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真题汇编7-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319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高考真题汇编7-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7-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7-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9高考真题汇编7-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9高考真题汇编 7-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选择题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 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 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答案: A 从材料可以看出 “基督教国家 ”所持态度为 “中立 ”,再联系 “内战双方 ”,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 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

2、主题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 “扶清灭洋 ” D “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 答案: 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 2009年 2月 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 B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在位的皇帝是咸丰帝。 综合题 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

3、外国的外国公民行使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换言之,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 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 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 “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

4、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 ” 摘自 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 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分) ( 1)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公民 “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 ”?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这样的特权?( 5分) ( 2)当时的中西法律体系存在着那些差异?( 5分) ( 3)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律师的观察?( 15分) 答案:( 1)答案: 1: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西方国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它们通过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

5、特权。 答案: 2:仅笼统地回答。 侵害了司法主权;通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其他答案:。 ( 2)答案: 1: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中国:以礼人法 ,礼刑结合;不重事实,不重证据;没有律师和陪审制度。西方:有律师制度;有法院、陪审团;重证据。 答案: 2:未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答案: 3:仅笼统地回答。 中西在司法制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其他答案:。 ( 3)本小题采用 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 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

6、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方在中国设立法院,建立起自己的司法制度,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西两种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与冲突。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从中西双方的司法体系的差异与冲突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从西方国家对自己和对中国的双重标准来进行分析。观点清晰;观点较 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

7、,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如 “文明 ”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 /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 “文明观 ”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 又曰: “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 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 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

8、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 “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 从 19世纪 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 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 1855年的 8400万斤;丝的 出口从 1843年的 1000多包增加到 1855年的 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小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

9、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10分) 【小题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10分) 【小题 3】分析材料三(图 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 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14分) 答案: 【小题 1】南宋:市舶司清朝:十三行。 作用: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 直接后果: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小题 2】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 影响: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小题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