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以氯气和澄清石灰水为原料制造漂白粉 B在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常利用铁和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C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D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制备某些高熔点金属,也可用于焊接铁轨 答案: D 试题分析: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工业制漂白粉的方法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 A 错误;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利用的反应是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铜有还原性,氯化铁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 B错误;二氧
2、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雨,引起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主要是 NOx, C错误;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工业上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高熔点金属和焊接钢轨, D正确。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本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与生活知识。 在 300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 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i( s) +4CO( g) Ni( CO) 4( g) ,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下表: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生成 Ni( CO) 4( 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 25 时反应 Ni( CO) 4( g) Ni(
3、 s) +4CO( g)的平衡常数为 0.5 C在 80 时,测得某时刻, Ni( CO) 4、 CO浓度均为 0.5mol/L,则此时 v(正) v(逆) D 80 达到平衡时,测得 n( CO) =0.3mol,则 Ni( CO) 4的平衡浓度为2mol/L 答案: D 试题分析: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A错误;反应物、生成物对调,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25 时反应 Ni( CO) 4( g) Ni( s)+4CO( g)的平衡常数 K= =2103, B错误; 80 时浓度商 Q= =8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逆) v(正), C错误; 80 达到平衡时,设 N
4、i( CO) 4的平衡浓度为 xmol/L,则 K= =2, x=2mol/L, D正确。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计算 点评:可逆反应某时刻若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 QK,反应逆向进行,若 Q HN3H2S, C错误;同族元素碳酸盐分解温度随周期数增大而增大。第四周期元素,其碳酸盐分解温度的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但到锌时又突然上升很多, D正确。 考点:无机物性质比较 无机化学反应 点评:无机反应常用强酸制弱酸,但也有弱酸生成强酸的反应,如硫酸铜与硫化氢反应,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生成了难溶物,使反应向右进行。 某强酸性溶液 X中可能含有 Fe2
5、+、 A13+、 NH4+、 CO32、 SO32、 SO42、 C1中的若干种,现取 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 A是 NO2 B X中肯定存在 Fe2+、 A13+、 NH4+、SO42 C溶液 E和气体 F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 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 A13+和 C1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为强酸性,说明不存在 CO32、 SO32,反应 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沉淀可能为硫酸钡,要产生气体只能发生 3Fe2+4H+NO3-=3Fe3+NO+2H2O,溶液中一定有 Fe2+,气体 A 为 NO, D 为 NO2, E为 HNO3,沉淀 C为 BaSO4
6、; B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气体、沉淀,气体 F肯定为 NH3,原溶液有 NH4+;沉淀 G为 Fe(OH)3,反应 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沉淀为 CO2与 Ba2+、 OH-生成的 BaCO3沉淀。 综上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有 Fe2+、 NH4+、 SO42;一定无 CO32、 SO32;可能有A13+、 C1。 考点:离子的检验 点评:综合可虑各方面的因素,注意前面加入的过量离子进入后续溶液中。 X、 Y、 Z、 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它产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 W是强氧化性的单质,则 X可能是金属铝 B若 W是氢氧化钠,则
7、X水溶液为酸性 C若 W是单质铁,则 Z溶液可能是 FeCl2溶液 D若 W是氧气,则 X、 Z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相差 48 答案: A 试题分析:若 W为强氧化性单质,则不可能是铝,因铝没有变价, A错误;若W是氢氧化钠,转化关系可能为等, X 水溶液为酸性,B正确;若 W是铁, Z溶液可能是氯化亚铁溶液,转化关系为, C正确;若 W是氧气,该过程为连续氧化, X可能为C、 S、 N、 NH3、 H2S、 CH2=CH2、 RCH2OH 等,如 , D 正确。 考点:无机物的转化 点 评: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的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将 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 V mL氨水,溶液
8、的密度为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35a/(22.4V) B c a/(22.4V)mol/L C等浓度等体积的上述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放出的热量相等 D在氨水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共价键 答案: D 试题分析: , A错误; c= ,B错误;氨水是弱碱,氨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所以等物质的量的氨水与氢氧化钠与等物质的量盐酸反应放热前者少, C错误;氨水中存在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 D正确。 考点:化学计算 点评:记住化学计算基本公式。 下
9、列图像表达正确的是 A稀硫酸的稀释 B等量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 C氢气与氧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D气态氢化物沸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多数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只有氨水和酒精溶液例外,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密度减小, A错误;锌与盐酸反应时,加少 量硫酸铜溶液,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锌过量,所以产生氢气的体积决定于盐酸的量, B正确;气态水能量比液态水能量高,氢气和氧气生成液态水放热更多, C错误; VIA族元素氢化物组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水存在分子间氢键,沸点反常地高,沸点H2OH2TeH2SeH2S, D错误。 考点:图像题
10、 点评:解答图像题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量,曲线的起点、拐点、变化趋势等。 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的同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在原电池装置中,一定要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 C在化合物中,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D对于可逆反应,温度升高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也可能发生同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如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氯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A错误;原电池中电极可以是两个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或两个非金属电极,均可, B错误;化合物按不同的
11、分类方法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 质, C正确;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错误。 考点:基本概念。 点评: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下列有关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 101KPa下, 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B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能发生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C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互称同素异形体 D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燃烧热是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A错误;活化分子是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B错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12、互称为同位素, C 错误;能与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D正确。 考点:基本概念 点评: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HClO、 NaHS、 KOH的电子式都可用 表示 B O2-、 Mg2+、 Ne、 K+的结构示意图都可以用 表示 C H2O、 CO2的比例模型都可以用: 表示 D氯元素的多种核素都可以用: ( A的数值不同)表示 答案: D 试题分析: NaHS、 KOH电子式分别为 、 ,: HClO 是共价 化合物,其中不存在离子,电子式为 , A错误; O2-、 Mg2+、 Ne都是 10电子微粒,有两个电子层, K+是 18电子微粒,核外有三个电
13、子层, B错误;二氧化碳分子为直线形,水分子为 V形, C错误;氯质子数为 17,中子数不同的氯原子质量数不同, D正确。 考点:化学用语 点评:分子若有 H、 Be、 B等原子,其最外层不满足 8电子结构。 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 NA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标准状况下, 20g重水( 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A 0.5 mol Fe2+与足量的 H2O2溶液反应,转移 NA个电子 将 2mol NO 和 1molO2混合后,体系中的分子总数为 3NA 常温下, 0.4mol SiO2所含的共价健数目为 1.6NA 2mol L-1碳酸钠溶液中 Na+的数目是 2NA 1
14、mol氯气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新制氯水中氢离子的数目是 NA 22.4L的 N2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3 NA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 A 试题分析: D即为 ,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 1。 1molD2O 电子数为10mol,重水的摩尔质量为 20g/mol, 20g重水物质的量为 1mol, 正确;2Fe2+H2O2+2H+=2Fe3+2H2O, 1molFe2+失电子数为 1mol, 错误; 2mol NO 和1molO2混合发生反应 2NO+O2=2NO2,生成 NO22mol,但 2NO2 N2O4,所以体系中气体物质的量在 1 2mol之间, 错误;二氧化硅晶体
15、中, 1个硅原子与 4个氧原子相连, 1个氧原子与 2个硅原子相连, 1molSiO2晶体中有 4molSi-O 键, 正确; 2mol L-1碳酸钠溶液中 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mol/L, 错误;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由题给条件无法计算出氢离子数目, 错误; 1mol氮分子中共价 键数为 3mol,共用电子对数为 3mol, 22.4氮气不一定是 1mol, 错误。 考点: NA 点评:本题结合可逆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状态、物质结构等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 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或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 Ba2+、 Fe3+、 NO3,通
16、入 SO2气体 B Ca2+、 Cl、 K+、 H+,通入 CO2气体 C Al(OH)4-、 Na+、 Br-、 SO42-,通入 CO2气体 D HCO3-、 Na+、 I、 HS,加入 AlCl3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H2O+ 2NO3+ 3SO2= 3SO42-+2NO+4H+、 2H2O+2Fe3+SO2=2Fe2+ SO42-+4H+,生成的 SO42-与 Ba2+形成沉淀, A错误; C中通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 Al(OH)4-+ CO2=Al(OH)3+HCO3-,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C错误; D中加入过量氯化铝溶液发生反应
17、 3HCO3-+Al3+= Al(OH)3+3CO2、 Al3+ 3HS+3H2O= Al(OH)3+3H2S,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能与许多氧化剂(如 Fe3+、 HNO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等)反应。 下列结合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在放有金属钠的集气瓶中通入氯气,产生白烟 2Na+Cl2=2NaCl B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C在 0.1 mol L-1的 K2Cr2O7溶液中滴加数滴 1mol L-1的 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
18、成黄色 Cr2O72-+H2O 2CrO42-+2H+ D压缩装有 NO2气体的针筒,红棕色先变深后变浅但比原来还是要深 2NO2N2O4 答案: B 试题分析:钠与氯气生成氯化钠固体,产生白烟, A正确;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Ca2+和 OH-个数比不是 1: 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CO3-+Ca2+OH-=CaCO3+H2O, B错误;向重铬酸钾溶液中氧化钠溶液, OH-与 H+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溶液变黄, C正确;压缩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针筒,气体浓度增大,颜色加深,然后平衡向右移动,颜色变浅,但比原来深, D正确。 考点:基本理论 化学方程式和离子 方程式 点评
19、:将化学基本理论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考查,思维容量大。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 可用于分离 C2H5OH和 H2O 的混合物 B装置 可用于蒸干 NH4Cl饱和溶液制备 NH4Cl晶体 C装置 可用于制取少量纯净的 CO2气体 D装置 可用于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大试管 A中装碳酸钠固体,小试管 B中装碳酸氢钠固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乙醇和水互溶,不能使用分液法分离,可用蒸馏法分离, A错误;氯化铵受热分解,加热氯化铵溶液得不到氯化铵固体,可用降温结晶法, B错误;盐酸易挥发,所以得不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且纯碱为粉末状固体,在多孔橡胶挡板上不好放置
20、, C错误;碳酸钠直接加热也不分解而碳酸氢钠间接受热即发生分解说明稳定性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 D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 点评:掌握常见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尾气处理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一定量的硫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现,灯泡亮度逐渐变暗,后又逐渐变亮 B做 “氨气的喷泉 ”实验时, 用干燥洁净的烧瓶收集少量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将烧瓶倒置,玻璃管下端浸入水中,挤压胶头滴管,一定能观察到喷泉 C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称量或量取物质,再溶解或稀释,并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1、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该操作缺少用胶头滴管定容步骤 D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 答案: B 试题分析:硫酸是强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恰好中和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性几乎为零,再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导电性增强, A正确;若收集的氨气过少,烧瓶内外不能产生较大的压强差,不能形成喷泉, B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C 正确;钠的密度小于水,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钠熔化成光亮的小
22、球, D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 点评:理解实验原理,理解实验操作步骤,学会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实验题 (16分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实现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过程如下: I取一段 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 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 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 III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 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写出过程 III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 过程 III的后续操作如下: 打开止水夹 a和 b,轻推注射器,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 ,关闭 a,取下注射器。 打开 b和分
23、液漏斗活塞,当玻璃管充满稀硝酸后,关闭 b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 a,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硝酸充满玻 璃管的实验目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另取 3支盛满 NO2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 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结果如下表所示 (忽略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 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 (填 “高 ”或 “低 ”),进入试管中的溶液越多。 查阅资料: a 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 2NO2+H2O=HNO3+HNO2 3HNO2 =HNO3+2NO-+H2O; b HNO2不稳定。 则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 1) Cu2(OH
24、)2CO3+4H+=2Cu2+CO2+3H2O( 2)打开 b和 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类似方法都正确)( 3) 产生红棕色气体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将玻璃管中的 NO2和空气排出 3Cu+8H+2NO3-=3Cu2+2NO+4H2O( 4) 低; 温度低, 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 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试题分析:( 1)稀硫酸溶解铜绿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CO2+3H2O。 (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打开 b和 a,关闭分液漏斗的
25、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 3)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溶液变蓝。使反应停止即让铜和硝酸不接触,可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进行铜与稀硝酸实验前将玻璃管内充满溶液的目的是排出玻璃管中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便于观察到一氧化氮气体的生成,铜与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3-=3Cu2+2NO+4H2O。 (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温度越低,液面上升的高度越高。原因是 温度低,亚硝酸分解产生气体少,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考点:化学实验 点评:注重对课本实验的重组、探究。 填空题 ( 10分)有 A、 B、 C
26、、 D、 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A、 B、 C、 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 D、 A、 B、 C、 E依次减小, A、 B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 D的核电荷数, 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C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E可以分别与 A、 B、 C形成电子总数相同的共价分子。 写出元素 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元素 A的非金属 (填 “ ”或 “ ”)元素 C C离子与 D离子的电子数相等,比较这两种离子的半径大小: C离子 (填 “ ”或 “ ”) D离子 写出由元素 A和元素 E组成的 10电子分子的电子式 。 氧化铜与 D的单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若得到 1mol氧化产物,则该反应转
27、移电子 mol。取该反应的还原产物 3.2g与12.5mL、 8mol/L 的硫酸溶液( 98%的硫酸其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18mol/L)混合,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发现, 3.2g还原产物几乎被消耗掉,请你解释其原因 。 答案: 第三周期 A族 3CuO+2Al Al2O3+3Cu 6 由于酒精灯一直在加热,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生成的水不断蒸发, Cu和硫酸的反应在持续进行,而 Cu和 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又恰好是 1: 2。 试题分析:根据 “A、 B、 C、 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 D、 A、 B、 C、E依次减小 ”,可以确定, E为第一周期, H; A、 B、 C为第二周
28、期; E为第三周期。 “A、 B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 D的核电荷数, 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C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可以确定 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 D为奇数,又因为 A、B、 C与 H结合为 10电子物质,确定 A、 B、 C为 C、 N、 O; D为 Al。最终确定 A、 B、 C、 D、 E依次为 C、 N、 O、 Al、 H。 ( 1)铝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3个电子,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 IIIA族。 ( 2) C和 O 都是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增强。 (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 4) C和 H组成的 10电子分子为甲烷
29、分子。 ( 5)铝和氧化铜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方程式为 3CuO+2Al Al2O3+3Cu,若得到 1mol氧化铝,转移电子 6mol。铜与硫酸物质的量比为 1: 2,反应持续加热,水不断蒸发,铜与浓硫酸可完全反应。 考点: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元素 及其化合物 点评:熟记 1 18号元素符号及其名称。 ( 8分)( 1)甲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以 CH4和 H2O 为原料,通过下列反应来制备甲醇。 I: CH4 ( g ) + H2O ( g ) CO ( g ) + 3H2 ( g ) H +206.0 kJ mol-1 II: CO ( g ) + 2H2 ( g ) CH3OH (
30、 g ) H 129.0 kJ mol-1 CH4(g)与 H2O(g)反应生成 CH3OH (g)和 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甲醇对水质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种电化学法可消除这种污染,其原理是:通电后,将 Co2+氧化成 Co3+,然后以 Co3+做氧化剂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净化。实验室用右图装置模拟上述过程: 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 。 写出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 。 ( 3)写出以 NaHCO3溶液为介质的 Al 空气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 。 答案:( 1) CH4(g)+H2O(g) CH3OH (g)+H2(g) H +77.0 kJ mol-1 ( 2) Co2+
31、e Co3+ 6Co3+CH3OH+H2O CO2+6Co2+6H+ ( 3)负极: Al-3e-+3HCO3- =Al(OH)3+3CO2 试题分析:( 1) + 得: CH4(g)+H2O(g) CH3OH (g)+H2(g) H 206-129=+77KJ/mol。 ( 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o2+e Co3+; Co3+氧化甲醇离子方程式为 Co3+CH3OH+H2O CO2+6Co2+6H+。 ( 3) Al 空气原电池负极为铝,电极反应式为 Al-3e-=Al3+, Al3+和 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 Al3+3HCO3-=Al(OH)3+3CO2,负极总反应式
32、为 Al-3e-+3HCO3- =Al(OH)3+3CO2。 考点:盖斯定律 电极反应式书写 点评:书写电极反应式要注意电解质溶液中溶质可能与电极反应产物反应。 (12分 )下图中, A到 L为常见物质或该物质的水溶液, B在 A气体中燃烧产生棕色烟, B、 G为中学化学中常见金属单质, I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组成 J的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 F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 (1)K 所含的化学键有 。 (2)D的水溶液与 G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 (3)写出工业上制取单质 G的化学方程式 。 (4)将气体 F通入下列装置中 写出 A、 B中的离子方程式:
33、 、 。 (5)若将 F通入一定量 K 的水溶液中,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一定满足的关系式为 。 答案:( 1)离子键、共价键( 2) 6Na 2Fe3 6H2O=2Fe(OH)3 6Na 3H2( 3) 2NaCl 2Na+Cl2( 4) SO2+2Fe3+2H2O=SO42-+Fe2+4H+ SO2+I2+2H2O=4H+2I-+SO42-( 5) c(Na ) c(H ) c(OH-) c(HSO) 2c(SO) 试题分析:该题的突破口为 B在 A中燃烧为棕色的烟,可能为 Fe在氯气中燃烧现象; I焰色为黄色,为钠的化合物; J中只有质子为 H; F是品红褪色为SO2;结合框图综合考虑可
34、以确定: A 为 Cl2, B为 Fe, C 为 H2SO4, D 为 FeCl3,E为 Fe2(SO4)3、 F为 SO2, G为 Na, H为 Fe(OH)3, I为 NaCl, J为 H2, K 为NaOH, L为 Na2SO4; ( 1)氢氧化钠含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 2)钠与氯化 铁溶液反应可认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6Na 2Fe3 6H2O=2Fe(OH)3 6Na 3H2。 ( 3)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方程式为 2NaCl 2Na+Cl2。 ( 4)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铁、碘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SO2+2Fe3+2
35、H2O=SO42-+Fe2+4H+ SO2+I2+2H2O=4H+2I-+SO42-。 ( 5)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得溶质成分可能有四种: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亚硫酸钠、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无论哪种情况均有电荷守恒: c(Na ) c(H ) c(OH-) c(HSO) 2c(SO)。 考点:无机推断 点评:充分挖掘题眼,利用特征现象、特征反应确定物质。 (14分 )合成氨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1)向合成塔中按物质的量之比 l: 4充入 N2、 H2进行氨的合成,图 A为 T 时平衡混合物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与压强 (p)的关系图。 图 A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 1
36、5时, H2的转化率为 。 图 B中 T=450 ,则温度为 500 时对应的曲线是 (填 “a”或 “b”)。 (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甲烷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H2O(g) CO(g)+3H2(g) H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 2 L的恒容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判断 5 min时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填 “是 ”或 “否 ”),前 5 min 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v(CH4)= 。 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反应在 710 min内, C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 a减少 CH4的物质
37、的量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充入 H2 若第 7分钟时将容器压缩至 1L,请在下列坐标系中画出从第 7分钟到第 11分钟建立新平衡时甲烷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a 答案: (1) 24.46% a (2) 是; 0.02mol L-1 min-1; 0.0675; d 试题分析:( 1) N2(g) +3H2(g) 2NH3(g) 起始 a 4a 反应 x 3x 2x 平衡 a-x 4a-3x 2x 氨气的体积分数为 ,解得 ;氢气转化率 为 =24.46%; 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体积分数减小,故曲线为 a。 ( 2) 5min时 x1=x2=0.20mol, 7min时 CH4的量没有改变,说明 5min时已达到平衡状态; v(CH4)=0.2mol2L5min=0.02mol/(L min) K= =0.0675; 710 min,氢气浓度增大,其他浓度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为充入氢气; 压缩容器体积,等效于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甲烷浓度增大,但 CO和H2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甲烷和水, 0.2molCO 和水最多生成甲烷 0.2mol,所以平衡时甲烷浓度小于 0.4mol/L。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点评:本题最后一问若利用平衡常数计算相当繁琐,可利用极端假设法思考出最终甲烷浓度最大值然后作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