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阶段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3076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阶段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阶段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阶段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阶段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阶段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阶段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物质的水溶液能导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 ) A氯化氢 B蔗糖 C干冰 D硫酸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氯化氢是电解质,错误; B、蔗糖属于非电解质,其水溶液不导电,错误; C、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其水溶液导电,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时,化学键被破坏,正确; D、硫酸钡是电解质,错误。 考点: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用质量均为 100g 的铜作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足量),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

2、极的质量差为 28g,此时两电极的质量分别为 ( ) A阳极 100g,阴极 128g B阳极 93.6g,阴极 121.6g C阳极 91.0g,阴极 119.0g D阳极 86.0g,阴极 114.0g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用铜作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时,阳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u-2e-=Cu 2+,阴极上银离子得电子生成银,电极反应式为 Ag+e-=Ag,设阴极析出银的质量为 x,阳极溶解铜的质量为 y,根据电子守恒得 x/108=2y/64,两个电极质量差为溶解铜的质量和析出银的质量之和,所以 x+y=28,解得 x=21.6, y=6.4。所以阳极上金

3、属质量 =100g-6.4g=93.6g,阴极上金属质量 =100g+21.6g=121.6g,选 B。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计算。 浅绿色的 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 Fe2+2H2O Fe(OH)2+2H+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 ) A绿色变深 B浅绿色变得更浅 C变黄 D无明显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浅绿色的 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 3Fe2+ + NO3- + 4H+ = 3Fe3+ + NO + 2H2O, Fe2+被氧化为 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选 C。 考点:考查离子间的反应。 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

4、,分别含有大量的 Cu2+、 K+、 H+、 Cl-、 CO32-、 OH-6种离子中的 3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 Cu2+、 H+、 Cl_ B Cl-、 CO32-、 OH- B K+、 H+、 Cl- D K+、 OH-、 CO32-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含有 Cu2+,而 CO32-、 OH-与Cu2+不能大量共存,只能存在于乙烧杯中,乙烧杯中含有 CO32-、 OH-离子,则H+离子只能存在于甲烧杯中,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原则,甲中还应有 Cl-,乙中还应有 K+,故甲中含有的离子为 Cu2+、 H+、

5、Cl-,乙中含有的离子为 K+、 OH-、CO32-,选 D。 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0.lmol/L的 K2CO3溶液中,由于 CO32-的水解,使得 c(CO32-) c(S2-)c(OH-)c(HS-) D c(OH-)=c(HS-)+c(H+)+2c(H2S)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Na2S溶液中物料守恒式应为: c(Na+)=2c(HS-)+2c(S2-)+2c(H2S),错误; B、 c(Na+)+c(H+)=c(OH-)+c(HS-)+2c(S2-)为 Na2S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正确; C、 c(Na+) c(S2-)c(OH-)c(HS-),正确; D、 c(

6、OH-)=c(HS-)+c(H+)+2c(H2S) 为 Na2S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三个守恒式。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u2+2OH- = Cu(OH)2 B澄清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OH-= H2O C NaHS水解: HS-+ H2O S2-+ H3O+ D 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溶液: 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u2+2OH- = Cu(OH)2,漏掉硫酸根和钡离子的

7、反应,错误; B、澄清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OH-= H2O,正确; C、 HS-+ H2O S2-+ H3O+为 HS-的电离方程式,错误; D、 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溶液应为: Ca2+HCO3-+OH-= CaCO3+ H2O,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下列粒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 A H+、 Fe2+、 SO42-、 C12 B K+、 Ag+、 NH3 H2O、 NO3- C Mg2+、 Na+、 SO42-、 Cl- . D Na+、 A13+、 Cl-、 H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溶液中 Fe2+和 C12发生反应

8、: Cl2 + 2Fe2+=2Fe3+ + 2Cl-,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溶液中 Ag+和 NH3 H2O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或银氨络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题给条件下,组内离子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正确; D、溶液中 A13+和 HCO3-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 量共存,错误。 考点:考查微粒间大量共存问题。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已知 C(石墨, s) C(金刚石, 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 C(s)+O2(g)=CO2(g); H1和 C(s)+1/2O2(g)=CO(g); H2,则 H1 H2 C

9、 101kPa时, 2H2(g)+O2(g)=2H2O(l); H=-571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D含 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时放出 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HCl(aq)=NaCl(aq)+ H2O(1); H=+57.4 kJ/mol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反应: C(石墨, s) C(金刚石, s); H0知,石墨具有的能量低,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错误; B、 H大小比较要带符号比较,对于放热反应而言,放出的热量越多, H越小,则 H1 H2,错误; C、 1

10、01kPa时, 2H2(g)+O2(g)=2H2O(l); H=-571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285.8kJ/mol,正确; D、含 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时放出 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HCl(aq)=NaCl(aq)+ H2O(1); H=57.4 kJ/mol ,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焓变、燃烧热的概念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将 pH=5的 H2SO4溶液稀释 1000倍后,溶液中 SO42-离子浓度与 H+离子浓度的比值约为 ( ) A 1:10 B 1:1 C 1:2 D 1:20 答案: D 试题分析:

11、 pH为 5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c( H+) =110-5mol/L,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 c( SO42-) =1/2c( H+) =510-6mol/L;溶液稀释 1000倍后,氢离子浓度只能无限接近 110-7mol/L,而硫酸根离子浓度为: c( SO42-) =510-9mol/L,所以稀释后溶液中 c( H+)与 c( SO42-)的比值近似为: 510-9mol/L: 110-7mol/L=1: 20,选 D。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 pH计算。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 A c(H+)=c(OH-)=10-6mol/L溶液 B pH=7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12、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是 c(H+)、 c(OH-)的相对大小,当溶液中c(H+)=c(OH-)时,溶液呈中性,正确; B、室温时, pH=7的溶液呈中性,温度改变, KW改变, 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错误; C、石蕊在 pH为 5到 8时都是紫色,可能为酸性、中性或碱性,错误; D、酸与碱反应生成的正盐若是强酸强碱盐,则为中性,若为强碱弱酸盐,则为碱性,若为强酸弱碱盐,则为酸性,错误。 考点:考查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 下列关于盐类水解 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定生成弱酸 B水的电离平衡不受影响 C水解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13、 D溶液的 pH一定变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盐类水解可能生成弱酸,也可能生成弱碱;错误; B、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促进水的电离,错误; C、水解过程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要吸收热量,正确; D、溶液的 pH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还可能不变,错误。 考点:考查盐类水解的原理。 下列元素中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 A B B C C N D O 答案: C 试题分析: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递增趋势,但同周期中第 A族元素原子轨道呈全充满状态,较稳定,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第 A族元素的大,第 A族元素原子最外层 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较稳定,元素的第一电离

14、能比第 A 族的大, B、 C、 N、 O 属于同一周期元素, N 属于第 VA 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选 C。 考点:考查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的判断。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低温处 B在 FeC12溶液中加入铁粉防止氧化变质 C常温下,将 1mLpH=3的醋酸溶液 加水稀释至 l00mL,测得其 pH0 C CH3CH2OH CH2=CH2(g)+ H2O(g); H0 D 2C6H5CH2CH3(g)+O2(g) 2C6H-5CH=CH2(g)+2H2O(g); H0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给 图像知,温度为 T2时反应先达到平

15、衡,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短, T2 T1,温度为 T2时,反应达平衡时水蒸气的含量降低,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H0;压强为 P1时反应先达到平衡,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短, P1 P2,压强为 P1时,反应达平衡时水蒸气的含量升高,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系数减小的反应。分析题给选项,选 A。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有关图象的分析。 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 A(g)+3B(g) 2C(g)+2D(g)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 v(A)=0.15mo

16、l/(L.s) v(B)=0.6mol/(L.s) v(C)=0.4mol/(L.s) v(D)= 0.45mol/(L-s)。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利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求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然后进行比较。 v( A) =0.15mol/( L s), A的化学计量数为 1,v=0.15mol/( L s); v( B) =0.6mol/( L s), B的化学计量数为 3,v=0.2mol/( L s); v( C) =0.4mol/( L s), C的化学计量数为 2, v=0.2mol/( L s); v( D)

17、 =0.45mol/( L s), D的化学计量数为 2, v=0.225mol/( L s);速率由快到慢顺序为: = ,选 D。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 实验题 ( 12分)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过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起始时滤液的 pH_7(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其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试剂 I的化学式为 _,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3)试剂 II的化学式为 _, 中加入试剂 II的目的是_。 (4)试剂 III的名称是

18、 _,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答案:( 1)大于( 1分) CO32-+H2O HCO3-+OH-( 2分) ( 2) BaCl2( 1分) Ba2+SO42-=BaSO4, Ba2+CO32-=BaCO3( 2分) ( 3) K2CO3( 1分) 除去多余的 Ba2+( 2分) ( 4)稀盐酸( 1分) CO32-+2H+ CO2+H2O( 2分) 试题分析:( 1)起始滤液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根水解:CO32-+H2O HCO3-+OH-,溶液呈碱性, PH 7;( 2)要除掉杂质离子硫酸根和碳酸根,应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根和硫酸根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和

19、碳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SO42-+Ba2+=BaSO4, CO32-+Ba2+=BaCO3;( 3)要除掉多余的钡离子,需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CO32-+Ba2+=BaCO3;( 4)要除掉多余的碳酸根,要滴加适量的盐酸,碳酸根离子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14分)某学生为测定某烧碱样品中 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已知该样品中含有少量 Na2CO3杂质) a在 250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制成 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

20、管量取 25.00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转变成 BaCO3后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 10.5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 1.000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记下开始时的读数 然后开始滴定。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记下读数。试填空: (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空)_. ( 2)酸式(碱式)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 _,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中使用前和滴定管使用有相同操作的不同类玻璃仪器还有 、_。 ( 3)重复上述滴定操作,记录数据

21、如下: 实验编号 标准溶液( H2SO4) (aq) 浓度( mol/L) 滴定完成时耗酸 体积 V( mL) 待测溶液( NaOH)(aq) 体积 V( mL) 1 1.000 11.00 25.00 2 1.000 12.04 25.00 3 1.000 12.18 25.00 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出该样品中 NaOH的质量分数为 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正确)会造成结果偏低的有_。 A a步操作中未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B c步操作中,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NaOH放在右盘。 C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D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未用标

22、准 H2SO4溶液润洗。 E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直接盛待测溶液。 有同学提出将原实验方案中的酚酞指示剂改为甲基橙指示剂,你认为是否可行? _(填 “可行 ”或 “不可行 ”)。如果改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如何? _(填 “偏高 ” “偏低 ”或 “正确 ”) 答案:( 1) cabde( 2分) ( 2)检漏 分液漏斗 容量瓶(各 1分) ( 3) 92%( 3分) C ( 2分) BC( 2分) 不可行 偏高(每空 1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先配制溶液然后除去杂质,最后进行滴定排序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称量 溶解 定容 取液 除杂 滴定,所以操作步骤的顺序为:cabde ;( 2)

23、酸式(碱式)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检漏),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中使用前和滴定管使用有相同操作的不同类玻璃仪器还有分液漏斗、容量瓶。( 3) 分析表中数据知,实验 1所用硫酸的体积偏差较大,应舍弃,滴定所用硫酸的体积应取实验 2和 3的平均值12.11mL。根据 2c(H2SO4)V(H2SO4)=c(NaOH)V(NaOH)代入数据计算得c(NaOH)=0.97 mol/L,烧碱样品中 NaOH的质量分数为: w( NaOH)=40g/mol0.9688mol/L0.25L/10.5g100%=92%; A、 a步操作中未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会使所配

24、 NaOH溶液的浓度偏大,从而使质量分数偏高,错误; B、 c步操作中,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NaOH放在右盘,会使所称药品的质量小于 10.5 g,会使样品的质量分数偏低,正确; C、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会使 V( H2SO4)偏小,从而使样品的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D、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未用标准 H2SO4溶液润洗,会使 V( H2SO4)偏大,从而使样品的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E、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直接盛待测溶液,对测定结果无影响,错误,选 BC;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 3.14.4 ,达到滴定终点时,硫酸会与锥形瓶中的碳酸钡反应,造成所用硫酸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不可行。

25、考点:以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的测定为载体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计算和误差分析。 填空题 ( 4分)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A点表示 25 时水电离平衡时离子的浓度,当温度升高到 100 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变到 B点,则 100 时水的离子积为 _。 (2) 100 时,若 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 l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 pHa 与强碱的 pHb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_。 答案:( 1) 10-12 ( 2) pHa+pHb=13(每空 2分) 试题分析:( 1)水的离子积 KW=c( H+) c( OH-), 100 时, KW=c( H+

26、) c( OH-) =10-610-6=10-12;( 2)设强酸溶液的 pH为 a,体积为 10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10-amol/L;强碱溶液的 pH为 b,体积为 1L,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 10b12 mol/L,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 10-amol/L10L=10b12 mol/L 1L,解得 a+b=13。 考点:考查水的电离、 pH计算。 ( 8分) A、 B、 C、 D、 E、 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已知: 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 7 种运动状态, B、 C、E三种元素原子

27、中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 3: 2: l, D原子核外有 4个能级且均充满电子, D与 E可形成 DE2型化合物, F原子核外最外层只有 1个电子 ,其余各层均充满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 B_ C_ E_ (2)F在元素周朔表的位置是 _,与 F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为 _(填写元素符号),该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电子排布式为_; (3)B与 D组成的化合物可以与水反应,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 1)氮 氧 氯 ( 2)第 4周期第 B族 Cr 1s22s22p63s23p63d54s1(每空 1分) ( 3) Mg3N2+6H2O=3Mg(OH)

28、2+2NH3( 2分)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 A、 B、 C、 D、 E、 F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 A为氢元素; B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7种运动状态, B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7,则 B为氮元素; D原子核外有 4个能级且均充满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则 D为 Mg元素; B、 C、 E三种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 3: 2: 1,则 C、 E的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 2、 1, C的原子序数介于氮、镁元素之间,则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 C 为氧 元素; F 原子核外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其余各

29、层均充满电子,原子序数大于镁元素,则 F原子各层电子数为 2、 8、 18、 1,则 F为铜元素, E的原子序数大于镁, D与 E可形成 DE2型化合物,则 E为 -1价,则 E为 Cl元素。(1) B为氮, C为氧, E为氯; (2)F为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 4周期第 B族,与铜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为 Cr ,该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1; (3)氮与镁组成的化合物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及相关物质的性质。 ( 8 分)

30、 Li-SOC1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 LiAlCl4SOCl 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4Li+2SOC12 4LiCl +S+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 _,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 (2) SOCl2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 NaOH溶液吸收 SOC12,如果把少量水滴到SOCl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3)用此蓄电池电解含有 0.1 mol/LCuSO4和 0.1 mol/LNaCl的混合溶液 100 mL,假如电路中转移了 0.02 mole-,且电解池的电极均为惰性电极,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_L,将

31、电解后的溶液加水稀释至 1L,此时溶液的pH=_。 答案:( 1) Li Li-e-=Li+(每空 1分) ( 2) SOCl2+H2O=2HCl+SO2(2分 ) ( 3) 0.168 2(每空 2分) 试题分析:( 1)分析电池的总反应知,该反应中 Li的化合价由 0价升高到 +1价,发生氧化反应,作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Li-e-=Li+;( 2) SOCl2与水反应生成 SO2和 HCl,反应的方程式为 SOCl2+H2O=2HCl+SO2;( 3) 0.1 mol/LCuSO4和 0.1 mol/LNaCl的混合溶液 100 mL含有 0.01molCuSO4和0.01molNaCl,当电路中转移了 0.02 mole-时,结合离子的放电顺序知,阳极电极反应依次为: 2Cl-2e-=Cl2, 4OH-4e-=2H2O+O2,利用电子守恒结合题给数据计算得生成氯气 0.005mol,生成氧气 0.0025mol,所以阳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0.005mol+0.0025mol) 22.4L/mol=0.168L;阳极氢氧根离子减少 0.01mol,则溶液中氢离子增加 0.01mol,将电解后的溶液加水稀释至 1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0.01mol/L,溶液 PH=2。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