内物体 4 的位移大于物体 3 的位移,故由 可知物体 4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 3的平均速度,故 C错误; D、 s-t图象中的转折点表示物体的位移开始减小,运动方向开始反向; v-t图象中的转折点表示速度减小,其方向仍沿正方向,运动方向没有变化,故 D错误;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 ,若前
5、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路程为 s,若要保证两辆车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车距至少应为( ) A s B 2s C 3s D 4s 答案: B 试题分析: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刹车时加速度相同,刹车位移也相同为 s,设加速度大小为 a,前车刹车的时间为 ,刹车的位移 ,在此时间内,后车做匀速运动,位移为 所以 x=2s,此后后车刹车,刹车位移也为s,要保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x=x+s-s=x=2s;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在足够高
6、的空中某点竖直上抛一物体,抛出后第 5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是4m,设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g 取 10m s2。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上升时间可能是 4.9s B第 5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 -4m s C 4s末的瞬时速度可能是 10m s D 10s内位移可能为 -100m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若位移的方向向上,根据 得, 4=v0-5,解得第 5s内的初速度为 9m/s,上升到最高点还需的时间 =0.9s,则物体上升的时间可能为 4.9s若物体的位移向下 ,则 -4=v0-5,解得第 5s内初速度为 1m/s,故 A正确 B、第
7、 5s内的位移可能向上,可能向下,则平均速度可能为 4m/s,可能为 -4m/s,故 B错误。 C、由 A选项可知, 4s末的速度可能为 9m/s,可能为 1m/s,故 C错误 D、当物体第 5s初的速度为 9m/s时,则物体竖直上抛的初速度v=v0+gt=49m/s,当物体第 5s 初的速度为 1m/s时,则物体的初速度v=v0+gt=41m/s可知 10s末的速度可能为 -51m/s,可能为 -59m/s,根据得, 10s内的位移可能为 -10m,可能为 -90m,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 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 F与分子间距离 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
8、与 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 r r0阶段,分子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在 r r0阶段,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在 r r0时,分子力合力为零 在 r r0时,分子势能为零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r0 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分子间距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为引力,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为斥力;则有:在 r r0阶段,分子力表现为引力,相互靠近时 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故 正确; 当 r 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斥力和
9、引力都增大,故 错误 在 r=r0时,斥力和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子力合力为零,故 正确 取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在 r r0阶段,分子力表现为引力,相互靠近时 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所以在 r=r0时,分子势能小于零,故 错误; 由于没有外力做功,根据能量守恒 定律可知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分子力、分子势能、分子动理论 . 实验题 图甲是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O、 A、 B、 C、 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 a表示 . (1)O、 D间的距离为 _cm.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
10、的 s -t2图线 (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 ),斜率表示 _,加速度大小为 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答案: )1.20 ( 2)加速度的二分之一, 0.933 试题分析:( 1)最 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故拿零来补充估测值位置所以 O、 D间的距离为 1.20cm ( 2)由公式 知图象的斜率表示 ,即加速度的二分之一 解得:a=2k=0.933m/s2 考点:本题考查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_mm; 用游标为 20分度的卡尺测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_cm. 答案: .6
11、150.619; 0.670 试题分析: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 0.5mm,可动刻度为11.70.01mm=0.117mm,所以最终读数为 0.5mm+0.117mm=0.617mm,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 0.6cm=6mm,游标尺上第 14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 140.05mm=0.70mm,所以最终读数为:6mm+0.70mm=6.70mm=0.670mm,故答案:为: 0.617; 0.670 考点:本题考查了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的使用 . 计算题 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 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 m 1.0 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
12、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 4.9 N(取 g 9.8 m/s2),求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答案: ; ,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试题分析:物体重力沿斜面方向下的分力 Gx=mgsin30=4.9N,与弹簧的弹力相等,根据共点力平衡,知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故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得: =mgcos30= ,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考点:本题考查了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甲、乙两个 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 4100 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 2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
13、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 80%,则: ( 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 ( 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 答案:( 1)乙在接力需奔出的距离为 16m ( 2)乙应在距离甲 24m处起跑 试题分析:( 1)乙起动后做初速度为 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v12=2ax1 v22=2ax2, v2=v180%,得: x2=0.64x1=16m,故乙在接力需奔出的距离为 16m ( 2)设乙加速至交接棒的时间为 t, , x甲 =v1t, =x 甲 -x2=0.6v1t=24m,故乙应在距离甲 24m处起跑。 考点:
14、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质量 M=8 kg的平板小车,车上有一个质量 m=1.9 kg的木块,木块距小车左端 6 m(木块可视为质点),车与木块一起以 v=1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行驶 . 一颗质量 m0=0.1 kg的子弹以v0=179 m/s的初速度水平向左飞,瞬间击中木 块并留在其中 . 如果木块刚好不从车上掉下,求木块与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g=10 m/s2)。 答案: 试题分析:设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 v1,以水平向左为正,则由动量守恒有: m0v0-mv=( m+m0) v1 代入数据解得: v1=8m/s 它们恰好不从小车上掉
15、下来,则它们相对平板车滑行 s=6 m时它们跟小车具有共同速度 v2,则由动量守恒有:( m+m0) v1-Mv=( m+m0+M) v2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Q=( m+m0) gs= 联立 并代入数据得: =0.54 考点: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如图所示为一均匀薄壁 U形管,左管上端封闭,右管开口且足够长,管的横截面积为 S=110-4 m2,内装水银,右管内有一质量为 m=0.1 kg的活塞搁在固定卡口上,卡口比左管上端高出 L=20 cm,活塞与管壁间非常密封且无摩擦,右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 .起初温度为 t0=27 时,左、右管内液面高度相等,且左管内充满水银,右管内封闭气体的压强为 p1=p0=1.0105 Pa=75 cmHg.现使右管内气体温度逐渐升高,求: 温度升高到多少 K 时, 右管活塞开始离开卡口上升? 温度升高到多少 K 时,活塞上升到离卡口 4 cm处? 答案:( 1) 330K ( 2) 396K 试题分析:( 1)右端活塞开始上升时封闭气体压强为: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 ,即: 解得: T2=330K。 ( 2)活塞离开卡口后,由于气体温度逐渐升高故封闭气体发生等压变化, 由盖 -吕萨克定律得: ,即: ,解得: T3=396K。 考点: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