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上海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2972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上海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届上海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届上海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届上海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届上海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上海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符合 “绿色化学 ”的原则 A排放前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 B在化学生产中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放或不排放有害物质 C在化工生产中,尽量避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D在化工厂范围多种草种树,努力构建花园式工厂 答案: B 把 500 ml有 BaCl2和 KCl的混合溶液分成 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 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 0 1( b-2a) mol L-1 B 10( 2a - b) mol L-1

2、C 10( b-a) mol L-1 D 10( b-2a) mol L-1 答案: D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 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 SO2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 证明 SO2具有漂白性 B 将 Cl2通入 NaBr溶液中,然后加入 CCl4,振荡、静置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片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 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D 向盛有 20g蔗糖的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再加入少许浓硫酸,迅速搅拌。 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 答案: A 在标准状况下,将 NO、 NO2、 O2三种气体按一定比例充满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并将该容器倒置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

3、容器中无气体剩余,所得溶液的浓度为 Mmol/L。则 M的取值范围是 A 010V(甲) C 25 , pH=9的 NaOH溶液和 NaAc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H+)均为 10-5mol L-1 D c( Na+) +c( H+) =c( OH-) +c( HCO3-) +2c( CO32-)该式满足NaHCO3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 答案: BD 一定条件下将质量为 X g的有机物在 O2中完全燃烧,燃烧后全部产物通过足量 Na2O2层,过氧化钠的质量增重 Y g,下列对应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序号 有机物 X Y A C2H4 m 15m/7 B HCOOH m 15m/23 C CH

4、3OH和 CH3COOH的混合物 m 2m/3 D HCOOH与 CH3COOCH3的混合物m 2m 答案: AB 在 1000K 时,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CO( g) +H2O( g) CO2( g)+H2( g);已知 CO和 H2O 的起始浓度均为 0 01mol/L, H2 的平衡浓度为0 005mol/L。此时,若再充入水气 0 02mol/L,使平衡移动, H2 的新平衡浓度可能是 A 0 0025mol/L B 0 0075mol/L C 0 01mol/L D 0 015mol/L 答案: B 氯化铵晶体溶于重水中,溶液呈现出酸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4+水解生成 N

5、H3 H2O 和 HD2O B NH4+水解生成 NH3 DHO 和 H2DO C NH4+水解生成 NH3 D2O 和 H2DO D NH4+水解生成 NH3 DHO 和 D3O 答案: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青铜、硬铝和金刚石都是合金材料 B所有的分解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氨基酸不能通过缩聚反应结合成蛋白质 D一定条件下,稻草可制得葡萄糖或酒精 答案: D 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 HCl B Na2O2 C C2H2 D CH4 答案: C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锂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C丁烷的最简式: C2H5 D氯化镁的电子式: Mg2+C

6、l2 答案: C 下列物质中,有固定沸点的是 A石蜡 B石炭酸 C聚氯乙烯 D石油 答案: B 如图是某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该分子中 A、 B两种元素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达到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l2Cl6 B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C该化合物在固态时所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 D该化合物中存在特殊的共价键,且不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 B 纳米是长度单位, l nm=10 -9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由铜制成 “纳米铜 ”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 “

7、纳米铜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纳米铜 ”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 “纳 米铜 ”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 “纳米铜 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D “纳米铜 ”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答案: D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装置 制取氨气 B装置 中 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 气,并防止倒吸 C装置 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装置 是原电池,锌电极为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B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CO3溶液和 Ba( OH) 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CO3-+OH-H2O+CO32- B 2HCO3-+Ba( OH) 2BaCO3 +2H2O+CO32-

8、 C HCO3-+Ba2+OH-H2O+BaCO3 D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答案: C 以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 1mol Fe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 3NA B 28gCO 中所含的原子数为 2NA C 0 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 CO32 数为 0 1NA D标况下, 22 4L苯的分子数为 NA 答案: B 实验题 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 )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

9、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 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SiCl4 BCl3 AlCl3 FeCl3 PCl5 沸点 / 57 7 12 8 315 熔点 / -70 0 -107 2 升华温度 / 180 300 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装置 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 2)装置 A中 g管的作用是 _ _;装置 C中的试剂是_;装置 E中的 h 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 _。 ( 3)装置 E中 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

10、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填写元素符号)。 ( 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 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Fe2+MnO4-+8H+5Fe3+Mn2+4H2O 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 _(填 “是 ”或 “否 ”),请说明理由_。 某同学称取 5 000g残留 物后,所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 100 mL溶液,移取 25 00 mL试样溶液,用 1 00010-2mol 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 20 00 mL,则残留

11、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 答案: 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 )取 5mL0 1 mol L-1的 KI溶液,滴加 0 1 mol L-1的 FeCl3溶液 56滴 ( )继续加入 2mLCCl4振荡 ( )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 ( 1)探究活动( ) 和( )的实验现象分别为 _、 _。 ( 2)在探究活动( )中,活动设计者的意图是通过生成血红色的 Fe( SCN)3,验证有 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实验中,却未见溶液呈血红色,对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 Fe3+已全部转化为 Fe2+ 猜想二:生成

12、Fe( SCN) 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 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微溶于水, 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 Fe3+可与 Fe( CN) 6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 K4Fe( CN) 6溶液检验 Fe3+的灵敏度比用 KSCN 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设计以下实验验证猜想 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一: 产生蓝色沉淀 步骤二: “猜想二 ”成立 写出操作 “步骤一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答案: 填空题 将 2 5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

13、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1mol 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 ( 1)写出 OA 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_。 ( 2)当加入 35mL盐酸时,产生 CO2的体积为 _mL(标准状况)。 ( 3)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碳酸氢钠共 _mol。 答案: 烯烃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得到醛或酮,例如: 一种链状单烯烃 A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得到 B和 C。化合物 B含碳69 8,含氢 11 6, B无银镜反应。 D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得到能使溴水褪色且只有一种结构的物质 E。 G的分子式为 C7H14O2。有关转化关系如下; ( 1

14、) 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 ( 2)写出结构简式: A_、 E_。 ( 3)写出反应 、 的反应类型: _、 _。 ( 4)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 ( 5) 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其结构简式为_。 答案: (1)86(2分) 下列是有机化合物 A的转化过程: ( 1)若 D在一定条件可以氧化为 B,则 A的结构简式:_ 。 ( 2)若有 X、 Y两物质与 A是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也能发生上述转化。 若 B 能发生银镜反应; C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则 X 的结构简式 _; 若 B, D均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 Y的可能的结构简式 _。 ( 3)若 Z与 A为不同类别

15、同分异构体,并且具有下列性质: Z不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 Z不能使溴水褪色; 1摩尔 Z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以生成 1摩尔 H2; Z分子的一氯取代产物只有二种(不考虑立体异构现象)。 则 Z的结构简式 _ 。 答案: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 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 NO和 CO转变成 CO2和 N2,化学方程式:2NO+2CO 2CO2+N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 NO和 CO浓度如表: 时间 /s 0 1 2 3 4 5 c( NO)/mol L-1 1.0010-3 4.5010-4

16、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 CO) / mol L-1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是 _ 反应(填写 “吸热 ”、“放热 ”)。 ( 2)前 2s内的平均反应速度 v( N2) =_。 ( 3)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 ( 4)假设在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 NO转化率的是_。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

17、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答案: 某反应体系中有物质: Bi2( SO4) 3、 NaMnO4、 H2O、 MnSO4、 NaBiO3、Na2SO4、 H2SO4。 ( 1)请将 NaBi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 ( 2)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_,氧化剂是 _。 ( 3)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及其已配平的化学计量数填入 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答案: 已知 A、 B、 C、 D、 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 AB C D E。其中 A、 B、 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DC 的晶体为离子晶体, D的二价阳离子与 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

18、的电子层结构。 AC2为非极性分子。 B、 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E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 A、B、 C、 D、 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 1) A、 B、 C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2) 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_ 。它是 _(填极性和非极性)分子。 ( 3)写出化合物 AC2的电子式 _;一种由 B、 C组成的化合物与 AC2电子数相等,其化学式为 _ 。 ( 4) 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_。 ( 5) 10mol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 4mol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

19、低价, B被还原后的产物化学式为 _。 答案: 工业上利用焦炭在石灰窑中燃烧放热,使石灰石分解生产 CO2。主要反应如下: C+O2CO2 , CaCO3CO2+CaO ( 1)含碳酸钙 95%的石灰石 2 0 t按 完全分解(设 杂质不分解),可得标准状况下 CO2的体积为 _ _m3。 ( 2)纯净的 CaCO3和焦炭混合物 m g在石灰窑中完全反应 ,所得 CO2的物质的量范围是 _。 ( 3)纯净的 CaCO3和焦炭按 完全反应,当窑内配比率 =2 2时,窑气中 CO2的最大体积分数为多少?(设空气只含 N2与 O2,且体积比为4 1,下同) ( 4)某次窑气成分如下: O2 0 2%, CO 0 2%, CO2 41 6%,其余为 N2。则此次窑内配比率 为何值?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