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2859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2011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2011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2011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2011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两列完全相同的波叠加后产生的干涉图样 .实线和虚线表示同一时刻的波峰和波谷。若 a、 b、 c、 d四点位置如图所示,那么再过半个周期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 点变为振动加强点, c 点变为振动减弱点 B a 点仍为振动减弱点, c 点仍为振动加强点 C b 点变为振动加强点, d 点变为振动加强点 D a 点仍为振动加强点, b 点仍为振动减弱点 答案: D 如下图 1所示,一根水平张紧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 O、 P、 Q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 1.0m。 t=0时刻 O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 y轴正方向振

2、动,并产生沿 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 O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2所示当 O质点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时, P质点刚开始振动,则 ( ) A质点 Q的起振方向为 y轴正向 B O、 P两质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C这列波传播的速度为 1.0m/s D在一个周期内,质点 O通过的路程为 0.4m 答案: AC 比荷为 e/m 的电子以速度 v0沿 AB边射入边长为口的等边三角形的匀强磁场区域中 (如图 ).为使电子从 BC边穿出磁场,磁感应强度 B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答案: C 一列横波的传播方向上有两点 P和 Q,两点间距离 30m,它们的振动图象如图 A若 P点距波源近,则波速可能为 V

3、=60m/s B若 P点距波源近,则波速可能为 V=100m/s C若 Q点距波源近,则波速可能为 V=300m/s D若 Q点距波源近,则波速可能为 V=30m/s 答案: BC 如图两根不计电阻的光滑金属导轨 MN、 PQ 并排固定在同一绝缘水平面上,将两根完全相同的导体棒 a、 b静止置于导轨上,两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与导轨垂直,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已知两导轨间的距离为 L,导体棒的质量均为 m,现突然给导体棒 b一水平瞬间冲量使之产生一向右的初速度v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棒 a的最终速度 B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棒 a上产生的总焦耳热 C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通

4、过棒 a的最大电量 D据上述已知量可求出棒 a、 b间的最大间距 答案: AB 如图男同学站立不动,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男同学吹口哨,女同学从高处向低处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B男同学吹口哨,女同学从低处向高处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经过 C点时男同学开始按表记时并从 1开始计数 ,当数到 N次时记录的时间为 t.因此判断女同学摆动周期 T=2t/N D女同学经过 C点时男同学开始按表记时并从 1开始计数 ,当数到 N次时记录的时间为 t.因此判断女同学摆动周期 T=2t/(N-1) 答案: D 如图电路中,两个灵敏电流表 G1和 G2的零点

5、都在刻度盘中央 .当电流从 G表 “+”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右摆;电流从 “-”接 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左摆在电路接通达到稳定状态后再断开的瞬间,下面哪个说法符合实际? A G1指针向右摆, G2指针向左摆 B G1指针向左摆, G2指针向右摆 C G1、 G2的指针都向左摆 DG1、G2的指针都向右摆 答案: A 质谱仪是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如图为质谱仪原理示意图现利用这种质谱议对氢元素进行测量氢元素的各种同位素从容器 A下方的小孔 S无初速度飘入电势差为 U的加速电场 ,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氢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的电量之比为 1: 1: 1,质量之

6、比为 1: 2: 3,它们最后打在照相底片 D上,形成 a、 b、 c三条 “质谱线 ” 关于三种同位素进入磁场时速度的排列顺序和 a、 b、 c 三条 “质谱线 ” 的排列顺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进入磁场时速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氚、氘、氕 B进入磁场时速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氘、氚、氕 C a、 b、 c三条质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氘、氚、氕 D a、 b、 c三条质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氚、氘、氕 答案: D 实验题 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硅光电池的伏安特 性曲线。图中 R0为已知定值电阻,两个电压表均视为理想电压表。 ()实验一:用一定强度的

7、光照射硅光电池,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该电池的 U-I曲线如图甲。由此可知电池的内阻随电流的增大而 _(填 :增大 ,减小 ,不变),短路电流为 _ A,电动势为 _V。 ( )实验二:减小光的强度,重复实验,得到的 U-I曲线如图乙。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某一值时 ,实验一中的 V1表的示数为 1.5V,保持该阻值不变,在实验二中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_mW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 增 大 295 2.6 () 0.14 柠檬电池内阻可能 较大 ,如图电路可以测定该柠檬电池内电阻 .探究小组成员多次改变电阻箱电阻值 ,记录下电阻箱阻值及相应电流计示数 ,并算出电流倒

8、数 ,将数据填在如下表格中 ()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在讨论作图方案时 ,甲同学认为应作R-I图 ,而乙同学认为应该作 R-1/I图 ,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想法更科学 _ (填 :甲 ,乙 ) ()按照你选择 的方案 ,在坐标纸上作出图 象 .求出该柠檬电池内阻为 . 答案: () 乙 () r=9000 11000 填空题 有两列简谐横波 a、 b在同一媒质中沿 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均为 v=2.5 m/s.在 t=0时,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 x=2.5 m处重合 (如图 ).那么两列波的周期Ta和 Tb之比为 ; 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X= m.答案: :8 x=

9、(2.520k) (k 0,1,2,3, ) 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分析:由图读出两列波的波长,由波速公式求解周期之比运用数学知识,求出位置坐标的通项 解 : (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 a=2.5m, b=4.0m,波长之比 a:b=5: 8由波速公式 v= ,波速相同,则有周期 Ta和 Tb之比: Ta: Tb=a:b=5: 8 ( 2)两列波波长的最小整数公倍数为 S=20m,则 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为 x=( 2.520k) m, k=0, 1, 2, 3, 故答案:为: 5: 8, x=( 2.520k) ( k=0, 1, 2,

10、3, ) 如图在曲轴 AB上悬挂一个弹簧振子,若不转动把手 C,让其上下振动,周期为 T1;若使把手以周期 T2(T2T 1)匀速转动,当运动都稳定后,则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 ;要使弹簧振子 的振幅增大,可让把手转速 (填 :增大 ,减小 ,不变 ).答案: T2 增大 在一起的线圈 A 与 B 如图甲 ,当给线圈 A 通以图乙电流 (规定由进入 b 流出为电流正方向 )时 ,则线圈 B两端电压变化图为 答案: A 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分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线圈 A产生的磁场极性 由于产生原磁场的电流在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判断线圈 B中感应电流方向, 根据法拉第地磁感应定律得出感应电

11、动势的大小不变 解:规定由 a进入 b流出为电流正方向, 0-1s,电流为正值,随时间均匀增大,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线圈 A产生的磁场左端是 N极,右端是 S极,由于产生原磁场的电流在增大所以原磁场穿过线圈 B的磁通量均匀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出线圈 B中感应电流方向是从 c经过电压表再经过 d,也就是在图中电压为正值 根据法拉第地磁感应定律得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不变,为定值 同理依次求出 1-4s过程中电压变化情况 故选 A 图为某型号电热毯的电路图,将电热丝接在 的电源上,电热毯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由于 P的作用使输入的正弦交流电仅有半个周期能够通过,即电压变为图示波形,从而进入保温状态

12、,则此时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 A 55V B 78V C 110V D 156V 答案: B 考点: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 分析:电压表读数为有效值,根据正弦式交变电流峰值和有效值之间的关系以及电流的热效应便可求得有效值 解:由 u=156sin120t( V)可知该交变电流的周期 T= = = s 可分两段 0- s和 - s 根据有效值的定义可得 +0= T 解得: U= =78V 故选 B 计算题 如图 X=2m处是两种介质的分界线 , 左侧是甲介质 ,右侧为 乙介质 .某波源 0开始不断地上下简谐振动形成向 X轴正向传播的横波 ,经过 0.5s,其波前沿正好到达 M位置

13、.已知该波在乙介质中传播速度是在甲介质中的 2倍。问:( )波源0起振方向如何?( )该波在乙介质中的波长 乙 =?( )在图中画出再经过1s时的波形图? 答案: ()向下振动 2 分 ()根据 V 乙 :V 甲 =乙 : 甲 得 乙 =4m2 分 ()波先在甲中传播 0.5s到达分界线 ,再在乙中传播 0.5s到达 X=4m位置处 .(如下图 ) 4 分 如图交流发电机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 ,内阻不计。理想变压器的输出端并联 24只彩色小灯泡,每只灯炮均标有 “6V, 0.25W”,灯泡都正常发光,导线电阻不计 .问 : ( )降压变压器初级、次级线圈的匝数比 ( )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 )若

14、第 20只彩色小灯泡不久就损坏不亮了 ,则其它 23只 彩色小灯泡还能正常工作吗 为什么 答案: ()因为 U1=18V,U2=6V 根据变压器变压比 n1/n2=U1/U2=3/14 分 ()由 P1=P2=240.25=6W2 分 ()能 .因为 U1与 U2不变 2 分 光滑斜面倾角 =30,在斜面上放置 一矩形线框 abcd,ab边长 L1=1m,bc边长 L2=0.6m,线框质量 m=1kg电阻 R=0.1.线框用细线通过定滑 轮与重物相连 ,重物质量 M=2kg.斜面上 ef线与 gh线 (ef gh pq)间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 B1=0.5T.gh线与 pq线

15、间有 垂直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 B20.5T.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 ,当 ab边进入磁场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ab边由静止开始运 动到 gh线所用时间 2.3s. 问 :()ef线和 gh线间距 ()ab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 gh线这段时间内产生的焦耳热 ()ab边刚进入 gh线瞬间线框的加速度 答案: ()ab边进入磁场时平衡 :T=mgsin+FA与 E=BL1v1与 I=E/R与FA=B1IL1 联立 得 v=6m/s 2 分 abcd进磁场 B1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对整体 :Mg-mgsin=(M+m)a 联立得 2 分 则该阶段运动时间 t1=v/a=1.2s 进磁场

16、B1过程匀速运动时间 t2=L2/v=0.1s 完全进入 磁场后的加速度 a=5m/s2,此阶段时间 t3=t-t1-t2=1s ef线和 gh线间距 s=L2+v1t3+at32/2=9.1m4 分 此时线框速度 v2=v1+at3=11m/s ()ab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 gh线这段时间内产生焦耳热2 分 ()ab边刚进入 gh线瞬间线框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 . 由 得 a2=95/3m/s22 分 如图为某种新型设备内部电、磁场分布情况图。自上而下分为 、 、 三个区域。区域 宽度为 d1,分布沿纸面向下的匀强电场 E1;区域 宽度为 d2,分布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B1;宽度可调的区域

17、中分布沿纸面向下的匀强电场 E2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B2。现在有一群质量和带电量均不同的带电粒子从区域 上边缘的注入孔 A 点被注入,从静止开始运动,然后相继进入 、 两个区域,满足一定条件的粒子将回到区域 ,其他粒子则从区域 飞出。三区域都足够长,粒子的重力不计。 求 :能飞回区域 的粒子第一次回到区域 上边缘时离 A的距离 答案:粒子在电场 E1中运动 :由 qE1d1= mv2得 V=210 m/s(竖直向下 )2 分 粒子在磁场 B1中偏转 :由 qB1V=m 与 得 =450 即粒子离开 区域 时的速度方向与 X轴正向成 450角 2 分 粒子在 E2与 B2叠加场中 :将速度 V分解为 Vx、 Vy,则 Vx=Vy=Vsin450= 10m/s qB2Vx=qB2Vy=1.2810-17N且 qE2=1.2810-17N得 qE2=qB2Vx 可见粒子在叠加场 中的运动为沿 X轴正向的速度为 Vx的匀速直线运动 ; 和速率为 Vy及对应洛仑兹力 qB2Vy为向心力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叠加 (如图 ) 2 分 所以 R2= =10与 2 分 最后由运动对称性可知 :带电粒子回到 区域 上边缘的 B点距 A的距离 d 由几 何关系得 d=2( 1-cos) R1 R2 Vx 2 分 代数得 d=40 10 -10 =57.26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