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100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 12月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C 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 与 互为同素异形体 D从海水中可以得到 NaCl,电解饱和 NaCl溶液可以得到金属 Na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属于有机高分子; B、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溶液,正确; C、 与 互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单质; D、电解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钠。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 在 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

2、Al3 m g,取 V/4 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 4V mL,则 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 A 试题分析: 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 n(Al3+)= mol, n(SO42-)= mol。V/4 mL该溶液含 n(SO42-)= mol,故 C(SO42-) = ( )( 4V10-3)= mol/L,故 A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短周期元素 X、 Y、 Z、 W、 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 X与元素 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 8 B Z的氧

3、化物能与水反应 C离子 Y2-和 Z 3 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相同 D元素 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 W的氢化物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推知: Q 为 Cl元素、 Y为 O 元素、 W为 S元素、X为 N 元素、 Z为 Al元素,氧化铝不溶于水,所以 B不正确。 考点:元素周期律、元素推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分解 80g SO3,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 36.021023 B一定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8.96L H2时(已折合成标况),转移的电子数为 0.86.021023 C 100mL 1mol/L AlCl3与 3mol/L NaCl的混合溶

4、液中, Cl 的个数为0.66.021023 D含有非极性键的数目为 6.021023的 Na2O2与水充分反应,标况下产生 O2 22.4L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氧原子守恒, 80g SO3为 1 mol,含氧原子 3 mol; B、生成 1 mol氢气转移电子 2mol, 8.96L H2为 0.4 mol,所以转移电子 0.8 mol; C、 1mol/L AlCl3与 3mol/L NaCl中 Cl 浓度均为 3mol/L, n(Cl-)=0.6 mol; D、 Na2O2的电子式为 ,含有非极性键的数目为 6.021023的 Na2O2为 1 mol,根据方程式: 2Na2O

5、2+2H2O 4NaOH+O2可得生成氧气 11.2L,故 D不正确。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 下列表示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 2I +H2O2+2H+=I2+2H2O B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Ag+NH3 H2O=AgOH+NH4+ C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 2Cl +2H2O H2+Cl2 +2OH D碳酸氢钠的水解: HCO3 +H2O CO32 +H3O+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双氧水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正确; B、生成银氨溶液; C、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D、水解的实质是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而 D答

6、案:书写的是电离方程式。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下列常见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使溴的 CCl4溶液反应褪色的是 A甲苯 B C植物油 D CH3COOH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而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性质:能与溴反应的物质。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 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 A 3 B 4 C 5 D 6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单烷基结构通式 CnH2n+1-,由题可知此烷基是丙烷基 C3H7-,丙基有两种,而与甲基的位置关系有邻位,对位和间位三种,

7、 3x2就是六种。 考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填空题 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可以组成下列框图中除 Br2和 L以外的物质,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可形成常见液态化合物 K,固体 A中含有丙元素的正一价阳离子,其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丁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倍。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反应中生成的水没有写出): 试回答: ( 1) A的电子式为 ;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 。(各 1分) ( 2)溴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丁元素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各 2分) ( 3)反应( I)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 ( 4)反应( II)的离子方程式为 。

8、( 2分) ( 5)含 1mol C的溶液中缓慢通入 15.68 L的 CO2(标况),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式量大的比式量小的 ) 答案:( 1) ;离子键、共价键 (每空 1分 ) ( 2)第四周期 A族; (每空 2分 ) ( 3) 2Na2O2+2H2O=4NaOH+O2( 2分) ( 4) SO2 Br2 2H2O 4H+ + SO42 2Br ( 2分) ( 5) 3: 4 试题分析:甲和乙可形成常见液态化合物 K,若 K 为水,则甲为氢、乙为氧。丙元素的正一价阳离子,其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故丙为钠,丁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故为硫。由此可以推

9、断: A 为过氧化钠、K 为水、 C 为氢氧化钠、 D 为氧气、 F 为二氧化硫、 B为亚硫酸氢钠、 E为硫酸、G为硫酸钠、 L为氢溴酸。( 1) A的电子式为 ;钠离子和过氧根形成离子键,过氧根中氧和氧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2)溴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第四周期 A族;丁元素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3)反应( I)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4)反应( II)中溴单质可以将正四价的硫氧化为正六价的硫酸,离子方程式为: SO2 Br2 2H2O 4H+ + SO42 2Br ;( 5)氢氧化钠与二氧化反应, 2:1时,产物是碳酸钠、 1:1时,产物是碳酸氢钠,

10、 1mol 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缓慢通入 15.68 L的 CO2时,两种产物都有。根据钠原子守恒可得: 2n(Na2CO3)+n(NaHCO3)=1,根据碳原子守恒可得: n(Na2CO3)+n(NaHCO3)=0.7,联立可得: n(Na2CO3)=0.3 mol,n(NaHCO3)=0.4 mol,物质的量之比为 3:4。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 下面涉及的是工业生产硝酸铵的过程。 ( 1)写出 N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 2)已知: 4NH3( g) +3O2( g) =2N2( g) +6H2O( g) H= 一 1266 8kJ mol N2( g)

11、 +O2( g) =2NO( g) H= +180 5 kJ mol 写出氨高温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 , 氨催化氧化生成 NO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 3)已知: N2( g) +3H2( g) 2NH3( g) H=-92 kJ/mol。为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宜采取的措施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使用催化剂 C及时移出氨 D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 H2和 N2按 3: 1(体积比)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气中 NH3的气体体积分数为 17 6,此时 H2的转化率为 。 ( 5)许多有机物在特定的装置内进行氧化的同

12、时还可产生电能,这种装置即为燃料电池。 例如,乙烯被氧化生成乙醛的化学反应: 2CH2=CH2 + O2 2CH3CHO 可设计成燃料电池: 正极 为: O2+4H+4e-=2H2O 负极为: 电池工作时,负极附近溶液的 pH (填 “升高 ”、 “降低 ”或 “不变 ”)。 答案:( 1) (电子转移省略 )(写出方程式 1分,电子转移 1分) ( 2分 ) ( 2) 4NH3( g) +5O2( g) =4NO( g) +6H2O( g) H=-905.8kJ/mol ( 3) CD ( 4) 30%(或 29.9%) ( 5) CH2=CH2+H2O2e = CH 3CHO+2H+ 降低

13、 试题分析:( 1) 3 mol NO2与水发生反应,有 1 mol 被还原为 NO, 2 mol 被氧化为硝酸,转移电子 2 mol, N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根据盖斯定律,消去中间产物氮气可得, K 等于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 3)提高氢气转化率,就是改变条件让平衡向右移动,结合勒夏特列原理, CD符合; ( 4)列出三段式,根据氨气的体积分数可得;( 5)用总反应减去正极反应可得,负极产生 H+, pH降低 。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原理。 Fe2 和 I-是两种常见的还原性离子。 ( 1)向 FeSO4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1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向 KI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2)请以 FeSO4溶液、 KI溶液、氯水、 2% KSCN 为试剂证明 I-的还原性强于Fe2 。设计实验方案,补充完成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 1:取 2mLFeSO4溶液和 2mLKI溶液混合于试管中,再滴加 12滴氯水。 现象:溶液变成黄色。 结论: 。 步骤 2:_ _ 现象: ; 结论: ( 3)利用 中提供的试剂证明碘与铁的化合物中铁显 2价,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样品溶于水, 。 ( 4)向含 2mol FeI2溶液中通入 2.5mol Cl2时

15、,请写出总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 1) 2Fe2+ +Cl2 = 2Fe3+ +2Cl 2I +Cl2 = I2 +Cl ( 2)结论:可能是生成了 Fe3+、也可能是生成了 I2。 步骤 2:向试管中继续滴加几滴 2%KSCN 溶液。 现象:溶液不变血红色; 结论:证明 I 的还原性强于 Fe2+. ( 3)滴加几滴 2%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 1分); 再加入过量的氯水,溶液变血红色( 1分)。(不加过量,不给分) ( 4) 2 Fe2+ +8 I +5Cl2 = 4I2 +10Cl +2Fe3+ 试题分析:( 1)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Fe2+氧化为 Fe3+; I 被氧化

16、为 I2;( 2)Fe3+和 I2的稀溶液均为黄色,但 Fe3+可使 KSCN 溶液变血红色而 I2不能,所以可用 KSCN 溶液验证;( 3)考查 Fe2+的检验,但由于先氧化的是 I ,所以氯水要加过量;( 4)氯气先氧化 I 后,还有 0.5摩尔过量,在氧化 1摩尔的 Fe2+。 考点:考查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 ( 1)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 “氨碱法 ”和 “联合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两种工艺。 “氨碱法 ”产生大量 CaCl2废弃物,写出该工艺中产生 CaCl2的化学方程式:_; 写出 “联合制碱法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 。 CO2是制碱工业

17、的重要原料, “联合制碱法 ”与 “氨碱法 ”中 CO2的来源有何不同?_; ( 2)钢铁工业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炼钢时,加入硅、锰和铝的目的是 _。 不锈钢含有的 Cr元素是在炼钢过程的氧吹 _ _(填 “前 ”或 “后 ”)加入。 炼铁和炼钢生产中,尾气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 _。从环保和经济角度考虑,上述尾气经处理可用作 _。 答案:( 1) 2NH4Cl Ca(OH)2 2NH3 CaCl2 2H2O ( 2分) NH3 CO2 H2O NaCl(饱和) NaHCO3 NH4Cl ( 2分) 2NaHCO3 Na2CO3 CO2 H2O ( 2分) (或写总反应方程式:

18、2NaCl 2NH3 CO2 H2O Na2CO3 2NH4Cl) “氨碱法 ”CO2 来源于石灰石煅烧, “联合制碱法 ”CO2 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 2分) ( 2) 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 ( 2分) 后 ( 1分) CO ( 2分) 燃料(或还原剂) ( 2分) 试题分析:( 1) 氨碱法中为回收氨而使石灰乳与副产物氯 化铵反应,从而产生大量 CaCl2废渣。 2NH4Cl + Ca(OH)2=CaCl2+2H2O+2NH3; 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NaCl(饱和 )+CO2+NH3+H2O=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H2O+CO2 氨碱法的 C

19、O2来源于石灰石的煅烧, “联合制碱法 ”的 CO2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 ( 2) 炼钢时,加入硅、锰和铝主要是可以脱氧和调整钢的成分; 因为 Cr易被氧化,为防止 Cr被氧化,不锈钢含有的 Cr元素是在炼钢过程的氧吹后,若氧吹前加入 Cr会形成炉渣被除去; 炼铁和炼钢生产中, CO是主要的还原剂,故尾气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 CO,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故需对其进行处理。 考点:考查化学与技术。 氧元素与多种元素具有亲和力,所形成化合物的种类仅次于碳元素。 ( 1)氮、氧、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氧元素与氟元素能形成 OF2分子,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 2)根据等电子原理,

20、判断 NO2+离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1molNO2+所含 键的数目为 。 ( 3)氧元素与过渡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价态的金属氧化物。如铬可生成 Cr2O3、CrO3等,试写出 Cr3+核外电子排式 。 ( 4)钙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钙的氧化物晶体,其结构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该钙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已知晶胞边长为 540pm,则该氧化物的密度是 g cm-3 答案:( 1) FNO V形 ( 2) sp 2NA ( 3) 1s22s22p63s23p63d3或 Ar 3d3 ( 4) CaO2 3.04g/cm3 ( 3分) 试题分析:( 1)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由于氮元

21、素的 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所以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的,则氮、氧、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F N O。 OF2分子的空间构型与水类似,为 V形;( 2)价电子数和原子数分别都相等的是等电子体,则与NO2+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CO2。 CO2是含有双键的直线型结构,所以根据等电子原理,在 NO2+离子中氮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 sp杂化;与 O22+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是氮气。氮气含有三键,而三键是由 1个 键和 2个 键构成的,则 1 mol O22+中含有的 键数目为 2NA。( 3)根据构造原理可知, Cr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

22、p63d3。( 4)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黑球表示钙离子,其个数 个。阴离子是由 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个数是,所以钙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CaO2。根据密度公式可得 =3.04g/cm3 考点:考查结构化学。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衍生出部分化工产品的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 A在实验室制乙烯的方程式: 。 ( 2) B和 E反应生成 F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该反应的类型为_; ( 3) D的结构简式为 _ _; ( 4)写出 D的同分异构体(含醛基)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5) C的同分异构体中含醛基的结构有 种。 答案:( 1) ( 2) HOCH2CH 2OH +2CH3COOH CH3COOCH2CH2OOCCH3 +2H2O,酯化(或取代)反应; ( 3) ; ( 4) ( 5) 10种 试题分析:由乙烯和水反应得 A为乙醇, B为乙酸, C为乙酸乙酯;由乙烯在氧气和银条件下的反应比较少见,可由 E的乙二醇分子式逆推 D为 ; E到 F的变化,由原子个数的变化推导而来。 考点: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