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卷.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33037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卷 选择题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牛顿应用 “理想斜面实验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观点 B开普勒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C安培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被赫兹所证实 答案: BD 如图所示,图线 a是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的图像,当调整线圈转速后,所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的图像如图线 b所示。以下关于这两个正弦交流电的说法

2、中正确的是( ) A线圈先后两次转速之比为 1:2 B交流电 a的电压瞬时值 u=10sin0 4t V C交流电 b的最大值为 20/3 V D在图中 t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答案: C 如图所示,水平面内两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左端与电阻 R相连接,匀强磁场 B竖直向下分布在导轨所在的空间内,质量一定的金属棒垂直于导轨并与导轨接触良好。若对金属棒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 F,使金属棒从 a位置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并依次通过位置 b和 c。若导轨与金属棒的电阻不计, a到 b与 b到 c的距离相等,则( ) A金属棒通过 b、 c两位置时,电阻 R的电功率之比为 1:2 B金属棒通过

3、 b、 c两位置时,外力 F的大小之比为 1: C在从 a到 b与从 b到 c的两个过程中,电阻 R上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1:1 D在从 a到 b与从 b到 c的两个过程中,通过金属棒的横截面的电量之比为1:2 答 案: A 如图所示的 UI 图像中,直线 I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直线 为某一电阻 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 R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 ) A R的阻值为 1 5 B电源电动势为 3V,内阻为 0 5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3 0w D电源内部消耗功率为 1 5w 答案: AD “嫦娥二号 ”卫星于 2010年 10月 1日发射成功,它经过三次近月制动后,在

4、近月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半径可看作月球半径)。若地球质量为 M,半径为 R,第一宇宙速度为 ;月球半径为 ,质量为 。则 “嫦娥二号 ”在近月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 B 如图所示,一簇电场线的分布关于 y轴对称, O是坐标原点, M、 N、 P、 Q是以 O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的四个点,其中 M、 N在 y轴上, Q点在 x轴上,则 ( ) A OM间的电势差小于 NO间的电势差 B M点的电势比 P点的电势高 C一正电荷在 O点时的电势能小于在 Q点时的电势能 D将一负电荷由 M点移到 P点,电场力做正功 答案: AD 如图所示,质量 m=1kg、长 L=0

5、 8m的均匀矩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 4。现用 F=5N的水平力向右推薄板, 使它翻下桌子,力 F做的功至少为( g取 10m/s2) ( ) A 1J B 1 6J C 2J D 4J 答案: B 飞镖比赛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体育比赛项目, 2010年的 IDF(国际飞镖联合会)飞镖世界杯赛在上海进行。某一选手在距地面高 ,离靶面的水平距离L处,将质量为 的飞镖以速度 水平投出,结果飞镖落在靶心正上方。如只改变 、 L、 、 四个量中的一个,可使飞镖投中靶心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 A适当减小 B适当提高 C适当减小 D适当减小 L 答

6、案: A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 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 F1、 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 F1 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 A B C D 答案: D 如图所示,置于固定斜面上的物体 A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作用保持静止。若力 F大小不变,将力 F在竖直平面内由沿斜面向下缓慢的转到沿斜面向上(转动范围如图中虚线所示)。 在 F转动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物体与斜 面间的 ( ) A弹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B弹力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摩擦力一定一直减小 答案: BC 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速度

7、为 v、位移为 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物体 C和 D的初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答案: C 在赤道上某处有一支避雷针。当带有负电的乌云经过避雷针上方时,避雷针开始放电,不考虑地磁偏角,则地磁场对避雷针的作用力的方向为 (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答案: B 实验题 ( 10分)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圆盘加速转动时,角速度的增加量 与对应之间 t的比值定义为角加速度 (即 )。我们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游标卡尺、纸带、复写纸来完成下述实验:(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 A、 B、 C

8、、 D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如图甲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然后固定在圆盘的侧面,当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 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匀加速转动; 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 1)用 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圆盘的半径如图乙所示,圆盘的半径 r为 cm; ( 2)由图丙可知,打下计数点 D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 rad/s; ( 3)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圆盘转动的角加速度大小为 rad/s2; ( 4)如果实验测出的角加速度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至少写出

9、1条)。 答案: (1) 6.000cm;( 2) 6.5rad/s;( 3) 0.59m/s2, 9.8rad/s2;( 4)存在空气阻力;纸带与限位孔之间存在摩擦力等。 考点:匀速圆周运动 分析:( 1) 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 0.05mm,读数时先读大于 1mm的整数部分,再读不足 1m的小数部分; ( 2)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求出 D点的瞬时速度,然后根据v=r求解角速度; ( 3)用逐差法求解出加速度,再根据加速度等于角加速度与半径的乘积来计算角加速度 ; ( 4)根据公式 =ar进行判断 解:( 1)整数部分为 60mm,小数部分为零,由于精确度为 0.05mm,

10、故需写到 0.001cm处,故读数为 6.000cm; 故答案:为: 6.000; ( 2)打下计数点 D时,速度为 vD= = =0.389m/s 故 = = 6.5rad/s 故答案:为: 6.5; ( 3)纸带运动的加速度为 a= = = =0.59m/s2 由于 = , = ,故角加速度为 = = 0.98rad/s2 故答案:为: 0.59, 0.98; ( 4)根据公式 = , 偏大,为 a偏大,或者 r偏小,故可能的原因为:测量转动半径时没有考虑纸带的厚度 ( 5分)某同学在做多用电表测电阻的实验中: ( 1)测量某电阻时,用 “10W”档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他应该换用 _档

11、(填 “1W”或 “100W”),换档后,在测量前先要 _。 ( 2)如图所示, A、 B、 C是多用表在进行不同测量时,转换开关分别指示的位置, D是多用表表盘指针在测量时的偏转位置。 若是用 A档测量,指针偏转如 D,则读数为 _; 若是用 B档测量,指针偏转如 D,则读数为 _; 若是用 C档测量,指针偏转如 D,则读数为 _。 答案:( 1) 1 ,重新调零 ( 2) , 6.4mA , 32.0 V 计算题 ( 13分)一滑雪运动员以滑雪板和滑雪杖为工具在平直雪道上进行滑雪训练。某次训练中,他站在雪道上第一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水平推力F=60N而向前滑行,其作用时间为 t1=

12、1s,撤除水平推力 F后经过 t2=2s,他第二次利用滑雪杖对雪面的作用获得同样的水平推力且其作用时间仍为 1s。已知该运动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为 m=50kg,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 f=10N,求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第二次撤除水平推力后滑行的最大距离。 答案: .4m ( 19分)如图所示,在平面坐标系 xOy内,第 、 象限内存在沿 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第 、 象限内存在半径为 L的圆形匀强磁场,磁场圆心在M( L, 0)点,磁场方向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外,一带正电粒子从第 象限中的Q( -2L, -L)点以速度 v0沿 x轴正方向射出,恰好从坐标原点 O进入磁场,从P(

13、 2L, 0)点射出磁场。不计粒子重力。 求: ( 1)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之比; ( 2)粒子在磁场与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 答案:( 1) ( 2) 综合题 ( 15分) ( 1)( 6分)如图 a所示,一根水平张紧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 Q、 P、 O、 P、Q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 lm, t 0时刻 O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 y轴正方向振动,并产生分别向左、向右传播的波, O质点振动图像如 b所示,当 O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刻, P点刚开始振动,则 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 P、 P两点距离为半个波长,因此它们的振动步调始终相反 B当 Q点振动第一次达

14、到负向最大位移时, O质点已经走过 25cm路程 C当波在绳中传播时,绳中所有质点沿 x轴移动的速度大小相等且保持不变 D若 O质点振动加快,周期减为 2s,则 O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刻, P点也刚好开始振动 ( 2)( 9分)如图所示,一小孩站在宽 6m的河边,在他正对面的岸边有一距离河面高度为 3m的树,树的正下方河底有一块石头,小孩向河面看去,可同时看到树顶和石头两者的像,并发现两个像重合,若小孩的眼睛离河面高为1 5m,河水的折射率为 ,试估算河水深度。 答案:( 1) B( 2) h=5.3m ( 15分) ( 1)( 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

15、不得分)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C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基础上引进了量子理论 D 射线, 射线, 射线本质上都电磁波,且 射线的波长 最短 ( 2)( 9分)质量为 2kg的平板车 B上表面水平,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平板车一端静止着一块质量为 2kg的物体 A,一颗质量为 0 01kg的子弹以600m/s的速度水平瞬间射穿 A后,速度变为 100m/s,如果 A B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 0 05,求: A的最大速度; 若 A不会滑离 B,求 B的最大速度。 答案:( 1) C( 2) vB=1.25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