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高考真题汇编 6-机械能 选择题 质量为 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 t=0 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的大小 F与时间 t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A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 B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 C在 到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 D在 到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 答案: BD 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斜面下方 O 点处有一正点电荷,带负电的小物体以初速度 V1从 M点沿斜面上滑,到达 N 点时速度为零,然后下滑回到M 点,此时速度为 V2( V2 V1)。若小物体电荷量保持不变, OM ON,则() A小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B从 N 到 M的过程
2、中,小物体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C从 M到 N 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小物体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D从 N 到 M的过程中,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电场力均是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AD 如图 3所示,在一个粗糙水平面上,彼此靠近地放置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后,两个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并最终停止。在物块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两个物块的电势能逐渐减少 B物块受到的库仑力不做功 C两个物块的机械能守恒 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小于其受到的库仑力 答案: A 填空题 图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 30,质量为M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 。木箱在轨道端时,自动装货装置
3、将质量为 m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滑下,与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m M B m 2M C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 D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答案: 答案: BC 综合题 已知:功率为 100W灯泡消耗的电能的 5%转化为所发出的可见光的能量,光速 ,普朗克常量 ,假定所发出的可见光的波长都是 560nm,计算灯泡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 答案: 如图甲,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 的光滑绝缘斜面,斜面
4、处于电场强度大小为 E、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劲度系数为 k的绝缘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整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q0)的滑块从距离弹簧 上端为 s0处静止释放,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电量保持不变,设滑块与弹簧接触过程没有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 1)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上端接触瞬间所经历的时间 t1 ( 2)若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速度大小为 vm,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速度大小为 vm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 W; ( 3)从滑块静止释放瞬间开始计时,请在乙图中画出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速度与
5、时间关系 v-t图象。图中横坐标轴上的 t1、 t2及 t3分别表示滑块第一次与弹簧上端接触、第一次速度达 到最大值及第一次速度减为零的时刻,纵坐标轴上的 v1为滑块在 t1时刻的速度大小, vm是题中所指的物理量。(本小题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 ( 2); (3) 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连于固定点 O,可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另一端连接一带电小球 P,其质量 m=210-2 kg,电荷量 q=0.2 C.将弹簧拉至水平后,以初速度 V0=20 m/s竖直向下射出小球 P,小球 P到达 O 点的正下方 O1点时速度恰好水平,其大小 V=15 m/s.若 O、 O1相距 R=1.
6、5 m,小球 P在 O1点与另一由细绳悬挂的、不带电的、质量 M=1.610-1 kg的静止绝缘小球 N 相碰。碰后瞬间,小球 P脱离弹簧,小球 N 脱离细绳,同时在空间加上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 E和垂直于纸面的磁感应强度 B=1T的匀强磁场。此后,小球 P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 r=0.5 m的圆周运动。小球 P、 N 均可视为质点,小球 P 的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 m/s2。那么, ( 1)弹簧从水平摆至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其弹力做功为多少? ( 2)请通过计算并比较相关物理量,判断小球 P、 N 碰撞后能否在某一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3)若题中各量为变量,在保证小球 P、
7、 N 碰撞后某一时刻具有相同速度的前提下,请推导出 r的表达式 (要求用 B、 q、 m、 表示,其中 为小球 N 的运动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答案:见 ( 1)设弹簧的弹力做功为 W,有: 代入数据,得: W J ( 2)由题给条件知, N 碰后作平抛运动, P所受电场力和重力平衡, P带正电荷。设 P、 N 碰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v1和 V,并令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 : 而: 若 P、 N 碰后速度同向时,计算可得 Vv1,这种碰撞不能实现。 P、 N 碰后瞬时必为反向运动。有: P、 N 速度相同时, N 经过的时间为 , P经过的时间为 。设此时 N 的速度V1 的方向与水平方向
8、的夹角为 ,有: 代入数据,得: 对小球 P,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有: 经计算得: T, P经过 时,对应的圆心角为 ,有: 当 B的方向垂直纸面朝外时, P、 N 的速度相同,如图可知,有: 联立相关方程得: 比较得, ,在此情况下, P、 N 的速度在同一时刻不可能相同。 当 B的方向垂直纸面朝里时, P、 N 的速度相同,同样由图,有: , 同上得: , 比较得, ,在此情况下, P、 N 的速度在同一时刻也不可能相同。 ( 3)当 B的方向垂直纸面朝外时,设在 t时刻 P、 N 的速度相同, , 再联立 解得: 当 B的方向垂直纸面朝里时,设在 t时刻 P、 N 的速度相同 , 同
9、理得: , 考虑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有 : (给定的 B、 q、 r、 m、 等物理量决定 n的取值) 如图 20所示,绝缘 长方体 B置于水平面上,两端固定一对平行带电极板,极板间形成匀强电场 E。长方体 B的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0.0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 B 与极板的总质量 =1.0kg.带正电的小滑块 A质量 =0.60kg,其受到的电场力大小 F=1.2N.假设 A所带的电量不影响极板间的电场分布。 t=0时刻,小滑块 A从 B表面上的 a点以相对地面的速度 =1.6m/s向左运动,同时, B(连同极板)以相对地面的速度=0.40m/s向右运动。问
10、( g取 10m/s2) ( 1) A和 B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分 别为多少? ( 2)若 A最远能到达 b点, a、 b的距离 L应为多少?从 t=0时刻至 A运动到 b点时,摩擦力对 B做的功为多少? 答案:见 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 m和 4m.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见题 24图 a); 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至下端距桌面高度为 h1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见题 24图 b); 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 h2处(见题 24图 c
11、)。 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求: ( 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 ( 2)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的功; ( 3)从外壳下端离开桌面到上升至 h2处,笔损失的机械能。 答案:见 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轨道组成, B、 C、 D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 B、 C间距与 C、 D间距相等,半径 2.0 m、 1.4 m。一个质量为 m 1. 0 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 A点以 12.0m/s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 A、 B间距 =6.
12、 0 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0. 2,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重力加速度取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 ( 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 ( 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个圆形轨道, B、 C间距 L应是多少; ( 3)在满足( 2)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 应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 A的距离。 答案: F=10.0 N L=12.5 m 26.0 m。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沿 x轴的正方向,场强为 E。在 A( d, 0)点有一个静止的中性微粒,由于
13、内部作用,某一时 刻突然分裂成两个质量均为 m的带电微粒,其中电荷量为 q的微粒 1沿 y轴负方向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到达( 0,-d)点。 不计重力和分裂后两微粒间的作用。试求 ( 1)分裂时两个微粒各自的速度; ( 2)当微粒 1到达( 0, -d)点时,电场力对微粒 1做功的 瞬间功率; ( 3)当微粒 1到达( 0, -d)点时,两微粒间的距离。答案: ( 1)如图 1所示, ABC为一固 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 BC 段水平,AB段与 BC 段平滑连接。质量为 的小球从高位 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 BC 段上质量为 的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后两球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
14、线上,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求碰撞后小球 的速度大小 。 ( 2)碰撞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规律在屋里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探究这一规律,我们才用多球依次碰撞、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恶简化力学模型。如图 2所示,在固定光滑水平轨道上,质量分别为、 的若干个球沿直线静止相间排列,给第 1个球初能 ,从而引起各球的依次碰撞。定义其中第 个球经过依次碰撞后获得的动能 与 之比为第 1个球对第 个球的动能传递系数 。 a.求 ; b.若 为确定的已知量。求 为何值时, 值最大。答案:( 1) ( 2) a. b.2m0 ( 1)设碰撞前的速度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设碰撞后 m
15、1与 m2的速度分别为 v1和 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由于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 、 式联立解得 将 代入得 。 ( 2) a由 式,考虑到 得 根据动能传递系数的定义,对于 1、 2两球 同理可得,球 m2和球 m3碰撞后,动能传递系数 k13应为 依次类推,动能传递系数 k1n应为 解得 b.将 m1=4m0,m3=mo代入 式可得 为使 k13最大,只需使 由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 B和 C,相距 =1.0m 。物块 A以速度 =10m/s 沿水平方向与 B 正碰。碰撞后 A 和 B 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 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 C的速度 =2.0m/s 。已知 A和 B的质量均为m, C的质量为 A质量的 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0.45.(设碰撞时间很短, g取 10m/s2) ( 1)计算与 C碰撞前瞬间 AB的速度; ( 2)根据 AB与 C的碰撞过程分析 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 C碰撞后 AB的可能运动方向。 答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