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三县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部分.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317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三县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宁德三县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宁德三县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宁德三县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宁德三县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宁德三县市一中 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部分 选择题 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 .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11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泉州还有 100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 110 km/h是平均速度, 100 km是位移 B 110km/h是平均速度, 100 km是路程 C 110 km/h是瞬时速度, 100 km是位移 D 110 km/h是瞬时速度, 100 km是路程 答案: D 水中漩涡对游泳的人是很危险的,假如你恰处于漩涡的边缘,为尽快摆脱危险,你应该:(

2、 ) A沿旋涡的切线逆漩流方向加速游 B沿旋涡的切线顺漩流方向加速游 C沿背离旋涡中心的方向加速游 D保持与漩涡中心相对静止 答案: B 在 xy平面内有一列沿 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 1m/s,振幅为5cm,频率为 2.5Hz。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 0.2m 的 A、 B 两点,如图所示。已知 t=0时刻, A点位于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此后 B点( ) A在 0.1s时的位移为 5cm B在 0.2s时的加速度达最大 C在 0.1s时的速度方向沿 y轴负方向 D. 在 0.2s内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0.2m 答案: B 一个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一细束蓝光

3、从 AC 面的 P点沿平行底面 AB方向射入棱镜后,经 AB 面反射,再从 BC 面的 Q 点射出,且有 PQ/AB (图中未画光在棱镜内的光路 )。如果将一细束红光仍从 P 点沿平行底面 AB方向射入三棱镜,则从 BC 面射出的光线( ) A仍从 Q 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 AB B仍从 Q 点射出,出射光线不平行于 AB C可能从 Q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 AB D可能从 Q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 AB 答案: D 如图所示,点电荷 +4Q 与 +Q 分别固定在 A、 B两点, C、 D两点将线段 AB三等分,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 C点开始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不计粒子的重力,则该粒子在

4、从 C向 D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大小 v与时间 t的关系图可能是( ) 答案: B 如图所示, MN 是由一个正点电荷 Q 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 +q飞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一条曲线运动,先后通过 a、 b两点,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 A粒子在 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 b点的加速度 B a点电势 a小于 b点电势 b C粒子在 a点的动能 Eka小于在 b点的动能 Ekb D粒子在 a点的电势能 Epa 小于在 b点的电势能 Epb 答案: C 实验题 (18分 )某学牛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忘记小球 (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 O,他只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段轨迹,建立图示坐

5、标系 (其中 、 轴方向准确 ), 则 ( 1) 该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m s。 判断 O 点 (填 “是 ”或 “否 ”)为小球的抛出点?在 坐标系中,小球的抛出点的坐标是 。 ( 2)某课题研究小组,收集了数码相机、手机等用旧了的各种类型的电池,并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一是电阻 (约为 2 ),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 (电动势 E标称值为 3 7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 100mA)。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A电压表 V(量程 4V,电阻 Rv约为 4 0 ) B电流表 A1(量程 100mA,电阻 RAl约为 5 0) C

6、电流表 A2(量程 2mA,电阻 RA2约为 50 ) D滑动变阻器 R1(0 20 ,额定电流 1A) E电阻箱尺 R2(0 999 .9 ,最小分度值 0. l ) F开关 S一只、导线若干 为了测定电阻 的阻值,小组的一位成员,设计了如图所示 的电路原理图并选取了相应的器材 (电源用待测的锂电池 ),其设计或器材选取中有不妥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 。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滑动变阻器 R1电流表 A1、 A2已损坏,请用余下的器材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 E和内阻 r。 请你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标注所用器材符号 ) 为了便于分析,一般采用线性图象处理数据,请写出与线性图象对应的相关物理

7、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 ( 1) 2 (3分 ) 否 (2分 ) O(一 20,一 5) (3分 ) ( 2) 用 A2替换 A1 (3分 ) 实验电路图如图 (3分 ) (3分,其它合理也得分 ) 计算题 (15分 )图甲所示,用水平力 F拉动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当改变拉力的大小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也随之变化, 和 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 。 ( 1)根据图线所给的信息,求物体的质量及物体与水半面问的动摩擦因数; ( 2)若改用质量是原来 2倍的同种材料的物体,请在图乙的坐标系上画出这种情况下 -F图线 (要求写出作图的根据 ) 答案:( 1) m=0.50kg, =0.2

8、0 ( 2) (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3分 ) 所以: (1分 ) 可见 -F图象为一条直线,直线的斜度 (2分 ) 解得:物体的质量 m=0.50kg (1分 ) 纵轴截距为 =-0.2m s, (2分 ) 解得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0 (1分 ) (也可以用横轴截距求动摩擦因数:当 F=1.0N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所受阻力 f=1.0N 由 F mg 解得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0 20。用其它方法结果正确的同样给分 ) ( 2)当物体质量加倍时,物 体的加速度 (2分 )。 直线斜率 ,纵轴的截距不变 (1分 ) 。 做出右图所示的图线。 (3分 ) (19

9、分 )在一个很小的矩形半导体薄片上,制作四个电极 E、 F、 M、 N,它就成了一个霍尔元件 (如图 ),在 E、 F间通人恒 定的电流 I,同时外加与薄片垂直的磁场 B,在 M、 N 间出现了电压 UH,称为霍尔电压。 ( 1)电流和磁场方向如图中所示,载流子是电子, M、 N 两端中哪端电势较高 ( 2)试证明: , K 为与材料有关的常量。 ( 3)为了提高霍尔元件的灵敏度,可采用哪些方法 答案:( 1) M点电势高 ( 2)证明见。 ( 3)增大电流 I、减小厚度 d和减小载流子的密度、增加磁感应强度 B。 ( 1) M点电势高。 ( 3分) ( 2)设前后两个表面相距为 L,电子所受

10、的电场力等于洛仑兹力 (3分 ) 。 设材料单位体积内电子的个数为 n,材料截面积为 s,则电流为 (2分 ) , s=dL (2分 ) 解得: (2分 ) ( 3)增大电流 I、减小厚度 d和减小载流子的密度、增加磁感应强度 B。 (4分 ) ( 20分)如图所示的 “S”字形玩具轨道,该轨道是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弯曲部分是由两个半径相等的半圆连结而成,圆半径必细管内径大得多, 轨道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弹射装置将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从 点水平弹射向 点并进入轨道,经过轨道后从 点水平抛出,已知小物体与地面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 ,不计其它机械能损失,段长 ,圆的半

11、径 ,小物体质量 ,轨道质量为, ,求: ( 1)若 ,小物体从 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 ( 2)若 ,小物体经过轨道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 3)设小球进入轨道 之前,轨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轨道自身的重力,当至少为多大时,可出现轨道对地面的瞬时压力为零。答案:( 1) ( 2) F=11N,方向竖直向下。 ( 3) =5m s 物理选修 3 -3(本题有两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摩尔体积为 V,密度为 ,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m和 Vo,则阿伏加德罗常数 NA可表示为 _。 ( 2)下列关于分子

12、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 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答案:( 1) ( 2) 物理选修 3 -5(本题有两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已知 +介子、 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 (夸克 u或夸克 d)和一个反夸克( 反夸克 或反夸克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 e 为元电荷。 + u d 带电量 +e -e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由 u和 组成 +由 d和 组成 由 u和 组成 由 d和 组成 ( 2) A、 B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图象。 a、 b分别为 A、 B两球碰前的位移图象, 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图象,若 A球质量是 m=2kg,则由图象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 碰撞前的总动量为 3kg m/s 碰撞时 A对 B所施冲量为 -4N s 碰撞前后 A的动量变化为 4kg m/s 碰撞中 A、 B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保持不变 答案:( 1)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