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3025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B)(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 B)(带解析) 选择题 我省 “十二五 ”规划指出:坚持 “绿色、低碳、洁净、健康 ”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下列做法有悖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A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B废电池集中填埋 C多用电子邮件、 MSN、 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D在火电厂推广碳收集和储存技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填埋后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厉害,故选 B。 考点: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2、此类问题,是对学生的环保常识的考查,学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 CO2 H2CO3 B SiO2 Na2SiO3 C Na2O2 Na2CO3 D SiO2 H2SiO3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直接从二氧化硅转化为硅酸;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得到碳酸;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硅酸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钠;故选 D。 考点:物质间的转化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的是物质间的转化,知识源自于教材,熟悉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此类问题便不难解决。 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 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 不宜贮存溶液; 不能

3、用来加热; 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 不宜贮存溶液; 不能用来加热; 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都是容量瓶正确使用的注意事项,故选 A。 考点: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点评: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的容量器,带有磨口玻塞,颈上有标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液体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标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 使用容量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检验密闭性 将容量瓶倒转后 观察是否漏水 再将瓶塞旋转 180度观察是否漏水 (1)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

4、 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里。 (2)用于洗涤烧杯的溶剂总量不能超过容量瓶的标线,一旦超过,必须重新进行配置。 (3)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如果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放热,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转移,因为温度升高瓶体将膨胀,所量体积就会不准确。 (4)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长时间或长期储存溶液,因为溶液可能会对瓶体进行腐蚀,从而使容量瓶的精度受到影响。 (5)容量瓶用毕应及时洗涤干净,塞上瓶塞,并在塞子与瓶口之间夹一条纸条,防止瓶塞与瓶口粘连。 (6)容量瓶只能配制一定容量的溶液,但是一般保留 4位有效数字(如:250.0mL),不能因为溶液超过或者没有达到刻度线而估算改变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只能重新

5、配置,因此书写溶液体积的时候必须是 XXX.0mL。 容量瓶是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新试剂瓶,它的用法一定熟悉,只有熟悉了,才能准确的解决此类问题。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皆可用铝制容器运输 B常温下皆能与铜较快反应 C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质量都减小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质量都增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常温下皆可用铝制容器运输,因为会发生钝化;常温下浓硝酸与铜较快反应,浓硫酸不能与之反应;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浓硝酸质量减小,容器内浓硫酸质量增大,前者是挥发性酸,后置不挥发,有吸水性,故选 A。 考点:浓硫酸 浓硝酸 点评: ( 1)除了酸固有的化学性质外,浓硫酸

6、还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与稀硫酸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浓硫酸溶液中存在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 H2SO4),这些硫酸分子使浓硫酸有很强的性质。 脱水性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 原子数的比( 2 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强氧化性;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常做干燥剂。 ( 2)浓硝酸的性质 不稳定性 4HNO3=光或加热 =2H2O + O2 + 4NO2 浓硝酸在光照下会分解出二氧化氮而呈黄色,所以常将浓硝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且放置于阴暗处。 强氧化性 1.与绝大部分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 2. 与非金属反应,

7、在反应中,非金属被氧化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对应的含氧酸。 3.使铝、铁钝化 冷的浓硝酸能使铁铝钝化。热浓硝酸的不会使其钝化。 熟悉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此类问题便不难解决。 下面关于 Na2CO3和 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 NaHCO3比 Na2CO3稳定 B在水中 NaHCO3比 Na2CO3溶解性大 C质量相等的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NaHCO3放出的 CO2比 Na2CO3多 D物质的量相等的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NaHCO3放出的CO2比 Na2CO3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受热时 Na2CO3比 NaHC

8、O3稳定;在水中 Na2CO3比 NaHCO3溶解性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 2HCl=2NaCl H2O CO2 NaHCO3 HCl=NaCl H2O CO2由此可知,物质的量相等的 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NaHCO3放出的 CO2和 Na2CO3一样多;质量相等的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NaHCO3放出的 CO2比 Na2CO3多,故选 C。 考点:碳酸氢钠 碳酸钠 点评:本题考查的的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内容源自于教材,熟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此类问题便不难解决。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作用时,

9、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不会引起产物改变的是 A Na和 O2 B NaOH和 CO2 C Ba(OH)2溶液和稀硫酸 D Cu和 HNO3 答案: C 试题分析: Na和 O2 的反应: 2Na+O2=Na2O2 4 Na+O2= 2Na2O NaOH和 CO2 的反应: 2NaOH+CO2=Na2CO3 +H2O NaOH +CO2=NaHCO3 Cu和 HNO3 的反应: Cu+4HNO3(浓) =Cu( NO3) 2 +NO2 +2H2O 3Cu+8HNO3=3Cu( NO3) 2 +2NO+2H2O 故选 C。 考点:反应条件 点评:反应条件的改变对产物的影响,此类问题主

10、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反应的熟悉程度,常见的化学反应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度识记下来,只有这样,便能很好的解决此类试题。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B新制的氯水一定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C将火碱溶液保存在橡胶塞的细口玻璃瓶中 D保存 FeSO4溶液时需要加入铁钉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钠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所以可以这样保存,正确。 B新制的氯水一定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所以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错误。 C将火碱溶液保存在橡胶塞的细口玻璃瓶中,因为烧碱和二氧化硅反应会生成硅酸钠,瓶子会打不开,所以要用橡胶塞;正确。 D保存 FeS

11、O4溶液时需要加入铁钉,防止亚铁被氧化,正确,故选 B。 考点:试剂的保存 点评: 一、 防挥发: 1.油封: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易挥发无机液体,在液面上滴 10 20滴矿物油,可以防止挥发(不可 用植物油)。 2.水封:二硫化碳中加 5mL水,便可长期保存。汞上加水,可防汞蒸气进入空气。汞旁放些硫粉,一但失落,散布硫粉使遗汞消灭于化学反应中。 3.腊封:乙醚、乙醇、甲酸等比水轻的或易溶性挥发液体,以及萘、碘等易挥发固体,紧密瓶塞,瓶口涂腊。溴除进行原瓶腊封外,应将原瓶置于具有活性炭的塑料筒内,筒口进行腊封。 二、防潮: 1.漂白粉、过氧化钠应该进行腊封,防止吸水分解或吸水爆炸。氢氧化钠易吸

12、水潮解,应该进行腊封;硝酸铵、硫酸钠易吸水结状,倒不出来,以至导致试剂瓶破裂,也应严密腊封。 2.碳化钙、无水硫酸铜、五氧化二磷、硅胶极易吸水变质,红磷易被氧化,然后吸水生成偏磷酸,以上各物均应存放在干燥器中。 3.浓硫酸虽应密闭,防止吸水,但因常用,故宜放磨口瓶中,磨口瓶塞应该原配,切勿对调。 4.“特殊药品 ”的地下室,下层布块灰,中层布熟石灰上层布双层柏油纸,方可存放药物。 三、防变质: 1.防氧化: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均易被氧化,瓶口应涂腊。 2.防碳酸化:硅酸钠、过氧化钠、苛性碱均易吸收二氧化碳,应该涂腊。 3.防风化:晶体碳酸钠、晶体硫酸铜应进行腊封,存放在地下室中。 4

13、.防分解:碳 酸氢铵、浓硝酸受热易分解,涂腊后,存放在地下室中。 5.活性炭能吸附多种气体而变质,(木炭亦同),应放在干燥器中。 6.黄磷遇空气易自燃,永远保存水中,每 15天查水一次:磷试剂瓶中加水、置于有水水糟中,上加钟罩封闭。 7.钾、钠保存在火油中。 8.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几滴稀硫酸,加入过量细铁粉,进行腊封。 9.葡萄糖溶液容易霉变,稍加几滴甲醛即可保存。 10.甲醛易聚合,应开瓶后立即加少量甲醇;乙醛则加乙醇。 四、防光: 1.硝酸银,浓硝酸及大部份有机药品应该放在棕色瓶中。 2.硝酸盐存放在地下室中既防热,又防 光、防火还能防震。 3.有机试剂橱窗一律用黑漆涂染。 4.实验室用色布

14、窗帘,内红外黑双层。 五、防毒害: 1.磷、硝酸银、氯酸钾、氯化汞等剧毒物放地下室内,双人双锁,建立档案,呈批取用,使用记载,定期检查。 2.磷化钙、磷化铝吸水后放出剧毒性磷化氢,应放在干燥器中保存,贴上红色标签。 3.由于没有通风橱,经常在地面布石灰,吸附某些毒害气相物质。 4.浓酸,浓碱、溴、酚等腐蚀的药物,使用红色标签,以示警戒。 六、防震: 1.硝酸铵震动易爆炸,放地下室中。 2.自制的大晶体明矾、大晶体硫酸铜,用软纸垫包放大口试 剂瓶中,进行缓冲,并按 “四位数字 ”进行编号入厨。 七、防火: 1.在仪器室 “大门附近 ”、 “显眼 ”、 “顺手 ”的地方设置水缸、消防桶、砂缸、泡沫

15、灭火器及四氯化碳一瓶。泡沫灭火器药物,每年更新一次。(如有 “CCl4”或“1211”灭火器更好) 2.室内电线一律换成暗线,以防药物熏蒸,短路走火。 试剂保存时,要注意试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环境问题 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物质 A 酸雨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B 臭氧空洞 二氧化碳 C 白色污染 塑料垃圾 D 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臭氧空洞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 考点:环境污染与保护 点评

16、: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 “罪魁祸首 ”。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首先在地球南北极最冷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了。 要求学生对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和防治办法熟悉,才能准确解决此类问题,才能更好地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 ,爱护环境。 xR2+yH+O2 mR3+2H2O 中,对 m和 R3+判断正确的是 A m=4, R2+是氧化剂 B 2m=y, R3+是氧化剂 C m=4, R3+是氧化产物 D m= , R3+是还原剂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化合价的变化可以看到: R2+R3+化合价升高,所以 R2+做还原剂,R3+是氧化产物; O

17、2H2O 氧元素的化合价从 0-2,所以氧气是氧化剂,水是还原产物;由 R 原子守恒得: x=m 由 H原子守恒得: y=4;由电荷守恒得: 2x+y=3m,由此可得 m=x=y=4,故选C。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生要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规律,此类问题很容易的得到解决。 A、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能力。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具有较强氧化性;氧化产物具有较弱氧化性;(因此可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具有较强还原性;还

18、原产物具有较弱还原性;(因此可判断物质的还原性强弱) B、相等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 电子的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相等。此规律应用于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下列过程没有起到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 N2与 O2反应生成 NO B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 NO C N2和 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氮的固定是指从游离态转化成化和态度过程,所以可以看到,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 NO。 是从化合态到化合态的转化,不符合定义,故选 B。 考点:氮的固定 点评:熟悉氮的固定的定义,能熟练运用

19、定义去解决实际问题,考试时不考定义,只考察应用,所以一定要准确把握实质。 用光洁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无色溶液中 A只有 Na+ B一定有 Na+,可能有 K+ C一定有 Na+和 K+ D可能有 Na+和 K+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光洁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可以确定一定含有钠离子,但是,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不能确定是不是有钾离子。因为黄光能掩盖紫色。故选 B。 考点:焰色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焰色反应的知识, Na离子是黄色、 K 离子是淡紫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看防止有灯焰的颜色干扰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是

20、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B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 SiO2、 SO2均属酸性氧化物 D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绿色食品是指清洁无污染的食品,比不是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故选 B。 考点:硅 二氧化硅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源自于教材,此题是硅这一节的基本知识,只要熟悉课本的知识,此类题目是简单的。 下列实验操作: 过滤 取固体试剂 溶解 蒸发 取液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过滤中玻璃棒要搅拌,引流;取固体试剂用钥匙或者镊子;溶解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蒸发时用到玻璃棒搅拌;取液体试剂用到胶头滴管,故选 A

21、。 考点:实验操作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此题考查对基本试验的熟练程度,如果熟悉,此类问题便迎刃而解。 下列化学反应类型,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发生电子转移,表现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才符合题意。 考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点评:只要熟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此类问题便不难解决。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和反应:有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的出现肯定是(因为化合价变化) 2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的出现肯定是(因为

22、化合价变化) 3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大理石跟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O32-+ 2H =H2O + CO2 B Cu丝伸入到 AgNO3溶液中: Cu + 2Ag = Cu2 + 2Ag C H2SO4溶液中滴入 Ba(OH)2溶液: Ba2 + OH-+ H +SO42-=BaSO4+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难溶物,不能拆,所以 A错;C中,硫酸电离的氢离子和硫酸根是 2:1的关系,氢

23、氧化钡电离的钡离子和氢氧根是 1:2的关系,所以, C错; D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同 A一样, D错,故选 B。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判断 点评: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只有记住以下几点就能解决此类问题: 书写原则问题: 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的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 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拆写为离子,若是悬浊液写为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为化学式,并标 “”符号。 3、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 H2SO4、浓 H3PO4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4、离子方程式要做到两守恒:

24、原子数目守恒,电荷数目守恒。 5、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 6、一些特殊反应(如酸式盐与碱的反应、部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要考虑并满足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我们一个基本的步骤: 1、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能拆成离子的拆成离子; 3、两边相同的离子消除; 4、配平,化简(配平要注意电荷相等)。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个 CH4分子的质量为 16g/mol B 1mol/LNaCl溶液含有 NA个 Na+ C等物质的量的 N2和 CO所含分子数相同 D 22.4LCO2中含有 NA个 CO2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质量的单位是

25、g。所以 A错; B中只给出了浓度,没有体积,所以不能算出钠离子的个数。 B错;由 n=N/ NA得,等物质的量的 N2和 CO所含分子数相同,正确。 D 中,给出体积没有指名温度和压强,所以个数无法确定,D错,故选 C。 考点: NA的应用 点评:熟悉和物质的量有关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等,此类问题便不难解决。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 (NA)问题的试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微的知识点: 标准状况下非气体物质:水、溴、 SO3、 CCl4、苯、辛烷、 CHCl3等不能用Vm=22 4L/mol将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 分子中原子个数问题:氧气、氮气、氟气等是双原

26、子的分子,稀有气体 (单原子分子 )、白磷 (P4)、臭氧 (O3)。 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Na2O2与 H2O、 Cl2与 NaOH、 KClO3与盐酸、铜与硫、电解 AgNO3等。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 Cu2+、 Cl-、 SO42- B K+、 H+、 SO42-、 OH-、 C Na+、 H+、 Cl-、 CO32- D Na+、 Ca2+、 CO32-、 NO3-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中氢离子和氢氧根不共存; C中氢离子和碳酸根不共存; D中钙离子和碳酸根不共存;故选 A。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的离子共存问题

27、,此类问题不难解决。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有气体产生。如 CO32-、 SO32-、 S2-、 HCO3-、 HSO3-、 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 H+不能大量共存。 ( 2)有沉淀生成。如 Ba2+、 Ca2+、 Mg2+、 Ag+等不能与 SO42-、 CO32-等大量共存;Mg2+、 Fe2+、 Ag+、 Al3+、 Zn2+、 Cu2+、 Fe3+等不能与 OH-大量共存; Pb2+与 Cl-,Fe2+与 S2-、 Ca2+与 PO43-、 Ag+与 I-不能大量共存。 (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 OH-、 CH3COO-、 PO43-、 HPO42

28、-、 H2PO4-、 F-、 ClO-、AlO2-、 SiO32-、 CN-、 C17H35COO-、 等与 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 HPO42-、 HS-、 H2PO4-、 HSO3-不能与 OH-大量共存; NH4+与 OH-不能大量共存。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 S2-、HS-、 SO32-、 I-和 Fe3+不能大量共存。 (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 MnO4-、Cr2O7-、 NO3-、 ClO-与 S2-、 HS-、 SO32-、

29、HSO3-、 I-、 Fe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2-+SO32-+6H+=3S+3H2O 反应不能共在。 H+与 S2O32-不能大量共存。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 H2 B O2 C N2 D CO2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m=nM ; N=nNA得知 N=m*NA /M也就是说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谁的摩尔质量越小,气分子数就越多,故选 A。 考点:物质的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关系式和个数关系式的综合应用,学生只要熟练掌握和物质的量的转化关系,此类问题便不难解决。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属于

30、纳米级( 1 100 nm)的是 A Fe(OH)3胶体 B Fe(OH)3沉淀 C FeCl3溶液 D碘与 CCl4 答案: A 试题分析:按照定义可知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属于纳米级( 1 100 nm)的是 A。 考点:分散系 点评:分散系是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进行分类的,小于 1nm的为溶液, 1-100nm 之间的为胶体,大于 100nm 的为浊液。熟悉该定义此类问题便不难解决。 下列气体中,本身无色但与空气接触能变成红棕色气体的是 A CO2 B NO C NO2 D NH3 答案: B 试题分析:只有 NO与空气接触会反应生成红棕色 NO2,故选 B。 考点:气体的性质 点评:熟悉常见

31、气体的性质,此类问题便不难解决。 常见气体性质归纳: 1、 有颜色的气体: F2(淡黄绿色), Cl2(黄绿色), NO2(棕色),溴蒸气(红棕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 有刺激性的气体: HF, HCl, HBr, HI, NH3, SO2, NO2, F2, Cl2,溴蒸气。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H2S 3、 易溶于水的气体: HF, HCl, HBr, HI, NH3, SO2和 NO2。能溶于水的气体: CO2, Cl2, H2S和溴蒸气。 4、 易液化的气体: NH3, SO2, Cl2 5、 有毒的气体: F2, HF, Cl2, H2S, SO2, CO, NO, NO2和溴

32、蒸气。 6、 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 HF, HCl, HBr, HI。 7、 常温下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气体: H2S和 SO2, H2S和 Cl2, HI和 Cl2, NH3和 HCl, NO和 O2, F2和 H2。 8、 其水溶液呈酸性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气体: HF, HCl, HBr, HI,H2S, SO2, CO2, NO2 和溴蒸气。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气体: Cl2。可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且水溶液呈弱碱性的气体: NH3。 9、 有漂白作用的气体: Cl2(有水时)和 SO2。 10、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 SO2, HF。 11、

33、能使无水 CuSO4变蓝的气体:水蒸气。 12、 在空气中可燃的气体: H2, CH4, C2H2, C2H4, CO, H2S。在空气中点燃后火焰呈淡蓝色的气体: H2S, CH4, CO, H2。 13、具有氧化性的气体: F2, Cl2,溴蒸气, NO2, O2。具有还原性的气体: H2S,H2, CO, NH3, HI, HBr, HCl, NO。 SO2和 N2通常既可显示氧化性又可显示还原性。 14、与水可发生反应的气体: Cl2, F2, NO2,溴蒸气, CO2, SO2, NH3。其中Cl2, F2, NO2,溴蒸气和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5、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色的气

34、体: NO。 16、 能使湿润的 KI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 Cl2, NO2,溴蒸气。 17、 遇 AgNO3溶液可产生沉淀的气体: H2S, Cl2,溴蒸气, HCl, HBr, HI,NH3。其中 NH3通入 AgNO3溶液产生的沉淀当 NH3过量时会溶解。 18、能使溴水和酸性 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 H2S, SO2, C2H2, C2H4。 19、 由于化学性质稳定,通常可作为保护气的气体: N2和 Ar。 20、 制得的气体通常为混合气的是: NO2和 N2O4。 实验题 ( 12分) NaHCO3和 Na2CO3 xH2O 的混合物,为了测定 x值,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

35、行实验 (CaCl2、碱石灰均足量 )。 ( 1) A装置的作用是 _。 ( 2) B装置的作用是 _。 ( 3) C装置的作用是 _。 ( 4)若在装置 A的试管中装入 NaHCO3和 Na2CO3 xH2O 的混合物 3.7 g,用酒精灯加热到反应完全,此时 B管增重 1.89 g, C管增重 0.22 g,则 x的值为 。 ( 5)该装置还不是很完善,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小,应如何改进 _。为什么? 答案:( 1)加热,使 NaHCO3分解,使 Na2CO3 xH2O 失水 ( 2)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 ( 3)吸收反应中生成的 CO2 ( 4) 10 ( 5)在 C装置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

36、 U形管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 CO2和 H2O 被 C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 试题分析:从该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看:( 1) A装置的作用是加热,使NaHCO3分解,使 Na2CO3 xH2O 失水。( 2) 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 3) 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中生成的 CO2。 ( 4)若在装置 A的试管中装入 NaHCO3和 Na2CO3 xH2O 的混合物 3.7 g,用酒精灯加热到反应完全,此时 B管增重 1.89 g, C管增重 0.22 g,从 A, B, C,的作用可以看到: A的试管中装入 NaHCO3和 Na2CO3 xH2O 的混合物总质量3.7 g, B管增重 1.

37、89 g,包括 NaHCO3分解产生的水,和 Na2CO3 xH2O 失去的水, C 管增重 0.22 g,仅仅是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由定量关系可知:2NaHCO3=Na2CO3 H2O CO2 ,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和水的物质的量是相同的。所以计算关系如下: 2NaHCO3 = Na2CO3 H2O CO2 168 1 18 44 Z=0.84g Y=0.09 g 0.22 g 所以 Na2CO3 xH2O 的质量是 3.7 g-0.84g=2.86g , 所以 Na2CO3 xH2O 中的水的质量是 1.89g-0.09g=1.8g 所以 x的值为 10。 ( 5)该装置还不是

38、很完善,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小,应在 C装置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 U形管 为了防止空气中 的 CO2和 H2O 被 C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 考点:碳酸氢钠 碳酸钠 点评:熟悉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此类问题不难解决。 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与 HCl反应: NaHCO +HCl = NaCl+ H O+ CO 与 CH COOH反应: NaHCO +CH COOH=CH COONa+H O+CO 2.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反应: NaHCO +NaOH= Na2CO + H2O 与氢氧化钙反应:要分过量和少量。 少量: NaHCO + Ca(OH) = CaCO + NaOH + H O

39、 过量: 2NaHCO + Ca(OH) = Na2CO + CaCO + 2H O 3.加热 受热分解: 2NaHCO = Na CO + H O + CO 4.电离 碳酸氢钠电离方程式 NaHCO =Na+ + HCO3-。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 风化 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石碱 (Na2CO3 10H2O)在干燥的空气中易风化。 Na2CO3 10H2O=Na2CO3+10H2O 2 与酸反应 Na2CO3+ 2HCl(过量) = 2NaCl +H2CO3 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 + CO2 Na2CO3+ HCl(少量) = NaCl + NaHCO3 3 与碱

40、反应 Na2CO3+ Ca(OH)2= 2NaOH + CaCO3(碳酸钙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 4 与盐反应 Na2CO3+ BaCl2= 2NaCl + BaCO3(碳酸钡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 3Na2CO3+ Al2(SO4)3+ 3H2O = 2Al(OH)3+ 3Na2SO4+ 3CO2 (氢氧化铝白色沉淀,难溶于水,可溶于酸、碱) Na2CO3+CaCl2=2NaCl+CaCO3 5 与 H2O、 CO2反应 Na2CO3+ H2O + CO2= 2NaHCO3(于碱性环境中沉淀析出) ( 18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 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

41、下的实验装置: ( 1)用装置 A制备 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 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 2) 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B、 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 ; D 。 停止通气后,再给 B、 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 ; D 。 ( 3)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 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 SO2和 Cl2按 1: 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4) SO2和 Cl2均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进

42、行尾气处理(用装置 C),则在装置 C中的试剂是 _(填名称),请写出 SO2和 Cl2分别与该试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答案:( 1)分液漏斗的玻璃 塞没有打开( 2分) ( 2) 品红溶液褪色( 2分) 品红溶液褪色( 2分) 褪色的品红溶液又恢复成红色( 2分) 无明显现象( 2分) ( 3) Cl2+SO2+2H2O 2HCl+H2SO4( 2分) ( 4)氢氧化钠( 2分) SO2 2OH- SO32- H2O( 2分) 2OH- + Cl2 = Cl-+ ClO- + H2O( 2分) 试题分析:此题是实验题,从 A 中出来的是 SO2,所以 B和 D 中的品红会褪色,从 E中

43、出来的是 Cl2,所以 B和 D中的品红会褪色,但是原理不同。前者是化合性的漂白,加热后还会褪色,后者 Cl2和水反应生成 HClO,有强氧化性,褪色后不会恢复。将制得的 SO2和 Cl2按 1: 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原因是: Cl2+SO2+2H2O 2HCl+H2SO4 ,通入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盐酸和硫酸,不在具有漂白性。 SO2和 Cl2均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进行尾气处理,需要选择氢氧化钠。 所以( 1)用装置 A 制备 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 A 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打开; ( 2

44、) 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B、 D两个试管中的品 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品红溶液褪色; D品红溶液褪色。 停止通气后,再给 B、 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褪色的品红溶液又恢复成红色; D无明显现象。 ( 3)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 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 SO2和 Cl2按 1: 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l2+SO2+2H2O 2HCl+H2SO4。 ( 4) SO2和 Cl2均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进行尾气处理(用装置 C),则在装置 C中

45、 的试剂是氢氧化钠, SO2和 Cl2分别与该试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22OH- SO32- H2O , 2OH- + Cl2 = Cl-+ ClO- + H2O 。 考点: SO2和氯水的漂白性 点评:熟悉常见的漂白剂,熟悉 SO2和 Cl2的反应。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和原理 1 氧化性 HClO , Ca(ClO)2, Na2O2, O3, H2O2有强氧化性。 2 化合性 SO2 化合性漂白,与有机色素结合成无色的物质,新物质分解后颜色会复原。 3 物理吸附性 木炭或活性碳。 物理吸附性漂白,可以做脱色剂,除臭剂,去味剂,防毒面具的滤毒罐等。 填空题 ( 8分)现有 NaCl、 Na2O

46、2、 NaHCO3和 Na2SiO3等多种重要的化合物。请用化学式填空: ( 1)常作为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的淡黄色固体是 ,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2)常用于焙制糕点,也可用作抗酸药的是 ; ( 3)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是 。 答案: (1) Na2O2; 2Na2O2+2CO2=2Na2CO3+O2 (2) NaHCO3; (3) Na2SiO3 。 试题分析:常作为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的淡黄色固体是 Na2O2,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 2)常用于焙制糕点,也可用作抗酸药的是 NaHCO3 (

47、 3)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是 Na2SiO3。 考点:常见化合物的用途 点评:碳酸氢钠,俗称 “小苏打 ”、 “苏打粉 ”、 “重曹 ”,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固体 50 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 时完全分解。常利用此特性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 ,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 此类问题是比较简单的,熟悉课本的内容,此类问题应该都没有问题。 ( 8分)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 1)若甲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氧化物,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则甲是 _(填化学式);写出 乙 丙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