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 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 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A不正确;化石燃料不是来自于太阳能, B不正确; C不正确,应该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常见能量的转化方式 点评:该题属于常识性考查,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在某一密闭
2、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HI气体,发生反应 2HI(g) H2(g)I2(g); H 0,在 t1时达到平衡, t2时加热升温并保温,到 t3时又达到新平衡,符合这一变化的图像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单质碘的含量增大,所以选项 A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图像识别等 点评: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主要有温度、浓度和压强等,而判断的 主要依据是勒夏特例原理。 当固体 AgCl放在较浓的 KI溶液中振荡时,部分 AgCl转化为 AgI,其原因是( ) A AgI比 AgCl稳定 B氯的非金属性比
3、碘强 C I-的还原性比 Cl-强 D AgI的溶解度比 AgCl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沉淀转化的方向一般是向生成更难溶的方向进行,所以根据部分 AgCl转化为 AgI可知,碘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的溶解度,因此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沉淀的转化 点评:沉淀转化的实质实际上是溶解平衡的应用,即由于改变了某离子的浓度,破坏了溶解平衡,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利用溶解平衡,可以使反应向我们希望的方向进行。 将一定量的碳酸钙放入水中,对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钙固体质量不会改变 B最终会得到碳酸钙的极稀的饱和溶液 C因为 Ca2 CO32-=CaCO3很容易发生,不
4、存在 CaCO3=Ca2 CO32-的反应 D因为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改变外界条件也不会改变碳酸钙的溶解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A不正确;碳酸钙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的浓度很小, B正确;溶解平衡也是动态平衡,存在 CaCO3=Ca2 CO32-的反应, C不正确;溶解平衡也是一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改变条件,会破坏溶解平衡,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溶解平衡的有关判断和应用 点评:在分析溶解平衡时,应该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化学平衡,进行类推、类比即可。 下列有关 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不相等
5、 B 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 Ag 和 Cl- C升高温度, 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向 AgCl沉淀中加入 NaCl固体, 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不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时,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的速率相等, A 不正确;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B 不正确;升高温度促进氯化银的溶解, C 正确;根据勒夏特例原理可知,增大氯离子浓度,溶解平衡向生成氯化银的方向进行,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溶解平衡额有关判断 点评:溶解平衡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在判断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时,需要借助于勒夏特例原理进行。 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 95 纯水的
6、pH 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 pH = 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 10倍后 pH 4 C 0 2 mol 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 pH = 2 D pH = 3的醋酸溶液,与 pH = 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pH = 7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正确,任何水中都是显中性的;醋酸存在电离平衡,稀释促进电离,所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 B正确; C不正确,因为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是原来的 2倍; D不正确,反应后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答案:选 B。 考点:考查 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等 点评:在判断酸碱中和后溶液的酸碱性时,不能首先考虑生成的盐是否水解,而是要先判断酸
7、或碱的过量问题。只有当酸和碱恰好反应时,才能考虑生成的盐是否水解。 在室温下, 10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其溶液的 pH值减小,但又要使醋酸电离程度减少,应采取 ( ) A加入少量 CH3COONa固体 B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 C提高温度 D加入少量纯醋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 H 。醋酸钠能抑制醋酸的电离,但 pH增大, A不 正确;氯化氢能增大氢离子浓度, pH减小,且抑制醋酸的电离, B正确;电离吸热,加热促进电离, pH减小, C不正确;增大醋酸的浓度, pH减小,促进电离,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
8、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点评:增大醋酸的浓度,醋酸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所以选项 D在该题中出现,有待商榷。 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 ) ( 1) C(s) + O2(g) CO2(g) H1 393.5 kJ/mol ( 2) H2(g) + O2(g) H2O(l) H2 285.8 kJ/mol ( 3) CH3COOH(l) +2O2(g) 2CO2 (g) + 2H2O(l) H3 870.3kJ/mol 可以计算出 2C(s) + 2H2(g)+ O2(g) 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 H 244.1kJ/mol B H -488.3kJ
9、/mol C H -996.6kJ/mol D H 996.6kJ/mol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1) 2 ( 2) 2 -( 3)即得到 2C(s) + 2H2(g)+ O2(g) CH3COOH(l),所以该的反应热为 H -393.5 kJ/mol2-285.8 kJ/mol2 870.3kJ/mol -488.3kJ/mol,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点评:由于反应热和反应途径是无关系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在计算反应热时 1经常用到的定律就是盖斯定律。需要注意的是,反应热和化学计量数有关系,因此在扩大化学计量数时,不要忽略了反应热的变化。 把 0.0
10、2mol/LCH3COOH溶液和 0.01mol/L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和,则混合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为 ( ) A c (CH3COO-)=c (Na+) B c (OH-) c (H+) C c (CH3COOH) c (CH3COO-) D c (CH3COOH)+c (CH3COO-)=0.01mol/L 答案: D 试题分析: 0.02mol/LCH3COOH溶液和 0.01mol/L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和后,所得溶液中含有得溶质是醋酸和醋酸钠,且二者得物质的量是相等得。由于不能确定溶液得酸碱性,因此选项 A、 B、 C都是不一定正确得。根据物料守恒可知,选项 D正确,答案:选
11、 D。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点评: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时,一般遵循几个关系式,即电荷守恒定律、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另外在水解应用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随意套用。 下列水解化学方程式或水解离子方程式正确的 ( ) A CH3COO + H2O CH3COOH + OH B NH4+ + H2O NH4OH + H+ C CH3COOH + NaOH CH3COONa + H2O D NaCl + H2O NaOH + HCl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正确,应该是 NH4+ + H2O NH3 H2O+ H+; C不正确。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应该用等号连接; D 不正确,
12、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水解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只有盐类才能发生水解,所以需要记住水解规律。即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常温下 ,下列离子能使纯水中的 H+离子数目增加的是 ( ) A S2- B CO32- C NH4+ D Br-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H2O H OH-。硫离子、 CO32-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水解,氢离子数目减少; NH4+ 结合水 电离出的 OH-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数目增加; D中溴离子不能影响水的电离,氢离子数目不变,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盐
13、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 点评:由于电离平衡也是动态平衡,因此在判断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时,需要结合勒夏特例原理进行分析和判断。 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就是吸热反应,因此根据图像可知, A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点评: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与反应物的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系,据此可以进行有关判断。 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 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
14、醋中有气体放出 D pH试纸显示白醋的 pH为 23 答案: D 试题分析: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D 中氢离子的浓度小于 1mol.L,这说明醋酸没有完全电离,因此可以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A只能说明醋酸显酸性, B说明醋酸是电解质, C说明醋酸的酸性 强于碳酸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 点评:弱电解质的证明,是基于与强电解质对比进行的。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只要证明有电离平衡存在,就证明了弱电解质。弱酸 CH3COOH的证明方法有: 测定一定浓度的 CH3COOH溶液的 pH值; 测定一定浓度的 CH
15、3COONa溶液的 pH值; 将一定 pH值的 CH3COOH溶液稀 10n 倍后,测定 pH值; 测定相同浓度的 CH3COOH溶液和 HCl溶液的导电性,比较导电性强弱; 测定一定等 pH值 CH3COOH溶液与 HCl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倍后 pH值的改变; 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CH3COOH与 HCl分别与锌反应,看产生气泡的速率; 用等 pH值等体积的 CH3COOH溶液与 HCl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 已知反应 3A( g) B( g) C( s) 4D( g) Q,右图中 a、 b表示一定条件下, 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 t的变化情况。若要使曲线 b变为曲线 a,
16、可采取的措施是: 增大 B的浓度 升高反应温度 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 加入催化剂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使反应过程按 b曲线进行,和 a曲线比较,反应的平衡状态没有变化,但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减少。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因此改变的条件只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图像识别 点评: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一般是温度、浓度、压强等,在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2( g) B2( g) 2AB( 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
17、时间内生成 n mol A2,同时生成 n mol AB B体系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 2n mol AB的同时生成 n mol 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的同时,生成 n mol B2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A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但不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与压强也是始终不变的, B不能说明; C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正确
18、; D中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同的,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 D中的关系始终是成立,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中平衡状态的判断 点评: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 (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 正 =逆(同一种物质 ); 各组分含量 (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 )不随时间变化; 某反应物的消耗 (生成 )速率、某生成物的消耗 (生成 )速率 =化学计量数之比; (2)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标志的是: 对于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颜色不再 变化; 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相等,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 和反应总压 P 不
19、变 (恒温恒容 ); 对于恒温绝热体系,体系的温度不在变化; (3)不能作为判断标志的是: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或反应速率之比 =化学计量数之比 (任何情况下均适用 ); 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相等,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和反应总压 P不变 (恒温恒容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 A HCOOH+H2O HCOO + H3O+ B CO2+H2O HCO3 + H+ C CO32 + H2O HCO3 + OH D HS + H2O S2 + H3O+ 答案: C 试题分析:盐电离出的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 OH-生成弱电解
20、质的反应是盐类的水解,因此 C正确; A和 D都是电离平衡, B是化学平衡,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水解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容易错选 D。区别水解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的方法是:发生电离时组成物质的原子个数是减少的,而水解时,组成微粒的原子个数是增加的,据此可以鉴别。 将纯水加热至 8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不变 B水的 pH变小,呈酸性 C水的 pH变大,呈中性 D水中的 c( H+) =c( OH-) 110-7 mol/L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加热促进电离,所以氢离子的浓度增加, pH减小,但水仍然是中性的。由于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
21、关系,所以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 pH计算以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等 点评: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关键是看溶液则氢离子浓度和 OH-浓度的相对大小有关系。 pH和 7的相对大小以及氢离子浓度和 110-7 mol/L的相对大小都只有在常温下才能成立,在具体的判断中需要注意。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 Cl-、 SO42-、 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Fe2+、 Mg2+、 NO3-、 Cl- C c(H+)=10-12 mol L-1的溶液: K+、 Ba2+、 Cl-、 Br
22、- D碳酸氢钠溶液: K+、 SO42-、 Cl-、 H+ 答案: C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 A中溶液显碱性,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B中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 NO3-能氧化 Fe2 ,不能大量共存; C中溶液显碱性,可以大量共存; D中碳酸氢钠能和氢离子反应,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点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 SO42-; Ag+和 SO42-);( 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
23、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 Al3+, Fe3+与 CO32-、 HCO3-、 AlO2-等);( 4)能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 H+、 NO3-; S2-、 ClO-; S2-、 Fe3+等);( 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 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24、”;(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 “一定 ”共存等。 实验题 ( 12分每空两分)某同学用 0.10 mol/L的 HCl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其实验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20.00mLHCl溶液注入锥形瓶,同时滴加 2-3滴酚酞试液; B用 0.10 mol/L的 HCl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把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待测 NaOH溶液润洗后,将待测 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距离刻度 “0”以上 23cm 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以上操作 12 次; G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 定管下边,瓶
25、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加入 l滴碱液后溶液颜色突变并在半分钟内不再变色为止,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的刻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分)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 C B _ 。 (1) G步操作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是的作用是 。 (3)D步操作中液面应调节到 ,尖嘴部分应 。 (4)滴定终点读数时,如果仰视液面,读出的数值 ,若滴定前平视读数则由此计算得到的 NaOH溶液浓度 。 (填 “偏大 ”、 “偏小 ”、 “无影响 ”) 答案:(每空 2分共 12分) (1) E C D B A G F (顺序填错一个就不得分 ) (2)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
26、3)“0”刻度或 “0”刻度以下; 充满溶液 (4)偏大; 偏小 试题分析:( 1)滴定管在使用之前需要查漏、洗涤和润洗,所以正确的的操作顺序是 E C D B A G F。 ( 2)白纸可以便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有利于判断滴定终点。 ( 3)根据滴定管的构造可知,碱式滴定管中液面应调节到 “0”刻度或 “0”刻度以下,且尖嘴部分应充满溶液。 ( 4)滴定管的刻度自上而下是逐渐递减的, 所以如果仰视液面,读出的数值偏大。所以导致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增加,因此测定的浓度偏小。 考点:考查中和滴定的操作、误差分析等 点评:在进行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时,需要依据 ,即在实验过程中, V1和 C2是不
27、变的,因此关键是分析操作是如何导致 V2变化的即可。在判断误差时该题容易得出偏高的结论。由于该滴定是用未知的氢氧化钠滴定已知浓度的盐酸,所以在实验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是定值。因此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越多,测定结果越小。所以认真审题、灵活运用是提高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填空题 ( 18分)氮化硅( 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3SiO2( s) +6C(s)+ 2N2(g)=Si3N4(s)+ 6CO(g) (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 (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 3)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 H
28、 0(填 “”、 “”或 “=”);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若已知 CO生成速率为v(CO) 18mol L-1 min-1,则 N2消耗速率为 v(N2) ( 4)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 外界条件(不改变 N2、 CO的量),反应速率 与时间 t的关系如右图。图中 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 CO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 5)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729,则在同温度下 1L密闭容器中,足量的SiO2和 C与 2mol N2充分反应,则 N2的转化率是 (提示: 272 = 729) 答案:(每空 2分,共 1
29、8分)( 1)氮气 氮化硅(化学式同样给分) ( 2) K=c(CO)6/c(N2)2 ( 3) 减小 6 mol L-1min-1 ( 4)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 t3 t4 ( 5) 50% 试题分析:( 1)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才 0 价升高到 2 价,氮元素的化合价才 0价降低到 -3价,所以氮气是氧化剂,氮化硅是还原产物;碳是还原剂, CO是氧化产物。 ( 2)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K c(CO)6/c(N2)2。 ( 3)放热反应中, H
30、小于 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减小。因为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 以根据 CO的反应速率 18mol L-1 min-1可知, N2消耗速率为 v(N2) 18mol L-1 min-13 6 mol L-1min-1。 ( 4) t4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是放热的、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所以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根据图像可知,从反应开始至 t3 时,反应一直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而从 t4 开始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表示平衡混合物中 CO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t3 t4。 ( 5)设氮气的转化率是 x,则生
31、成 CO是 6x,剩余氮气是( 2-2x)。 剩余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 ,解得 x 0.5,即转化率是 50。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判断、平衡常数的的有关应用和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等 点评:该题中涉及到图像的识别,在分析有关图像时应该注意:一、 -t 图像或 c-t 图像: 1.-t 图像:分清正逆反应,分清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 二、平衡图像 1.出现拐点的图像:分析依据“先拐先平 ”。在转化率 -时间图像或物质的百分含量 -时间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代表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合适的 催化剂等 )。 ( 8分)
32、 t 时,将 3 mol A 和 1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 2L的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发生反应: 3A(g) + B( g) 4 C( g) 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并测得 C 的浓度为 0.4 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 1)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状态,生成 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 ( 2)达到平衡状态时, B 物质的转化率 (B) = _, 平衡常数 K= _(填计算结果 )。 ( 3)若继续向原混和物质通入少量氦气后(设氦气不与 A、 B、 C反应),化学平衡 _(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不移动。 答案:( 8分)( 1)
33、 0.2mol/(L min-1),( 2) 20% , 1/27=0.037 ( 3) C 试题分析:( 1)平衡时 C的浓度是 0.4 mol/L,所以 C的反应速率是0.4mol/L2min 0.2mol/(L min-1)。 (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 B的浓度是 0.4mol/L4 0.1mol/L,所以 B的转化率 是 0.10.5 20。平衡时 A和 B的浓度分别是 1.mol/L-0.3mol/L和 0.5mol/L-0.1mol/L 0.4mol/L,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 3)若继续向原混和物质通入少量氦气,压强增大,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
34、以平衡不移动,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转化率的计算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点评:在判断压强对平衡状态的影响时,不能中看压强的变化,关键是是看物质的浓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因为浓度对反应速率或平衡状态的影响,是提高改变浓度引起的。如果只是压强 升高,而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是不变的,例如该题的最后一问。 ( 8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 g) H2( g) CO( g) H2O( g), 其化学平衡常数 K 和温度 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
35、题: (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 “吸热 ”、 “放热 ”)。 (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 CO)不变 c 正 ( H2) 逆 ( H2O) d c( CO2) c( CO) (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 CO2) c( H2) c( CO) c( 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答案:( 8分)( 1) ;( 2)吸热;( 3) b、 c;( 4) 830 试题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
36、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K 。 (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逐渐增大。这说明 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3)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选项 b之前;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压强始终是不变的, a不正确; c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正确;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各种物质的浓度之间不一定相等或满足某种关系, d不正确,答案:选 bc。 ( 4)将 c( CO2) c( H2) c( CO) c( H2O)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K 1,所以温度是 830 。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平衡状态的有关判断等 点评: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衡量反应的进行的程度,该常数只与温度和化学计量数有关系。在平衡状态的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中,平衡常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