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3101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北京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北京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北京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北京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北京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北京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名称 氢氧化铝 碳酸钠 氢氧化钠 油脂 用途 做抗酸药 去除油污 做调味剂 制造肥皂 答案: C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是强碱,不能做调味剂, C错。 考点:化学与 STS问题。 第三周期元素,浓度均为 0 01 mol/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pH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N R B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C Y和 R形成的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 X和 M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后溶液的 p

2、H 7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即 XR为NaCl。 A项中,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Cl PH3,故 N R不正确; B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Al(OH)3不能溶于弱碱稀氨水; C Y和 R形成的化合物是 MgCl2,只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 D X和 M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后溶液含 Na2SiO3,水解溶液的 pH 7。 考点:元素的周期性的理解。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除杂及收集装置如图所示。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是 选项 a中物质 b中物质 c中物质 d中收集的气体 A 浓氨水 CaO 浓 H

3、2SO4 NH3 B 浓硫酸 Na2SO3 浓 H2SO4 SO2 C 饱和食盐水 电石 CuSO4溶液 CHCH D 浓盐酸 MnO2 饱和 NaCl溶液 Cl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浓 H2SO4吸收 NH3。 C项中 CHCH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6,不能用向上排气法; D项中发生装置需要加热。 考点:气体的制备装置。 实验: 0 1 mol L-1 MgCl2溶液和 0 2 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 a,取少量浊液 a过滤得到滤液 b和白色沉淀 c; 向浊液 a中滴加 0 1 mol L-1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滤液 b的

4、pH=7 B 中颜色变化说明 Mg(OH)2转化为 Fe(OH)3 C实验可以证明 Fe(OH)3的溶解度比 Mg(OH)2的小 D浊液 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s) Mg2+(aq) + 2OH-(aq) 答案: A。 试题分析: 0 1 mol L-1 MgCl2溶液和 0 2 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是 Mg(OH)2和 NaCl的浊液 a,取少量浊液 a过滤得到滤液 b主要含 NaCl,但也含有 Mg(OH)2和白色 Mg(OH)2沉淀 c; 向 Mg(OH)2和 NaCl浊液 a中滴加0 1 mol L-1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Fe(OH)3

5、,说明 Fe(OH)3沉淀的 pH比Mg(OH)2更小。 考点:溶液的 pH对沉淀的影响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下列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 ,不合理的是 A比较 Cu、 Fe的还原性 :铜加入硫酸铁溶液中 B比较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 :溴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比较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强于氯气 :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 D比较镁的金属性强于铝 :取一小段去氧化膜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加入 1 0 mol L-1的盐酸中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中,比较 Cu、 Fe的还原性:铜加入硫酸铁溶液中,尽管铜溶解了,但不能置换出铁单质,不能比较;若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铁溶解了,同时置换出铜单质,是可以比较的。 考点

6、:物质的性质的强弱比较实验。 铜锌原电池装置 (见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 c(Zn2+)、 c(Cu2+)均减小 B原电池工作时, Cu电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 Zn Cu2 =Zn2 Cu 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一段时间后左烧杯中 c(Zn2+)增大,盐桥中的阴离子进入,使电荷守恒;右烧杯中 c(Cu2+)均减小,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使电荷守恒。 B原电池工作时,是活泼电极 Zn电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离子。 考点:盐桥电池的工作原理。 解释下列

7、事实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将 NH3通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 NH3+ H2O NH3 H2O + OH- B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气体: Cu H2SO4(浓) Cu2+ + SO42- H2 C CH3COONa的水溶液呈碱性: CH3COO- + H2O CH3COOH + OH- D用 NaOH溶液吸收 Cl2: Cl2 2OH- 2Cl- + 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中,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气体是 SO2,不是 H2; C项中,CH3COONa的水溶液呈碱性,水解是弱的应用 “ ”,不用 “ ”; D项中,用NaOH溶液吸收 Cl2: Cl2 2OH- Cl- +ClO-

8、+ H2O。 考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实验题 某些资料认为: NO、 NO2不能与 Na2O2反应。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 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 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试管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待试管 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 B中加入适量 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甲同学认为假设 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 A、 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

9、作用是 。 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余烬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 正确。 NO2 和 Na2O2 反应的方程式是 。 ( 2)丙同学认为 NO易与 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 Na2O2氧化。 查阅资料: 2NO+Na2O2 2NaNO2 6NaNO2+3H2SO4 3Na2 SO4+ 2HNO3+4NO+2H2O; 酸性条件下, NO或 NO2都能与 MnO4反应生成 NO3和 Mn2+ 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 (部分夹持装置略 )探究 NO与 Na2O2的反应。 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F装置的作用是 。 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 N

10、2,目的是 。 充分反应后,检验 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 答案:( 1)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2分 ) 除去生成 N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分 ); Na2O2+2NO2 2NaNO3 (2分 ) ( 2)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 (2分 );吸收未反应的NO (2分 )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2分 ) 取 D 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物是亚硝酸钠,反之为硝酸钠。 (2分 ) 试题分析:( 1) 试管 A中反应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H2

11、O容易与 Na2O2反应,为达到实验目的,故在 A、 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 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余烬木条未 复燃,证明没有 O2生成。即 Na2O2+2NO2 2NaNO3。 ( 2) B中观察到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 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 NO。 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 N2,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 O2氧化 NO。 充分反应后,检验 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取 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物是亚硝酸钠,反之为硝酸钠。 考点:化学实验。对 NO、 NO

12、2能否与 Na2O2反应进行探究和评价。 填空题 高分子化合物 G是作为锂电池中 Li+迁移的介质,合成 G的流程如下: 已知: ( 1) B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 ( 2) AB的反应类型是 。 ( 3) C的结构简式是 。 ( 4) DE反应方程式是 。 ( 5) G的结构简式是 。 ( 6) 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五元环状化合物,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 7)已知: MN的化学方程式是 。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 E有顺反异构体 b C能发生加成、消去反应 c M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苯酚与 C反应能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e含有 -

13、OH和 -COOH的 D的同分异构体有 2种 答案:( 1)羟基 (2分 );( 2)水解 (取代 )反应 (2分 ); ( 3 (2分 ) ( 4) +H2O (2分 ) ( 5) (2分 ) ( 6) HOCH 2CH 2CH 2COOH(2 分 ) ( 7) n +(n-1)H2O (2分 ) ( 8) b c d(3分 ) 试题分析:从 F来看 4个碳原子的碳链结构含有一个支链,故 C4H8是CH2=CH(CH3)2。 A为 CH2BrCHBr(CH3)2, B为 ,根据信息氧化的C为 。继续氧化生成的 D是 ,再消去 OH 变为 E。 G是 F进行加聚反应的产物。 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14、,能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五元环状化合物,成环含有1个氧原子, 4个碳原子,其同分异构体是 HOCH 2CH 2CH 2COOH 。 根据信息: C( )生成 M为 ,则 N为。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考查反应类型、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判断等。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出的 SO2、 NOx等,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形成的烟雾。 ( 1) SO2在烟尘的催化下形成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是 _。 ( 2) NOx和 SO2在空气中存在下列平衡: 2NO(g) + O2(g) 2NO2(g) H= -113 0 kJ mol

15、-1 2SO2(g) + O2(g) 2SO3(g) H=-196 6 kJ mol-1 SO2通常在二氧化氮的存在下,进一步被氧化,生成 SO3。 写出 NO2和 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 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变化趋势是 _。 ( 3)提高 2SO2 + O2 2SO3反应中 SO2的转化率,是减少 SO2排放的有效措施。 T温度时,在 1L的密闭 容器中加入 2 0 mol SO2和 1 0 mol O2, 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 5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_。 在 中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 SO2的转化率提高的是 _(填字母

16、)。 a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1 0 mol He b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1 0 mol O2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少容器的体积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用高效催化剂 e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体系温度 ( 4)工业上利用氯碱工业产品治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如图是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用溶液 A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用含气体 B的阳极区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 1) 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2分 ) ( 2) NO2(g) +SO2(

17、g) = SO3(g)+NO(g) H -41 8 kJ mol-1 (2分 ) 减小 (2分 ) ( 3) 2 (2分) b c (2分 ) 2NaCl +2H2O 2NaOH +H2 +Cl2 (2分 ) SO2 + OH- HSO3-(或 SO2 + 2OH- SO32- + H2O) (1分 ) SO2 +Cl2+H2O =4H+SO42-+2Cl- (1分 ) 试题分析:( 1) SO2在烟尘的催化下形成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是 SO2+H2OH2SO3 2H2SO3+O2 2H2SO4。 ( 2) 将已知的后个方程式减去前一个方程式,再除以 2得: NO2和 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8、NO2(g) +SO2(g) = SO3(g)+NO(g) H -41 8 kJ mol-1。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变化趋势是减小。 ( 3) 2SO2 + O2 2SO3 起始: 2 0 1 0 0 变化: 2x x 2x 平衡: 1 0 0 5 1 0 平衡常数 K= =2 在 中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 SO2的转化率提高的是使平衡正向移动。 a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1 0 mol He ,不改变反应物浓度,平衡不移动; b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1 0 mol O2,平衡正向移动;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少容器的体积,加压,平衡正向移

19、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用高效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 e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体系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 4)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Cl +2H2O 2NaOH +H2 +Cl2 。 用 NaOH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可生产 SO32-或 HSO3-。 阳极区气体 Cl2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是氧化 SO2:SO2 +Cl2+H2O=4H+SO42-+2Cl-。 考点:化学与环境问题,考查平衡常数、提高转化率的方法,电解原理及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利用工业炼铜后的炉渣 (含 Fe2O3、 FeO、 SiO2、 Al2O3),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

20、铝和净水剂高铁酸钠 (Na2FeO4)。其工艺流程如下 (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 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 NaClO溶液,调 pH约为 3,过滤; 溶液进行减压蒸发等操作 ,甩干后送入聚合炉中进行高温聚合, 得到聚合氯化铝。 将 中得到沉淀洗涤、干燥 ,再与 NaClO和 NaOH反应,生成高铁酸钠。 ( 1)稀盐酸溶解 Fe2O3的离子方程式是 。 ( 2)验证炉渣中含有 FeO必要的化学试剂为 。 ( 3)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物质 Fe(OH)3 Al(OH)3 Fe(OH)2 开始沉淀时 1 5 3 4 6 3 完全沉淀时 2 8 4 7 8 3 步骤 中

21、加入过量 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 中,调 pH约为 3的目的是 。 ( 4)该工业流程存在缺点,在步骤 伴随着有氯气产生,此反应方程式是 。 ( 5)步骤 中在减压蒸发与甩干操作之间,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 6)在步骤 中,若该反应生成 166 g Na2FeO4转移 3 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答案:( 1) Fe2O3 + 6H+ = 2Fe3+ + 3H2O (2分 ) ( 2)稀硫酸、 KMnO4溶液 (或稀盐酸、 K3Fe(CN)6溶液) (2分 ) ( 3) 2Fe2+ + ClO- + 2H+ = 2Fe3+

22、 +Cl- + H2O (2分 ) pH约为 3时, Fe2+不能形成沉淀,将 Fe2+氧化为 Fe3+,可使铁完全沉淀。 (2分 ) ( 4) ClO- + Cl- + 2H+ = Cl2 + H2O (2分 ) ( 5)浓缩至饱和 ,冷却结晶 (2分 ) ( 6) 2 : 3 (1分 ) 试题分析:( 1)稀盐酸溶解 Fe2O3: Fe2O3 + 6H+ = 2Fe3+ + 3H2O。 ( 2)验证 FeO先要溶解,是盐酸,在证明 Fe2+的检验,可用 KMnO4溶液的褪色实验或 K3Fe(CN)6溶液蓝色沉淀实验。 ( 3) 步骤 中加入过量 NaClO,将 Fe2+氧化, 2Fe2+

23、+ ClO- + 2H+ = 2Fe3+ +Cl- + H2O。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 中,调 pH约为 3的目的是 Fe2+不能形成沉淀,将Fe2+氧化为 Fe3+,可使铁完全沉淀。 ( 4)在步骤 伴随着有氯气产生是因为: ClO- + Cl- + 2H+ = Cl2 + H2O。 ( 5)步骤 中在减压蒸发与甩干操作之间,还需进行的操作是浓缩至饱和、冷却结晶。 ( 6)在步骤 中发生反应,生成 166 g Na2FeO4转移 3 mol电子,3NaClO+4NaOH+2Fe(OH)3=2Na2FeO4+ 3NaCl + 5H2O。反应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 Fe(OH)3和氧化剂 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3。 考点:化学技术的应用问题。考查氧化铁的溶解、低价铁元素的检验,氢氧化物的沉淀调节,晶体的制备 方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